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有哪些?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揭阳戍为前身、隋王朝设置的潮州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中国区域文化,
潮州文化是汉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汉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其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
相比于南方的粤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土著色彩偏淡,而保留了更多的汉文化。
问候朋友。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统称。潮汕人以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潮汕地区拥有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综述,纷繁荟萃的潮汕文化是数千万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其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有自己的潮州话、潮汕戏剧(潮剧、潮州铁支木偶戏、正字戏)、潮州音乐、潮州菜、潮州工夫茶、工艺品(如潮州刺绣、潮州木雕,贝雕,石雕,抽纱,剪纸、麦秆画、瓶内画等)、潮汕民俗和潮汕特有的慈善结构(如潮汕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
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
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高端的菜系之一,其作为粤菜的中坚力量,有最上得厅堂菜式之称;
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而成的第一本文学巨著。在歌舞奏乐方面,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普宁、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而作为潮州音乐下的一大门类,欢庆喜人的潮州大锣鼓更是声震海内外;
另饶平步马舞、澄海蜈蚣舞、乔林烟花火龙等广场表演亦颇具观赏性;
民居方面,“潮汕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汕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海内外潮人认同的潮汕地区指潮属八邑:即今天的广东潮州、汕头、揭阳三地级市以及梅州市的丰顺县)。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汕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汕文化"。潮汕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地区的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汕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汕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汕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潮语是潮汕文化的根基、纽带,也是连结潮汕人民的亲情纽带。
潮汕文化,一字点"精"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精"乃潮汕之灵,潮汕文化的点睛之笔。
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汉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樟林港的形成和1860年开埠的汕头港,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19世纪原汕头小公园一带和潮州府城内太平街等地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广。世界各地,几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潮汕文化内容丰富
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
(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汕民间文学。其中有很多的潮汕歌谣、潮汕歌册和潮汕民间故事(如"天顶一只鹅,……"、"拍吓拍剪刀,……"等歌谣)。
(3)潮剧。即潮州话台剧,系吸呐其他戏剧艺术及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
(4)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是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其内容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和东南亚。
(5)潮汕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的石雕精雕细刻的潮汕文化,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的瑰宝。
(6)潮汕地区的汉族民间艺术。包括潮剧、英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鹅舞、纸影(即潮汕木偶戏)等。
(7)潮汕地区民居。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还有如澄海陈慈黉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筑。
(8)潮汕地区民俗。包括潮汕地区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等,还有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桥等民俗。
(9)潮汕名贤。潮汕地区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概括起来有"四多"即先贤多、侨贤多、富商多、文化科技名人多。
(10)潮汕农艺。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农村民众精耕细作,种田如绣花,种植技术远近闻名,农艺水平高。
(11)潮汕商业文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在当今世界,潮商的实力很强劲。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潮商有许多成功的营商策略,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
(12)潮汕饮食文化。包括潮菜和工夫茶两个部分。潮菜有重视海鲜、清淡鲜美、佐食调料、点心配搭等特点。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归结为和(祥和的气氛)、爱(爱心的表现)、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冲工)、洁(高洁的品性)、思(启智益思)共五个字。
(13)潮汕宗教文化。潮汕拥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宗教神明繁多:妈祖、伯恭伯嬷、太阴娘,各地的"营老爷",不胜枚举。
(14)潮汕侨批文化。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认为潮汕侨批可与徽州契约相媲美。侨批的主要特点是"银信合一"。侨批是研究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交通史、经贸史等的重要文物之一,渗透着海外侨胞浓厚的亲情和乡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15)潮汕慈善文化。海内外潮人建立了很多善堂,许多慈善家和乐善人士做了大量善事,充分反映了潮人以善为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美德。
(16)潮汕地区旅游文化。当今,潮汕各地重视充实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提高旅游事业的品位。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揭阳戍为前身、隋王朝设置的潮州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中国区域文化,潮汕文化是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是包括海内外约3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构成当今岭南三大地域文化。
潮汕一词,初见于由1904年梅州松口人张煜南等组建的潮汕铁路有限公司。筑有,配置潮汕号机车头的潮汕线铁路。
1907年5月22日,丁未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乃日后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声。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诸报端,广为人知。
由于经济贸易上,高度联系、往来频繁;思想文化上,愈发融合、观念的普遍认同;同时,行政区划的划分使人容易混淆区划与文化的分界,从而使得“潮汕”一词更为契合时代,契合认同,这一提法也变得尤为重要。在现代思维中,”潮汕“也更为的多元、平等与团结。
“潮”、“汕”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独特的地位,共同推动着潮汕地区的发展。共荣格局的形成,使人们开始习惯于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话等称谓。
中文名 潮汕文化
外文名 Chao Shan culture
中国区域文化
地 区 广东省、港澳、东南亚各国
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汕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海内外潮人认同的潮汕地区指潮属八邑:即今天的广东潮州、汕头、揭阳三地级市以及梅州市的丰顺县,广义上也包括了汕尾)。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汕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汕文化"。潮汕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地区的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汕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汕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汕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潮语是潮汕文化的根基、纽带,也是连结潮汕人民的亲情纽带。
潮汕文化,一字点“精”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精"乃潮汕之灵,潮汕文化的点睛之笔。
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樟林港的形成和1860年开埠的汕头港,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19世纪原汕头小公园一带和潮州府城内太平街等地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广。世界各地,几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潮汕文化内容丰富
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
(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汕民间文学。其中有很多的潮汕歌谣、潮汕歌册和潮汕民间故事(如“天顶一只鹅,……”、“拍吓拍剪刀,……”等歌谣)。
(3)潮剧。即潮州话台剧,系吸呐其他戏剧艺术及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
(4)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是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其内容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和东南亚。
(5)潮汕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的石雕
精雕细刻的潮汕文化
,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的瑰宝。
(6)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包括潮剧、英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鹅舞、纸影(即潮汕木偶戏)等。
(7)潮汕地区民居。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还有如澄海陈慈黉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筑。
(8)潮汕地区民俗。包括潮汕地区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等,还有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桥等民俗。
(9)潮汕名贤。潮汕地区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概括起来有“四多”即先贤多、侨贤多、富商多、文化科技名人多。
(10)潮汕农艺。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农村民众精耕细作,种田如绣花,种植技术远近闻名,农艺水平高。
(11)潮汕商业文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在当今世界,潮商的实力很强劲。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潮商有许多成功的营商策略,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
(12)潮汕饮食文化。包括潮菜和工夫茶两个部分。潮菜有重视海鲜、清淡鲜美、佐食调料、点心配搭等特点。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归结为和(祥和的气氛)、爱(爱心的表现)、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冲工)、洁(高洁的品性)、思(启智益思)共五个字。
(13)潮汕宗教文化。潮汕拥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宗教神明繁多:妈祖、伯恭伯嬷、太阴娘,各地的“营老爷”,不胜枚举。
(14)潮汕侨批文化。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认为潮汕侨批可与徽州契约相媲美。侨批的主要特点是“银信合一”。侨批是研究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交通史、经贸史等的重要文物之一,渗透着海外侨胞浓厚的亲情和乡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15)潮汕慈善文化。海内外潮人建立了很多善堂,许多慈善家和乐善人士做了大量善事,充分反映了潮人以善为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美德。
(16)潮汕地区旅游文化。当今,潮汕各地重视充实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此提高旅游事业的品位。
潮汕文化富有特色
概括说来,潮汕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等特点。
1、民间性。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份,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如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如潮剧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开拓精神尤其显著,因而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
弘扬潮汕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杨群熙)
潮汕方言
潮汕地区语言为“潮州话”(潮汕方言),亦称潮汕话,简称潮语,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戏剧音乐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
潮剧
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汕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
潮州大锣鼓、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潮阳笛套音乐;以潮汕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汕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汕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统称。潮汕人以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潮汕地区拥有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潮汕的习俗有哪些?
潮汕的习俗: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发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也有些地方是在婴儿出生12日时进行。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作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
3、七样菜
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5、出花园
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长到15岁时,便接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关于“出花园”一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直至15岁到来,宣告童年时代向另外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潮汕文化特点:
1、民间性。
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
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分,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分,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
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
潮剧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分,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分,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
潮汕的风俗是什么?
潮汕的风俗是:
1、冬节丸
冬至是中国农历每年24个节候之一。地处地球北半球的中国,这一天是全年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
过了这一日,白昼时间逐日增长,直至来年的夏至过后才逐日缩短。后来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后,才将冬至称为亚岁。
潮汕人说冬节是小过年,也即亚岁之意。又说:“食了冬节丸增一岁。”都有过了一年的意思。民间传说谓古代死囚都在冬至前处决,若过这一日必将再延一年,囚犯家属乃送汤丸给食为贺。
民间相传成习之说不足凭,而“冬至阳生春又来”,才是民俗赖以产生根源。因是“冬至阳生”,故是一年的重要节日,必祭必贺。潮俗此日,除三牲粿品祭拜祖宗外,必有人人晨食冬节丸之举。
这天一早,主妇们就起床搓糯米丸,而且大小都来搓,人越多越吉利。大家围着宽平的竹箕,喜气洋洋,搓后即煮汤丸吃。
除人人吃汤丸外,还将汤丸喂牛喂狗喂猪,将丸粒粘在牛头牛角牛身牛尾上,还将丸粒粘贴在门顶、碓臼、炉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车以及猪鸡鹅鸭牛寮上,祝其平安过冬,新年健旺。
冬节丸有用粳米粉制的尖头丸(俗称尖米丸),但更多是用糯米粉搓成的糯米丸。制丸的米粉还要部分留着以待外出亲人回来时食用,以庆团圆。
2、潮汕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
潮汕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汕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
潮汕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
这一日,要采来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
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还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还要拜床上的神“公婆”。这时要在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三炷香。
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十二盅乌豆酒以及红桃(桃形果)、发果(发糕)、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子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女孩子供是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
拜“公婆”有个来历。元朝时,元兵攻陷潮州之后,强迫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元兵无恶不作,霸占民妇为妻。老百姓忍无可忍,一个中秋之夜,一齐行动,都把家中的元兵打死。
传说,元兵的阴魂不散,时常作祟,对幼小的孩子进行报复。后来,为了孩子平安,只得承认这些阴魂为祖宗,供起他们的灵位,祭祀他们。
母亲还得代表孩子带上供品,到街头巷尾的庙宇祭祀与孩子“厮守”在一去的“花公花奶”,答谢他们看护庇佑之恩。
这一天,出花园的孩子不能跑到当空之下,要躲在屋子里。这实际是要他从这天做起,不再贪玩,做个循规蹈矩的孩子。
这一天,还用用供果、三牲宴请亲戚朋友。“出花园”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破例让他坐到席上的大位,象征着孩子已成了家中的栋梁。席间,亲人们要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期望。
从此,孩子就算跳出了花园墙,告别了花香鸟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又懵懂无知的童年,标志着他(她)进入了成年,真正踏上了人生之路。
3、小孩入学吃“聪明蛋”
小孩上学的第一学期(即第一次上学),外婆家都要给外甥或外甥女做“聪明饭”、买书包,父母亲要给独生女煮“聪明蛋”。
“聪明蛋”颜色是粉红色的,还要有葱(聪)、蒜(算)、猪肉。鸡蛋带蛋壳煮熟染上红色,就叫“聪明蛋”。要取双数。“聪明饭”和“聪明蛋”,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
4、好事送礼要成双,歉事送礼可奇数
一般赠送礼物,数量要偶数。俗称“好事成双”。如过年给长辈和小孩送压岁钱,节日农家亲友互送粿品,给友人送水果,给产妇送猪肉鸡蛋等营养品,多寡不论,数量必定要偶数,不取奇数。
但如果是贺歉喜即贺过运,如送一条猪肉加上一粒鸡蛋却可去慰问刚刚康复的病人。一粒鸡蛋象征被慰问的友人已经过了一个倒霉的运气,走上了一个好运。
送奇数的礼品贺歉喜,但不能有“九”数,潮汕音“九”与“狗”同。因此,是一大忌。
5、潮汕小孩的禁忌
潮汕地方,小孩子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
忌提老鼠尾。潮汕人认为小孩15岁之前为未成年,不可提老鼠尾巴,否则长大后手要发抖,写不好字;也不可吃鸡爪,说长大会抓破书。
年前忌食鱼卵,因鱼卵状如秤星,如果吃了会辨不清秤星,不会使秤。
小孩忌往火堆上小便,否则便玷污了火神,火神见怪后,使生殖器发生红肿。
小孩忌大便后用字纸、书纸、信纸擦拭屁股。否则是对孔圣人的不尊重,长大后会笨头笨脑,读不好书。
小孩忌吃饭时捧碗边走边吃,否则长大后读书办事精神不集中,人称“魂不守舍”。忌在吃饭时脱衣服,否则长大后记忆力差,易忘事。
小孩忌用盘、碟当碗盛饭,否则长大后“肠肚浅”,器量小,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成不了大器
小孩吃饭用筷子忌握在筷子的末端,说握筷子低娶老婆近在屋边,握得太高或握在筷子的末端,娶的老婆会在遥远的异乡。
小孩吃饭忌把筷子插在饭碗上,因为状如烧香祭神,不吉利。
小孩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打碗边,此举是穷相,因为乞丐在讨食时才用筷子击碗沿。
小孩用餐夹菜忌“游筷”,即夹菜时拿不定主意,在席上游动,意味心神不定,长大后办事不认真,成不了材。
潮汕的风俗
潮汕的风俗有游神赛糖狮、分家风俗、青龙庙会、奉财神、送春篮、吃年夜饭、祭祀、元宵插榕、穿蔗巷、饶平彩青、祭拜“五谷主”等。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
潮汕人在农历二月初一,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陇村举行一年一度的“赛糖狮”民俗活动。鹤陇赛糖狮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鹤陇盛产甘蔗,每年在冬季糖寮榨甘蔗之后,就会用红糖和花生制成供品敬奉神明。而狮子形态威猛,能坐镇山埔保丰收,所以供品都做成了狮子形状,祈求神明保佑作物丰收。因此,这里很多人家都会制作糖狮。
潮汕的家庭有分家的习俗,指把一个家分开,分成若干个家。一个完整的家解体,几个新的家庭成立、诞生。分家,主要是分财产。财产中,主要分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积蓄,父母的私产。俗话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潮俗“分家”从仪式到内容等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潮汕地区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向有奉拜“财神爷”的风俗。民间的传说财神是范蠡,传说奉拜“财神爷”,能招财进宝,生意兴隆,于是,这一天的商户“老板”、“头家”们,大办“三牲”礼品,虔诚跪拜,祷告许愿,举拜时人们常常用一截大木炭来插香,因在人们的意念中,“炭”的正音与潮语的“赚”谐音。传说宴席越丰盛,请的人越多,今后生意越是发展兴隆。
送春篮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所谓春篮(木盛)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木盛)”。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木盛)中,然后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这就是俗称的“送春”。
文章标题: 潮汕地区有哪些文化习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