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02 16:02: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当然是可能的,并且完全可以做到不赔款,甚至还能取得更不错的结果。事实上今天很多人对晚清的实力认知有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晚清自始至终其实都不弱,并且在局部战场上,晚清军队还一度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诸如左宗棠西征新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等等。但问题就是,为何本来并不弱的晚清政府却要不断签署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呢?
答案也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晚清时期遇到的外敌并没有体现出足够的灭清实力,所以让晚清政府高层一度认为能够以谈代打,从而缓解对外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晚清政府更惧怕内部百姓的抗争,说白了就是担心内再发生第二场金田起义。
这两方面其实又都可以总结成一个原因,那就是晚清政府治理内部的压力远远高于对外的压力。今天的人认为晚清帝国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下的大帝国,这没错,但问题就是,晚清帝国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几乎施行完全的中央集权制度,而这对于一个尚未走入近现代化的古老帝国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巨大的难题。
甚至于我说句不好听的,即使是今天人类社会中的几百个国家里面,也没有几个政府有能力治理好一个超过四亿人口和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家,而晚清政府已经治理了将近快一个世纪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从康熙初期到乾隆后期持续上百年的对外扩张会突然停止,并全面转向内治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帝国的扩张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
而在之后尽管要面对英国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以及日本等八国联军侵华,但所有的这些入侵本质上都与汉朝时期匈奴的侵袭类似。这些外国军队不仅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去真正攻占这个庞大的帝国,甚至于他们连占领这个帝国的一省之地都非常困难。所以晚清军队虽然始终都处于局部被动的局面,但也仅仅如此,并没有让这个帝国遭遇到致命打击。
同时外国军队一般就只是会去定点突袭某个城市,过后便立刻撤退。这种局面让晚清军队经常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且往往也挡不住。因此晚清高层才认为,既然外国军队并无能力长期攻占帝国领土,而自身又无法阻挡这些外国军队的侵袭,那还不如花点钱解决问题。当然了,晚清高层这样的消极应对行为肯定是不对的。毕竟一味花钱就只会造成帝国内部的空虚,以及政府威望的一落千丈,如此即便能解决短时期问题,也绝无可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而要想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一点,迁都中部腹地,然后与外国军队施行全面抗争。
如此背靠腹地的清政府在内陆省份的源源不断支持下,足以应对任何外国军队的长期袭扰。而外国军队在长期袭扰却无能获得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与清政府和谈。到时候清政府就可以选择其中几个政府进行洽谈,并提出各种整军备战的计划,如此便能从根本上扭转对外不利的局面。
只是可惜当时的晚清高层并没有这种意识,又或者说他们有这种意识,但是他们不敢赌。毕竟迁都腹地施行全面抗战,就意味着要进行长期的军事斗争,而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下又必然会诞生出一群地方武装力量。如此这些地方武装力量,就又成为了晚清政府的心腹大患。
毕竟当年真正有机会灭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可是给予了晚清政府以极大的震撼,而也正是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才让晚清政府逐渐丧失了对于部分地方军队的控制,之后也让晚清政府一度面临内部军队哗变的巨大风险。虽然我个人觉得晚清如果施行全面对外抗战,反倒会能加速满汉融为一体的进城,这样还有利于之后晚清的稳定
但可惜历史终究不能假设,历史上的晚清政府也没有那么选择,而是一味地对外屈辱苟活。于是在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内部不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最终在1912年的武昌,迎来了总的爆发,如此步履蹒跚走了许久的满清帝国就只能彻底的覆灭了。
如果李鸿章不签马关条约,大清朝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第一:中国当时过于腐败,从统治者到下面的官员,尤其是当时有一个国家的肿瘤慈禧。第二:在军事力量上面的确不敌日本,当时慈禧挪用了给北洋军队添置军舰的钱。第三:国力真的太弱。
可能有种说法是,如果李鸿章誓死不签,最后就算日本打进来,我们也能把日本给拖死,有相关的数据指出,当时日本天皇已经是处在悬崖上面了,如果不尽快攻下中国拿到赔偿,日本的经济也快支持不下去了,我们通过一些历史史实可以知道当时为了加强日本的军队,从天皇开始,日本全民都省吃俭用,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这支军队上,要是迟迟不能拿下中国,那么天皇也要下台了。而且日本军队临走之前就抱着必死的心态,为了打下这一仗也是拼尽全力。
但是这些闭关锁国的中国又怎么知道呢,就是因为信息堵塞,所以当日本打过来的时候,慈禧又怎么知道呢,她为了自保又把李鸿章给抬了上来,李鸿章当时也是知道慈禧就把自己给当枪使,在日本军舰上签条约,就算不为了慈禧,也得为了自己想想,肯定得签啊,要是不签自己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到了那个地步也是不得不签了。
就分析两国实力来说,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还是很贫穷落后的,后来他们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这条路也走的十分艰辛,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一旦有新的运动起来,就必定会给镇压下去,例如百日维新,所以之后的发展我们也是不言而喻。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之后,日本获利颇多也使得满清政府江河日下,摇摇欲坠;这直接加速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导致后面的灾难一个接一个,清政府被迫签下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清政府当时拒绝签订马关条约,那么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确认如下的前提——
1840年的鸦片战争如果延后到1911年,大清王朝会有什么改变吗?不会。
中华民国会出现吗?不会。
中国人会告别长达2000年之久的皇权时代而自动升级到民权时代吗?不会。
中国人之所以受伤了,伤的那么重。恰恰是因为中国历史上,耍威风的、抽打周边小国的从来是我天朝。而现在却被英国人直接一掌搞成了百年内伤。
现在说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好处吧:
这些国际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保护和确认了中国的主权。这话听起来很诡异,但却是事实。在全球化时代,大清王朝延续昔日的朝贡体系,是注定不可持续的。
得到西方列强工业时代的三百年期间所成就的科技总和。由于这些国际不平等条约,大清不得不开放通商口岸,大量洋货倾销的同时,也等于是迎来了西方列国自开启全球化之大航海时代以来升级至工业时代的三百年期间所成就的科技总和。这是中国再关起门来自个儿琢磨三百年也不可能得到的工业科技。例如,当年洋务运动,国家主导层面的技术引进,只要你花的起价钱,西方列强直接给你的是全套的科技、人才、技术。
中国人终于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大清王朝的腐朽帝制生动的展现一个野蛮国家可以多野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的运动的相继爆发,就像今天文明人震撼于中东的伊斯兰教isis一样。
谭嗣同在湘军攻陷天京后约30年,他曾到金陵,有这样的记录道:
“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指太平军,按清方称谓)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奈何湘军乃戮民为义耶?虽洪、杨所至,颇纵杀,然于既据之城邑,亦未尝尽戮之也。乃一经湘军之所谓克服,借搜缉捕匪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掳焚掠,无所不至,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若金陵其尤凋惨者也。”
列强是不是因为尊重生命而行文明之举呢?此一主观动机固然无法确认,但是客观事实却是存在的。只有文明人,才会在拳头大的时候,闯进你国门的时候,强迫你签不平等条约,逼你走上文明之路。
当然,历史是不可能重演的,历史容不得假设,我们就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