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05 13:00: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在贵州乌江渡口。
乌江,因江水清绿而得名,由西南向东北斜贯贵州全省,把贵州划分为南北两部,是黔北各线的一条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00多米,水深流急,不易泅渡;南北两岸都是峭壁悬崖,巨石高耸,突兀云端,十分险峻,素有“乌江天险”之称。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调整部署,以20万大军紧追。国民党的第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听说红军已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进入黔东,大为恐慌,立即调兵遣将防守黔北各县,特别是乌江北岸沿线,妄想凭借乌江堵住红军。
在这个紧急关头,红一军团第二师奉令由江界河渡河点附近强渡乌江,并掩护工兵架桥,以便第二师主力及军委纵队、红五军团由此渡江。接受任务后,指战员们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地向乌江进发。
扩展资料:
战争过程:
乌江的两岸全是悬崖绝壁,就像用刀子切过似的。江面宽约100米,江流湍急,水声轰鸣,震耳欲聋。要渡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对岸还有敌人的严密封锁。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一起到附近村庄调查。结果,别说没有船,就连一支木桨,甚至一块象样的木板,也都被敌军抢走了。
红军战士们从村子里弄来许多竹子,扎成一丈多宽两丈多长的竹排,用来渡江。战士的踊跃报名争做渡江先锋。团长从前卫营里挑选出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决定由他们先行试渡。8个战士每人都配足了武器弹药,没有桨就用竹梢、木板来代替。
1月4日,雾茫茫,对岸还在响着稀疏的枪声。8个战士跳上竹排,约定竹排到达对岸时,鸣枪两声作为联络信号。抢渡的战斗开始了。竹排缓慢地离开了岸边。但是,汹涌的江水把竹排冲到了下游,8名战士也被漩涡吞没。第一支竹排渡江失败了,风还在刮,雨还在下。
杨团长和黎政委痛悼牺牲的战士,随后坚定地说:“一定要渡过去!”十几个战士又跳上了竹排,第二次试渡开始了!孙继先营长激动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同志们,一定要渡过去。就是一个人,也要渡过去。全团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战士们一个个大声回答道:“我们要过去,一定能过去!”总结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试渡选择下游几十米处水流较缓的地方。
天色墨黑墨黑,起先还能听到竹片打在水面上的“噼噼啪啪”的响声,渐渐地,连水声也听不清了。经过几十分钟的奋斗。“乓!乓!”两声枪响。是渡江成功的信号!天险乌江终于被突破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读长征(21):红军强渡乌江经历了怎样艰险
红军渡过乌江的具体地点是:江界河、回龙场、茶山关三个渡口。
1、1935年1月2日,强渡开始。上午9时,渡口大道方面的佯攻作战开始了,部队还边打边向渡口边搬运架桥材料,表示要在此处架桥。不出所料,敌人果然在渡口对岸赶修工事,不断向红军射击。
正当佯攻方向打得激烈时,红二师第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率7位红色勇士,在机关枪、迫击炮等密集火力的掩护下,每人背一支驳壳枪,跳进寒冷刺骨的江水中,向对岸游去。他们冲破惊涛骇浪,在十几分钟后成功到达对岸,隐蔽在江边的石崖下。
可惜8个勇士携带的一条准备架桥用的粗绳索,却被敌人的炮弹打断而未能拉过去。根据这一情况,前卫团决定继续以竹筏强渡。可是,竹筏刚划到江心,就遭到敌人的射击,翻掉了。已经登岸的8名勇士因无后续部队接济,只得又返回于南岸。第一次强渡,遂告失败。
2、前卫团接受了第一次强渡失败的教训,决定夜晚实行偷渡,以避开敌人射击,减少伤亡。2日黄昏后,担任偷渡任务的第四团第一营,静悄悄地集结在江边。按照指示,5个人首先登筏,到达对岸后用手电筒向这边示光,以表示到达,在等齐一排人之后,才能开始向敌警戒线袭击。
偷渡的命令发出后,第一筏4名战士在三连连长毛振华率领下偷偷地往江中划去,敌人没有动静,看来没有发现。第二筏又接着往江中划去。可是,20多分钟过去了,对岸还不见有手电光显示,第一筏是否已经成功靠岸,无法得知。
1个小时后,第二筏的5个战士沿南岸返了回来,原来是因为水流太急,黑夜里又摸不清方向,竹筏划至江心就被冲下两里许,好不容易才沿着南岸摸索而回。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筏的命运如何更难判断了。第三筏又勇敢地发起了冲击,但划至江中,无法再前进,不得不折回。到这时,第一筏毛连长他们仍无消息。这次偷渡行动只好停止。
3、3日上午9时,强渡乌江的战斗又开始了。红军除继续对大渡口组织小部队佯攻外,主力在渡口上游实行强渡。第一批3只竹筏上准备过江的战士,在密集火力掩护下,一齐入江离岸,开始了强渡。3只竹筏拼命向对岸划去。当竹筏距敌人约50米时,突然听到对岸响起了密集的机枪声。
奇怪的是,他们的火力没有朝着竹筏,而是往敌人工事里打,原来,这几个人便是在刺骨的冷风中,在石崖下潜伏了一夜的毛连长他们。2日晚上,他们乘坐第一个竹筏摸黑靠上了对岸,上岸后等待后续部队,却一直不见人来。
这时,他们听到头上几米远的地方有铁器响。显然,敌人正在那里修筑工事。他们在敌人的脚底下,只好潜伏下来,等待时机。第二天拂晓,他们出其不意地从敌人鼻子底下跃了出来,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的强渡。
第一批强渡的同志与毛连长他们会合后,第一营的其他同志坐上剩下的几十只竹筏,向对岸的敌人驶去。在密集的火力配合下,第一营过了江,迅速占领了高地。此时,敌人的预备队也增援了上来。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地形对红军十分不利,第一营被迫退守江边。
在此紧急时刻,军团炮兵连连长、神炮手赵章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真是身手不凡,连打了4发迫击炮弹,全部命中目标,顿时躺倒了一大片敌尸,其余的敌人鬼哭狼嚎地向后溃逃,红军部队乘势发起猛烈进攻,完全控制了对岸。
这时,工兵连抬起几十只竹筏涌向江边,把竹筏抛入江中,拉绳的拉绳,撑篙的撑篙,迅速架起了一座浮桥。
红二师踏着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也踏着浮桥过来了。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了乌江。当跟踪的敌人追到江边时,红军已将浮桥烧毁,活动在乌江上游百里以外了。
扩展资料:
强度乌江历史意义:
此役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一扫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特别是突破乌江天险,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打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梦想,把几十万国民党“追剿”部队甩在了乌江以东以南地区,让红军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营造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
不仅让中央红军这支自长征以来的疲惫之师得到了较长时间的休整,更主要的是让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从容地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为中共中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领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革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长征·光辉历程:湘江之战和突破乌江天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解读长征(21):红军强渡乌江经历了怎样艰险
天险难渡
乌江又名黔江,是贵州的第一条大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全省,把贵州划成南北两部,自古就有天险之称。两岸高耸入云的悬崖绝壁,好似利剑直刺青天;江面上波涛汹涌,最大水流速度每秒钟在两米左右;河床、河岸都是石灰石,明暗礁石很多。整个乌江防线,自茶山关起,包括孙家渡、江界河、袁家渡、回龙场等大小渡口十余处,全长约100公里。负责乌江防线的贵州军阀侯之担有独霸黔北的企图,妄想阻止红军渡过乌江,在乌江一线严密布防。他甚至夸口说,共车远征,长途跋涉,疲惫之师必难飞渡。
组成突击队
1935年1月1日,红一军团第师第一团到达回龙场渡口,对岸守敌个营立即向红军开火。团长杨得志、政治委员黎林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敌人,敌军仓皇向山后逃跑。杨得志和黎林一起到附近村庄调查,发现村子里不仅无船,就连一支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也难以找到,船渡显然是不可能了。架桥呢?不要说没有材料,就是有,水流急,敌人居高临下,也是不行的。凫水呢?湍急、汹涌的波涛将毫不费力地把人吞没。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杨得志忽然发现江里漂着根很粗的竹竿,于是决定扎竹排,乘竹排过江。
当日下午,8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乘竹排偷渡,但没有成功,8名勇士被巨浪吞没。当晚,红一师又立即组织熟悉水性的36名同志为突击队,夜间武装偷渡。突击队在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的指挥下,迅速地向对岸划去,红军的机枪、步枪、“三七小炮一齐开火掩护。不久,对面山顶上红光闪闪,手榴弹在敌碉堡中爆炸,步枪、机枪吼叫起来,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了一片,突击队勇士登上了敌人占据的山顶。
乌江渡口之一的江界河
强渡成功
2日上午,红一团用火力封锁对岸迫使敌人不敢下到江边破坏跨江绳索红一团还同红三团一起赶扎了30多个竹排,连接起来,搭成浮桥。下午3时,强渡开始。红一师在岩门地区集中红一、红三团所有轻重火力,向对岸老渡口和观音寺工事里的守敌猛烈射击,掩护红一团在渡口狭窄处强渡。军团炮兵连准确地将观音寺破庙打得瓦砾乱飞,摧毁了黔敌第八团第一营设在这里的工事。4日,红一军团主力及红九军团由此渡江完毕,残敌向湄潭方向退却。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陈光带领第四团为前卫,逼近江界河渡口。江界河渡口分新老两个渡口,新渡口在上游,江面宽约80米;老渡口在下游,江面宽120米,两个渡口间相距约3公里。渡口两岸悬崖绝壁,过江必须先从南岸下5公里极陡的石山坡才能到达江边,到北岸又必须上5公里陡坡,才能到达通往遵义的大道。
红四团团长耿飚、政治委员杨成武发现老渡口大道是敌军防御的重点,工事较多;而上游的新渡口,敌军配备的火力较少,且有一条小的横路与渡口大道相通。因此决定:佯攻老渡口,主攻渡口上游的新渡口。
1月2日上午,红四团突破乌江的战斗开始。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率7名水性好的战士泅渡,但没有成功。晚上,又组织18名勇士乘竹排在新渡口偷渡,结果只有以毛振华为首的5名勇士所乘的竹排划向对岸(当时上级并不知道毛振华等已偷渡成功),其余两个竹排都被急流卷了回来。
3日拂晓,追踪红军的薛岳兵团逼近,军委催促红四团迅速完成强渡乌江的任务。红四团指战员情绪激昂,纷纷请战。红四团党委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再次出动60多个竹排立即强渡。
3日上午9时,强渡重新开始,老渡口仍以小部佯攻,工兵营冒着敌火力架浮桥,声势尽量做大,吸引敌人;而上游新渡口,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三个先导竹排上的勇士们勇猛地向对岸冲击。这时,头一天晚上偷渡过去隐蔽在对岸峭壁下等了一整夜的毛振华连长他们,突然向岸上发起攻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顿时大乱,渡江战士乘机占领了滩口阵地,后面的竹排迅速强渡过岸陈光亲自指挥炮兵支援,把从山坡上向滩头阵地冲击的敌人击毙;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指挥工兵连,加紧扎竹排架浮桥。
经过16个小时的浴血奋战,3日上午乌江浮桥架成。下午,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等顺利通过了浮桥。毛泽东走上浮桥,不住声地赞叹:“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天险,敌军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企图化为泡影。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