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14 09:01: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两个人的贡献是不同的,这个不能简单而论。
首先来说,高斯属于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贡献的领域也是非常的多的。他的数学理论也是为现在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我们高中学习的高斯定律都是他的成就,高斯的很多定律我们都是学过的,更多的是在数学中接触的。很多的数学家都是物理学家,因为他们的定律也是推导出了一些物理现象,而且也是非常适合物理定律。
高斯更多的是在数学方面开辟了新天地,带动了现代数学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高斯都属于犹太人,可见犹太人都是非常的聪明,爱因斯坦更多的是解释了物理定律,比如光电效应,他也是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爱因斯坦更多的是物理方面的贡献,爱因斯坦的这些定律为后来的核开发奠定了基础,我们都知道,核聚变和裂变是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利用得当的话就是现在的核电站,也是节约了很多的能源。但是这种物质国家也是反对用到武器上,提倡维护世界和平。
爱因斯坦的很多的理论都是超前的,后来也是验证成功了,更多的是关于宇宙,比如他的相对论中的内容,这些也是分为广义的相对论和狭义的相对论,这些都是爱因斯坦的贡献。
综合比较两个人也是难比高下,毕竟两个人的领域是不同的,一个更多的是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一个是在物理方面的贡献。所以研究的领域不同,也是无法分清谁的研究更厉害一些,但是能说的是两个人都是时代的伟人,他们引领了数学和物理的进步,推动了一些领域的进程,他们是伟大的。
关于我们近现代的一个科学发展中有着很多的人,这些人为我们的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很多的基础,也让我们现代科学的一个摩天大楼拥有更坚实的地基。也正是如此,我们感谢这些人为我们人类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例如其中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薛定谔等人,但是我们我们一定要说其中的一个人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这个人到底伟大在哪里?为何他被誉为人类第一物理学家?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他对于理论的一个帮助。首先就是电机。爱因斯坦对于理论的一个帮助是非常之庞大的,因为它对于物理学的一个发展,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未来。因为它发明的一些相对论,量子领域,量子力学等等这些理论的一个发展,为我们未来的一个理论基础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也让我们现代物理有了更多的一个可研究空间。我们现在人类在未来能否完成星球穿越,星际旅游全看这样的一个研究,这和人类的一个未来发展有着很重大的联系。所以它对于人类的一个未来发展,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可能性。
二、对于一个人类的武器,核能也有更多的帮助。还有就是爱因斯坦他伟大另一个地方就是开创了核武器的一个研究。特别是爱因斯坦为美国研发的核武器,让我们全世界认为人类还有另外一种强大的武器就是核武器虽然说核武器当时造成的,日本国家很多的人员伤亡,但是也开创了核武器的一个运用研究,为人类的一个能源发展也带来了帮助。
三、爱因斯坦的一个成就无可否认。关于爱因斯坦的一个成就,我们无法否认,就是对于人类的一个帮助,开创了很多整个世界当中没有的东西,这就是他的伟大。
爱因斯坦到底伟大在哪里?他和牛顿到底谁更伟大?
量子物理与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前者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后者却几乎是爱因斯坦一人的心血。单凭这一点,阿尔贝特?爱因斯坦(1879~1955)无疑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物理学大师。
自1805年起,16岁的爱因斯坦便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以光速跟随一束光飞行,我会看到哪些奇异景象?比方说,这束光若是由一座时钟反射出来,我应该看到一座静止的时钟,也就是说在我眼中,时间是静止的。可是在别人看来,同样的钟却在滴答滴答走,这是不是矛盾呢?”他的这个“臆想实验”,已经埋下了发明狭义相对论的种子。
当时古典物理学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三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孕育着革命的火种。一是实验证明太阳与地球竟然没有相对运动;二是马克士威方程组在伽利略的变换下竟然会变形;三是马克士威方程组无法解释电磁感应的“对称性”。
对此,人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在古典物理学架构下的折衷理论,缺乏逻辑的完备性与体系的严密性。
到1905年,爱因斯坦对这类问题已经苦思了十载,他需要的只是临门一脚。在与好友贝索偶然的一场讨论后,灵感终于浮现。爱因斯坦突然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挑战传统的“绝对时间”与“同时性”这类概念。其实“绝对时间”并不存在,而时间与光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爱因斯坦很快就写好了狭义相对论的历史性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他用两个公设作为出发点:一、光速恒定:在任何惯性坐标系中,不论光源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光速一律是常数。二、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坐标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根据上述两项公设,爱因斯坦导出了精确的“洛伦兹变换”,再利用这个变换导出长度收缩、时间膨胀、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质量随速度增加的公式和新的速度合成法则,由此形成一套崭新的时空观。这个理论后来被称为狭义相对论。
惯性坐标系只是个理想状况,在真实物理世界里,重力场无所不在,而物体受重力作用就会做加速度运动。爱因斯坦原先的构想,是直接推广狭义相对论来涵盖各种非惯性坐标系。然而不久他就得到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在狭义相对论的架构下,绝对不可能有完善的重力理论。
爱因斯坦只好另辟蹊径。1907年某天,他坐在瑞士专利局的办公室里,脑中突然闪出一个灵感:“一个在半空中坠落的人,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重量,应该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惯性坐标系!”
爱因斯坦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念头。耐人寻味的是,它和那个以光速飞行的臆想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以光速飞行,抵消了光速,因而看到一座静止的时钟;一个是在重力场中坠落,抵消了重力加速度,因而感觉不到任何重力。
根据这个想法,爱因斯坦写出第一篇有关广义相对论的论文,提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公设:一、等效原理:加速度造成的“重量感”与真正的重力效应一模一样。二、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在任何坐标系中都具有相同形式。
爱因斯坦钻研广义相对论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最主要的困难在于当时物理学界所熟知的数学工具似乎都挠不到痒处。
1912年,爱因斯坦终于意识到传统的几何学不适用于重力场,于是开始学习“黎曼几何”与“张量分析”。掌握这些理论之后,研究总算拨云见日了,他终于逐步建立起广义相对论的完备体系——以四维时空的弯曲几何结构表现重力场。牛顿的重力理论自此功成身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