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预告】哥特绘画的巅峰: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杜乔·迪·博宁塞纳(Duccio di Buoninsegna)和他的弟子西蒙·马丁尼(Simone Martini)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是13至15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 “哥特式(Gothic)”一词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字面翻译的话,Goth就是“野蛮人”,Gothic意为“野蛮人的”,在当时是带有贬意的。说起哥特式建筑,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Cathedral)或者德国的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比较少的人会想起这座无论宗教地位还是艺术地位都绝不低于巴黎圣母院的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
夜幕下的兰斯大教堂
教堂的铺路石砖,用来纪念496年主教圣雷米在这里为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施洗
画家Domenico Quaglio(1787-1837)笔下19世纪的兰斯大教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燃烧的兰斯大教堂
教堂中纪念一战的标志
和平中宁静的兰斯大教堂
兰斯大教堂位于法国“王者之城”——兰斯,兰斯之所以被称为“王者之城”是因为从1027 年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共有25位法国国王在兰斯大教堂加冕,其中包括法兰克王国的奠基者克洛维一世(Clovis I)、路易十三(Louis XIII)等国王,当然还有1429年由圣女贞德(Jeanne la Pucelle)护送加冕的查理七世(Charles VII)。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贞德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入侵,1431年,19岁的贞德被处以火刑。据说贞德被囚禁期间,查理七世没有采取过任何援救她的措施。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几百年过后,大家常提起的是“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的贞德,而不是这位主张谈判求和的国王。无论地域,无论年代,人类真心敬服的总是美德、勇气和才智,而不是权利和金钱。
电影中贞德的形象(《圣女贞德》 / 导演:吕克·贝松)
电影中贞德的形象(《圣女贞德》 / 导演:克里斯汀·杜瓦)
电影中贞德的形象(《圣女贞德蒙难记》 / 导演:卡尔·西奥多·德莱耶)
英格丽·褒曼饰演的圣女贞德(《圣女贞德》 /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1429年正在加冕的查理七世
中世纪绘画中戎装的贞德
学历史有两个好的学习工具,一个是地图,一个是影像记录。中世纪历史在后者上面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很多中世纪的电影电视剧可以看。
接着说兰斯教堂。兰斯大教堂非常的宏伟,教堂中殿(Nave)长138.75米,宽30米,高38米,踏入教堂便会被典型哥特式的垂直线条和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户(Stained glass )所震撼。为了追求高度、亮度所带来的震慑人心的效果,营造一种通往天国的意境,哥特式教堂内部有很大部分被窗户占据,在下面的一张巴黎圣母院的图片中大家几乎看不到墙壁,只有柱子和镶嵌的柱子中间的玻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电灯的中世纪置身于教堂里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教堂的内部摇曳着昏黄的烛光,阳光被巨大彩色玻璃改变了颜色和亮度,随着时间变换着色彩,投射下宝石般的光芒。
下图是兰斯大教堂北侧耳堂(Transept)的玫瑰花窗(Rose window),它被设计成时钟样式,12个格子依次展现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色彩绚丽的玫瑰花窗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
巴黎圣母院震撼人心的哥特式长玻璃窗
玫瑰花窗(西班牙马卡雷纳教堂)
玫瑰花窗(由高迪设计的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
玫瑰花窗
玫瑰花窗(青岛某教堂的玫瑰花窗)
兰斯大教堂的彩绘玻璃汇聚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大约7个世纪,从13世纪到20世纪。不仅有中世纪时期的玫瑰花窗,还有现代主义的彩色玻璃。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画家夏加尔(Marc chagall)为教堂设计制作的彩色玻璃窗。夏加尔从1968年开始接手玻璃窗的制作,历时6年,于1974年终于完成了这几扇总面积75平方米、蓝色调为主的玻璃窗。教堂真会选人,夏加尔梦幻的色彩真是再适合彩色玻璃不过了。
夏加尔设计的彩色玻璃
夏加尔的绘画作品《巴黎天空的花束》
有时候会幻想一下这幅《巴黎天空的花束》做成彩色玻璃窗什么样子。夏加尔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喜欢他色彩中特有的带着故土和童年忧愁的浪漫。他的自传《我的画就是我的记忆》非常有趣,自传写的像诗一样,典型的文艺青年的文笔,但是看了他的画就不奇怪他的自传写成诗了。书中有一个片段我印象很深,细节记不清楚了,大概就是,夏加尔学画画的时候跟他的父亲要钱,他的父亲不希望他学这种没用的东西,把一把钱从窗户扔了出去,给你钱,自己捡去吧。每次想到都会脑补一下当时的画面,囧。
因为夏加尔还爱屋及乌的喜欢电影《诺丁山》,本来觉得这什么破片,剧情还能不能再俗气一点,演到女主角和男主角都喜欢夏加尔的画,瞬间觉得电影高大上了,这不就是浪漫吗?当然还有休叔传说中上层阶级做作口音也是百听不厌..
好了,下面几张是创作中的夏加尔的照片,大家觉得颜值怎么样,帅么?本来想用一张看起来清晰的正面照,但是我感觉画家还是在画画的时候最迷人,就像护士在护理病人的时候,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诗人在饮酒赏月作诗的时候,演员在投入角色的时候,鱼儿在游泳的时候,花儿在展开花苞的时候,鸟儿在飞翔的时候,白云飘在蓝天,雨声在初秋夜半,烤鸭外焦里嫩,豆腐刚出锅.......有点想不起来要说什么了..
绘画中的夏加尔
绘画中的夏加尔
绘画中的夏加尔
言归正传,题目叫兰斯的微笑,怎么也得说说兰斯的微笑是什么吧。
古老的建筑本身都是一个博物馆或美术馆,先不说里面的艺术作品还有建筑物本身,就连它里面的空气都因为被时间浸染而变得珍贵,身处教堂里面古老的气息中,离历史那么近,宗教,艺术,战争,鲜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一辈又一辈人的喜怒哀乐,都在参观者的一呼一吸中。
这也是为什么去参观古建筑的时候要提前看些书做做功课,不然跑那么远去看个大房子,顶多感叹一下好高好大,有什么意思呢。有次故宫玩,导游说很多人并不太了解故宫的文化内容,只是“我来我拍照我走人”,这部分游客呢,就被叫做“数房檐儿”的,虽说也去了故宫,感受到了故宫的气派,但是大老远跑一趟不多了解一些还是很遗憾的。
又扯远了,再扯下去结不了尾了。说一下今天的题目——“兰斯的微笑”。
兰斯大教堂内外布满了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共有雕塑2000多座。教堂大门正面有一座天使的雕像,笑容被雕琢的非常生动,让人印象深刻,这位天使的微笑就被称为“兰斯的微笑”,现在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一战的时候兰斯教堂被严重烧毁(可以参照前面的图片),据说为了修护这座天使雕像,才修复了兰斯教堂(这个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历时80年才修复好这座受损严重的教堂。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兰斯大教堂,可别忘记找一找这位美丽的天使在哪里呀!
下期预告:哥特画家
微笑的天使
微笑的天使
贞德生平简介,贞德历史评价,贞德怎么死的?
贞德(Jeanned'Arc,1412—1431),法兰西民族女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中(1337—1453),她勇敢地承担起率领法国军民抗击英军侵略的重任,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英法百年战争,本来是两国争夺土地,争夺富庶的弗兰德尔地区的封建战争,战场主要在法国,对法国破坏极大,随着英国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开始了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1415年,贞德3岁时,英王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许多法国封建主或被打死或成为俘虏。法王查理六世不得不向英国求和,于1420年同英国签订了特鲁瓦条约,规定:英王亨利五世为法国摄政王;英王将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结婚,继承法国王位,使英法两国联合;不承认查理六世之子为法国继承人。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先后去世,亨利五世的幼儿亨利六世被宣告为英王兼法王。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民反对亨利六世作为他们的国王,但是勃艮第公爵却予以承认。勃艮第公爵系王族的旁系,与王族嫡系有矛盾,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地,与英军结成同盟。在1430年前,罗亚尔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在英国和勃艮第人手中,法王室控制的地区,实际不及法国全部面积的一半。贞德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危机的时代。
1412年1月6日,贞德诞生于法国东北部香槟和洛林交界处的一个叫做杜瑞米的村庄里。父亲热德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农民,担任过杜瑞米地方的军事统领,负责过防卫事务并兼管税收事务,还调解过本乡人的纠纷。他在本乡居民中很有威信,是杜瑞米村七个名人之一。母亲伊莎伯拉同她父亲一样,是天主教徒,为人善良、温和,但性格坚强,对子女管教很严。幼年的贞德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背诵祷告词和尊奉天主教的圣徒,父母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正直勤勉的品格对贞德有很大影响。
贞德的家乡邻近勃艮第公爵的领地,属于法国国王管辖,地处交通要道。从1412-1428年间几次受过勃艮第人的洗劫,经受了战争的扰乱,此外,全国各地的消息通过南来北往的过路人传到这里,不断地触动人们的心弦。国家政治衰败,人民遭受痛苦,这些社会事实强烈地 *** 了贞德,使她很快地成熟了起来,决心投身到救国战争中去。
贞德和许多朴实的法国农民一样,把国王看成是天意的代表,祖国的象征,把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拥护法国王太子查理登位,贞德也以此作为自己拯救祖国的一个重大任务。
1428年5月,英军又向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进逼,妄图一举吞并整个法国。当时法国王太子查理及其宫廷在英军进攻的面前,显得懦弱无力,不知所措,因而法国处境危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贞德前往梵古拉省城,求见省长巴特古,要求省长帮助去见王子,由她率领军队攻打英军。贞德初次见到省长时,省长对她根本不以为然。把她当成应当受家长管教的顽童,让陪同她前来的姐夫领她回家。1428年10月,英军围攻奥尔良,法国国内形势吃紧。贞德身着男装,第二次去见省长,当面大声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恢复王权,打败英军,解救奥尔良,解救法国。她以强硬的口吻向省长巴特古说道:法兰西将得到“洛林边境的童贞女”的拯救。贞德炽热的爱国情感,激昂的言词使省长大为震惊,遂允许两名军官护送她去希农见王子。
1429年1月至2月间,贞德到达希农,几经盘查后,见到了王子,她借上帝的名义坚定了王子的信心,晓以民族大义,使王子终于承认她作为拯救奥尔良的救援军首领去解救奥尔良,并赐她军旗、战马、佩剑。
1429年4月27日,贞德身穿铠甲,骑着雪白色的战马,率领3,000余救援军,打着绣有耶稣玛丽亚圣像的白边军旗向奥尔良进军。这时奥尔良被英军包围已有半年之久。英军在它四周建造了12座进攻性的堡垒,而且还投入巨大的力量来挖掘通往城内的地道。奥尔良人民顽强抵抗,同时也盼望着法军的解救。4月29日贞德率军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奥尔良城。全城的军民情绪高涨,热烈迎接女英雄。5月3日法兰西王军的另一支部队也从吉延向奥尔良进发,4日清晨到达奥尔良。城内外正义之师大会师,激发了全城军队抗英杀敌的决心。5月4日,英、法军队在英军占据的圣洛浦发生激战,贞德赶赴前线参战,法军官兵看到贞德,士气大振,蜂涌上前夺取了圣洛浦,从而保证了粮草补给线的安全。5月6日,法军又夺回奥尔良城附近英军占据的白朗、奥格斯丁两个堡垒,英军死亡114人,40人被俘。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城关键的一战夺取土尔斯堡的战斗开始了。早晨7时,法军发动进攻,使用云梯奋力攀登,英军拼死抵抗,推开法军攻城的云梯,不少法军士兵掉到护城河里。双方激烈争夺,法军未能得手,贞德脚也受了伤。中午,贞德在督战中不幸胸下中箭,被左右将士救回,法军士气受到很大影响,战至傍晚,未能攻入土尔斯堡。奥尔良城司令彼士德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灰心,打算命令吹号收兵。此刻,贞德不顾伤痛,挣扎到守城司令面前阻止他的命令,要求延长作战时间。
决定性的时刻来临了,贞德从身边军士手中夺过战旗奋力挥动,先锋将达伦又从贞德手中接过战旗。全军看到飘扬的战旗,意识到总攻已经开始,刹时间,潮水般地涌向敌阵,从南面冲上土尔斯堡。英军早已疲惫不堪,看到勇猛的法国士兵,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夺路逃跑。
土尔斯堡北面的出路是一座刚刚架好的便桥,英军争相拥上便桥逃生。不料法军事先埋伏好一船火药在桥下爆炸起来,许多英军官兵当场炸死,侥幸未死者也掉到河里毙命,英国守军全军覆灭。奥尔良城在历时半年的围困之后宣告解围。
这一仗大大挫败了英军的锐气,英军司令彼得福在致英 *** 的信中写道:“堡垒已被攻陷,似乎是上帝攻进来了。”“他们所依仗的是一个女子,她运用了神秘的方法作战,这一次的打击不单使我们在此处的人数减员,并且也减少了其他士兵的勇气。”
奥尔良的胜利是整个百年战争的转折点,这是法国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人民为了表达对贞德的崇敬,把她称为“奥尔良少女”。
奥尔良大捷以后,贞德决定立即向兰斯进军,以便替王子加冕,因为照贞德看来,要使祖国得到彻底解放,没有一个合法的国王不行,而按法国的传统,一个合法的国王需要在兰斯大教堂接受隆重的加冕礼,所以夺取兰斯并替王太子加冕,当时是关系到法国民族命运的大事。1429年6月27日法军在贞德率领下势如破竹地接连拿下兰斯等城市。6月10日,兰斯的一个英军守将在投降书中写道:“向世界最勇敢的女子投降。”
1429年7月17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了加冕礼,王子正式登位,称查理七世。这时查理七世执意同勃艮第公爵议和。议和的建议是由勃艮第公爵在奥尔良战役之后提出的。8月5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和约。勃艮第公爵许诺15天后交回巴黎,贞德对此议和不满,但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还是遵从了王命。她在一封致兰斯公民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不赞成协定,我不知应否遵守这种协定,为的要保守王的尊严,不得不如此,……”。15天期限过后,巴黎仍然留在勃艮第人手中。
勃艮第公爵的议和建议,显系缓兵之计,贞德决定夺回巴黎。1429年9月8日,贞德率军进攻巴黎城,9日,查理七世却命令撤军,贞德不想抗拒王命,但准备先从塞纳河上临时架起的桥上攻入巴黎后再撤。查理七世得知后又马上命人当夜拆除这条进攻的必经桥梁。此后战斗虽然持续了几日,终因粮草不足,围攻遂告失败。
1430年5月中旬,英军和勃艮第人又联合起来,为了巩固巴黎的防务,向兰斯一线出击。1430年4月初,兰斯左侧的军事重镇康边告急,贞德立即奔赴康边。1430年5月23日清晨,贞德率少数队伍主动向英军攻击时,寡不敌众,被迫向康边城撤退,由贞德断后。城防司令官弗来威惧怕敌人冲进城来,竟拉起吊桥把贞德拒之城外,勃艮第军队包围了贞德,贞德仍奋勇作战,不幸被身边的叛徒拉下马来落入敌手。
查理七世见死不救,不去赎取贞德。在囚禁中贞德曾试图逃跑,但未成功,被从波黎厄城堡转移到更远的波赫福瓦城堡。1430年7月14日,勃艮第人以10,000金币把贞德卖给了英军。英国人物色了一位神学的博士柯松来主持对贞德的宗教审判。1431年2月21日首次开庭。审判官轮番地向贞德发出冰雹似的盘问,贞德镇定果敢,在法庭上对答如流,有些回答十分精彩,例如:
“你对那些吻你的手脚,摸你的战马的人民如何想法呢?”
“穷苦的人民乐于接近我,这是因为我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保卫他们。”
“上帝憎恨英国人吗?”
“我不知道上帝对英国人是爱还是恨,但我确信,侵略者除了被杀死的外,统统都要被赶出法国!”
后来,法庭又把公开审讯改为秘密审讯。审讯一直继续到3月24日。3月28日,教会法庭判决她犯有70多条所谓罪状。4月2日,又归纳为12条,诸如“妖术惑众”、“穿戴男装”、“轻薄教会”、“傲慢渎神”等等莫须有的罪名。
贞德拒绝了法庭对她的判决,至死不说一句累及国王的话,英国人企图败坏法国国王声誉的阴谋破产了,因而加强了对贞德的残酷折磨。贞德始终不屈不挠,法庭因而最后宣布她是“屡教不改的异端”、“魔女”,并判处火刑。
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卢昂广场的火刑柱上英勇就义。
贞德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法国人民的心中。在贞德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法国人民更高地举起民族斗争的旗帜,终于在1453年取得了抗英战争的胜利。
“百年战争”结束后,经过多年重新调查审理,在1456年6月16日,推翻了1431年对贞德的判决。
贞德一直被认为是法兰西的民族英雄,1979年5月,值奥尔良战役胜利450周年之际,法国曾举行仪式来纪念她。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1051739
文章标题: 查理七世有没有尝试过救贞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