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28 12:02: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长期以来存在着两极化的观点。首先,他的大刀阔斧,革新吏治,一改前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治武功,一举把汉帝国拉到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的轨道之上,使得“汉”在武帝之后成为一个民族的名字永垂于东方。因此有人评价,就大一统制度的建设而言,试验于商鞅,成型于嬴政,集大成于刘彻。
但是,因为汉武帝长期的对外用兵,破匈奴夺回河套、河西走廊,灭卫氏朝鲜置乐浪四郡,收服夜郎南越政权…大动兵戈,征徭无度,几乎使文帝,景帝两朝积累的充沛国库为之消耗一空
史记上描述中央财政出现了“用度不足”的危机,据载,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兵连而不解,天下共其劳“,“费以亿计,县官大空”;
其二,是汉武帝为了有效疏解上述的一系列财政问题,在辅以桑弘羊的操刀下进行的整体配套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但也有政策性的后遗症。
经济上的国家主义盛行,集天下国营之财大都“补贴”在国防军备上,平民阶层所得到的实惠少之又少,武帝晚年出现天下困顿、盗贼群起的景象。以至于公元前89年,68岁的武帝颁布了《轮台罪己诏》。中央趋于宽松,民间得以喘息,方才避免了更大的动荡。
以武帝的雄才大略,不可一世,晚年却黯然罪己,不可谓不是历史的一个讽刺和惊醒。由此,才有了题主引用到的司马光的尖锐评判,说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再引征一句,与司马光一生政见不和的王安石推行国家主义整体配套体制变法时最推崇的两个政治人物,其一就是汉武帝。
司马光在和王安石“延和殿廷辩”时,当王安石说起前人桑弘羊做汉的政策导致“民不赋而国用绕”时,他几乎当场就和王安石翻脸,说“汉武帝就是听了桑弘羊的骗话,导致晚期群盗并起被迫下了罪己诏,国家差点灭亡“。
因此,司马光对汉武帝的批判,上升到当时朝政时局的角度上,是对王安石变法集团所推行的经济新政的侧面攻击。一味用司马光的话贬斥去汉武帝,其实是不够客观的。天时地利人和汉武帝尽据占领高地,改革不难不成。这是行君道的智慧。
进一步说,如果要论后人从中吸取的经验,一场大的社会变革如同空间重构,疏处应可跑马,密处必不容针,国政视野应有系统思考和风险预警,倘若鲁莽激进,漏洞必然百出,失败乃题中之义。
刘彻时代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把循了历代政治经济变革的演变逻辑,在矛盾激化与放权让利间辗转游离,磅礴大气而又绵中藏针,取得微妙平衡,武帝之后再难有人能出其右。
虽然卫青非常的忠心,但是最后汉武帝还是灭了他九族。主要还是因为卫青在世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卫青一死,这些人就挑拨离间,在汉武帝面前挑拨离间,导致卫青家族被灭。
卫青是汉朝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军,在历史上卫青的名气也不小,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打的匈奴屁滚尿流,为汉武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也深受汉武帝的宠爱,卫青的家族都深受皇恩,家族的势力可是越来越高。后来卫青成功的击退了匈奴,立下了大功,汉武帝把他封为大将军,让卫青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然而树大招风,卫青和卫青的姐姐都深受汉武帝宠信,卫青的家族日益壮大,自然就有人眼红,看不惯卫青。
卫青在世的时候,这些人还有所顾忌,但是后来卫青去世了以后,这些人也就不再害怕了,于是就开始搞事了。外戚干政是每个朝代君王都非常忌讳的,而汉武帝尤其痛恨。当初卫青活着的时候,因为卫青确实是立了很多功,所以汉武帝非常的信任卫青,给了卫青很多赏赐,但是卫青死了,卫家没有值得汉武帝信任的人了,再加上这个时候有人不断的在煽风点火,乱传谣言,导致卫家的命运岌岌可危。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的让卫家被压垮,当时汉武帝生病了,而且还出现了幻觉,这个时候,有人说汉武帝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和巫术有关,后来汉武帝下令彻查。于是有一些想要报复卫家的人抓住这个机会,设计了太子要造反的事情,最后包括太子,还有卫家都受到了灭顶之灾。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