时间: 2023-04-05 14:01: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八十岁的张柬之推翻了武则天统治,自己却下场凄凉。晚年遭到一连串打击迫害,最终贫病交加,死在偏远的流放地泷州。
一、张柬之的悲剧结局
唐中宗李显登基后,张柬之成为首席功臣,被封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位极人臣,达到一生巅峰。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韦皇后和武三思窃取大权,张柬之也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饱受排挤打击,最终被撤职罢免,流放到荒僻辽远的泷州,并在孤独穷困中死在那里。
二、张柬之对唐朝的历史功绩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人,唐朝中期名相。张柬之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一生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五代帝王。张柬之年轻时饱读书史,满腹才华,但仕途却一直艰涩不通,很早就考上进士,但却一直屈居下僚,在清源县丞等微末职位上干了几十年。
大器晚成的张柬之,直到60多岁时,才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武则天掌权时期的公元689年,张柬之参加朝廷贤良科考试,名列第一,被授予监察御史之职,从此才正式进入朝廷高层。
慧眼识人的一代名相狄仁杰,对有胆有识的张柬之非常重视,认定他就是能恢复大唐社稷之人,于是多次极力向武则天保荐张柬之,张柬之得以飞速上升,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正式拜相。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不起。张柬之认定恢复大唐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带领御林军闯入皇宫,逼迫武则天签署退位诏书,太子李显正式登基称帝,重新恢复大唐国号。此时年逾八十的张柬之,却为对唐朝立下再造之功。
大器晚成且年过80的张柬之为何会强迫武则天退位,又为何下场凄惨
众所周知,唐朝时期在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夺走皇位并建立武周政权,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一生中很少有遇到对手,即便是长孙无忌也一样败在武则天手中,而平平无奇的张柬之却能终结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张柬之是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政权的一位传奇人物,但在神龙政变之后,张柬之却遭到流放的下场。
首先,张柬之是在中老年时期才得到重用。张柬之在唐朝时期可以说名气并不大,一些不熟悉唐朝历史的人或许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张柬之的官运可以分为青年和中老年两部分,在其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涉猎各种经书史记,称得上才华横溢,于是便成为了太学生,后来也是在众人期盼下考中进士,成为了清源县丞,此后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平平淡淡地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直到了张柬之六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以第一名的成绩受到提拔成为了京官,但是由于敢于直谏而被武则天赶出京城,幸好后来得到狄仁杰的多次推选,最终当上了宰相一职。
然后,神龙政变之后,张柬之虽然功成身就但却遭到流放而悲愤去世。当时张柬之虽然坐上高位,但是他一心想要恢复李家盛唐,后来年迈的武则天病重只能静养,朝政大权被张氏兄弟把握之下竟然害死了李家子弟,因此张柬之便联合几位大臣发动神龙政变。过了不久李显得到登上皇位,而当时发动神龙政变的大臣都得到赏封,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显竟然还与武周党的人关系密切,因此后来张柬之等人遭到武三思以及韦后等武周党人诋毁算计,全部被贬。其中张柬之先是被封为汉阳郡王爵位,但是却是没有任何权力的高位,后来更是被算计导致被李显贬回老家,后来在流放途中悲愤而亡。
最后,当时参与神龙政变的臣子无一不是得到凄惨的下场,而张柬之作为李唐时期的功臣,但最后却被李家后人而整死,实在是可悲。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最后下场如何?
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联合朝中重臣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诛杀了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紧接着将武则天逼下了台,而将唐中宗李显重新扶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张柬之是功臣,但是在唐中宗时期的下场注定是不好的,一再被贬,最终“愤恚而卒”。
张柬之是真正的大器晚成,虽然也是进士及第,并在后来的贤良科策问中得了第一,但一直没有被重用,后来在狄仁杰和姚崇的推荐下,八十岁的张柬之终于当上了宰相。刚坐上宰相之位的张柬之就面临着大难题。
当时的武则天因为年过八十岁而常常生病,而朝臣大部分时候根本见不到武则天,二张兄弟就是武则天的传话筒,但是这两个人很不安分,仗着武则天的宠爱,干涉朝政,朝中对这两个人是恨之入骨。武则天的病情,大臣们都很难得知确切的消息,而这兄弟俩又常常作妖,让朝臣都感到了威胁。
很难想象这种局势如果得不到改变会发生什么,宰相张柬之坐不住了,他开始联合朝中的几个大臣,组成五人团队,又将太平公主和李旦甚至太子李显都拉了过来,一起商量除掉二张兄弟。
到了政变的那一天,还差点出了状况,太子李显明显怂了,不愿意惹怒武则天,最终被人逼着参与了这场斗争,众人将二张兄弟杀死后,紧接着去见了武则天,武则天看到二张兄弟被杀了,自己又在病中,只得下令让太子回到东宫。
还没等太子离开,人群中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大家逼着病床上羸弱的武则天退位,武则天已经没有能力妥善处理眼前的一切,只得答应了下来,然后李显复位。
李显重新登基,张柬之等五个人是第一功臣,唐中宗李显直接下旨:“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这样的赏赐也算是很高的了,但并不长久。
武则天虽然退位了,但是朝中的局势并不稳定,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不仅没有被除掉,反而也得了赏赐,很得李显的宠爱,张柬之数次劝说李显除掉武三思,但是都被李显拒绝。李显保住武三思倒不是没有道理。
要知道李显被流放了十四年之久,朝中早没了什么势力,虽然被武则天接回来了,但是并没有什么稳定的自己的势力,而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的权势都很大,朝中的话,张柬之等人的权势也很大,独独李显像是一个孤家寡人,他当然要有自己的势力才能不让手中的权力溜走。
所以他才选择扶持武三思,而武三思也一直在劝说李显除掉张柬之等人,张柬之等功臣本就是李显忌惮的对象,自然就听了武三思的话。
他先是给张柬之等人封王,然后“罢知政事”,典型的位高权不重,自此,张柬之等人开始遭到排挤。张柬之一看这局势,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在朝中了,于是选择告老还乡,李显让他在老家做了襄州刺史,同样是“不知州事”。
虽然张柬之已经回了乡,但是武三思还是惦记着他,第二年的春天,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勋封也被撤了。这还不是最惨的,很快,武三思又出手了,这一次,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没过多久就死了。
《资治通鉴》记载张柬之是在流放泷州后死的,不过《旧唐书》中则记载张柬之被贬到新州做司马的时候,“愤恚而卒”了,当时的张柬之已经82岁高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受不了什么打击了,所以最终落得这样的一个结果。
唐代369位宰相,如果进行一次综合排名,不管是影响力还是胆识、魄力,张柬之完全可以稳居前十。这些宰相中90%是北方籍,张柬之是其中的10%。他在八十岁还能出任宰相,并让不可一世的武则天退位,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传奇。
张柬之年轻时才华横溢,周围人对他期待甚高,都觉得他是未来的栋梁之才。然而,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这位天之骄子,虽考中进士,却迟迟不得志。张柬之想大展拳脚,无奈平台太小。可能天将降大任于张柬之也,才会让他一直待在基层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
好不容易熬到七十多岁,黄泉路近,张柬之也看到这辈子的尽头了。此时朝廷以贤良科目召试,张柬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想这辈子就这么碌碌无为,于是参加考试,还名列第一,被朝廷授予监察御史。张柬之大器晚成的经历,放今天都能让丧失斗志的小年轻汗颜。
在基层待久了,不知高堂运作规律的张柬之,居然在一次讨论事情时顶撞了武则天,因而被贬到地方。
好在狄仁杰慧眼识人,觉得张柬之是个人物,于是,在武则天面前极力推荐张柬之。武则天这才召张柬之回朝,担任秋官侍郎。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张柬之的平步青云同样离不开贵人相助。张柬之年老后,伯乐一个接一个。前有狄仁杰,后有姚崇。
姚崇在外出任职前,武则天问他谁能担当宰相,姚崇不假思索地举荐了张柬之。武则天当天就召见张柬之,并让他出任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成为宰相。
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把持朝政,张柬之联合桓彦范、崔玄暐等人,趁机发动“神龙政变”,铲除了张氏兄弟,胁迫武则天传位李显,光复大唐江山。复位后的李显论功行赏,张柬之被加官进爵,一时风光无限。
树大了容易招风,功高了容易盖主,张柬之也遇到这个问题,功成之后被武三思挤兑。武三思联合韦后,经常在李显面前给张柬之穿“小鞋”。
李显又比较俱内,听了几次“小报告”就信以为真,于是免去张柬之的宰相之位,将其贬为襄州刺史。此事要怪只能怪张柬之不够心狠手辣,没有在“神龙政变”时将武氏集团斩草除根,给了他们春风吹又生的机会。
人的命运往往祸不单行,张柬之到了襄州,同样是坏事一个接一个。先是汉江洪水,差点淹了江汉平原,张柬之守土有责,每日殚精竭虑;后来准备辞职,回家养老,朝廷又不批准;接着又被流放,这次是更为偏远的泷州,当时还是未开化之地。
此时,张柬之已是八十高龄,身体条件也不行了,加上接三连三的打击,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后来,经过几代帝王的追封,张柬之又成了中书令、司徒,还得以配享中宗庙庭,可惜人已不再。
从基层到顶峰这条路,张柬之走了八十年;从神坛跌落人间,张柬之却只用了一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