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间历史与官方历史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
谁在误导国民,谁对谁错准确来说,民间说史与官方说史的偏差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当代人的平均文化水平较古人为高,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古人为多,也就是说,老百姓越来越不好糊弄;第二,古代史书的主线虽然亦受意识形态的控制,但大体上来说还比较客观,另外,古代编撰史书的人都是大学问,虽然也有屈膝媚上之嫌,但总不至于堕落到现今著史之人的猪狗之相。
我们如果认真翻阅一下古代的“正史”,比如《三国志》,再对比一下民间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除了文学上所必需的夸张(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大体上的历史事件是差不多的。
现今就不同了,御用文人可以用文学笔法来书写“正史”,可以无中生有,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算了,不说了。
民间历史与官方历史大方向上是一样的,比如大的历史事件和改朝换代的呢高等,但细节方面,会有些差别。
虽然不乏真实性,但民间历史一定程度上是人云亦云,因此出现了许多与官方历史(即)正史的差别,也造就了很多“野史”,可信度不是那么强;而官方历史(正史)纪实性很强,但很大程度上只是为特定阶级服务,“过去的历史是可以修改的”,所以更加加大了与民间历史的差别。
至于说谁对谁错,交给后人去评断吧!
服务的对象不一样啊
aa
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否出了偏差
今天看到陈明遇的一篇帖子,是关于洋人对我们明朝的评论。突发奇想,感觉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否出了偏差,如唐宋能留下了如此多的美妙诗词歌赋,应该是当时的学者的社会地位相当高,并且语言环境非常宽松,才可能形成那种局面。而进入到所谓的清朝,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对汉人开始了奴役,并且限制了言论的自由。社会和文化发展出现了倒退,包括所谓康熙盛世也只是表现在军力上罢了,或者就是御用文人制造出来的,满清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除了晚清被洋人打破国门后,才带进一丝活力,所以晚清时文人学者才开始活跃起来。是否可以这么认为,洋人打破了满人对中国(汉人)的殖民,变相的帮助汉人推翻满人的殖民统治。个人意淫下,拿来议议当不得真而且,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按照语言划分国家的规矩。不少非洲国家都说英语,但它们和英国是一个国家吗?中国人和新加坡人都说汉语,但新加坡是中国的一部分吗?阿拉伯国家都说阿拉伯语,但它们是一个国家吗?日本、中国、韩国同为儒家文化国家,但能说中日韩是一个国家吗?能说抗日战争是中国的内战吗?法、德同为基督教文明,但它们是一个国家吗?典型的思维混乱。 但是到此中国人还认为清朝是中国的朝代,他们又会说:“今天的满人是中国公民,所以当时的满人也应算作中国人。” 这种逻辑就等于在说:“今天美国黑人是美国人,所以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是美国人。”况且满人仅仅是中国公民吗?不是,满人原先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民族,现在仍然有满人居住在那里。现在的满洲北部还在俄罗斯境内。满族,俄罗斯有,朝鲜也有,满族也是他们的公民,那俄罗斯人和朝鲜人是否都可以说:“我们的少数民族曾经征服并统治中国300年。”? 查看原帖>>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到现在还准确吗?过了几千年会不会有偏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种田无定例,全靠著节气。」我国民间自古普遍流传这句俗语,至今未改,可见节气受到一般农民重视的程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1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古代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於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期的气候状态,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它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息息相关,同时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
所以是不会存在偏差的。
文章标题: 历史会不会其实存在很大的偏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