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为晚焉。前引《封氏闻见记》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可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证,因而外蕃饮茶,必在北人之后。同书又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
《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
《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
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挑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摩。
......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茶为中国特产,或即原产地,后始传播于东西洋,先述东洋日本饮茶风俗之起源。中国茶未人日本之前,传说日本之高千穗椎叶七山,肥前,玖磨八代山鹿,筑波之生叶上妻,丰前之上毛由川,丰后之大野直人诸郡,皆有野生之茶。唯日本人取为饮料与否及种植之与否?寂然无闻。日本之有茶种系自中国传人,当平安朝初期,桓武平城嵯峨诸帝之间,传教弘道之请益僧留学僧不断来唐,乃传人茶种。前引当时来唐之最澄上人,归国时,台州司马口口曾煮茶为之饯别,即携茶种至日,栽于江州阪本。或谓在奈良朝之圣武天皇治下,僧行某曾携茶于参州药王府内,顾其种得自中国与否,则不敢断定。当茶种输人之始,日人种之固少,饮之尤少。当时,营公作诗虽有“东方明未睡,闷饮一杯茶”之句,但自平安朝至仓时代约百八十年间,饮茶风气乃未开,它仅为贵族僧侣中之消费品。及仁安文治间,前后两次入宋,荣西禅师回国,茶树之栽植与饮茶之风气,始遍及全国。禅师入宋,第一次在仁安夏季,当其上浙江台州之天台山,深感茶之灵液,及秋归国。携茶以随,种于肥前之福冈佐贺县境雷振山坊前庭,称为岩上茶,同县三井郡山本材丰田之千光寺,亦有茶园种植。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时,归国之船,先到长崎之平户苇浦,民部大辅清贯迎之建小庵,开道场,禅师即于庵之附近种茶,
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产于长崎县之彼杆与佐贺县之东西嬉野。饮水思源,皆系荣西禅师之赐。禅师曾著《吃茶养生记》,并以茶医好当时诗人将军宫朝宿醉,有名于世。其后明惠上人,亦栽茶于山城大和,人工种植既多,饮茶之风乃盛,上人曾说:“茶道之幽玄,复授北条泰时以治道俭素之要义。”间接上予日本政治,莫大影响。自此而后,至德川八代吉宗将军时代,日本饮茶之风更盛,茶店林立,时人作诗曰:“随处开茶店,一钟是一钱,生涯唯简里,饥饱委天然。”足见当时风气矣。
次述西洋饮茶之始。欧人知道茶叶,始于十六世纪葡萄牙东来,而传人欧洲,约在十七世纪初期,欧洲之东洋贸易,着先鞭者,为葡萄牙人,根据地在广东澳门。澳门人,为欧人最初见到之饮茶之人。唯广东非产茶之地,其于茶之传播,殆无若何影响。后荷兰人继之东渡,达到中国南方之福州,亲见中国产茶之地,时为西历一六00年之事。欧人最初用茶,当作药品,斯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输极少之茶叶入欧洲,为西洋有茶叶之始,欧洲医学,深信茶之功能,一如中国人最初之饮茶。法国贵族,对中国之茶视作一宝,极珍贵之,且当时茶价昂贵,有以砖茶纳入黄金之箱,以作赠品之传说。英国之输入茶叶,约在西历一六六0年,喝茶店建于伦敦,大约亦于此时,一六六二年英王查理十三世迎娶葡萄牙皇女为内亲王皇后时,皇后之礼物中,即有茶叶。此为英国皇室与茶发生首次因缘。及后,饮茶之风次第及于民众。时有英人彼皮,受人赠予茶叶,且作日记云:“为中国人所饮之饮料,余未尝见之,此恐系药物学家巴苓帖尝谓有治感冒或脑充血症功效之药用饮料乎?”茶初作药用,中国日本四洋,前后如出一辙。其后,一六六四年,东印度公司进献茶于英王。当时茶价,一磅值六十先令,极为昂贵。咖啡之输人欧洲约在西历一五八0年,比茶早二十年,初由阿拉伯商人输入。虽是先人为主,但在英国,后进之茶实有凌驾之势。至一七00年,输人之茶每年平均两千磅,自后十年,平均约在十四万磅。至一七八0年全欧输入五百五十万磅,而英一国突进至一千二百二十万磅,咖啡之输入瞠乎其后。继而英领印度,相竞植茶,与中国颉颃,以输入税之关系,印度红茶种植迅猛发展,一八八八年输出到英国的数量遂超中国茶之上。英人有朝茶、午后茶。家居外出,默思会谈,皆不离茶。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九磅,可谓“嗜茶之国民”也。
茶之初生,不在英国,不在西洋诸国,且不在日本,而在中国。因此,中国古代不独精神文明举世闻名,即物质生活亦擅优长,所谓“大国文明”,其在斯乎?(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中国茶叶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沱茶、砖茶等几大类,各类茶中又包括许多品种。
绿茶嫩绿鲜艳,是不经过发酵的茶。著名的绿茶品种有杭州西湖龙井茶、江苏碧螺春茶、安徽黄山的毛峰茶和产于安徽六安县一带的六安瓜片茶。
红茶是经过发酵的茶,沏出的茶水颜色红艳。中国著名的红茶有安徽的祁红茶和云南的滇红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茶叶松散粗大,茶水颜色金黄。最好的乌龙茶是产在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
花茶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茶类,是在茶叶中加入香花熏制而成的。最有名的花茶是福建产的茉莉花茶。
沱茶是产于云南、四川的一种茶,经过压制,像个圆圆的馒头。
砖茶,形状像砖头,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喝的茶。
喝茶不但可以止渴,还能消除疲劳,帮助消化,预防一些疾病。长期饮茶,对人的身体健康很有益。
很早以前,中国就把种茶经验和茶树种子传给了世界各国人民。茶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为晚焉。前引《封氏闻见记》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可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证,因而外蕃饮茶,必在北人之后。同书又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
《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
《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
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挑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摩。
......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茶为中国特产,或即原产地,后始传播于东西洋,先述东洋日本饮茶风俗之起源。中国茶未人日本之前,传说日本之高千穗椎叶七山,肥前,玖磨八代山鹿,筑波之生叶上妻,丰前之上毛由川,丰后之大野直人诸郡,皆有野生之茶。唯日本人取为饮料与否及种植之与否?寂然无闻。日本之有茶种系自中国传人,当平安朝初期,桓武平城嵯峨诸帝之间,传教弘道之请益僧留学僧不断来唐,乃传人茶种。前引当时来唐之最澄上人,归国时,台州司马口口曾煮茶为之饯别,即携茶种至日,栽于江州阪本。或谓在奈良朝之圣武天皇治下,僧行某曾携茶于参州药王府内,顾其种得自中国与否,则不敢断定。当茶种输人之始,日人种之固少,饮之尤少。当时,营公作诗虽有“东方明未睡,闷饮一杯茶”之句,但自平安朝至仓时代约百八十年间,饮茶风气乃未开,它仅为贵族僧侣中之消费品。及仁安文治间,前后两次入宋,荣西禅师回国,茶树之栽植与饮茶之风气,始遍及全国。禅师入宋,第一次在仁安夏季,当其上浙江台州之天台山,深感茶之灵液,及秋归国。携茶以随,种于肥前之福冈佐贺县境雷振山坊前庭,称为岩上茶,同县三井郡山本材丰田之千光寺,亦有茶园种植。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时,归国之船,先到长崎之平户苇浦,民部大辅清贯迎之建小庵,开道场,禅师即于庵之附近种茶,
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产于长崎县之彼杆与佐贺县之东西嬉野。饮水思源,皆系荣西禅师之赐。禅师曾著《吃茶养生记》,并以茶医好当时诗人将军宫朝宿醉,有名于世。其后明惠上人,亦栽茶于山城大和,人工种植既多,饮茶之风乃盛,上人曾说:“茶道之幽玄,复授北条泰时以治道俭素之要义。”间接上予日本政治,莫大影响。自此而后,至德川八代吉宗将军时代,日本饮茶之风更盛,茶店林立,时人作诗曰:“随处开茶店,一钟是一钱,生涯唯简里,饥饱委天然。”足见当时风气矣。
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故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在英国,有人说饮茶习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事实是这样的:1823年,一支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的茶树,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是这些茶树种其实是英国人从中国偷过去种植的——在几千年的茶历史中印度从未发现过 有野生茶树,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他们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错误,包括茶树植物在内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长,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哪里就是制茶、饮茶的发源地。人类制茶、饮茶的最早记录都在中国,最早的茶叶成品实物也在中国。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现在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 ,其中也包含甘肃 、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区。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 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华阳国志》是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因此历史意义更大,也更为可靠。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已有饮茶习俗。
编辑本段饮茶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荼”、“茶”二字之转变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 茶的广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现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中国主要名茶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杭州不仅以西湖闻名国内外,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 “砂绿起霜”成为铁观音高品级的标志,获得了“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君山银针
中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信阳毛尖
中国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产自河南省信阳地区的群山之中。信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桐柏山、鸡公山、大别山群山环绕其中,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
北苑御茶
属青茶类,是中国名茶之极品,为古代帝王御用茶王。 建安(建瓯)北苑御茶从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设御焙,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历经四个朝代,二十六位皇帝,进贡朝廷持续达458年。
矮脚乌龙
系乌龙茶上品,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原产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据专家考证福 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有14亩120多年至150多年历史的老茶园,共有古茶树6090棵,是当今台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茶的发源地。09年2月,这片宝贵的茶树林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这片矮脚乌龙树势最高者只约120公分左右,枝叶平展,叶浓绿色,平滑不发光,叶形向下弯曲,叶尖圆钝。主脉特别明显。 春茶一芽二叶的干样含氨基酸3.1%、茶多酚19.6%、儿茶素总量13.8%、咖啡碱5.7%。对人体很有益处,咖啡碱是强有力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它能振奋精神,强化思维,减轻疲劳,解热镇痛,利尿通便,消毒减菌。而酚性物(主要是儿茶素)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防癌的最有效药物。它能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治同血压、抗损伤、抗癌、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减肥、清食、抗衰老、键力美容。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
崂山绿茶
崂山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极高声誉,被消费者盛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崂茗茶相传由宋邱处机、明张三丰等崂山道士由江南移植,亲手培植而成,数百年为崂山道观之养生珍品,清顾炎武善作诗赞崂山,蒲松龄曾饮崂茗茶(聊斋)写绛雪,崂茗茶的成品属于绿茶,由精选鲜茶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之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时间积累养分,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有兴奋解乏、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优点,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 六堡茶 六堡茶属黑茶类,得名于产地苍梧县六堡镇,产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500多年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远近驰名,被列为中国24种名茶之一。六堡茶亦称“可以喝的古董”,传说于很久以前,王母下凡了解人间民俗风情路经六堡镇的黑石村,看到这里的黑石山上林木苍翠、郁郁葱葱、云清雾罩,于是在此稍事休息。当王母捧起黑石山下的清泉水,入口顿觉清甜甘醇,远途的劳累也随之一扫而空。盛兴之下,王母令仙女将两颗仙茶种子放到黑石山的石缝中,许多年过去了,两颗茶种长成了枝繁叶茂的茶树。于是村民们采摘仙茶树的茶叶,烧制茶水,招待八方来客,远方的客人发现茶水味道醇厚甘爽,人人交口称赞;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黑石村的仙茶由此传开,后经勤劳村民的繁殖、培育、精制,形成今天闻名遐迩的六堡茶。虽说神话传说无从稽考,但凡到过六堡镇的人都知道,这里确实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正是当地特有的优越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质优味醇、历史悠久的六堡茶。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据《苍梧县志》载:“茶多产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近年来,六堡茶以其悠久的历史、醇和的滋味、独特的槟榔香及独有的保健作用,享誉国内外。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属红茶系列。政和为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1115年宋徽宗因喜爱政和茶,把年号“政和”赐予当时的关隶县,诏改政和县。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外形条索紧结圆实,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采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味醇和,叶底红匀。政和工夫红茶历久不衰,蜚声于国内外,畅销俄、美欧等国,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国内外多项奖。2021年“政和工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
《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尚未见饮茶。
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
《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为晚焉。前引《封氏闻见记》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可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证,因而外蕃饮茶,必在北人之后。同书又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
《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
《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
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挑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摩。
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传播
茶为中国特产,或即原产地,后始传播于东西洋,先述东洋日本饮茶风俗之起源。中国茶未入日本之前,传说日本之高千穗椎叶七山,肥前,玖磨八代山鹿,筑波之生叶上妻,丰前之上毛由川,丰后之大野直人诸郡,皆有野生之茶。唯日本人取为饮料与否及种植之与否?寂然无闻。日本之有茶种系自中国传人,当平安朝初期,桓武平城嵯峨诸帝之间,传教弘道之请益僧留学僧不断来唐,乃传人茶种。前引当时来唐之最澄上人,归国时,台州司马口口曾煮茶为之饯别,即携茶种至日,栽于江州阪本。或谓在奈良朝之圣武天皇治下,僧行某曾携茶于参州药王府内,顾其种得自中国与否,则不敢断定。当茶种输人之始,日人种之固少,饮之尤少。当时,营公作诗虽有“东方明未睡,闷饮一杯茶”之句,但自平安朝至仓时代约百八十年间,饮茶风气乃未开,它仅为贵族僧侣中之消费品。及仁安文治间,前后两次入宋,荣西禅师回国,茶树之栽植与饮茶之风气,始遍及全国。禅师入宋,第一次在仁安夏季,当其上浙江台州之天台山,深感茶之灵液,及秋归国。携茶以随,种于肥前之福冈佐贺县境雷振山坊前庭,称为岩上茶,同县三井郡山本材丰田之千光寺,亦有茶园种植。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时,归国之船,先到长崎之平户苇浦,民部大辅清贯迎之建小庵,开道场,禅师即于庵之附近种茶,
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产于长崎县之彼杆与佐贺县之东西嬉野。饮水思源,皆系荣西禅师之赐。禅师曾著《吃茶养生记》,并以茶医好当时诗人将军宫朝宿醉,有名于世。其后明惠上人,亦栽茶于山城大和,人工种植既多,饮茶之风乃盛,上人曾说:“茶道之幽玄,复授北条泰时以治道俭素之要义。”间接上予日本政治,莫大影响。自此而后,至德川八代吉宗将军时代,日本饮茶之风更盛,茶店林立,时人作诗曰:“随处开茶店,一钟是一钱,生涯唯简里,饥饱委天然。”足见当时风气矣。
次述西洋饮茶之始。欧人知道茶叶,始于十六世纪葡萄牙东来,而传人欧洲,约在十七世纪初期,欧洲之东洋贸易,着先鞭者,为葡萄牙人,根据地在广东澳门。澳门人,为欧人最初见到之饮茶之人。唯广东非产茶之地,其于茶之传播,殆无若何影响。后荷兰人继之东渡,达到中国南方之福州,亲见中国产茶之地,时为西历一六00年之事。欧人最初用茶,当作药品,斯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输极少之茶叶入欧洲,为西洋有茶叶之始,欧洲医学,深信茶之功能,一如中国人最初之饮茶。法国贵族,对中国之茶视作一宝,极珍贵之,且当时茶价昂贵,有以砖茶纳入黄金之箱,以作赠品之传说。英国之输入茶叶,约在西历一六六0年,喝茶店建于伦敦,大约亦于此时,一六六二年英王查理十三世迎娶葡萄牙皇女为内亲王皇后时,皇后之礼物中,即有茶叶。此为英国皇室与茶发生首次因缘。及后,饮茶之风次第及于民众。时有英人彼皮,受人赠予茶叶,且作日记云:“为中国人所饮之饮料,余未尝见之,此恐系药物学家巴苓帖尝谓有治感冒或脑充血症功效之药用饮料乎?”茶初作药用,中国日本四洋,前后如出一辙。其后,一六六四年,东印度公司进献茶于英王。当时茶价,一磅值六十先令,极为昂贵。咖啡之输人欧洲约在西历一五八0年,比茶早二十年,初由阿拉伯商人输入。虽是先人为主,但在英国,后进之茶实有凌驾之势。至一七00年,输人之茶每年平均两千磅,自后十年,平均约在十四万磅。至一七八0年全欧输入五百五十万磅,而英一国突进至一千二百二十万磅,咖啡之输入瞠乎其后。继而英领印度,相竞植茶,与中国颉颃,以输入税之关系,印度红茶种植迅猛发展,一八八八年输出到英国的数量遂超中国茶之上。英人有朝茶、午后茶。家居外出,默思会谈,皆不离茶。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九磅,可谓“嗜茶之国民”也。
在俄罗斯,在格鲁吉亚,茶叶名字就叫“中国茶”或“刘茶”。连发音也和中文“茶”字相同。这是因为1893年汉家刘氏茶坊29代传人刘峻周,将中国茶成功种植到格鲁吉亚黑海沿岸。
原始社会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是茶叶药用的开始。西周据《华阳国志》记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这是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述。东周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元前490年)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公元前59年,《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东汉(25~220年)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在《食论》中提出的“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三国(220~280年)史书《三国志》进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南朝齐(479~502年)《南齐书·武帝纪》记述,在遗诏中要求以“饼、茶饮、干饭、果脯”代替牲祭。南朝梁(502~557年)《邛州先茶记》中记述南朝梁已有将“荼”字读为“茶”音,但尚未将荼改用茶字。隋(581~618年)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唐(618~907年)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唐代科举时,朝廷为祛除应举士人的疲乏,故送茶汤入试场,称为“麒麟草”,因此饮茶风俗渐及于文人。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730年)首次出现“茶字”。《封氏见闻离》中记述降魔大师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朝廷。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纳越赞议,开始征收茶税,但由于民怨,于兴元元年(784年)终止。复于贞元九年(793年)准张滂所奏重税。公元8世纪后(约760年后)陆羽《茶经》问世。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唐太宗和九年(835年)专门任命王涯为榷茶使,专责管理茶务。唐武宗时“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蹋地钱。”(语出《新唐书》食货志)唐懿宗咸通15年(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宋(960~12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宋微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1170年)新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荣西禅师归日本,将末茶传去扶桑。明(1368~1644年)明太祖洪武6年(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24年(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6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清(1664~1911年)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8年(1669年)印度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驱。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1865年淡水海关公文记载82022千克茶叶,为台湾正式茶叶输出记录。1866年英商John Dodd到台湾收买茶叶。1867年John Dodd于艋甲初设精制茶厂。1869年John Dodd将2131担乌龙茶首销美国,并加以“福尔摩沙茶”的标记。1873年台湾将滞销的乌龙茶运往福州,首制包种茶销售。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锦、魏静至南港大坑制作包种茶并传授技术。1889年刘铭传成立“茶效永和兴”茶叶辅导机构,并附设“回春所”作为茶职介绍所。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1911年后茶叶被发现拥有24种功效,并分离出500多种化学成分,茶医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医学家先后从茶叶中提取出了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并得到了临床上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楼福庆等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茶叶中多酚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所具有的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与促纤溶作用,后被英国生物学家罗伯特命名为“茶色素(Teapigment)”,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对茶叶的研究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宫崎县被称为“向阳国”。这里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因此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人们生活富足充裕。被外县人称为“居住条件优越的县”。位于九州地方的东南部,首府宫崎市,美食:宫崎冷汁、宫崎牛、朝日蟹,特产:辣椒、日向夏橘、早场米、宫崎漆器、席拉斯猫眼石、佐上原人形等。
日南海岸国家公园位于宫崎县南部,地形变化丰富,岩岸和砂岸景致交错,乘缆车登高可欣赏太平洋的壮阔,又可俯瞰仙人掌园的美景。在日南海中公园,你可以坐在玻璃船里,清楚地浏览海底五颜六色的珊瑚礁、鸡冠海苔以及、蝴蝶鱼等热带鱼穿梭的身影,也可以通过仙人掌乐园的电梯步道和单轨缆车惬意穿越130万株仙人掌合各式香草园区。日南海岸上,有7座与复活岛的石像同等大的石像。这是经过复活岛的特殊许可而复原实现的。整个公园内的主题是感谢太阳与地球赐予人类的恩惠,您可以在这里和小牛一起玩耍,还可以登上展望台观赏石像。
此外宫崎县的高千穗峡谷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地。这是阿苏山的火山喷火后喷出的溶岩侵蚀了五濑川而形成的溪谷。高100米的断崖长达7公里,断崖与断崖中间溪水流淌,风景十分秀丽。
宫崎县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的东南方,东边面向太平洋,北面与大分县相接,西面,由北至南与熊本县和鹿儿岛县相接。宫崎县面积约为596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人,分别为全国第16位和27位。 <br/> 宫崎县的土地大约75%是山地,因此这里属于山岳县,其东面临太平洋的海岸线长约400公里。县内的地形包括山地、平原和盆地。除了县东部以外,其他地区基本都是山地,其中有火山地,而东部的平原地之中也有山麓丘陵、台地、阶地和低地等地形。在县北部和南部的沿岸地带,高山沉入海中,形成了变化多端的阿里斯式海岸。 <br/> 宫崎县属于南海型气候,在全日本看来,日照时间较长,降水量也属于较多的地方。一年四季气候都比较温暖。而在其山岳部到冬天也有降雪,因此宫崎县内有日本最南端的滑雪场。而夏天虽然有闷热季候风,但因为是海风,所以气温也不会特别高。 <br/> 至于观光,县内既有海水浴场,也有滑雪场。还有,雾岛屋久国立公园和其他四个国定公园,以及六个县立自然公园。
冬日里的日本旅行,对于我而言,不是一路向北,去看白茫茫的大雪地,就是一心想着去温暖一些的南面方向走一走。
北部大雪地刚刚结束一次滑雪之旅,那么……刚过日本的新年,还是去个温暖的地方吧。
时隔两年的再一次九州环游,就这么连提上日程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说走就走了。
毕竟, 九州的小旅行一次又一次,对于我而言,出发去九州的旅行,似乎更像是一次散心玩乐的自在之行。
本来嘛,到了九州,一切就都是亲切感,乐在其中。
说起福冈县,每次来到九州 ,福冈可以说是我“最熟悉的那个陌生人”。九州的七个县中,来过福冈最多次,可却每次都是匆匆转车,转身去往了别处。
想了想,似乎错过了福冈的很多美好,既然错过了,那就这次抓紧时间的一并补上吧。
对于福冈县而言, 福冈市区的 美食 自然不必多讲,拉面、屋台…… 福冈市的夜晚是超丰富的 美食 舞台。但是,对于我而言,总想寻找一些不那么一样的地方,去看看并不是很多人都熟知的美景,还有更加地道的 美食 。
所以,问了问住在福冈的朋友,“要不,你去系岛逛一逛?”
哦?看了看系岛距离福冈市区也并不算远,直接坐JR就可以抵达,简直不要太方便了。
系岛的位置其实是在 福冈县的西北部,与福冈市区的感觉完全不同,因为靠近大海,所以更有着一种南国风情。沙滩、大海、烧烤、棕榈树……整个系岛,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纯天然的度假村一样。
来到系岛的第一站,自然……是先体验一下丰盛的海鲜啦,毕竟九州嘛!“吃在九州 ”对于我来说,可是超级充满诱惑力的,毕竟九州的海鲜对比地处“内陆”的京都来说,实在是美味太多了。
さ うお本店就是在系岛,店铺开在沙滩旁边,透过窗户就可以边吃边欣赏海景,而且店里的海鲜饭啊、海鲜天妇罗啊,特别是牡蛎啊之类的,价格绝对亲民(此处京都住民默默的流下眼泪……)
一口海鲜吞在嘴里,就是瞬间的感觉:嗯!果然是九州!
或者可以选择直接来一个海鲜刺身大餐的定食,食材超级新鲜,米饭上面铺满鸡蛋丝,搭配刺身,味道绝了。一份价格不高,果然还是田野乡间的店铺价格来的实惠。
系岛的「美」绝不是只有 美食 这么简单,而且如果你可以周游系岛的话,还有几个非常适合拍照打卡的地点哦。
在さ うお本店吃完中午的 美食 ,可以去到旁边的沙滩上散散步。顺便拍照打卡,棕榈树秋千就在那边的沙滩上。如果赶上天气晴好,分分钟就是一张美照出炉,都不用怎么修图。
除此以外,系岛还有一个建在海边停车场内的拍照打卡点。
一排自动贩卖机,你可以假装自己也是其中的商品。但是呢,相比自动贩卖机,我更感兴趣的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多想一开门就可以看到南极的企鹅啊,或者去看看古罗马的建筑, 北欧的极光……嘛,虽然这些不过是幻想啦,但门背后是大海,也是超级美的啦。
除此以外附近还有一个伦敦巴士,也都超级适合拍ins风的美照。
但如果说系岛拍照最有名的地方,也是福冈非常标志性的拍照打卡点,那必然是系岛二见浦的白色鸟居和夫妇岩了。
这里也是日本的百选海岸之一,天气晴好的时候拍夕阳是超级美的。而且,海中的夫妻岩,据说还可以保佑夫妻关系和睦或者求到良缘哦!所以,如果来系岛的话,记得来转转。
在系岛的周游,基本上多半天就可以慢悠悠的转下来,虽然并不是眼中熟悉的福冈县,但是却真的很适合度假、散心。系岛虽然不大,游客目前也没有很多,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拍摄地啦,精致且美好,真的很舒服。
旅行实用信息:
1、さ うお本店
地址:福冈県福冈市西区小田79-6
2、#自动贩卖机相框
地址: 819-0202 福冈县福冈市西区大字西浦
3、系岛二见浦
地址: 福冈县系岛市前原中央 1-1-18
离开福冈,慢悠悠的转九州环游的话,通常我会选择直接去长崎走一走。
对于长崎来说,我并不算陌生。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去长崎旅行的时候,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长崎的中华街。那时候刚刚好赶上中国的春节之后,长崎灯会的举办时间,站在中华街上,一时之间甚至都误以为是回国了。
不过,这次我没有选择去长崎,而是依旧跟两年前一样,直接来到了佐世保的九十九岛逛一逛。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那天抵达佐世保,就发现有一些蒙蒙细雨。
查了查佐世保九十九岛的游览船,因为海浪的原因当天停航了,所以只能先去了展海峰展望台。
原本期待着可以从展海峰的展望台看一看九十九岛的海中全貌,多少弥补一些不能坐船的遗憾,然而…一片烟雨朦胧,似乎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蓝天碧海小岛的样子。但是,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风景也多了一种烟雾缭绕的仙境水墨画质感。
长崎果然,美景就是美景,不管是什么时候,总有展示魅力的一面。
离开展望台,就可以去九十九岛水族馆海kirara里逛一逛。虽然这个小水族馆并不算很大,但是还是非常有看点的。
这里的鱼类基本上很多都是九十九岛这里的海洋鱼类,大型水槽里也可以看到上百种鱼类游来游去,也可以在平台的水池中看海豚,还有一个单独的水母馆,暗色环境下显得很浪漫。
逛一逛九十九岛水族馆海kirara,或是到水族馆外的小海港边散散步吹吹海风,其实都还是蛮舒服的,夏天这里还会有一些出海的活动,岸边的小商店、饮食店也很有意思。
期待下次等夏天的时候再来转转吧!
离开九十九岛的港口附近,如果有时间的话,其实可以去佐世保的五番街逛一逛。
这里其实就是在佐世保的港口旁边,是比较新的一个综合商业设施。不仅有很多常见的品牌商店、书店,还有一些长崎特色的餐饮店。
你可以像我一样在港口这里买一个佐世保汉堡 ,端杯咖啡,坐在港口旁边的长椅上,看看大海和周围散步、闲聊的市民。
其实,这样的光景,才是真的感觉自己的旅行,有那么一瞬间,就如同本地居民一般悠闲自在。
不过,说到 美食 ,佐世保的 美食 可不是仅仅只有汉堡这么简单。虽然说,佐世保汉堡真的有名,当地甚至还做了汉堡地图,但是当地的柠檬牛排其实也是必须要拥有姓名的。
「SASEBO 本阵」是佐世保吃柠檬牛排的名店,朋友早早的“打探”好了开店营业的时间,因为……毕竟是当地的人气名店,如果不早一点进店的话,等待我们的就会是饿着肚子排队啦。
柠檬牛排是店里必点的招牌菜品,牛排嫩嫩的,带着一些柠檬的清香气,在牛排的肉香之余,多了一些带着水果口感的“俏皮”,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虽说这次的在长崎的一日,没有太多的新意,但是时隔两年多的旧地重游,却多了很多的随心。可以慢慢的去看看之前未能留意到的人与物,也可以看到熟悉的美景那并不熟悉的另一种美。
实用旅行信息:
1、九十九岛水族馆海kirara
地址:长崎县 佐世保市 鹿子前町1008番地
2、展海峰展望台
地址:长崎县 佐世保市 下船越町399
3、五番街
地址:长崎县 佐世保市 新港町2番1号
4、SASEBO 本阵
地址:长崎县 佐世保市 干尽町5-3
与之前的九州之行不同,佐贺县应该算得上是我这次发现的“ 九州宝藏”旅行地了。
离开长崎县的佐世保市抵达佐贺县的嬉野温泉已经是临近黄昏。其实,来到佐贺县之前,我还在问九州的朋友,这次我们是去武雄温泉吗?朋友摇摇头,“这次带你去日本三大美肤泉之一的温泉” ,“超级好,美容养颜哦”。
嗯?听她这么一讲,我还真的是兴趣瞬间就提升100%,估计没有女生可以拒绝美容养颜这样的诱惑吧。
其实,说起嬉野温泉,这里的温泉在 日本 是以美人汤出名。主要是因为泉 水里 含有碳酸氢钠盐、氯化物,看上去五色透明。所以,在泡温泉的时候就能感觉到独特的滑润感,可以软化并洗去角质、皮脂,让肌肤变得柔嫩水润。所以,朋友才说,有美容养颜的效果。
既然如此,到了嬉野温泉那就一定少不了要住一家温泉旅馆。这一次选择住在了「茶心之宿和乐园」,说起和乐园,这里的温泉水不仅是美肤泉的泉质,而且因为嬉野这里还产茶,所以在温泉中还放入了茶包, 养生 又美颜,简直绝绝子。
泡个温泉,晚餐自然是少不了来一顿地道的佐贺牛的料理了,和乐园的晚餐味道也是相当的棒!佐贺牛的口感,真的是那种相当讨喜的肉质,入口很绵,但是接着咬下去却又能感受到肉质微微的嚼劲,一口咬下,肉汁在嘴里散开,太满足了。
慢悠悠吃完晚餐,回到房间,床铺已经安顿完毕。住日式温泉酒店的舒适感,就是这种悠悠闲闲的放松,旅途的疲劳瞬间就会被带走了。
一夜安眠,再加一顿丰盛的日式早饭,第二天出发去看佐贺县的风景都觉得是元气满满的。好的温泉酒店就像是旅行途中的加油站一般,令人舒适。
距离嬉野温泉不远,有一处在佐贺县很有人气的祐徳稻荷神社,不仅可以祈求五谷丰登,也是保佑姻缘的好地方。据说每年到了日本新年的时候,这里都是也是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的。祐徳稻荷神社的建筑也是颇具风格,与一般的日本传统神社、寺院的建筑略有区别,是建在山边的悬空式木建,倒是与京都的清水寺风格十分相像。只不过,清水寺的名气过大,这里相对则要更加清静一些吧。
神社门前的商店街会贩卖很有特色的「稻荷羊羹」,一个小小的圆筒状,加上一根线绳,远看还真的很像爆竹呢。那根小小的线绳,可以在吃羊羹的时候起到切割的作用,蛮有意思的小创意。
沿着佐贺县的海岸线继续出发,会路过有明海。这里是佐贺县非常有名的生产海苔的地方。不过,我们不是来看海苔的,而是在有明海上有三座海中鸟居,最近成为了日本SNS社交网络的网红打卡地。
三座并不大的鸟居,从岸边延伸到海中。随着潮起潮落,夕阳蓝天,可以拍到不同的风景,变换不同的角度可以拍出各种感觉的打卡照片,很是好看。
不过,我倒是对旁边的一段延伸向海中的小路产生了兴趣,慢慢走过去,却也发现即便是随手按下快门,也是可以拍到大片的节奏。
除了佐贺肉,其实佐贺的海鲜也是相当的棒,在「御宿丰洋庄」来一顿竹崎蟹(国内应该是叫梭子蟹)的料理,味道真的是着实惊讶到我了。
虽说在国内也并没有少吃过梭子蟹,但是两只超级大且新鲜的竹崎蟹端上桌,搭配其他海鲜;朋友点了螃蟹盖饭,和其他料理。满满摆了一桌子的螃蟹、海鲜大餐,着实是海鲜爱好者的大喜了。
所以, 美食 爱好者们,来到佐贺一定一定空着肚子来,否则……你可能会后悔吃不下这么多美味哦。
实用旅行信息:
1、茶心之宿和乐园
地址:佐贺县嬉野市嬉野町下野甲33
2、御宿丰洋庄
地址:佐贺县藤津郡太良町大浦丙1099-5
3、祐徳稻荷神社
地址:佐贺县鹿岛市古枝
4、海中鸟居
交通方式:JR长崎本线“多良站”步行10分钟
从佐贺县去往熊本县的路,我原以为我们会沿海岸线一路开车过去,可没想到朋友直接约好了佐贺县相邻的长崎一侧乘船到熊本县一侧港口的船。车可以直接开到穿上,我们可以到甲板上去欣赏风景,以及……喂海鸥。或者说,是被海鸥包围在里面抢食。
熊本的海鸥还真的是并不会怕人的感觉,与之前去日本的东北 地区海岸边上坐船遇到的“羞涩”的海鸥不同,这里真的是带着九州彪悍风格的海鸥。直接从空中冲下来叼走你手中的食物,厉害厉害!所以,如果你够胆大的话,那就跟海鸥们来个亲密接触吧!
抵达熊本市区已经是傍晚时分,而这样的夜晚是属于熊本 美食 的。
熊本 的马肉和拉面都是不能错过的,马肉料理「SUGANOYA」在 熊本 士相当人气的铺子,全马肉的料理,可以有烧烤,也可以刺身,还有各种稀有部位的一些料理做法。如果是马肉爱好者,或者好奇想要尝试的话,这家店是最好不要错过的。
如果吃完马肉,还觉得需要一顿夜宵的话,那么找家熊本拉面就是最好的了。有一些带着冬意的熊本夜晚,热热的面,配着香软的叉烧,还有很像的豚骨汤头味道,再舒适不过。
大概也是来过熊本太多次,这次没有选择跟「部长」去来个亲密约会,而是直接去了阿苏山。
路上我问朋友,这次……咱能看到火山口嘛?
朋友眼睛直勾勾看着我,一脸的“你想什么天方夜谭呢”的表情,我就知道,这次又没戏了……来过阿苏山四五次,虽然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却唯独没有见过阿苏火山口到底是什么样子。
冬天来到阿苏火山口附近,与全绿色的草千里景象完全不同,竟然是一种白色童话中的梦幻感!枯黄的草色,两旁的灌木、小树竟然有了一层冰霜挂在上面。这是阿苏山上的树冰么?万万没想到, 九州 这么靠南边的地方,竟然能够在山上看到树冰!
不仅仅是草千里的梦幻,还有山中的「不真实」。
下山的途中,遇到「叶祥明阿苏高原绘本美术馆」,山路旁并不算起眼,可是屋内、院内却大有乾坤。屋内展厅部分并不大,都是叶祥明兄弟二人的绘画作品,很治愈系,如果有时间的话,坐在屋里喝杯咖啡,和馆长聊聊天,听听他弹的钢琴,在这样的山中是不是会觉得会有一种隐世感?
如果说屋内已经是隐世感满满,那么推开房门,感受到的就是更多的远离世俗的「不真实」了。看似没有修葺过的院落,但却回首便可以拍到那种梦境般的场景。原来,这么大的院落都是馆长一人这么多年一点一点打理出来的,没有请工人,全靠自己的双手,“花钱可以做到的事情,对于这片院子来讲,没有带着我的爱,就没有活力”。
有梦想的馆长,过着梦想中的田园生活。
熊本 除了阿苏山冬日里的“梦幻不真实”,也有满足味蕾的真实。
熊本 县是 日本 非常有名的出产草莓的地方之一,所以,恰好是草莓采摘的季节刚刚开始,怎么可以错过草莓采摘体验呢?
半个小时的时间,作为草莓疯狂爱好者的我,在温室大棚里埋头大吃。真的好甜好甜啊!不同的品种,挑最红最大的,一口下去……这远不是那些超市里贩卖的日常草莓可以比拟的口感!
不过,感觉像我这样的疯狂爱好者,一次吃这么多……不知道下次这家采摘园还会不会欢迎我。
除了草莓采摘以外,在阿苏山下感受一下「高森田乐」围炉乡土料理也是相当有当地特色体验的事儿。
说到围炉,其实也叫地炉,在以前是日本的农家用来取暖和做饭的用具。在地板下方或者垒砌一个矮矮的四方形空间,铺上灰,再放上柴或炭,生上火,周围可以烧烤食物,便成了围炉乡土料理。
在颇有地域 历史 感的老房子里,体验这样一顿地道的乡土料理,确实有着阿苏山田野间别样的地域风情。
实用旅行信息:
1、SUGANOYA(银座通店)
地址: 熊本县熊本市中央区下通1丁目9-10
2、叶祥明阿苏高原绘本美术馆
地址: 熊本县阿苏郡南阿苏村川阳9988-20
3、高森田乐
地址: 熊本县阿苏郡高森町大字高森2685-2
离开阿苏山, 九州 环游的下一站自然就是大分县了。
到了大分县,不能不到 日本 第一温泉乡别府呢。
别府地狱温泉有9个地狱温泉池,而除此以外呢, 别府市 还有八个具有代表性温泉地,人称「别府八汤」。
这次要住的温泉酒店,就是在 镰仓 时代就被发现并创设的「铁轮温泉」啦!感觉是相当有 历史 的了。
「HOTEL风月」也是依旧非常传统的温泉酒店的两食一泊,但是略有区别的是,这里的晚餐和早餐都是用了自助的形式。不仅有日式的还有一些洋食,还可以简单的体验一下「地狱蒸菜」的乐趣,虽然并不是真正用温泉的蒸汽来制作,取而代之的是固体酒精。不过,能够感受下乐趣就很好啦。
吃完晚饭,再去泡个温泉,果然是九州 ,果然是大分县的别府,实在是太舒服。
不过,别府的温泉只是这种很传统的温泉水嘛?怎么可能嘛,除了在「HOTEL风月」里体验传统的温泉,我们还体验了一下非常有特色的「砂浴」。
已经创业百年的HYOTAN ONSEN(葫芦温泉)的特色砂浴。砂浴需要换上专门的浴衣,走进砂浴场,用特制的小木耙子,自己在沙坑里挖出一片区域,再用沙子盖住自己。因为沙子的下面就是天然温泉,所以挖的越深温度就会越高一些。
躺在温暖的沙子里面,感觉可以美美的睡上一会儿,也是挺舒服的。院子里有店家煮好的温泉蛋,可以自助购买,很香的哦!
做完砂浴,如果还想体验一下传统的温泉,也是没有问题的。简单的冲洗一下,可以去体验一下葫芦温泉最古老的那个温泉池,用很天然的石头堆砌成的葫芦形状,相当有意思。除此以外,还有瀑布温泉,室外也有很大的温泉池。不得不说,果然是别府啊,完全实现泡温泉自由!
而说到特色温泉,除了砂浴还可以去附近的「别府八汤」中的明矾温泉,感受一下纯天然乳白色的汤之花(明矾)的制作过程。
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预约体验一下这里的室外个室温泉。小木屋虽然并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设施,但是可以一家人一起来泡汤,怪不得起名叫“家族汤”。乳白色的天然温泉,也是相当有人气的。
别府感受完温泉的魅力,一个地道的地狱蒸布丁,再加上很正宗的别府地狱蒸菜,就是属于别府的特色 美食 。
最早制作的地狱蒸布丁其实就是在明矾温泉这里,所以从明矾温泉出来,就可以在路边看到超正宗的地狱蒸布丁的店铺。布丁纯手工制作,不甜,口感细腻而润滑,加上一点点的调和味道绝对是画龙点睛之笔。
而对于地狱蒸菜而言,感觉参与感更多一些。可以自己提前准备食材,也可以直接跟店家点菜,蔬菜、海鲜、鸡蛋、各种肉类……可以做地狱蒸菜的食材是相当的丰富。别府这里的温泉水温度几乎高达摄氏100度,完全可以用来蒸熟这些食物,真的是纯天然环保 健康 的烹饪方式啊。而且,食材的新鲜,也完全保证了 美食 的口感。
从别府出来,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去大分县的「九州自然动物园」感受一下“人在车里投喂野生动物”的感觉。当狮子近距离张嘴围着你的时候,意外的没有感到害怕,反倒是觉得……这大猫猫有点儿可爱啊。不过如果没有“龙猫车”的保护的话,我大概已经吓昏过去了吧。
除了可以看到 狮子 ,还有各种羊、大象、骆驼、老虎、黑熊、斑马……近距离的看到这些野生动物,才觉得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是这么的奇妙。
实用旅行信息:
1、「HOTEL风月」
地址:大分县别府市北中1组
2、HYOTAN ONSEN
地址:大分县别府市铁轮 159-2
3、 九州 自然动物园
地址:大分县宇佐市安心院町南畑2-1755-1
这一次的九州环游,时间关系,还是错过了鹿儿岛与宫崎 。
不过,几次去过鹿儿岛 ,倒是也相当的熟悉了。
抵达鹿儿岛县的鹿儿岛市,无论是谁都无法忽略掉的,就是眼前的那座樱岛火山。
樱岛火山可是相当活跃的一座火山,平均一年要喷发800多次,一天接近2次!不过,不要害怕,樱岛火山的喷发也是鹿儿岛的特色景观之一,至今它依旧很安全。
而说到屋久岛,这里是宫崎骏的电影《幽灵公主》的取景地哦!还记得那次去屋久岛徒步,完全自然的原始森林,只有身边的流水声、鸟声,太舒服了!不过,去屋久岛的路程还是有些波折的,需要从鹿儿岛坐船或者是搭乘飞机直接抵达。但,美景总是不容易抵达的嘛。
而对于宫崎县而言,每一次的九州之行,对于宫崎我总是匆匆的擦肩而过,但宫崎的魅力却是值得可以去好好体验的。
宫崎县的所在地,其实早在 奈良 时代这里被称为日向国,所以时至今日,宫崎依旧还是有日向国的「别称」。但是,现在说起来日向这个词,意思是宫崎的气候好,阳光充足的感觉,所以这么听起来是不是颇有南国风情?
青岛是宫崎日南海岸中的一个小岛,说到这个小岛可是宫崎县非常有名的观光地了。 青岛这一带的海岸岩石非常有意思,因为长期收到海浪的冲击和侵蚀,形成了一条一条的痕迹,从远处看过去就像是搓衣板,所以也叫“鬼之洗衣板”。
而位于宫崎县北部地区的高千穗峡,则是另一种风景。据说这里是日本古代神话诸神出现的地方,所以感觉整个峡谷都带着神秘的色彩。V字深的峡谷,可以乘船进入,周围都是茂密的天然树林,如果是夏天的话,绝对是避暑的好去处。
宫崎除了景色美,气候好,宫崎牛肉也是日本和牛的“佼佼者”,曾经连年都拿到日本和牛比赛的金奖哦!号称日本第一(没想到吧,居然不是鼎鼎有名的那三大和牛)!吃过日本各地很多和牛的我,感觉需要找一个时间好好去宫崎感受一下这等美味!
———又是有些不太华丽的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