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27 07:59: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不过,我们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却发现,诸侯国发动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以“正义”的化身去讨伐理亏的一方,也就是说讨伐有道理,教训是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孟子还说“春秋无义战”呢?
(春秋无义战)
我们先来看一看春秋时期,想要发动一场战争有多难。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个记载:“智伯接任了晋国的正卿后,同时也扛起了为晋国立威的责任,如何立威呢?很简单,通过武力。”
智伯成为新一任执政长官时,按照国际礼节,各国应该派使臣前来祝贺。所以,吴王夫差就派了使臣赤市前去祝贺。
赤市途经卫国时,卫国的执政大臣宁文子盛情款待了他。
(智伯)
后来,赤市在晋国的国事讯问完成要归国的时候,智伯大方地用豪华巨轮护送他回去。
这种做法不合常理。赤市通过和智伯几天的接触中,觉得他贪婪而刻薄,按常理他是不该如此慷慨的。于是,赤市就让手下的人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这艘豪华巨轮里装满了晋军,只待赤市途经卫国时,偷袭卫国。
这个消息让赤市听得直冒冷汗,如果智伯阴谋得逞,那卫国人就会以为是自己引狼入室,到时,吴国就成了替罪羊。赤市想到卫国的君子之为,再想想智伯卑劣的行径,于是他突然“身体不适”,又在晋国住了下来。
就这样,智伯的“暗渡陈仓”袭卫失败了。
但是智伯这个人有了想法也不会轻易放弃。没过多久,他突然送给卫国国君四百匹良驹,外加一对美玉。
(卫国备战)
卫国弱小,卫悼公突然得到智伯这么重的礼物,很有些受宠若惊,他身边的大臣也纷纷说这是好事,说明卫悼公的英明让晋国很欣赏。卫悼公听了心里很高兴,于是设宴,请群臣吃饭。
宴会上,有个叫南文子的大臣忧心忡忡地对卫悼公说:“历来都是小国进贡大国之理,而晋国却没有任何理由地反道其行,将如此厚重的礼物送给了我们,非奸即盗啊!”
卫悼公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对啊!无功之禄,现在智伯无故送我礼物,一定有阴谋。于是命令卫国的士兵们提高警惕,果然,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晋军的踪影,智伯看到卫国军队都已做好备战状态,知道时机不对,只好又班师回朝。
智伯的“糖衣炮弹”袭卫计划又失败了。
不过,智伯不屈不挠,又开始了第三次计划。
(荀颜遭“驱”)
智伯的嫡长子荀颜素来对智伯孝顺有加,在外口碑甚好,但突然智伯却要将他驱逐出晋国,于是荀颜的车队浩浩荡荡向卫国前行。
卫国的探子将荀颜这一事件报告给了卫悼公,旁边的大臣纷纷说:“果然是大家族的嫡子,就连流放,车队也很庞大。”南文子却警告卫悼公:“小心哦,似乎并没听说智伯的嫡子犯了什么错,但智伯却将他驱逐,这事十分奇怪,我们还是要提防呀。如果荀颜的车队超过了五辆,我们就一定要紧闭城门。”
荀颜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来到卫国城门,却见城门紧闭,知道他们已经识破计谋,于是又掉转车头,浩浩荡荡地回晋国去了。
智伯知道后,叹息道:“卫国有能人呀!”于是放弃了袭击卫国的计划。
我们都知道晋国强大而卫国弱小,其实晋国强攻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智伯第一次“暗渡陈仓”是想趁卫国不注意,搞偷袭;第二次想用“糖衣炮弹”来麻痹卫国,然后偷袭;第三次又想用“苦肉计”来偷袭,无非是想要一个发动战争的名号,可惜他每一次的阴谋都被赤市和南文子识破了,最后不得不放弃袭卫计划,由此见,春秋所谓的正义之战也确实都是讨伐时必须找到正当的理由,没有理由就制造理由。当然了,这种找来的理由,也不过是表面正义而已,所以,孟子才说:“春秋无义战”
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
《春秋无义战》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意思是说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交战的两国,一国比另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也有的。所谓征,是指大国讨伐小国,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会相互讨伐的。"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天子威权跌地,王纲解纽,群雄争霸,在中国开启了历史上最长的动荡和战乱时间。据《史记》记载,春秋300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故孟子曰:“春秋无义战”。战国250多年发生大小战争220余此,《孟子.离娄上》一书曾这样描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以下略举几例。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魏军十万人几被全歼。前332年,秦攻魏,取雕阴,斩首8万。前293年,秦军在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前273年华阳之战,秦军再胜魏军,斩首15万。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俘虏40余万。
"春秋无义战",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体现了其政治观。因为,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正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其实,孟子的思想依然是来自孔子。孔子在《论语季氏》中已经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了。
战争的确是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的确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之分。古代人讲出师有名才可,否则就是不义之战. 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衡量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春秋无义战"反映了孟子的"和为贵、民为贵"的思想。战争最大的受害受苦者是百姓。
二哥观点: 今天看来,何止是"春秋"时代"无义战",纵观几千年的历史,义战何其少呀?"一将功成万骨枯",百姓更是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世界仍然是不太平的,好多地方生活在战争打来的水深火热里. 让我们更加珍爱和平!
这一话出自于孟子的经典作品,再加上春秋本就是个异彩纷呈的时代,各种思想碰撞、战争不断正所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孙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对战争的认识无疑也比一般人要深刻。春秋无义战,在当时,各国诸侯为了争霸,频频发起挑衅,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和平既然不可能实现就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战争,重视战争,以保存自身。因此,孙子在《孙子兵法》一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对战争的看法是非常严肃的,在他眼中,战争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而《春秋》在记述战争时历来是立场态度十分鲜明的,那就是讥刺不合礼法,不合道义的战争和罪恶,没有合于道义而加以赞许的情况。所以,“春秋无义战”虽然已成为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但我们却有必要弄清楚孟子所谓“无义”的内涵。
弄清楚内涵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似乎还不能笼而统之地一概认为“春秋无义战”,
如果有人问我,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你怎么认识这句话?为什么?那我会这样回答:“我有两个说法:说法一:孟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及争夺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还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说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不义的战争。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诸侯争霸,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由于在争霸的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的统一;而且,战争中,各诸侯国的人民往来频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不能完全否定这个时期的战争。
要完全理解那就要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