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09 12:01: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北京周口山顶洞人,陕西西安半坡人,穿洞古人类遗址。
1、穿洞古人类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8000件,单个牙齿500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
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穿洞遗址一处发现两具头骨至今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的30倍,一举摘掉我国旧石器文化中贫骨器的帽子,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
2、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18865±420年。
3、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扩展资料:
人类遗址的价值:
1、人类化石上出现有中两方基因交流现象,石器文化上却缺少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兼容,这种复杂的人类演化和文化传播过程显然需要不断补充新证据并加强研究。重庆穿洞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文化的发现,是揭示三峡地区人类和文化演进的珍贵材料,而且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基因交流和文化传播将产生积极影响。
2、因半坡遗址的发掘,而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之名,与同时期确立的庙底沟类型并驾齐驱,推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与发展,大面积揭露出半坡史前聚落的局部面貌,建立了遗址博物馆,对聚落形态和中国原始社会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坡遗址
百度百科-山顶洞人遗址
百度百科-穿洞古人类遗址
庙后山古人类遗址位于本溪市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靠东北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于1978年发现,出土人类文化遗物14件和古动物化石76 种,在第五、第六层还出土了两枚人牙和一段幼儿股骨化石。1978-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系统发掘,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肿骨鹿和三门马及76种动物化石,一颗完整的人牙化石及部分石器、骨器,并有炭粒、灰烬等,故被命名为“庙后山文化”。庙后山洞穴中文化堆积10多米厚,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等文化遗物,据考证最早年代距今约40万年以上,约和北京猿人同期。庙后山遗址为研究辽东地区古人类分布和发展以及古地理环境等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一处颇具考古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已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8月,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开始发掘 。这次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其范围主要是曾经出土多件人类遗物和多种古动物化石的A洞,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放线划定 。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两个多月来,国家和省市县的专家们已经发掘出各类古生物骨骼、牙齿化石上万件、还有上百件古人类的石制品 。专家们还发现了距今将近50万年可以初步确定为古人类用火的火塘遗址 。
庙后山洞穴中文化堆积10多米厚,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和陶器等文化遗物,据考证最早年代距今约40万年以上,约和北京猿人同期。庙后山遗址为研究辽东地区古人类分布和发展以及古地理环境等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一处颇具考古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已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系统发掘,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肿骨鹿和三门马及76种动物化石,一颗完整的人牙化石及部分石器、骨器,并有炭粒、灰烬等。
2021年8月,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开始发掘。这次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其范围主要是曾经出土多件人类遗物和多种古动物化石的A洞,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放线划定。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两个多月来,国家和省市县的专家们已经发掘出各类古生物骨骼、牙齿化石上万件、还有上百件古人类的石制品。专家们还发现了距今将近50万年可以初步确定为古人类用火的火塘遗址。庙后山古人类遗址位于本溪市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靠东北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
2005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早期“东胡林”遗址,发掘出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墓葬及大量的随葬品。这次发掘获重大突破,为东亚古人类及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次发掘的墓葬采取的埋葬方式是“屈肢葬”。何谓“屈肢葬”?出土文物又能揭示哪些谜团?古人类生存环境究竟如何?屈肢葬遗骸在诉说什么?
在忙碌的发掘现场,最令人关注的就是那具保存完整的东胡林人的骸骨,考古工作者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墓葬边的泥土。专家指出,这些古人类骸骨头朝东北方向,双手抱在胸前,腿卷屈在胸前,与婴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形状极为相似,这称为屈肢葬。
关于死因的问题专家们还不详。
人们发现,古人类骸骨虽然颅骨已经被压成几块,但牙齿、肢体保存完好,牙齿色泽白亮,磨损也不是太严重,胸腹处还有一串穿孔的螺壳项链,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具有很好的审美观念,懂得用简单工具制作饰物来打扮自己。
考古界一般从牙齿的磨损情况来判断古人类当时的生活条件和年龄。从这具骸骨及相关出土文物来看,当时人类已经主要吃煮熟的兽肉和植物果实等食物,牙齿的磨损并不太厉害,生活条件有明显的改善,从牙齿来看,这具骸骨生前是个成年人。
而从下颚骨和骨盆能分辨性别,其中骨盆最能说明问题。这具骸骨的颅骨已经碎裂了,而由于是屈肢葬,骨盆现在还看不清楚,必须通过DNA分析来检测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
专家认为,2003年和2005年,这里出土的两具骸骨采用了不同的葬式,整个遗址都是考古界的珍宝。
这次的发现填补了北京地区人类发展史的一段空白。可以将东胡林人的生存时间再向前推进数百年,甚至一千年左右。
意义: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丰富、材料齐全和具有科研价值的遗址之一 ,也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是世界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周口店遗址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拥有表达周口店遗址价值的所有必要元素,发现古人类化石的地点和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20世纪20-30年代时科学家们的发掘研究历程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可以准确地体现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扩展资料:
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2009年—2021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人类文化遗存。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的密集出现, 为“北京人”用火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素材。
据介绍,第1地点(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保存了遗址最完整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科学信息。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为做好猿人洞的保护、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批准对该部位进行发掘。这是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后72年内首次进行的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在2009年—2021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先后完成了猿人洞西剖面第3层和第4层的清理发掘工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队队长张双权介绍。
在第4层堆积中上部、下部,共出土可鉴定标本上万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制品(原料基本为脉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白云岩、细砂岩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断块、断片、碎屑等)。
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3000多件(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马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另外还出土了啮齿类、鸟类等小型动物化石2000余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口店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周口店遗址考古 发现“北京人”用火新力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