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22 10:00: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什么是首将,我理解为排名第一的将领,可能是文官,也可能是武将,三国时期的将领一般来说文武不分家,例如周瑜是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关羽是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将军是武职,太守则是文官。但说到首将,吴国首推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以周瑜为首将;而蜀汉首推五虎上将,赵云因为在《三国志》蜀书六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共列一传,姑且算做五虎上将吧,以关羽为首将。
但说到魏国,似乎很难说谁是首将,因为魏国的人才太多了,而且能力又比较平均,但我们仔细分析,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曹魏的将领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诸夏侯氏及曹氏,另一个是五子良将。诸夏侯氏及曹氏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
五子良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魏国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不同的时期首将也不相同,但曹操在世时,夏侯惇是当之无愧的首将。
夏侯惇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不仅是曹操的亲戚,而且能力出众,作战勇猛,深得曹操信任。夏侯惇是魏国军队的开创元老之一,与曹操一起创建的魏国军队,曹操征徐州时,陈宫、张邈背叛曹操迎立吕布,夏侯惇是唯一留守曹操大本营兖州的武将,与荀彧、程昱一起为曹操守住三个城池,曹操就是靠着这三个城池,东山再起,用了2年时间,还打败吕布,重新占领兖州。
此战,夏侯惇不仅被劫为人质,还被流矢射瞎了一只眼睛,尽管困难重重,夏侯惇仍为曹操守住三城,立下大功,因功受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之后开始作为曹魏的首将参加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徐州之战,夏侯惇不敌高顺、张辽; 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被刘备击败;占邺城、平卫固、讨张鲁,夏侯惇参加过多次战斗,并且在公元216年时,夏侯惇都督淮南二十六军,成为曹魏东部军区总司令,成为仅次于曹操的魏军军事领导人。
220年三月曹操病故,四月夏侯惇也因病去世,夏侯惇在去世前,被曹丕任命为大将军,仍是魏国最高军事领导人。夏侯惇去世后,曹魏进入调整期,由于曹操去世前后,有很多名将去世,曹纯是210去世的,乐进是218年去世的,夏侯渊是219年去世的,张辽是222年去世的,曹仁是223年去世的,徐晃是227年去世的,曹休是228年去世。
夏侯惇去世后,曹仁以车骑将军升任大将军,接替夏侯惇大将军的职务,并且统率荆州、扬州、益州军事,成为曹魏自夏侯惇之后的首将。曹仁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也是很早就跟随曹操,经常是曹操领一支军队出战,曹仁带领一支偏军协同曹操作战,曹操征徐州陶谦,曹仁攻陶谦部将吕由。曹操征吕布,曹仁攻句阳;曹操征张绣,曹仁打周边;眭固叛乱,曹仁讨平。
官渡之战,曹操在正面抵御袁绍,曹仁在后方打败刘备;赤壁之战,曹操在前方开战,曹仁在后方守江陵城;南郡之战,曹操退回许昌,曹仁坚守江陵城一年有余才退回襄阳。曹操征关中,曹仁跟随,之后曹仁受封征南将军,假节,驻樊城,担当镇襄阳之重任。
襄樊之战前,曹仁平定宛城叛乱,斩候音,屠城。关羽围攻襄阳,威震华夏时,曹仁宁死不降,坚守樊城。曹操去世后,曹仁升任车骑将军,并在襄阳击败东吴将领陈邵,夺回襄阳。夏侯惇去世后,曹仁升任大将军。濡须口之战,曹仁由于大意,被东吴将领朱桓击败,不久便病逝。曹仁去世后,魏国首将就是曹休。
曹休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侄子,曹休在父亲去世后从吴地前来投奔曹操,自至开始跟随曹操征战,曹休最早是在虎豹骑任职,之后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曹休识破了刘备军队的意图,并击败刘备军吴兰部,此战后,曹休升任中领军。曹操去世后,曹休升任领军将军,之后又升任镇南将军,曹丕征吴时,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率张辽、藏霸攻洞浦。
曹丕去世后,曹休受诏辅政,当年在皖城斩杀东吴将领审德,收降东吴将领韩综、翟丹,因功受封大司马,都督扬州,成为曹魏军队最高统帅。石亭之战中,曹休中了东吴的诈降计,损兵折将,不久后因病愤愤离世。曹休去世后,曹真就成了魏国首将。曹真曹真也是曹操的族子,跟曹休一样,最开始也是在虎豹骑任职,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曹真以偏将军与曹洪、曹休一起击败刘备部将吴兰,受封中坚将军,升任中领军。
曹操去世后,曹真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军事,成为曹魏西部战区军事长官,在平定张进的叛乱后,升任上军大将军。之后曹真在221年击破诸胡叛军,平定河西,并打通了曹魏与西域的通道,曹魏恢复了在西域名义上的统治。曹丕征吴时,曹真率夏侯尚、张郃、徐晃进攻荆州,先后击败吴将孙盛、诸葛瑾,包围江陵城,之后由于吴国的求和而退兵。
曹丕去世,曹真成为辅政大臣,升任大将军,但低于曹休的大司马,蜀汉诸葛亮北伐时,曹真击败赵云、邓芝的疑兵,并加强陈仓城的防守,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由于曹真的预先判断,诸葛亮无法攻克陈仓。曹休去世后,曹真接任大司马,成为曹魏最高军事长官,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真病逝。曹真死后,曹魏进入司马氏时代,先是司马懿掌权,之后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一直到曹魏灭亡,此处暂且不表。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曹魏五子良将,其中四位都是降将。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徐晃、张辽、于禁、张郃都是降将,也即只有乐进一人对曹操从一而终。
于禁
首先,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于禁由泰山郡同乡鲍信所招募,参与讨伐黄巾军。汉灵帝在位期间,鲍信与曹操是至交好友,于禁也因此和曹操相识。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同年,鲍信为救曹操而死,于禁又隶属兖州军将领王朗。王朗很欣赏于禁,便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鲍信和曹操之间的特殊关系,于禁在鲍信阵亡之后投靠曹操,显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即这不能说是降将。不过,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却是实实在在归降了关羽。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结果,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全军覆没,无奈向关羽投降,这和宁死不降的庞德形成了鲜明对比。襄樊之战期间,于禁被被收押在南郡。关羽败走麦城后,于禁流落到东吴境内。黄初二年(221年),因为孙权向曹丕称臣,所以于禁辗转返还魏国,最终官拜安远将军。被曹丕羞辱,惭恚而死,谥号为厉。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最后的结局,可谓是最凄凉的了。
徐晃
徐晃出生于河东郡的杨县,曾经做过河东郡的郡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对于杨奉来说,也因此成为徐晃的第一个主公。公元196年,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县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
因此,对于徐晃来说,曹操是他的第二个主公,也即在曹魏阵营,徐晃是一位降将。在归降曹操后,徐晃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公元227年,徐晃病逝,谥曰壮侯。
张辽
对于张辽来说,前后跟随的主公可谓太多了。起初,张辽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当然,张辽虽然频繁改换门庭,但是,其并没有像吕布一样卖主求荣,这促使张辽没有留下比较负面的评价。跟随曹操之后,张辽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张辽称得上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了。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
张郃
对于张郃来说,是在官渡之战期间归降曹操的。在此之前,张郃有两任主公,分别是韩馥和袁绍。韩馥是东汉末年的冀州牧,在被袁绍窃取冀州之后,韩馥最终自尽。和张辽一样,张郃也在归降曹操后平步青云。曹丕称帝后,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转为右将军,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太和五年(231年),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蜀军自诸葛亮起,皆忌惮张郃。
乐进
最后,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只有乐进对曹操从一而终,也即乐进一开始就跟随了曹操,并且之后也没有归降其他势力。
《三国志》中记载: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以胆烈从太祖(曹操),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乐进出生于阳平郡卫国,有胆烈而跟随曹操,为帐下吏。东汉末年,乐进参加了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乐进奋勇力战,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但是,相对于斩杀颜良的关羽,乐进的这一战绩显然没有获得什么关注度。在官渡之战后,乐进又跟随曹操进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入蜀后,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击退关羽,降伏南郡诸郡山谷蛮夷,又大破刘备的临沮长、旌阳长。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自合肥还,留下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同样战功赫赫,不过,很可能因为缺乏太过耀眼的战功,或者其武将生涯不够丰富多彩,所以导致乐进在三国武将中反而名气平平。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去世,谥曰威侯。总的来说,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虽然名气较低,但是,他却是这五人之中,唯一对曹操从一而终的,甚至要比曹操先去世(这很可能是因为乐进长期身先士卒,所以经常负伤所导致的结果)。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于禁、张辽、张郃、徐晃这四位武将,要么之前跟随过其他主公,要么之后背叛了曹操。在此基础上,正始四年(243年),乐进从祀于曹操庙庭,也即获得了曹魏武将的至高荣誉。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其是出将入相的代表人物,不仅能够领兵打仗,还能总理朝政,并且文采斐然。但是诸葛亮是在明朝以后才进的文庙,毕竟当时蜀汉国力较弱,与曹魏差距太大,换成谁都完不成灭魏大任,诸葛亮能保全蜀汉那么多年实属不易。唐朝时就将诸葛亮列为武庙十哲之一。
诸葛亮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贵在于精神可嘉。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其实并不能说明他这个实力不行,你要知道他是凭借一州之力在对抗魏国,蜀国本来就小,再除去南方的蛮夷地区,实际能够掌控的也就益州。
杜预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其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纵观杜预一生,灭东吴,写巨著,绝对是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要知道在封建家天下的时代,任何提倡某一位或某一个群体甚至某种思想的事情发生,背后必然涉及到统治阶层的利益。文庙设立之初是东晋统治阶层为了笼络人才,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儒家子弟成为了其中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能进文庙的都是大儒,尤其是能成为十哲的人物那更是对儒家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
杜预本人,其实几乎没有什么武艺。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可以说是一个懂战争谋略的智将。杜预虽出身在高级官僚家庭,但他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因此可以说,杜预不愧为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