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20 20:02: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汉献帝退位对其本人来说是好事。具体理由:
一、退位保全了身家性命
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卒。汉灵帝之子、汉献帝刘协之兄刘辨被立为皇帝,即汉少帝。九月,权臣董卓带兵进京将其废黜。公元190年被杀死,年16岁。同年,刘协被董卓立为皇帝,时年九岁,史称汉献帝。公元196(建安元年)被曹操迎到许昌,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卒。汉灵帝之子、汉献帝刘协之兄刘辨被立为皇帝,即汉少帝。九月,权臣董卓带兵进京将其废黜。公元190年被杀死,年16岁。同年,刘协被董卓立为皇帝,时年九岁,史称汉献帝。公元196(建安元年)被曹操迎到许昌,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顺应了社会趋势
刘协的父亲汉灵帝在位时,昏聩无能,宦官权利极度膨胀。灵帝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晚年甚至爆发了“黄巾起义”,使国家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至此,汉朝国运将尽,大变局已开始。刘协能力再强,也不能挽救汉朝。
三、开启了“三足鼎立”之格局
刘协退位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紧接着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正式称帝。刘协退位后,魏蜀吴三国争霸格局开启,是由乱开始向治的转折点,最后“三家归晋”,国家完成统一。汉献帝的禅让,让刘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断送”。刘协将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去见他的刘氏列祖列宗?如果刘协不主动退位,曹丕好歹不敢毫无理由地把他给“废”了,最多让他“暴毙”。但如果这样的话,曹丕还是不能名正言顺地取得皇位。因此,只要刘协“赖”在皇位上不下来,汉室江山就会多存活一天。指不定刘备的“勤王”成功的话,你刘协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代明君呢?
三国历史上,刘备建立的政权其实叫做“汉”,跟西汉与东汉的“汉”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刘备跟刘秀一样,自以为是延续了汉朝,所以国号也一样,又因为刘备所建立的汉政权地处益州,也就是蜀地,所以被称为“蜀汉”,同时因为蜀汉的前面有前汉(西汉)与后汉(东汉),所以刘备建立的政权也被称为“季汉”,也就是第三个汉朝的意思。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时候,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其实还活着,只不过把帝位禅让给了曹丕,这些事刘备起初并不知道,刘备还专门为汉献帝披麻戴孝,还追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没过多久,刘备就自己称帝了。
那么刘备对汉献帝的态度如何?为何汉献帝在被曹操控制的时候,刘备不来相救呢?
有两件事能看出刘备对汉献帝的态度,第一件事是衣带诏事件,第二件是刘备与诸葛亮谈论隆中对战略。
衣带诏事件是三国时期的一件疑案,是当时的国舅董承对外宣称,自己取得了汉献帝用血书写的诏书,然后董承联合了一批人准备行刺曹操,这批人之中就有刘备,但是董承等人还没有开始行动的时候,这事被曹操知道了,于是董承等人全部被曹操所杀,刘备因为率军讨伐袁术,所以躲过一劫。
当时的刘备是依附于曹操的,带着人马讨伐袁术,之后刘备趁机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夺取了徐州,与曹操公开为敌,没多久,曹操亲自率军讨伐刘备,大败刘备并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与关羽,刘备逃走投靠了袁绍。
需要注意的是,衣带诏事件中,刘备至始至终没有营救汉献帝的打算,而是一有机会就趁机抢地盘,甚至在衣带诏关键时刻,刘备带兵走了,汉献帝当时被软禁在许都,刘备带兵到徐州一带去了,这说明刘备在意的是徐州,而不是汉献帝。
再来看刘备与诸葛亮在讨论隆中对战略双方的对话,刘备见到诸葛亮说的第一句话是: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而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汉室衰微,奸臣谋朝篡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外奔波流离。我自不量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智谋和权术都很浅薄,所以遭遇挫折,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但是我的志向没有改变,您认为该怎么办呢?
注意了,刘备的这段话中没有丝毫想要营救汉献帝的意思,他只是提到了皇帝在外奔波流离,然后刘备说自己的志向是:为天下伸张正义,而不是营救汉献帝,或者说兴复汉室。
什么叫为天下伸张正义?这其实只是刘备的套话,所谓的为天下伸张正义就是为了自己建立政权,只有建立政权控制天下后,才能为天下人伸张正义,当时的整个天下超过三分之二被曹操控制,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天下整个中原及河北四州,天下十三州曹操独占八州,刘备如何为天下伸张正义呢?根本做不到。
此外,史书还记载了刘备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也就是羽葆盖车的故事,说的是刘备在小时候就说自己将来要乘坐羽葆盖车,所谓的羽葆盖车就是指用鸟的羽毛装饰华盖的车子,泛指天下所乘坐的车辆,刘备这是把坐皇帝当成自己将来的理想啊。
虽然刘备出身皇族,但并不代表皇族就能当皇帝,刘备这一支出自西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秀这一支出西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虽然三百年前是一家人,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血缘已经很远了,刘备这一脉除了有个皇族之后的名声之后,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刘备这样的理想在当时叫大逆不道,所以刘备的叔叔刘子敬叫刘备不要乱说话,传出去要被灭门的,所以像刘备这样的皇族从小就是不尊重东汉皇帝的,想的是取而代之,而不是扶汉,刘备只是在政治上打着扶汉的旗号,同时利用自己皇族的身份,来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罢了,在这一点上,刘备与刘秀并无区别。
从这些事件综合起来看,刘备对汉献帝刘协的态度非常冷淡,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汉献帝的想法,甚至都没有扶立汉室的任何举动,刘备为汉献帝披麻戴孝不过是为了收拢忠汉人士的民心,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罢了。
如果刘备有机会像曹操一样控制汉献帝,比如汉献帝到了蜀汉,刘备会如何对待汉献帝?
刘备虽然对汉献帝比较冷淡,但刘备一生的为人却非常宽厚仁德、礼遇下人,《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备是: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也就是说:刘备意志坚定,宽厚仁德,知人善任,礼待下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还有英雄的气量。
有人说刘备是虚伪的人,假仁假义,打着仁义的旗号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这多少是受了三国演义和电视剧的影响,真实历史上的刘备连刺客都舍不得杀他,怎么会虚伪呢?刘备每到一地,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安抚民心、礼待下人,刘备从樊城南逃时,有十多万百姓跟着刘备一起逃,这不是仁义是什么?在古代但凡有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都会有百姓跟着的,古代的好官实在太少了。
还有人说刘备害死了刘表的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后夺取了刘琦的兵力与地盘,这纯粹是无中生有,史书明确记载了刘琦是病逝的,刘表死的时候已经67岁了,作为刘表长子的刘琦年龄不会小,可能都四五十岁,甚至比刘备年龄都可能要大。
况且刘备并不希望刘琦去世,刘备可以利用刘琦来名正言顺地驱逐孙权的势力,一旦刘琦去世了,荆州就成为无主之地,就得靠武力争夺,事实刘琦活着对刘备的政治利益更大,所以刘备不会害刘琦,况且刘备一生从来也没有害死人,甚至连自己手下人犯错也很少杀害。
如果汉献帝投靠刘备,刘备不会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会是另一个版本的权臣控制皇帝,首先,蜀汉政权是刘备一手建立的,他不可能把蜀汉还给汉献帝,最多就是让汉献帝做个名义的皇帝,与曹操不同的是,刘备不会挟制汉献帝,但会控制汉献帝,区别就在于刘备不会强迫汉献帝做什么,但会以柔和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接下来就会是刘备手下的群臣劝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刘备,毕竟江山是刘备打的,而汉献帝其实是个聪明人,懂得知难而退与明哲保身,他大概率会同意这事,毕竟他早就知道天下诸侯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想扶立汉室的,都是为了自己打地盘的。
就算是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也绝对不会加害,他承担不起弑君的恶名,这会毁了刘备一生的名声,刘备会用荣华富贵来供着汉献帝,直到他终老一生,然后再取而代之,显得更加名正言顺了。
刘备曾经说过自己与曹操的区别,是这样说的: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刘备说自己与曹操势成水火,曹操急功近利不留余地,而我刘备待人宽厚,曹操残暴不仁,而我刘备宽厚仁德,曹操诡计多端,而我刘备忠心不二,每次与曹操相反,则大事可成。
这的确是刘备与曹操的不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杀死了汉献帝的妃子与皇后,而刘备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刘备对待汉献帝肯定会宽厚多了,并且不会加害汉献帝,也不会强迫汉献帝,虽然也会软禁汉献帝,但手段与曹操是不一样的。
但刘备与曹操也有一样的地方,都是利用汉献帝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目的一样,过程不同,这就是区别。
刘备其人能在众诸侯之间虚与委蛇的周旋,并且靠着皇叔的名号吃遍天下,靠着虚伪仁义之名窃取徐州,然后控制刘琦占领荆州,进而谋取益州,最终在西川建立了蜀汉的根据地,刘备本来是奉汉献帝刘协的诏命,奉召天下诸侯讨伐曹操的,但是他却趁机做大了,关羽发动襄樊大战北伐的时候,恰好是刘备力量最大的时候,但是在关羽死后。
他称帝了,然后以举国之力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完全不顾汉献帝对他的重托,导致夷陵大战大败,蜀中精英十去之六七,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但重要的是他称帝之后,再也没有管过汉献帝死活,并且还在蜀中宣传着汉献帝被曹丕杀害的消息,以激起民愤让自己顺利登基,所以刘备不会让汉献帝继续当皇帝
刘备并非仁义之君,他的仁义之名也是后世强加上去的,其人阴险狡诈,城府极深,也是权谋过人,功利心太重,硬生生的谋夺刘璋的西川之地,丝毫不念及同宗之义,斩杀养子刘封,丝毫不念父子之情,还多次抛妻弃子独自逃往,可见刘备并非仁义之君。
刘备志向远大,不甘心皇叔之尊,想要谋取天下,想学高祖刘邦,偏安一隅而后统一天下,世人都会被权力的欲望所羁绊,这些名义上的主人都没有好的下场,项梁所立的小楚王,朱元璋所尊的小明王,这些阻挡权臣登上皇位的小主公都逃脱不了,刘备统一江山之后,汉献帝刘协还不能善终,至少曹丕封他为山阳公,他可以悠闲地度过余生。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