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说韩愈开宋明道学之先河

时间: 2023-01-13 11:00: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为什么说韩愈开宋明道学之先河

古代诗人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诗人韩愈吗?关于古代诗人韩愈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韩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诗人韩愈的人物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古代诗人韩愈的主要成就

  文学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不仅表现于他在君主面前敢说真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例如《读墨子》一文曾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这样的言论显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对于这样的言论,前人指为“刺谬”,其实这正是韩愈虽然尊儒却不墨守的表现。

  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

  韩愈的《师说》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

  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例如《杂说》对于人材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也是宣传选拔人材的一篇宏论。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云云,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一篇悲歌慷慨的文章。韩愈自己是屡试而不得志于有司的,所以对于文中的董邵南“不得志于有司”,便感同身受,无限叹惋。悲歌慷慨,发自肺腑。

  韩愈还有一篇类似俳谐而实质是抒发才高见屈、忧愤甚广的文章《进学解》。历来的论者都说此文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和扬雄的《解嘲》,《新唐书》本传也说他“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其实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比“自喻”广阔得多。其中有“自喻”,却不仅是“自喻”,主要还是宣传选拔人材的观点。

  韩愈文章的另一特点,是不但真率、大胆、慷慨激昂,而且还写得自然随便、如话家常。这类文章和他的《原道》、《原性》诸篇的面貌不同,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促膝谈心,无所拘束,生动活泼。《与崔群书》、《与孟东野书》、《答崔立之书》、《题李生壁》等,都属这类作品。例如《与崔群书》先说自己对崔群为人的认识,中发贤者不遇之叹,后讲自己困穷之状,是一篇感慨很深的杂文。

  在韩愈看来,崔群是他平生交往之中一个没有缺点的朋友。但是,对于这样的朋友也有人怀疑。于是韩愈十分感叹,他说:“自古贤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夭邪?未可知也。”由崔群之贤,说到贤者不遇,而不贤者反而得势。这样的文章很像司马迁的《伯夷列传》。刘大魁说:“公与崔最相知,故有此家常本色之言,中间感贤士之不遇,尤为郁勃淋漓。”“感士不遇”本是历代文章的一个传统题目,韩愈这段文章是比“感士不遇”之文涉及者更为深广的。

  韩愈为文的又一特点是突破传统写法。例如墓志铭这一文体,在韩愈笔下,便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李涂《文章精义》)。与墓志近似的文体,还有哀祭之文。这类文字韩愈也有独创,不同寻常。例如《祭河南张员外文》,茅坤就评为“奇崛”。姚范以为“他人无此”。刘大櫆也说:“祭文退之独擅。”至于《祭十二郎文》,曾国藩虽然认为这类文章“究以用韵为宜”,但他又说:“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就是说,韩愈之写祭文,也是变化不测的。

  韩愈文章之别开生面者,还有送序一类。在唐代,送序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任华,所为送序,都很出色。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大抵不出一种格式。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者,即指此类。但到韩愈笔下,送序之文就多种多样了。

  韩愈有的送序之文几乎通篇议论。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林纾曾说:“韩昌黎集中无史论,舍《原道》外,议论之文,多归入赠序与书中。”例如《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曾国藩就看作“条议时事之文”。

  韩愈的几篇“游戏”之文,也是新体。同前代的俳谐文字比较,是有新的特点的。例如《毛颖传》就是一篇奇文,不可以寻常俳谐之作视之。柳宗元《答杨诲之书》云:“足下所持韩生《毛颖传》来,仆甚奇其书,恐世人非之,今作数百言,知前圣不必罪俳也。”但与此同时,裴度却对这类俳谐之文很不满意。他在《寄李翱书》中,把韩愈的俳谐文字看作“以文为戏”,是很不赞成的。

  现在看来,时人“罪俳”,大概不止一个裴度。像柳宗元那样肯定《毛颖传》这类作品者恐是不多的。柳宗元“甚奇其书”,不是无缘无故。因为,自从六朝以来,俳谐之文如张敏的《头责子羽文》、沈约的《修竹弹甘蕉文》等等,虽有寓意,并不深远。而《毛颖传》一篇,则与前此诸作不同。虽说所写不过一篇“兔传”,实际则写一个多才多能而终被废弃之人。文章写到最后,韩愈对毛颖之“以老见疏”无限同情。这里又一次流露了韩愈痛惜人材不尽其用的一贯的思想。这样的俳谐之文,前所未有。

  韩愈行文之超越前辈者,除了上述文体的独创之外,还有吐辞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经多所称道。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还有一些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等,也是从这一篇的语句中凝缩而来的。

  自古以来,一篇文章之中能够选出如此大量的历代流传的成语,此文之外,恐不多见。韩愈文章之所以传诵不绝,之所以为一代所师法,历代之典范,其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辞章造诣,在他前后,很少有人企及。

  韩诗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他在这一时期写的《宿龙宫滩》、《郴口又赠二首》、《龙移》、《岳阳楼别窦司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等诗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诸如“激电”、“惊雷”、 “怒涛”、“大波”、出没的“蛟龙”、悲号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 “鬼物”,都辐凑笔端,构成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意象。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再如那首著名的《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极写一场山火的强猛酷烈。这是一种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但韩愈为诗的新的特点,还不是表现于这类作品,而在于他那“以文为诗”的一些篇什。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对于这样的作品,前人多所评论,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前篇乃“古文手笔”,后篇亦“古文笔法”。这样的“手笔”和“笔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辈诗人相比,显然有不同者。因此,叶燮《原诗》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所谓“大变”,正是韩愈之诗新的特点。

  古代诗人韩愈的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折叠唐

  裴度:昌黎韩愈,仆知之旧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白居易: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

  皇甫湜:先生之武,袭蹈圣矩。基於其身,克後其所。居归丘轲,危解祸罗。具兮素兮,有腼何多。靡引而忘,天吝其施。垂升乃颓,群心孔哀。厥声赫赫,满华遍貊。年千世百,新在竹帛。我铭在碑,展我哀思。

  李翱: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 ,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柳宗元)、刘宾客梦得(刘禹锡)耳。

  刘禹锡:高山无穷,太华削成。人文无穷,夫子挺生。典训为徒,百家抗行。当时勍者,皆出其下。古人中求,为敌盖寡。贞元之中,帝鼓薰琴。奕奕金马,文章如林。君自幽谷,升於高岑。鸾凤一鸣,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声名塞天。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权豪来侮,人虎我鼠。然诺洞开,人金我土。亲亲尚旧,宜其寿考。天人之学,可与论道。二者不至,至者其谁。岂天与人,好恶背驰。昔遇夫子,聪明勇奋。常操利刃,开我混沌。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不能困。时惟子厚,窜言其间。赞词愉愉,固非颜颜。磅礴上下,羲农以还。会於有极,服之无言。

  赵德: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所履之道,则尧、舜、禹、汤、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周公)、孔(孔子)、孟轲、扬雄所授受服行之实也。固已不杂其传,由佛及聃(老子)、庄(庄子)、杨之言,不得干其思,入其文也。以是光于今,大于后,金石焦铄,斯文灿然。德行道学文庶几乎古。

  裴敬:以文称者,若陈拾遗(陈子昂)、苏司业(苏源明)、元容州(元结)、萧苏曹、韩吏部之类。

  司空图: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大地之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折叠五代

  刘昫:①韩、李(李翱)二文公,于陵迟之末,遑遑仁义;有志于持世范,欲以人文化成,而道未果也。至若抑杨、墨,排释、老,虽于道未弘,亦端士之用心也。②天地经纶,无出斯文。愈、翱挥翰,语切典坟。

  折叠两宋

  韩琦:韩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谈者至今眦为谤。

  欧阳修: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余尝与圣俞(梅尧臣)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宋祁:①大历、正元间,美才辈出,擩哜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②唐兴,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纲,文弊质穷,崿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讨究儒术,以兴典宪,薰醲涵浸,殆百余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朴,刬伪以真。然愈之才,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也。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牴牾圣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为未淳,宁不信然?至进谏陈谋,排难恤孤,矫拂媮末,皇皇于仁义,可谓笃道君子矣。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③柳柳州(柳宗元)为文,或取前人陈语用之,不及韩吏部卓然不丐于古,而一出诸己。

  苏洵: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

  沈括:退之诗,押韵之文耳,里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

  吕惠卿:吾谓诗人亦未有如退之者。

  苏轼:①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②子美(杜甫)之诗,退之之文,鲁公(颜真卿)之书,皆集大成者也。③唐之古文,自韩愈始。④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苏辙:①昔者汉之贾谊,谈论俊美,止于诸侯相,而陈平之属,实为三公;唐之韩愈,词气磊落,终于京兆尹,而裴度之伦,实在相府。夫陈平、裴度未免谓之不文,而韩愈、贾生亦常悲于不遇。②唐人诗当推韩、杜,韩诗豪,杜诗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韩之豪也。

  陈师道:①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②黄诗、韩文,有意故有工,左、杜则无工矣。③退之以文为诗,子瞻(苏轼)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雷中庆)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黄庭坚: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秦观:钩庄(庄子)、列(列子)之微,挟苏(苏秦)、张(张仪)之辩,摭迁(司马迁)、固(班固)之实,猎屈(屈原)、宋(宋玉)之英,本之以《诗》、《书》,折之以孔氏,此成体之文,如韩愈之所作是也。盖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备于愈;后之作者亦多矣,而无以加于愈,故曰:总而论之,未有如韩愈者也。

  蔡启:退之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惠洪:予尝熟味退之诗,真出自然,其用事深密,高出老杜之上。

  葛立方:裴度平淮西,绝世之功也。韩愈《平淮西碑》,绝世之文也。非度之功不足以当愈之文,非愈之文不足以发度之功。

  胡仔: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古代诗人韩愈的代表诗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春雪》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杂说四·马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苏轼?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个人的总称。这个排名最早是明代的茅坤确定的。茅坤称赞韩愈为"圣于文"者,认为苏轼是"仙于文"者,可见在茅坤看来苏轼在古文方面的成就并不比韩愈低。那么为什么在排列唐宋八大家座次的时候,让韩愈为首而不是苏轼呢?这还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苏轼?
第一个原因听起来似乎有些啼笑皆非。那就是按照时代顺序来说,韩愈比苏轼要早。在茅坤确定的唐宋八大家座次当中时间顺序体现的十分明显。韩愈(768——824年)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被称为"百代文宗"。而苏轼(1037——1101年)是北宋年间著名文人。从出生年龄上来看,苏轼比韩愈小了将近三百岁。这样一来在排列座次时将韩愈放在苏轼前面也就情有可原了。同时茅坤所处的明代正是理学昌明的时代,在那个"父为子纲"的社会环境中,将苏轼放在苏洵前面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所以苏轼注定没有办法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能怪谁呢?谁让苏家"一门父子三词客"呢,苏轼自己出生的晚不说,还摊上了一个有才的爸爸,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苏轼?
第二个原因是古文运动的继承性。安史之乱之后,士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渴望政治上的中兴。在此种条件和背景之下,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文以明道。旨在赋予文学更加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推动政治改革的强有力的工具。因此这场古文运动不止有着明确的目的和理论主张,同时有着广泛的参与者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场伟大的古文运动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在韩柳之后,古文创作后继无人落入了宣传封建道统的巣臼。到了晚唐再次被骈文取而代之,走向了没落。而到了宋代,骈文的浮糜文风被士人唾弃为了对抗骈文,欧阳修作为文坛和政坛的领袖,再次扛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这次古文运动在继承韩柳的基础上,对韩柳等人古文中初露端倪的险怪艰涩弃之不取,由此推动古文走向了正确而健康的道路。古文运动在宋代再次发展起来。欧阳修之所以被后人称道,不止是他在文坛和政坛的成就,还有他的慧眼识英才。苏轼就是在进士考试当中被欧阳修发现的。所以两人的散文风格基本一致。因此,苏轼对韩柳古文也就存在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所以在唐宋八大家的座次当中,苏轼不可能在欧阳修之前,也就更不可能在韩柳之前了。

第三个原因就要从两人的文章上进行探讨了。唐宋八大家都是在古文方面有杰出成就的文人,单就文章而论,韩愈苏轼二人可以说分别代表了唐宋两个朝代中古文的最高成就。但是韩愈更加注重儒家思想,而苏轼则是融汇老庄思想和纵横家思想更多。韩愈的文章可以分为论说文、杂文、序文、传记和碑志。韩愈的论说文重在宣传道统和儒家思想。例如《原道》《原性》《论佛骨表》等篇。这些文章虽然重在宣传儒家思想,但是行文喷薄有力,情感真挚可以说是论说文的佳作。杂文的代表作品有《马说》等,而序文则以《送董昭南游河北序》为代表,碑志则有《柳子厚墓志铭》广为流传。可以说韩愈在古文方面的开拓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形式和题材上。因此韩愈可以说是全面的推动了唐代古文的发展,开创了唐代古文发展的新局面。而苏轼早期的文章纵横家习气过于浓烈,有时故作惊人之语锋芒太盛而显得不合义理。例如《留侯论》虽然议论雄辩逻辑严密但是过于偏激有些地方言过其实。但是苏轼也曾经说过"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说明随着时间的打磨,苏轼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早期论说文中存在的弊病,并且进行了有意识的改正。所以就整体而言,苏轼的古文还是十分优秀的。比如广为流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文中的佳作。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苏轼?
韩愈和苏轼两个人都在诗文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对于文体文风的改革和对文章内容的充实都对后世的古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宋八大家”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八位大家的合称,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而不是诗、词、文、书、画俱佳的全面天才苏轼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韩愈一洗魏晋以来骈散文重形式轻内容的艳丽文风,按苏轼的话讲:(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此基础上,后面几个人基本没能再取得新的突破,其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韩愈除了文章写的好,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白话写诗的风气,他影响力也很大,后面许多宋代的诗有吸收他风格的,所以说,唐宋八大家排第一的也就只能是韩愈了。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功绩是最大的。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韩愈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第二,唐宋八大家的意思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排第一当之无愧!

唐宋八大家,不是以诗词艺术造诣排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散文方面的成就。韩愈散文水平最厉害,当推第一,苏轼在诗词上的成就确实比韩愈高,但在散文上韩愈的成就高一筹。

从文章本身质量而言,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苏轼文章行云流水,飘逸绝伦。各有优点。但在文人最重视的论道与论政两方面,韩愈有天然的优势,韩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而苏轼的政论强在角度新奇,总体质量上较韩愈为弱,也不能代表苏轼最高的文学成就,也会影响其在后世儒家士子心目中的地位。古有韩海苏潮之说,互文的手法,韩文如潮般浩荡,而苏才如海般渊博。因为苏轼,文章、诗、词、书、画全都是顶尖的,儒道释三家皆通,但单以文章而言,韩排在苏前是毫无问题的。

唐宋八大家不是唐宋之间文学成就最高的八个人,而是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的八个人。那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领头羊,被尊为首太正常了,苏轼等不过是在继承发扬韩愈修的事业。因为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评价标准是散文方面的艺术造诣。


第三,唐宋八大家列举时都是从韩愈开始,这其实是时间顺序。

我们看看这八大家的生卒年月: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 -1066),曾巩(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唐宋八大家列举时大多是按照年龄排的,比如苏洵的文学造诣不如苏轼,也排在了苏轼的前面。如果说苏洵苏轼是父子,放在苏轼前面不合适的话,那么王安石的文学造诣也比苏洵要高,也没有排在苏洵的前面。其实这个真没那么复杂,就是时间顺序。

因为要尊敬长者,韩、柳是唐人,其余六家是宋人。韩愈比柳宗元年长,官职也高,避开文的优劣而按论资排辈的套路得出结论,也是韩愈第一啊。

所以,唐宋八大家韩愈为首,主要基于上面三点原因,这些大家都明白了吧。
一、韩愈是开风气者,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韩愈一洗魏晋以来骈散文重形式轻内容的艳丽文风,按苏轼的话讲:(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此基础上,后面几个人基本没能再取得新的突破,其历史地位是不容质疑的。韩愈除了文章写的好,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白话写诗的风气,他影响力也很大,后面许多宋代的诗有吸收他风格的,所以说,唐宋八大家排第一的也就只能是韩愈了。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功绩是最大的。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韩愈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二、第二,唐宋八大家的意思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排第一当之无愧!

唐宋八大家,不是以诗词艺术造诣排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散文方面的成就。韩愈散文水平最厉害,当推第一,苏轼在诗词上的成就确实比韩愈高,但在散文上韩愈的成就高一筹。





三、唐宋八大家列举时都是从韩愈开始,这其实是时间顺序
唐宋八大家之所以以韩愈为首,是有原因的。
首先,唐宋八大家,其实是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不是以诗词领域的造诣排名的,而是以散文的成就来排名的。
韩愈这个领域造诣最高,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其次,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是开一代风气者。其历史地位非常之高。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弱”。
这个评价,非常贴切。
与之相比,唐宋八大家后面几位在此领域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其成就低得多。自然无法与韩愈相提并论。
第三,韩愈最年长。
唐宋八大家,韩愈最年长。
从尊重长者的角度说,韩愈和柳宗元排名前两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事实上,唐宋八大家,基本上是以时间顺序排名的。比如苏洵,虽然文学造诣不如苏轼,但是因为年长,依旧排名靠前。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韩愈才排名唐宋八大家之首。
aqui te amo。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欢迎大家参考!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儒道

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韩愈之所以为韩愈,就在于他对儒家之道的坚定维护与弘扬。为此,他不惜向唐朝最为盛行的佛道两家开刀,不惜向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说不。

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政见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在他的一系列文章里始终都贯穿着这个思想。

身为文臣的韩愈,在面对藩镇叛乱时,毫无畏惧,毅然决然前往发生叛乱的藩镇军营,与叛乱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涉。

文学

韩愈大力提倡古文,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同时又吸纳骈文的优点,使古文写作攀升到崭新的境界。

他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

求学

他才华横溢、文采卓绝,却四进考场才金榜题名;为官,他几经奋斗、高居庙堂,却直言进谏、触怒天颜,被贬至岭南之地;作文,他领导古文运动,开一代先河,却被当时的很多人嘲讽与排斥。

这样一位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的文学家,留给后人的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考。

韩愈的诗

1、《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晚春》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4、《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春雪》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洒篁留密节,着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

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

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

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6、《春雪》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着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7、《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8、《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韩愈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

不好意思,说错了,都是唯心主义
他的思想经过宋代等人的继承和发挥,形成了理学
理学就是主张理在气先,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思想
韩愈对儒学道统的说法后来为北宋道学所继承,使承续孟子后失传的圣人之道成为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有吸引力的理想。
他仿造了佛教编造了道统说
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宋朝新儒学的奠基者是谁

宋明新儒学也叫宋明理学,宋明新儒学的奠基者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后人也称周敦颐为宋明新儒学之鼻祖,周敦颐为宋明新儒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理学家思想产生了重要且深远影响。
所谓的宋明新儒学,指的就是融合道教与佛教思想,并且继承孔子和孟子思想根本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有:北宋时期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被后世并称为北宋五子),南宋时期的朱熹、陆九渊,明代时期的王阳明等人。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国“道统”观念的主要确立者。仅仅确立“道统”和“尊儒反佛”这两点就足以开一代新儒学先河。
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堪称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事因缘”(陈寅恪语),它不仅赓续先秦儒学传统并对之作出了创新转化,而且构成近现代新儒学反思“现代性”的文化资源。儒家文化无疑以经典为其载体,先秦以来任何时代的儒学家在思想传承或创造的过程中,都无法置身于经典世界之外而另辟捷径。如果以“唐宋变革”为视域,将眼光从外部的佛老或魏晋玄学转至儒学传统的内部,就会发现中晚唐以来经学领域的“信经疑传”等新风气为宋代新儒学实现“思想突破”提供了内在契机;作为训诂之学的传统经学也被注入新的道学思想元素,而不得不面临一场诠释典范的转移。这一典范转移作为新儒学“思想突破”的一种表现,意味着汉唐经学传统被超越,并导致儒家经典世界的知识版图重新改写。因此,宋代新儒学其实是一场重建“经典世界”的文化运动。
文章标题: 为什么说韩愈开宋明道学之先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1474.html

[为什么说韩愈开宋明道学之先河]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