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02 23:01: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古代的封建王朝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古代王朝所有的斗争其实都是在围绕着土地而展开的,这些农民手里虽然有地,但是他们并没有所有权,他们只是有使用权。他们租种地主和朝廷的地,自己最后只能剩余一小部分,大部分都上缴了国家,作为国家的赋税。他们售卖粮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是朝廷的要求,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老百姓手中的农产品,这些钱根本就不够他们自己生活的。
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一旦国家发生较大的战争,那他们还要进行对他们手中的粮食还要进行更多的征收,沉重的负担加在这些农民身上,已经使他们承受不了了。所以在战乱时代,出现了很多人吃人的现象,都是因为手中没有多余的粮食。
古代的农民其实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他们连自己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历史上所谓的那些盛世其实就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种生活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非常的的诉求,但是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已经是农民最大的希望。能够吃上饱饭,能够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但是有的封建王朝连这么低的要求都满足不了底层社会人民。
大部分生产资源尤其是土地都掌握在上层的统治阶级手里。一个普通的官员可能就拥有着好几百亩良田。而几十个百姓手中也未必能够分到一亩田地,这种巨大的反差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败统治,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政策。农民是古代封建王朝最广大的群体,农民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这也是一直萦绕着封建王朝发展最大的一个问题。
男耕女织的生活。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意思就是说一个男子如果不耕田种地家里人就可能挨饿,一个女子不纺纱织布家里人就可能受寒。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当时小农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记载”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的意思是: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这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只到近代才逐渐消失。
毫无疑问,古时的农民生活是极为疾苦的,首先是生产力的低下,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种地全凭人力畜力,需要靠犁,耧等工具来耕作,当时已经有锄头了,陶渊明曾写道“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壮年人每天也就能耕几亩地,但是草是长得很快的,所以也就是自给自足的水平,这还是在丰年,如果在荒年,天大旱或者大涝,就得饿死不少人,还有蝗灾等灾害。
离家远处的种些主食棉桑的,如水稻、大小麦、棉花等等,离家近的种些各式各样的蔬菜、瓜果之类,养一些家畜,家禽,常年能自供自给,也可以与亲朋好友相互调换,即使有多的也可以到集市去换一些柴米油盐。家庭主妇主要是任务是纺织,管看和护养幼儿、缝衣、做饭做菜和养殖,小孩吗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上学,一般家庭放牛、牧羊都由小孩承担了。
如果没有田地的人怎么办?只能给宦官当奴才混点饭吃,给员外打长工和短工到年尾换来一二担谷和麦。
总之,古代的农村大部分人生活只要求能吃饱穿暖,小病采点草药吃吃或去看郎中,大病等死就这么简单,不会花很多钱的。
而除此之外,还得交纳赋税,服兵役,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控制农民,强迫他们服役。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