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落后的满洲贵族为什么能治理汉族268年

时间: 2023-03-18 13:03: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落后的满洲贵族为什么能治理汉族268年

清朝时期的满洲化,为何会被称为逆向的民族融合?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下诏衣冠如唐,《明实录》中对此事有记载: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于是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矣。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胡风盛行”,出现了大范围的汉人“蒙古化”,比如“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用蒙古姓氏、说蒙古语、穿蒙古衣等现象,忘记了中华传统,于是朱元璋才拨乱反正力图恢复汉家传统。

相比蒙古百余年江山,清朝不仅延续268年,而且还有明确的剃发易服等(满人同化汉人)举措,那么清朝汉人的逆向民族融合——“满洲化”,又将如何?


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满洲体系内的汉人,与满洲体系外的汉人。满洲体系内的汉人,包括汉军八旗、包衣旗人、以及地位更低的汉人,这部分数量极为庞大。1644年之前,后金在辽东和清军五次入关劫掠,除了杀掉的之外,俘虏的人口不下于数百万。1644年之后,清军圈地令、投充法等,又抓了大量汉人成为奴隶,以及战争中的俘获之类。《清圣祖实录》:诸王将军大臣于攻城克敌之时……多将良民子女,或借名通贼,或将良民庐舍焚毁,子女俘获,财物攘取。

这一部分被俘获的汉人,基本沦为满洲贵族或八旗官佐的包衣,一部分被称为“包衣旗人”,一部分成为壮丁、“旗下家人”、“户下人”等。总之,满洲体系内的汉人,数量极为惊人。


因为身处满洲体系之内,所以这一部分汉人非常容易“满洲化”,除了剃发易服之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摒弃汉姓,改从满姓,二是学习“国语(满语)骑射”,三是风俗习惯满洲化。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氏是祖先留下的,改了姓氏这是背祖弃宗的大事,但对于满洲体系内的汉人而言,这却是常见现象。

周义强,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集屯地方,来归年分无考。其子噶布拉,原任护军参领;老格,原任主事。孙关保,现任二等侍卫。曾孙平安,现任郎中。玄孙爱星阿,现任护军校。

周义强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的一个小人物,但连这样一个小人物,姓氏满洲化了,那么可想而知其他地位高一些的汉人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二三代人过去之后,这个家族就彻底满洲化了,忘记了曾经的身份。


除了更改姓氏之外,汉人还有在“国语骑射”的满洲化。在这方面,主要是清廷有意推动。

1644年之前,清军入关劫掠时俘虏的汉人,满洲化非常严重。《广阳杂记》中记载:“满洲掠去汉人子女,年幼者习满语纯熟,与真女直无别”。清军入关之后,更是有意推动“国语骑射”,从顺治、康熙到乾隆,都大力推动这一点。

《皇朝文献通考》:汉军子弟学习清书,甚属紧要,令各在本旗就近之地,设立清文义学一所,于每左领下拣选一二人入学,专习清书。《大清会典事例》:其满洲、汉军旗分幼童,教习清书清语……皆教习马步箭。

对于汉军的满语要求,清朝一直有硬性要求,娴熟掌握满语者升官,不掌握者要受到处罚。不说康熙、乾隆年间了,即便光绪年间,还有这样的要求。比如1887年,光绪要求“向来汉军人员引见,应口奏清语(满语)履历”。

满化的前提,就是文化的认同,而语言是文化关键的载体。网络上有人说,清朝不推广满语,其实这是胡说八道,清朝一直在大力推广满语。


如果说更改姓氏、说满语,可能还有一定的功利性质,毕竟这样可以得到荣华富贵,那么移风易俗,这就是典型的骨子里的满洲化了。

在移风易俗方面,出了剃发易服之外,还有两点极为重要:一是祭祀习俗,二是生活方式。在祭祀习俗上,清朝时期的很多汉人家族,祭祀时出现严重满洲化,比如设香案,烧旗香,跳大神,以及跳大神时的装束和过程,都是满人的风俗习惯。如今,北方很多农村地区,还有满洲祭祀习俗。

在生活方式上,关外汉民谋生方式和满洲、蒙古一样,比如牧马放牛,采参打猎,侍奉家主(犹如沙俄的农奴);关内汉民,军官与满洲八旗一样,设立庄园,役使汉人包衣,几乎与满人没什么区别。尤其是清朝设立“满城”,汉八旗与满八旗居住一起,更容易“满洲化”。因此,到了康熙年间,汉军和汉人包衣已经基本“满洲化”了,与满人没什么太大区别。


满洲体系内的汉人,出现满洲化可以理解,但为何满洲体系外的汉人,又出现大量满洲化呢?其实不难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点:一者清廷推动,二者旗民有特权,三者这是终南捷径。清朝建立之后,对于懂满语的汉人,往往会优先提拔,比如清初大臣王熙,就因能“以满语奏对”,而深受顺治赏识,后来官路亨通,成为礼部尚书等要职。类似记载非常多,在这种氛围之下,自然会吸引很多汉人“满洲化”。

除了清廷推动之外,还因为旗民有大量政治特权,比如科举考试、为官途径、八旗土地、八旗抚恤,法律上是旗民(旗人与汉民)有别。旗人做官升官都很容易,至少是优先考虑,法律上旗民冲突,旗人是归满人管理,犹如后来租界的“领事裁判权”等,由此吸引了汉人满洲化。

因为前两点,所以加入旗籍(这个前提是必须满洲化),就成了很多汉人的目标。所以,电视剧里清朝皇帝赐给某个汉人旗籍,汉人感动流泪,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旗人身份代表大量政治特权。


经过268年的强化,很多汉人已经丧失了本来的民族意识,彻底的满洲化了。清朝灭亡之后,这部分人仍以满人自居,建国后自报满族,成为满族人。如今,这些“新满族人”,已经彻底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了。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清朝是满人“汉化”,或汉人同化了满人,其实在清朝政治氛围之下,汉人“满洲化”情况更为惊人,只是对于这种逆向的民族融合,如今鲜有研究、鲜为人知罢了

满族入关后,实现了全国统一,建立了强大的清王朝,主要靠的什么?

民族融合。




清王朝于1644年入关后正式建立,亡于1912年,历时268年。 清代的统治者,特别是主宰全国的皇帝,出自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满族曾长期在关外的东北地区过着渔猎生活,后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转向定居农耕。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逐渐强大,开始向辽沈地区扩展并几度入关攻掠。

顺治登极后,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以明降将吴三桂为先导,镇压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取得了中央政权,并随即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康熙在位时, 先平定吴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乱,次统一了孤悬海中、时刻为西方殖民主义者觊觎的台湾,随之又两次进行雅克萨战争,击败沙俄侵略军,三次亲征准噶尔,击败准噶尔部叛乱,从而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




满族入关后,采纳了汉族比较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再就是完全由满人掌控军政大权或实权,以建立自己的稳固统治。

在政治上,“一切职官,悉仿明制”。 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其下设内阁、六部、诸院、诸寺,掌管中央大权。所不同的是,各部、院、寺的大权或实权,均操满族官吏之手。 参与决定军国要务的议政王大臣,更是全由满人充任。

在经济上,采取了“与民休 养生 息”的政策,体恤百姓安危冷暖,轻徭薄赋。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渐废入关初的圈地制度,实行“更名田”,奖励垦荒,整治河患、兴修水利;改革赋役制度,蠲免钱粮,特别是“摊丁入地”的“均田均役”改革方案,成为我国封建 社会 最后一次重大的赋税制度改革,被载入史册,结束了赋和役分征的 历史 ,完成了人头税合并于财产税的过程,实际上革除了我国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人头税,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取消人口税的国家。这些措施很快使国力得到了恢复,并直接为“康乾盛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文化上,满族统治者一方面大兴文字狱,严厉防范汉族文人煽动民众起反心;另一方面采取汉族科举制度等办法,对汉族文人加以笼络。 清初的文字狱是相当惊人的。据粗略统计,康、雍、乾三朝,著名文字狱即逾100余起。在大兴文字狱的同时,又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利用汉族的精神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统治力量。康熙不仅极力表彰程朱理学,而且亲自编写《性理精义》,重刊《朱子全书》、《四书集注》等书,颁布全国。程朱理学也成为官定的科考依据。清朝的科举制度是相当完备的,尽管政治色彩浓郁,但在一定程度上为 社会 树立了尊重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

在军制上,清政府建立了自己的基本武装——八旗, 即正黄、白、红、蓝和镶黄、白、红、蓝等八旗,其中正黄、正白和镶黄为上三旗,是清帝直接统率的亲军,余皆由满族贵族统率。一部分驻防禁城,称“禁旅”八旗;一部分驻京城附近和各省重要城市,称“驻防”八旗。八旗兵定员22万人。清朝还因袭明代军制,收编汉族武装组成“绿营”,以绿旗为标志,分为马兵、步兵和水师,人数数倍于“八旗”兵,通常保持在约60万人左右。各省行政长官兼各省绿营统领,称督标、巡标等,标下设协,协下设营,营系绿营兵的基本编制单位。

康熙使全国在宏伟的版图上实现了统一,又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措施,终使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社会 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开始了 历史 上的所谓“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在位时,约130年 。在此期间,清王朝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强盛的封建国家,它有效地抵御了外国的侵略,遏制了西方早期殖民势力的侵入。

然而,“康乾盛世”也早已埋下了中国封建 社会 必然衰落的祸根,这就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僵化,以及宫廷政治的空前黑暗和吏治的腐败。 “康乾盛世”表面的鼎盛,犹如一个患了癌症却不曾自察也不肯让他人诊断的巨人,特别是到了嘉庆、道光年,官僚贪污受贿,奢侈腐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差不多到了癌症晚期,等待他的只能是被毒瘤吞噬的命运。

个人觉得还是和他们的满汉一家的治国理念有关 ,没有像蒙古人那样把汉人当做外人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国的统一 ,建立了强大的清王朝

主要靠的是接受并尊重中原固有的儒象文化,以及佛法与道家。

对于清朝---一个国祚长达268年,由满洲人统治的王朝。你有何感想?

作为汉人,你会不会认为我们的祖先为外族人奴役?你认为满清的统治黑暗吗?你会不会中国近代的屈辱的罪魁祸首是满清?大家可以畅所欲谈。不过仅停留在讨论的范围内,希望不要有地域攻击和民族歧视。
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要说外族奴役这只是狭隘的汉族民族主义,中国只有夏商是血统纯正的华夏族,其他的朝代如:周——起家地是西岐!注意,西
字,
说明周是在中原的西面并不是中原大地上的势力。秦人是在比西岐更西的地方,西周政权根本不承认秦的诸侯国地位,直到东周才承认。汉朝刘邦是楚人,楚国一直以来就被周天子称为蛮夷。五胡乱华后中原汉人几乎灭绝,隋唐君王都有鲜卑族血统。而南迁的汉人则不断和南方各民族不断融合,可以说晋朝后纯汉人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清朝并不是什么外族奴役。
统治黑暗不是清朝特有,每个时代都有的。没有讨论的必要。
中国近代的屈辱,满清统治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他们是统治阶级。但是有一点满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软弱无耻。

为甚么少数民族反而能入主中原,清朝的满族比明朝的汉族强在哪儿?

骑兵比步兵成本低战斗力强。
明朝的赋税因为结构不合理海禁等导致了赋税效率低经不起战争,所以简单说就是赋税少养不起兵。
清抢掠为主,没有负担。
骑兵机动性好,作战能力比较强。但是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关宁铁骑并没有起到防御作用,被清利用,(内部的起义军,对待明朝的防守的将领的亲眷的态度不好,导致了镇守关口的将领投降,就是那xx桂)导致最强的机动兵面对,机动力不强,并且刚经历鼠疫的明朝士兵有明显的优势(鼠疫和经历了起义军战斗的部队战斗力剩余的不多。)。
在南明王朝时期,主要的因素就是将领不足,还有就是权奸误国。骑兵对步兵明显占优势,北方的鼠疫被带到南方,赋税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南明无力养兵,缺少优秀将领。

历时二十年汉族和其他民族(如西北等地的回族、西南等地的多种少数民族)百姓反抗满洲贵族征服斗争终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严重分散、抵消了抗清力量。多尔衮、福临等满洲贵族不仅代表着一种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且兵力和后备兵员非常有限,单凭自己的八旗兵根本不可能征服全国,汉族各派抗清势力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说得准确一点,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是剽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在较为先进的汉文化影响下,自身发展取得阶段性的飞跃。清王朝在一段时期里是朝气蓬勃的,国势相当强盛,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奠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就另一方面来说,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引起国内政局大动荡,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进展的事实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中国在明朝中期以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期以后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已经逐渐落后,但是直到明朝末年中国同西欧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被大顺军推翻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统治时期还是孜孜于引进西方科技,特别是火器和历算,不少士大夫也抛除畛域之见,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识,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明帝国。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学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来看,乾隆之后在位二十五年的嘉庆也应该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至少不能说是无道昏君),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本书作者在所著《明末农民战争史》中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大顺军推翻明王朝接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对社会生产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并且扫荡或狠狠打击了那些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贵族官绅势力。如果这一势头不被满洲贵族和变节的吴三桂等汉族军阀官绅所打断,中国社会将在明代已经取得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发展,近三百来年的历史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子。
并不是满族比汉族强多少~

而是那时的明朝太腐败了~

而满清却是枕戈待旦~

后来明朝暴发了农民起义,一举推反了明朝

取代明朝统治的李自成,由于缺乏经验~

没有有效的稳固住自己的江山~

让满清钻了空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在满清灭掉后明以后,中国就进入了清朝的统治~

满族并没有比汉族强多少,

而是中原的统治者已经到了朝代更跌的特殊历史时期

而满清恰好扮演了取带中原统治者的角色~
1、明不是被清灭的!是被农民起义灭的。
2、灭亡的时候没有其他成势力的地主阶级政权,清不过是专了这个权力真空而已。
3、清在关外时,由皇太极开始就找到了一套合理统治汉人的方法了,这对其后来政权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也是皇太极比努尔哈赤高明的地方)
4、辽东军人才是清统一全国的最锋利的武器:三顺王、吴三桂、洪承畴一个比一个对自己的民族下手狠!
楼上的不要说什么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或者历史的必然好不好?清易明只是历史的偶然,而且是历史的倒退,文明的倒退!满清的骑兵确实很强,但是在明朝辽东部队的坚城大炮之下,满清骑兵几十年都没有打破关宁防线(几次打到北京都是绕道蒙古的)。要不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还不知道要打多少年呢。要说满族比汉族强的,那就是满族比较野蛮!
满族比汉族差的不是一两个世纪.满族入主中原只是运气实在好到爆了!大明时逢天灾,又有李自成的祸害,而且崇祯错杀了袁崇焕. 崇祯实在生不逢时,本胸怀大略,想中兴大明,却无奈前有魏忠贤,后有李自成.导致被顺取代.而李自成这厮实在没什么治国能力,所以,关外的满清趁机入关了!

为什么清朝用落后野蛮的方式却能统治天下近

第一、团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最团结的王朝,首先满蒙(漠南)贵族联盟固若金汤,三百年来满蒙贵族世代通婚,直至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之前,蒙古都是死心塌地的跟随清朝,真可谓忠心耿耿、可昭日月。2、满族本民族的团结,纵观中国历史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从未见过像满族这样自努尔哈赤统一后满族上下三百年未曾流血内斗,清朝皇帝争位虽然也惊心动魄,但都是背地里搞阴谋算计,从不搞民族分裂或来一场汉族百姓喜闻乐见的狗咬狗式的流血冲突。而其他民族在这一点则远远不如满族,汉族自己就不必说了,从成汤灭夏开始到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内战一直是汉民族主流。。。当然别的什么匈奴、鲜卑、沙坨、蒙古等等也没有一个好鸟,这些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也一个比一个内战打的欢,什么“五单于争位”,”东西魏(鲜卑)相爱相杀“、后唐(沙坨)更是三五年搞一场大规模内斗决出一个当皇帝,沙陀族为这死的那叫一个惨,蒙古从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开始也几乎是换一个皇帝内斗一场,其他西亚、中亚的几个蒙古汗国也一个吊样,一个号称“无敌”的蒙古族硬生生自己把自己折腾的衰弱不堪。只有满族开国三百年一直紧密团结,一致对外、没有内耗自然也成了清朝稳定统治,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二、进取!清朝统一中原后并没有被中原花花世界晃花了双眼,相反清朝统治阶级非常冷静,他们连续几个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方面积极吸取明亡的教训,废除了明朝一系列陋法陈规,比如在政治方面彻底禁绝“太监干政”、废除“二十四衙门”、取消“厂卫”、严厉打击“党政”、经济方面取消“三饷加派”。
一方面积极开拓,比如将明朝的全部海禁政策改成局部开海政策(开放广东成立十三洋行负责管理中国对海外贸易)。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秘储“制度。防止了满清出现西晋那种“白痴当皇帝”造成八王之乱而亡国这种囧事。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成立军机处、为防止官员欺下瞒上建立”秘折奏事“制度,大小官员无论大事小情都可以秘密向皇帝造膝陈情,既避免了”奏章制度“的容易泄密被上级知晓打击报复的弊端,又可以让皇帝及时了解下情以正确的处理国事,可谓一举两得(但是也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彻底打破了明朝以长城为基本边界线的国防体系,积极向四边开拓先后征服了西藏、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彻底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边疆政权时叛时乱威胁中原,骚扰汉民生产,威胁边地百姓生命财产的难题。(当汉族官员向康熙帝献策要求修缮长城派兵驻守时,康熙皇帝下达“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秦建长城而民死其半,不得不说清朝弃长城而拓边守国的战略思想既大大的扩充的中国的实际领土,为后世国人赢得了生存空间又大大减轻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负担,功德可谓大矣。
第三、妥协!满清历代统治者都深通妥协之道,跟明朝刚硬到底决不变通执政方针相比可谓”软弱之极“,一为了稳定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在民族政策上采取了妥协政策!拉拢蒙古,汉族,满族不惜给蒙古、汉族一部分人满族的身份证八旗资格,大搞“归化政策”政治经济上给予他们和满族享受同等的待遇,另一边觉得力度还不够大搞“和亲政策”满清统治者连自己都可以当做和亲对象,历史上满清皇帝迎娶蒙古贵女、汉族八旗子女当皇后、皇妃、满族贵女嫁给蒙古贝勒、汉族八旗的现象真可谓比比皆是,历史知名为满清入关一统中原立下大功的孝庄皇太后就是满蒙和亲的产物,清康熙帝的母亲 孝康章皇后就是汉族(八旗)官员子女,清初汉族旗人大臣佟国维、名将年羹尧等等,还有清末蒙古族名将僧格林沁带领的蒙古马队都为满清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帮助满清稳定了统治立下大功,“归化及和亲政策”在清朝政治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确实起到了帮助满清加强统治延续政治生命的积极作用。
二、满清统治阶级为了降低汉地百姓的不满,稳定统治基础,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政治上采取妥协政策!由皇帝出面(康熙亲自出动),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明孝陵”不惜亲自跪拜,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一生六次南下到南京去祭拜朱元璋,帮明太祖扫墓,每次祭拜必亲行三跪九叩大礼,做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周围大力欢迎汉族百姓前来观瞻,以表示满清是明朝正统继承人的地位,和接班明朝好好治理天下的决心。结果汉族百姓士子一个个感动的五体投地,泪流不止(清史记载),至此一事大大化解了汉族百姓和知识分子心中的怨念,拉拢了汉人为其效力。
三、满清统治阶级经过思考,在文化上同样采取了妥协政策!满族在拥有满文、满语等本民族文化的情况下,承认汉族文明的先进性、满族向汉族文化正统地位低头,除了剃发易服外,一切礼仪、文字、度、量、衡、官制、科举制度、等等制度全部依从汉制,,同时要求本民族人民努力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甚至连名字都要求满族采用汉名,满族从由什么甚努尔哈赤(野猪)、多尔衮(狗獾) 、阿济格、多铎、济尔哈朗等一听就与众不同有点酷酷的满名,变成玄烨、胤禛、弘历、明珠、福康安这些寓意吉利的汉名。至后来汉字、汉语成为满族学习的主流,满语、满文反而大部分满族都不会说了。
四、军事上的妥协!随着后期满蒙八旗的不堪战,汉军绿营渐渐成为主力,直至后期湘淮军至汉族北洋新军崛起,满清自己本民族的武装基本上已经彻底退出了军事的舞台,清朝军费几乎都投给了汉族武装力量,汉族军官、大臣渐渐接管了国家命脉,掌握了国家实权在这个过程中满清没犯过一次汉族王朝猜忌武将、冤杀大臣的错误比如宋朝莫须有杀岳飞、明朝冤杀袁崇焕的错误可谓善之善矣。
以史为镜可知兴亡,现在我们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复兴中华!56个民族一定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不能抱守残缺一定要积极进取,用各种方式开拓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生存空间!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淘汰不合时宜乃至落后腐朽封建思想制约,使我们更上一层楼。
文章标题: 落后的满洲贵族为什么能治理汉族268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179.html
文章标签:满洲  汉族  贵族  治理  落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