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列舰在二战后被取代,而巡洋舰,驱逐舰却避免了被取代的厄运?
战列舰与巡洋舰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是功用不同。战列舰是以夺取制海权为目的的。因此吨位大装甲厚,火炮口径大射程远。而巡洋舰以巡海四方,保护海上贸易通道以及海外势力范围为目的,因此舰体灵便、航速快、续航时间久、火力较强。巡洋舰一般没有超过两万吨的。而战列舰四五万吨是一般的。日本大和级满载达七万吨以上。在华盛顿海军协定中规定巡洋舰(重巡)吨位不得超过一万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203mm。战列舰不超过45000吨,火炮不超过406mm。 战列舰被淘汰,实际上是被航母给取代了。战列舰的威力所在就是其主炮所具备的强大的打击力量。战列舰的基本用途就是夺取制海权。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试想一下直径近半米,一人多高,一吨多重的巨大炮弹从三十多公里外只想头顶上砸来那是怎样的一种恐怖?这就是战列舰的威力。 但是它的功能也过于单一。只有火炮攻击一种。特别是当飞机加入战争之后,在机动性、火力两方面战列舰都无法与飞机抗衡。要知道二战时的轰炸机已经可以携载1000磅(1磅=0.45359237千克)以上的炸弹。战列舰只有装甲防护一项占有优势。但是面对战机强大的攻击力高度的机动性来讲,那看起来惊人地防护实在是起不了多大作用。世界上第一次一路基轰炸机击沉战列舰的战役是日本对英国的马来海战,日本当时只是想以路基轰炸机迟滞英国z舰队,以等到其战列舰战队赶上来消灭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与反击号。但是仅仅75架96陆攻(轰炸机)便将两艘“不沉舰”送入了海底。此时就已经宣布了作为一线主力战舰的战列舰不得不退居二线了。对于那些长着翅膀的家伙,英国战列舰上的那些高射速的高射炮实在是太慢了,威力也实在是太小了而几百毫米(近半米)的装甲防护也实在太薄了。在二战中发生在美日之间的珊瑚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超视距海战,双方在没有看见对方的情况下仅凭航母就完成了战斗。而之后的中途岛海战,仅凭航母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败。在短短五分钟内美国航母舰载机就击沉了日军三艘航母。虽然当时日军拥有绝对优势数量的战列舰。但是它们的主炮根本就没来得及派上什么用场,这一战就失败了。因此当航母在二战中显示出其强大地打击力量之后,战列舰就无可挽回地被淘汰了。所以美国成立了以航母为核心的特混编队。战列舰尤其是那些新型的高速战列舰都成为了航母的护从。以其大量的高射火力与厚重的装甲来保护航空母舰。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与“南它科它”级还有著名的“依阿华”级。之后英国也学习美国的做法成立以航母为核心的特混编队。此时战列舰被淘汰已是无可避免的了。所以二战后战列舰就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了。二战的战场决定战列舰不再适合现代的高强度立体作战。 这是战争法则决定的。战列舰因为其过于突出的单一功能——炮火攻击夺取制海权与面对空中力量的打击显得十分脆弱的防护,以及高昂的造价,等原因使的她只能被淘汰。即使加装了导弹也一样,因为作为战列舰来讲,这样的武器承载平台实在是太昂贵了。要知道装备一艘战列舰的资金可以用来装备两个装甲师!如果当年日本的“八八战列舰舰队”计划成功的话那么不用打什么仗日本自己就把自己的经济给拖垮了。政府只能因为破产而倒台!而在战场上的易损性又使得这种威风凛凛的武器显得过于华而不实。 战后其他国家的战列舰都退役了。只有美国保留了几艘。那是因为那样的大家伙没用几年就退休了实在太浪费了。依阿华级是到了44、45年才服役的。但是也不妨仔细看看战后她们的服役经历绝大部分是处于被封存的状态。只有到了有大型战争的时候才被启封投入战场,战事一完便有封存。直到里根的五百艘战舰计划。她们才又真正披挂上阵游弋在大海之上。她们是经过了改装加上了导弹,但是要注意一点就是那时候已经没有哪个国家的空军可以威胁到她们。所以也可以说她们之所以可以自由地航行在海面上是因为世界和平了。这对于为了大海战而生的战列舰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她们最后一次华丽亮相的海湾战争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
战列舰因为太笨重,机动性太差,又是用落后的舰炮做主力,用起来花费也大,用巡洋舰完全可以达到战列舰改装加上导弹的效果
现在用不到二支舰队打炮战了.都是用导弹巩击了
导弹和制导的发展
烧油也多
战列舰现在还有用嘛?
没有了.
二战后,战列舰逐步被淘汰,而新兴的防空导弹因为个头比较大,巡洋舰成为首选载体。于是形成巡洋舰防空、驱逐舰反潜的划分
世纪之交,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均向多用途、大吨位发展,驱逐舰大有取代巡洋舰的趋势,驱逐舰、护卫舰间的划分也不再明显
巡洋舰是一种以远洋巡航为主,具有火力强、用途广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巡洋舰常与战列舰组成海上舰艇编队的核心,并担负为战列舰巡舰、护卫的任务。是伴随战列舰发展而发展,随战列舰衰亡而消退的舰种。 、
舰炮是巡洋舰的主要战斗兵器,根据巡洋舰在战斗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其自身性能的否同,巡洋舰又分为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三种。
世界大战后,巡洋舰几乎与战列舰一样退出海军装备库。但随着导弹、核动力、电子装备的出现,巡洋舰又复苏了。经过现代改装的巡洋舰一改昔日的舰炮为主的面目,而以导弹作为主要武器,因此常常将以导弹为主要兵器的现代巡洋舰称做导弹巡洋舰或战略导弹巡洋舰。其动力装置也纷纷改装为核动力,有了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大的航速。现代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或其它舰艇护航,以它为核心组成海上编队,保卫海上交通线,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和岸上目标,进行防空和反导弹作战,登陆作战时进行火力支援等。
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舰艇是驱逐舰,这是一种装备有对空、对海、对潜等多种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吨之间,航速在30—38节左右。驱逐舰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火力支援以及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有“海上多面手”称号。
驱逐舰是伴随鱼雷艇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舰种。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种以鱼雷为武器的鱼雷艇,它艇小、速度快,能给敌方大型舰艇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对付鱼雷艇,人们建造了反鱼雷艇——鱼雷炮艇,它是驱逐舰的前身。随后,不断更新装备提高航速的鱼雷炮艇改名为鱼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它不仅有火炮装置,还有鱼雷武器,可用来对付敌方的鱼雷艇和其它舰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驱逐舰已能随舰队远航。故那时的驱逐舰又称“舰队驱逐舰”。驱逐舰随着时间推移,排水量越来越大,从最初的400吨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吨;航速则提高到38节。多种新型的海军武器装备也大都装备到驱逐舰上了,甚至有的国家还建造了反潜用直升机驱逐舰。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个国家拥有400艘驱逐舰。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是美国1962年建造的“班布里奇”号。
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等任务。
护卫舰是一种古老的舰种,早在16世纪时,人们就把一种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到本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潜艇肆行海上,对协约国舰艇威胁极大,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协约国一方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当时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达1000吨,航速达16节,具有远洋作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故技重演,采用“狼群”战术打击同盟国的舰船,损失很大。作为对应策略,同盟国又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整个战争期间共建造了多达2000艘的护卫舰。排水量达1500多吨,航速提高到18—20节,护航中的防空、防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除为大型舰艇护航外,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舰上装备也逐渐现代化。70年代后,导弹和直升机开始装备上舰,出现了导弹护卫舰等新的概念。现代护卫舰已经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满载排水量一般为2000—4000吨,航速30—35节,续航力4000—7500海里。已成为吨位在600吨以上各类舰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艇。
11个月前 - 检举
重炮可能在某些特殊场合有用,好像美国还有一艘翻新的高科技战列舰咧,但是再也不会是二战时那种主力战舰了,可以执行特殊任务,如活力压制。
没用了,海湾战争之后战列舰就真正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大舰巨炮的时代早以过去,转之而来的是以舰载机和导弹的远距离(超视距)的海上对抗.
有用。近岸火力支援。海湾战争中老美就用了依阿华打老萨。
不用了。
战列舰和重巡还有战列巡洋舰之间有何区别?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问题很白痴。请各位BB党前辈帮小弟进行下海军知识扫盲和普及教育吧。rn另外,袖珍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的设计特点看来,应该不是仅仅以吨位作为划分条件。这样的推测是否正确?何为“战列巡洋舰”,具体来说,就有拥有战列舰的吨位和火力、又拥有巡洋舰的航速的主力舰。这种军舰,可以轻易追上并推毁除战列舰以外的一切水面舰只,曾经是所有大国海军所追求的目标。但一战以后这种“完美之猫”却迅速销声匿迹,我个人认为,最后一艘战巡应该是糊的号,自此以后,那些所谓的战巡都是有名无实。相反,尽管有条约严格的限制,战列舰却仍旧得到了发展,一直到二战初期还是海战的主力,这种情况让人难以理解。我个人认为,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一、 战列舰的高速化。每一次动力设备的革命都会引起武器装备的革命。高推重比喷气式发动机催生了多用途战斗机,这种飞机整合了歼击机、截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的作战能力;大功率柴油机(燃气轮机)的出现则催生了主战坦克,这种可怕的战车一举取代了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还将轻型坦克发配到侦察部队;而船用内燃机的出现则让战列舰拥有了高速航行的能力,使战巡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战时期,由于蒸气锅炉的局限性,战列舰的航速基本上在20-25节之间,而战巡普遍达到25—30之间,快了整整30%—40%。而到了二战时期,相当部分快速战列舰的航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30节,这基本上已经是大型军舰的速度极限,如果还想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在建造成本或防御能力上付出高昂的代价。意大利倒是有一些战列舰能够突破这一极限,但“纸板战舰”的称号也是名副其实,根本发挥不了主力舰应有的作用。与战列舰相比,战巡唯一的优势就是高航速。既然丧失了这一优势或者说这一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那么它存在的必要性就要大打折扣。
二、 主要目标的消失。战巡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装甲巡洋舰。这种介于普通巡洋舰和主力舰之间的大型军舰曾是各国舰队的中坚,也创造过令人瞩目的辉煌。在对马海战中日本人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军舰战胜了在主力舰上占有数量优势的俄国人。为了对付这种军舰,战巡出现了,几乎是一夜之间,装甲巡洋舰成了过时的垃圾。它的主炮威力和射程都不理想,无法在远距离上给予对方的主力舰以足够的打击;它的装甲只能对抗轻型火炮,在主力舰的大口径火炮下照样非常脆弱;它的机动性也不强,既不能赶上对方的轻型军舰,也无法甩开对方的战巡。在作战中,它最多也就是替主力舰当当护卫而已,别无它用。如果用于近海防御,那么用旧式战列舰更加合算。而这种并不便宜——造价在主力舰的50%左右甚至更高——的军舰如果只能担任这样的任务,留它何用?斯佩的装甲巡洋舰编队的覆灭已经敲响了装巡的丧钟,日德兰海战装甲巡洋舰惊人的40%的沉没率更是加速了其被淘汰的速度。一战以后各国基本上都不再发展装甲巡洋舰,而是将原来的轻巡洋舰分为两个等级——装6英寸左右的火炮,以驱逐舰等轻型水面目标为作战对象的轻巡洋舰;装8英寸左右的火炮,以巡洋舰等大中型水面为作战对象的重巡洋舰。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主炮的口径,吨位反而是次要的,有相当部分的轻巡洋舰排水量甚至超过了同期的重巡洋舰。如此一来,位于万吨级的巡洋舰和三万吨级的主力舰之间的装甲巡洋舰被彻底淘汰。当然,二战期间装甲巡洋舰有过复活,沙恩和阿拉都应该划归此列,但这仅仅是特例,而且是在战巡消失的情况下。当初战巡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对抗装甲巡洋舰,战巡初登历史舞台就让风光一时的装甲巡洋舰纷纷过时,而如今,最重要的对手销声匿迹,也应该“飞鸟尽,良弓藏”,激流勇退。总不至于去防空和反潜吧。
三、 空中力量的发展。一战以后,各国的空中力量发展速度,一是大量性能先进的飞机服役,另就是航母的普及。这就使得战巡的一大使命:侦察与反侦察受到了冲击。战巡通常作为主力舰的前卫部队,负责侦察敌方舰队情况并打击对方侦察部队。虽然当时大舰巨炮主义仍然是主流,对航母和飞机的威力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对于航母和飞机能够为舰队提供更为理想的侦察与反侦察能力这方面,却是一致认可。在侦察对方情况方面,飞机在绝大多数情况在做得更好;在打击对方侦察部队方面,虽然多数人认为飞机的威力还不足以对主力舰造成致命的威胁,但对攻击对方的前卫舰队却是能够胜任的,而且还能击落对方的侦察机。同时,航母可以在远离危险的区域活动,安全性很高。 而且在费用上,航母和飞机的造价更容易被接受,即使被击落数十架飞机,还不如被击沉一艘驱逐的损失大。如此一来,既然已经有更好的装备代替其作战任务,战巡的地位就进一步被削弱
为什么巡洋舰与战列舰一样都消失于历史舞台?
这个是时代的变迁导致的,最开始的时候列强发展海军认知比较简单也就是重炮巨舰,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战争的发展,导致传统的重炮巨舰已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变得鸡肋。因此,当时的主要强国开始发展驱逐舰、航母、潜艇等综合能力更强的战舰,特别是一战、二战时传统的重炮巨舰面对新式战舰时遭到毁灭性打击,导致战后主流国家放弃了传统的巡洋舰和战列舰。
巡洋舰为什么渐渐被现代各国海军淘汰了?
巡洋舰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在二战时期巡洋舰是大炮巨舰的代表,也是国家实力的代表,但是现在不光是追求火力猛,还要追求精准,而且现在的雷达发展使得战争不再是可视距的,所以单纯的火力追求也就慢慢被抛弃了。
二战以前,各海军强国都信奉大炮巨舰,所以装备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进行舰队决战。二战时航空母舰成为了海战的主角,战列舰和巡洋舰这类火炮载体逐渐退出海军编成,今天一艘宙斯盾驱逐舰的打击效率已经超越二战时一个重巡洋舰战队。
因为现代战舰都是用导弹攻击的,你护甲再高也没用。巡洋舰就是护甲高,但是机动性和防护性能比起现在战舰来说要低的可怜。
驱逐舰的功能越来越完备了呗,早先驱逐舰就是个鱼雷艇领舰,巡洋舰才是主力舰下的中坚力量,现在驱逐舰和巡洋舰越来越难区分了,最后应该会统一的
首先,巡洋舰太贵,很多国家都用不起。其次,这种庞然大物,对一些发展中的小国家的意义也不是不大。
文章标题: 战列巡洋舰出现后重巡洋舰真的没有用了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