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元朝在登陆日本本土失败后为什么不继续占领对马岛

时间: 2023-02-28 02:00: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元朝在登陆日本本土失败后为什么不继续占领对马岛

元朝当年没有打下日本,除了两场“神风”还有什么原因?

2021年7月连载的日本动漫《元寇合战记》,该故事主要叙述了蒙古大军征伐日本,在对马岛和日本武士战斗的故事。动漫是日本所出,自然要美化日本武士,丑化蒙古军,该故事要体现的就是日本武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抛开其虚构剧情,在历史上蒙古大军进攻日本也的确不顺利,因元师征日失败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加速日本神国思想的形成,给后世尤其是近代东亚各国带来严重灾难。二战中后期美军开始反攻,日本国内仍叫嚣着,就像北条时宗能击溃西来的蒙古人,东条英机也能击溃东来的美国人。盟军战舰都抵达日本本土海域了,在这穷途末路下还创立所谓“神风敢死队”,幻想神风再一次的“奇迹”,可见日本人对十三世纪那场战争的怀念。

一、征伐日本的原因

12世纪末蒙古族兴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此后铁木真及其继承者们通过半个世纪的征伐,不仅控制了华北、进军东欧,1259年还征服高丽。1260年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中二字,改国号为“大元”。

忽必烈不满日本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国尚未安定,南宋王朝创造了世界军事史奇迹,凭一己之力,抵挡蒙元铁骑五十余年,至忽必烈即位,南宋吞并战仍未结束,忽必烈认为南宋顽强抵抗的原因之一就是海外诸番国的支持。纵观蒙古对西夏、金的战事,不是骗取南宋中立,就是忽悠南宋,与南宋联合夹击,所以对夏、金之战出奇的顺利。而此时对宋之战,正面进攻效果不大,只能采取老一套,要求高丽、日本当侧援小弟,孤立南宋。另外南宋目前仍能从海外贸易获利,维持战争资源,高丽已经服从于蒙古,现在日本成了南宋大宗贸易对象,所以要剪除南宋羽翼,击溃日本,断绝南宋外援之路,迫使南宋投降。

二、元师征日前的蒙日交涉

忽必烈虽已对日动了心思,但因西北蒙古诸王叛乱,南方还有南宋分散忽必烈的注意,所以忽必烈不敢轻易对日用兵。至元三年(1266)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黑的为正使、礼部侍郎殷弘为副使,取道高丽入日,其国书开头曰:“大蒙古国皇帝封书日本国王”,中间最重要的一句“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结尾“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元史·日本传》),但二使和国书都没到日本。观其国书,大意就一个,让日本入朝,并威胁不入朝就开战。虽然口气强硬但还是以劝说为主。古代入朝不是随意的,这不仅代表了正统天命,也是外国臣服的表现。日本自唐末脱离中国,官方上从未与中国有交流,更因南宋朱熹的朱子学大义名分论传入日本,日本更自视甚高,所以有宋一代,日本官方从未正式朝贡中华。只因中华文化先进,此时日本还不敢轻视中华,仍以中国为自己的学习对象。

1268年忽必烈又命高丽派使入日传信,高丽使节成功入日告知京都朝廷蒙古方面的意思,京都朝廷惊恐万分,不知所措,连夜研究,并派使者到各寺庙神社虔诚祈祷。1269年忽必烈又派使者,京都朝廷决定回书,但被刚继位的年轻气盛的幕府执权(镰仓幕府的宰相,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北条时宗阻拦。1271年、1279年忽必烈又派使者,都因北条拒绝不得要领而归。1279年秘书兼赵良弼入日时带的国书是仍以武力相威胁“以至用兵,夫谁乐为之,王其审图之” 。在遣使期间,蒙古朝廷内部日本通事曹介升上书“高丽迂路引导国使,外有捷路,偿得便风,半日可达。若使臣去则不敢同往,若大军进征则原为乡导”已经动了对日战争的心思。日本的反应果然没辜负朝臣的期望,北条时宗又一次拒绝了大元,北条认为蒙古“不怀好心,窥伺本朝”。至此,忽必烈耐心耗尽,决心对日一战,以彻底解决日本问题。

三、开战!元师征日

1274年(南宋咸淳十年、蒙元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三年),忽必烈命令风州经略使忻都为征东元帅,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为副。因涉及渡海作战,又命习惯水性的高丽人助战。高丽士兵和水手由金方庆指挥,说起金方庆,他是一名高丽杰出将领,曾因平定高丽三别抄之乱而受忽必烈嘉奖。高丽同时负责准备征日船只。1274年10月3日由蒙古、汉人、高丽人构成的三万大军从高丽合浦出发,5日占领对马岛,14日登上壹岐岛,全歼日本守军。之后乘胜追击,入松浦半岛沿海,势如破竹,一路上斩杀几百名日本武士。19日进军博多湾。20日元军登陆,路上交战,元军威风大显。

首先元军是步兵集团战术,这使习惯单骑作战的日本武士很不适应;元军弓箭短且远,日箭射程不及元军;元军作战击鼓鸣锣,这让日军战马受惊,且蒙古马高大,其机动性也远非日马所比;元军还是用了震天雷等火器,日军更是没有见过,其爆炸声让日军“目眩耳塞,茫然不辨东西”,日军被迫退到大宰府组织新的防线。路上虽然取得战斗胜利,但元军伤亡并不小且无补充。因此,在接下来的战略实施上,元军指挥层就出现了分歧。金方庆主张背水一战,全力出击,在陆安营扎寨,主帅忻都不听,执意回船。当晚博多湾风浪大作,战舰被风浪所吞,死亡士兵达一万三千余,元军大败而归。忻都怕责罚竟然欺君。《元史·日本传》记为“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四境而还”,这就让忽必烈产生了元军大胜的错觉,加之元朝开始大规模对宋作战,所以又对日搞起了威胁外交。

四、战端再开

至元十七年(1280),元朝入日使杜世忠被日本所杀,征日之议再起。可此时南宋已灭,为何忽必烈还要征日?首先日本冒犯天威,元朝自认为得神器为正统,藩国日本诛杀天使,自然不能容。但是更重要的是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宋日贸易的巨利,入日商人又谣言日本遍地黄金。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命忻都、洪茶丘率领东路军蒙、汉、高丽四万人,汇合高丽金方庆一万人,由高丽出发;另一路由范文虎率领十万人直接从江南出发。

计划上两军汇合于壹岐,但忻都自恃兵力雄厚,不等江南军,6月6日东路军先达博多,此时日本已做了万全准备,沿岸设置了石墙,以弓箭驱逐元舰,元军不得登陆。元军转攻其余小岛亦不能破。日本幕府方面又制定了 “异国警固番役”制度,一线日军就有四万人,背后还有援军六万待命。日军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以集团战应对,并派小船夜袭元军,元军狼狈不堪,只得玩起了三国赤壁之战里面曹操的铁索连环战术,将船只连接。而7月江南军才到平户岛汇合。元军以疲敝之师,船上缺乏蔬菜,疫病流行,加之日军骚扰,士气大减。

7月27日,元军转攻鹰岛,拟攻太宰府。闰7月1日,夜狂风大作,浊浪排空,元军战舰大多沉没,“文虎诸将各自择坚好船乘之,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大敌当前主帅跑路,其后果是致命的,“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元史·日本传》, 可怜十余万无辜将士客死他乡。侥幸不死的,也不好过,“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奴之”,日本人把他们当做奴隶。

之后,忽必烈想过第三次征日,但淮西宣慰使昂吉儿上书“民劳,乞寝兵”。至元二十三年交趾犯边,忽必烈指示“宜安置日本,专事交趾”(《元史·日本传》),此后再未征伐日本。

客观的说,元师征日的确是我们主动侵略日本,但纵观历史,只此一次。丰臣秀吉“长驱直入大明国”,江户幕府的“海外雄飞论”,近代以来日本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元师征日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首先战斗力、武器装备上日军丝毫比不上元军,如果陆战,日本必败,但因为两次暴风雨的原因使日本免遭亡国,所以这无疑坚定了日本人的神国思想。其次,给日本造成了一种错觉,既然蒙古人能入主中原,那我们日本人是不是也可以入主中原?

这刺激了日本人的侵华思想,以至有了丰臣秀吉侵朝侵华。元师征日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其实更重要的,与其说是八幡大菩萨、天照什么的保佑“皇国”,日本人不如去感谢给元军造军舰的朝鲜贫苦劳工,当时高丽正处于元朝武装保护之下,元朝命令高丽准备战舰,且工期不长,越期则严惩,高压之下,工匠们只得偷工减料。加之忽必烈相信自家骨肉,以陆战将领忻都统辖海军渡海作战,有海战经验的金方庆等人给元帅忻都的建议,忻都自负不肯接受,才酿成舟毁师灭的惨剧。

元朝大军东征西战,几乎踏遍整个欧亚大陆,为何却多次败给邻国?

为何却多次败给邻国?

我觉得元朝之所以失败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元朝的战略战术已经被怜国所掌握。

在元朝“百战百胜”的局势下,怜国也就是当时的日本。日本一直对元朝的示好,不放在眼里,这也是后期元朝与日本开战的原因。

当时元朝统治者忽必烈想统一全国,于是就派高丽国人去谈判想不费事就拿下日本。但是日本没有同意,直接投降的意思。这下就惹怒了忽必烈,直接开战与日本。别看日本是小国,但是他们有一种拼死保卫国家的志愿,即使是死也要捍卫自己国家的领导。也就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再加上久战之余,元朝的各种战术已经被日本官兵熟悉了,所以一举击败了兵力强大的元朝。

第二、元朝不擅长水上作战,我觉得这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再次攻打依然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元朝选错了攻打季节。日本本就属于岛国,他们的官兵从小就熟悉水上战役。元朝都是在陆地上的“旱鸭子”从小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一点都不熟悉水性,此却又偏偏选择了大风巨浪的天气。这就直接增加了作战难度。

所以元朝与日本多次战役都是以失败告终,不是因为元朝实力不如日本。而日元朝忽略了日本的实际情况,没有分析日本的地型、天气、人力。

所以我以我觉得元朝这种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无论是战术还是经验方面都远远输给了日本。

元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领土最为广阔的朝代,凭借着一个个马上英豪的浴血拼杀,他们将自己铁骑的马蹄,元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领土最为广阔的朝代,凭借着一个个马上英豪的浴血拼杀,他们将自己铁骑的马蹄,
因为元朝要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元朝并没有把日本打下来,下面简述一下历史上元朝攻打日本的过程吧。其实不是上天在帮日本人,而是与当时元朝人对海洋气候的不了解是有必然联系的忽必烈有两次攻击日本
第一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74年。原因是日本不肯臣服于元朝。于是,忽必烈决
心用武力征服日本。1274年11月,元水军从高丽合浦(韩国镇海湾马山浦)出发,驶向对
马岛。出征的有大战船三百多艘,轻型战船舱三百多艘,小型运输船三百多艘,蒙汉士兵
二万余人,高丽士兵一万多人。元军在对马岛登陆,全歼了日本守军,占领了全岛。然后,
元军继续东行,攻占了壹岐岛。接着,元军在肥前海岸(该地及下述各地点均位于今日本
九州西海岸)击败了日军的抵抗后,向博多湾登陆,占领了今津地区。由于该地区不利于
大部队展开,次日,元军改在百道原和箱崎分别登陆。在百道原登陆的元军进展顺利,打
破了日军的阻击,但有一部分元军在赤坂高地被日军击败。在箱崎登陆的元军击退了日军
占领了海岸松林,夹击在百道原的日军,使其溃败。经一天激战,元军胜多败少。但元军
将领对日军估计过高,害怕日军在夜间袭击,将部队撤回船上休息。当夜,海上狂风大作
,波浪滔天,元军战船大都被刮翻,或触礁沉没,仅有200余艘撤回,官兵伤亡1.3万多人。
元军第一次东征日本失败告终。
第二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81年。此次,元军调集了重兵分两路东征。东路军战船900艘,
官兵4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江南军战船3500艘,官兵10万人,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
发。两军约定在壹岐岛会师。6月,东路军攻占对马,壹岐岛,没有按约定等待江南军,便
抢先攻击博多湾。由于日军已在海滩筑起石坝,元军难以上岸,因此改为进攻防守薄弱的
老贺岛。元军同日军为争夺该岛海滩,展开了激战。元军不善于在海滩上作战,被杀千人。
血战一个多月,元军仍为能取胜,只得退往壹岐岛。江南军因种种原因退迟了行动时间。
但最终仍与东路军会师。元军向日本主岛继续前进。一路上,多次遭到日本水军阻击。元军
在驶往鹰岛途中,又与日本水军激战了一夜。此后元军船队在海上停留了几天。海上又起
台风,元军船毁人亡。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失败告终.
一个是陆地,一个是海洋,作战环境不一样啊,缺少对海洋的认识,当时也没那么完善的渡海保障能力。。。解放初期在打大小金门时我们不一样是吃了亏吗?这道理是一样的
战争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蒙古铁骑虽然很强大,但在山区和水域多的地方却无法施展,元朝大军输在了它的弱点上。别国军队也正因为发现它的弱点而施法攻之,从而取胜。

元朝能吞并朝鲜半岛,而两次征服日本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什么?

元朝能吞并朝鲜半岛,而两次征服日本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蒙古军队不善于海上作战,而且蒙古军队在对日本的进攻过程中碰到了恶劣的天气,导致损失惨重。

元朝可以说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王朝,鼎盛时期曾控制着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元朝占领了朝鲜半岛,并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之后跟日本隔海相望,有志于一统天下的忽必烈为了将日本纳入自己的版图,曾经在公元1274年以及1281年两次派兵征讨日本,不过遗憾的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很多人就很疑惑,曾经横扫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为什么没能征服弹丸之地的日本,而且损失惨重,难道是日本当时的战斗力要强于蒙古,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大海的阻挡,相信日本早就被蒙古铁骑拿下,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两次征战日本失败的原因:

一、蒙古军队不善于海上作战

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四面接壤的都是陆地,这也是使得蒙古的指挥官从来没有接触过海上作战,那些横扫欧亚的铁骑,在海上则成为了初出茅庐的小学生一样,而且虽然日本跟朝鲜相隔几百里的海峡,但是很多蒙古士兵以及战马都会晕船,就算上岸也发挥不出全部战斗力。

二、恶劣的天气助攻了日本

蒙古在进攻日本的过程中遭遇了极端天气,大部分士兵的损失都是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第一次失败完全是输给了天气,第二次虽然有部分士兵登陆到了日本本土,但是很多士兵由于不适应船上生活得病而死,最终也失败了。

你知道元朝能吞并朝鲜半岛,而两次征服日本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是什么? 欢迎留言讨论。

这是由于元朝在作战的时候兵力不足,而且他觉得征服这个地方不需要太多的军队,于是就忽略了对手的能力,所以才没有获得胜利。
是因为日本人很阴险狡诈。而且他们总是会搞背后偷袭。而我们中国人是光明磊落的 就中了他们的阴谋诡计。
主要是因为属于跨海作战,作战的时候会有很多不便,所以造成两次战役都没有取得胜利。
文章标题: 元朝在登陆日本本土失败后为什么不继续占领对马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4769.html

[元朝在登陆日本本土失败后为什么不继续占领对马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