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03 07:01:3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春节节日习俗有如下:
1、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干净自己家里,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4、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于每个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别,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纪念祖先。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切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进了腊八,天天都是好日子,街坊邻居多有结婚成亲的,童谣会说:“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孩过春节高兴,那时都在街上唱顺口溜:“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傻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也跟去。笑呀笑,唱呀唱,闹呀闹,跳呀跳,新年要来到。闺女要花戴,男孩要放炮,小闺女吓一跳,快快逃,炮伤人不得了。”
女孩可爱手头巧,男孩上房爱爬高,老爷爷过年要戴皮毡帽,老奶奶过年要穿花棉袄,小闺女过年戴红花好,小男孩手扬香火去放炮。过年平安要走顺道,老老少少欢乐度逍遥。”
家乡的春节习俗:
1、饭前先祭拜祖先
祭祀是中国传统民俗,自古以来,中国社会讲究的是“孝道”,百善孝为先,祭祀我们的先人就是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当然会煮一些丰盛的吃食,这个时候,用丰盛的吃食祭拜祖先,祈祷祖先庇佑后人平安顺利。
2、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
民间有一句话说道,“出嫁的女儿不能看娘家的灯”,意思就是说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了。因为从传统上来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年,也暗示着女儿在婆家过得不好,从情理上说不过去。
3、年夜饭的剩饭剩菜要留到初一吃
除夕到初一是跨年的时段,是从去年走到今年的标志,那么去年的饭菜留到今年,就预示着“年年有余”。二是大年初一是很隆重的日子,不杀生,如果做饭做菜的话,会有肉食,有可能会伤害无辜的生灵,所以年夜剩饭要初一吃。
4、初一不打扫,不洗衣服,不倒垃圾
大年初一不打扫,因为初一是纳福的日子,如果在这一天把东西扫出家门,也预示着把家里的福气都扫出门了。喜欢干净的朋友们,不妨在除夕这一天就把卫生搞干净,让自己干净清爽迎接大年初一。
5、大年初一不干活
过年有一句话说得好,“初一要干活,一年白忙活”。大年初一是接待亲友的日子,如果在这一年这么重要的一天里选择干活,相当于如老牛拉磨一般,只懂干活不知道抬头看路。
本来平日里辛勤努力地干活,就为了能在过节的时间里让自己过得好一些,还选择大年初一干活,那相当于自己一整年的时间里白忙活,讨不到好。
1、拜年
2、贴春联
3、挂年画
4、贴窗花
5、放爆竹
6、发红包
7、穿新衣
8、吃饺子
9、守岁
10、舞狮舞龙
11、挂灯笼
12、磕头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民俗二三事
腊八,祭灶,年夜来到,小的时候过春节年味儿比较重,从腊月开始就为过春节而忙活了。过了腊月20家家都开始蒸馒头,大馒头,小馒头,包子,以及枣山,蒸完馒头就开始过油,过油的意思就是炸吃食,炸一些过年吃的吃食。
一半除夕那天很忙的,男人们忙着去祖坟请先人回家,贴对联。假若一家贴上了对联,一般人就不要去别人家里了,(家里有父母去世的,三年之内是不贴对联的)就算去的话也不能借东西,女人们则是准备打扫卫生和年夜饭,年夜饭的主食是饺子,我们家的年夜饭不和爷爷奶奶一块吃,但是我们会给他们端饺子,这是我们那儿的习俗。
晚上睡觉前如果有条件肯定会在门口挂灯笼,且让它着一夜,会在门口放一根棍子。用途我也不知道,问我妈妈,她也没告诉我,只是看老一辈人都是这么做的,最为重要的是晚上十二点我们要放关门炮,为一年的结束做一个总结。
有关门炮那就有开门炮,新的一年苏醒了,新年第一顿饭仍然是饺子,在下饺子时我们还是要放炮庆祝。除此之外盛饺子的碗必须多盛。但是不能比家里人少,盛的少了寓意家里会少人。
吃过饭同宗的人就开始相互拜年了,年龄大或者是辈分大的就是需要在家准备好桌子糖果以及香烟,还有垫子等着小辈们来拜年了。
然后一大帮男人或者女人就组队去老人家里拜年,而被拜的人会拿出准备好的香烟或者吃食来招待拜年的小辈们儿。
新年第二天是我们那儿闺女回娘家的日子,第三天一般很少有人拜访亲戚,尤其是父母健在闺女不可去娘家,因为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我们初三所拜是家里有人去世之人。如果家中没有少人很忌讳有人在这天来走亲戚。
哦!在腊月蒸馒头的时候有大馒头,我们称为大馍,只要不是年龄与辈分都比自己小的人,去拜访亲戚时可以不带别的礼品,但是大馍一定要带,我们过年就是称为送大馍,如同中秋要送月饼要一样。假若不送的话主家一定不高兴。
年味儿一直持续到,过了十五,把先人送走,过了初十小孩子们可以挑着自己的灯笼出来玩儿了,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灯笼灯笼会,灭了回家睡,”那个时候都是蜡烛点的灯笼,最喜欢的就是和小朋友们碰灯笼,灭了或者点着了虽然心疼但是依旧高兴。
可是现在很多习俗都被人们省略了。日子越过越好,红包越来越后,但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很多东西只能在记忆里存在了。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这一天也是儿时的我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可以有好多的美食可以吃到。
爸妈早早就去菜市场,会扛着半头猪回家,剔骨熬汤,我直接抱着大骨头啃,连里面的骨髓都吸干净。
猪皮切成丝熬猪皮冻,蘸着醋吃,美味妙哉。
大块的五花肉下锅,直接开煮。还会拌猪肉馅儿,炸丸子,蒸丸子。
总之这一天嘴都没有闲着,吃的满嘴流油,滚瓜肚圆。
春节的前一天要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把绳子都收好,要是不收好绳子,第二年容易遇见蛇。春节的那天,要弄豆腐、豆腐果、酥肉,还有贴春联、放爆竹, 那天晚上还要洗澡,还有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晚上还有守夜。
大年初一那天,不能吃油的食物,也不能梳头发、扫地、不能把水倒在外面。
我的家乡最注重的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那一天,亲戚们就要聚齐在一起,杀鸡宰猪,非常的热闹。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必须先吃汤圆,如果没有汤圆,就用剩饭熬成粥,再放一点红糖,这样就可以替代汤圆了,但必须是红糖。之后就是贴对联了。这天一般不走亲戚。
大年初二就走亲戚和拜访干爹干妈家了,我们家乡有认干爹干妈的习俗,不管什么年纪的,都有自己的干爹干妈。所以初二是必须要去干爹家拜年的。
春节可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不管再忙,每年春节我都会按时回家。我们老家农村的风俗也是比较热闹的。春节期间,每天都有热热闹闹的花集,里面有卖面人,灯笼等等各种物品。每个村里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每天饭后,老少爷们聚集于广场,一起扭秧歌,既活跃气氛,又锻炼身体。现在想到过年就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