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弱小的势力联合起来成功消灭强大势力的事例

时间: 2022-12-14 09:00: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历史上有哪些弱小的势力联合起来成功消灭强大势力的事例

古代以弱胜强的故事

5个左右,不用详细,只要名字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兖州之战 ——数10万 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 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 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8千——10万 全歼敌军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少胜多战役列表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他的仅供参考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兖州之战 ——数10万 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 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 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8千——10万 全歼敌军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少胜多战役列表

30 赞赏 244
完成点赞任务,奖励10财富值

加入战队答题,平均奖励翻1.5倍

赚财富值

aliutou
LV.132021-09-23

关注
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他的仅供参考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参考资料:→风←知我者慰我心忧 不知我者问我何愁
展开剩余93%
2 167

138******57
LV.12021-03-26

古代以弱胜强的故事
5个左右,不用详细,只要名字
我来答
热心网友
2021-04-17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 ——数10万 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 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 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8千——10万 全歼敌军
展开剩余89%
3 22

138******03
LV.12021-05-23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古代以弱胜强的故事
5个左右,不用详细,只要名字
我来答
热心网友
2021-04-17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扩展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 ——数10万 迫降30万,官渡之战——10余万 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6万——30万 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8千——10万 全歼敌军
103位粉丝
一、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二、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四、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

古代四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加紧准备抗击袁绍。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到了二月,袁绍率兵卒10万、骑兵万多人进军占领黎阳。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曹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决战,主动退守官渡。袁绍一再拒绝部属分兵袭击都城许(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许昌东)的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曹操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的屯粮(乌巢)。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总结官渡之战

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命荆州刺史(官职名)桓冲加强长江上游的防御,命令征讨大都督谢石、前锋都督谢玄等,率水陆军8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寿县)。
开始东晋的军队开战不利,后来接受趁秦军尚未集中,迅速击败其的建议,改为变被动防卫为主动进攻的政策。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接着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而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苻融临时整顿队伍,他的马突然倒地死了,于是军威大泄。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30里处),秦军大败。溃兵听到风声鹤鸣,就以为是晋兵追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到了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苻坚中箭,逃往淮北一带。
总结淝水之战
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秦主苻坚无视内部不稳、民心背离、士卒厌战的情况,恃众轻敌,单路突进,急于决战,招致大败。东晋面临强敌进攻,一致抵抗,并根据敌情及时改变作战方略,在秦军后续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时机,与之决战,终获全胜。此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损失惨重,一统天下的野心被彻底粉碎,再也无力远征江东,赤壁大战后的遗址在今天也被建设成为三国赤壁古战场,以供后人来参观,同时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结赤壁之战
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援赵大军进至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巨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兼作壁上观,待楚军大破秦军时,纷纷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总结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在危险时刻以一当十,越战越勇。最终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歼灭秦军主力,秦军余部全部投降。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钓鱼城之战之战 王坚 不详——4万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dc9201e9950ca83eb80e2df5.html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color=orange][b]先秦时期[/b][/color]:
[b]牧野之战[/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b]柏举之战[/b]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b]阴晋之战[/b]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b]伊阙之战[/b]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b]即墨之战[/b]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b]代之战[/b]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color=orange][b]秦汉时期[/b][/color]:
[b]巨鹿之战[/b]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b]彭城之战[/b]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b]井陉之战[/b]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b]潍水之战[/b]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b]昆阳之战[/b]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b]祝阿、临淄之战[/b]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b]赤亭之战[/b] 虞诩 3千——数万
[color=orange][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b]兖州之战[/b]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b]官渡之战[/b]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b]赤壁之战[/b]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合肥之战[/b]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b]夷陵之战[/b]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b]凉州之战[/b]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b]前秦灭前燕之战[/b]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b]淝水之战[/b]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b]沙苑之战[/b]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b]玉壁之战[/b]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b]金乡之战[/b]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时期[/b][/color]:
[b]浅水原之战[/b]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b]虎牢之战[/b]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b]唐平萧铣之战[/b]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b]碛口之战[/b]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b]蔡州之战[/b] 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b]奉天、灵台之战[/b]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b]太原之战[/b]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b]雍丘之战[/b]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b]睢阳之战[/b]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b]嘉山之战[/b]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b]象牙潭之战[/b]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b]六合之战[/b]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color=orange][b]宋辽金夏蒙元时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b]达鲁古城之战[/b]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b]护步达冈之战[/b]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b]和尚原之战[/b]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b]顺昌之战[/b]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郾城之战[/b]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b]陈家岛海战[/b]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b]采石之战[/b]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b]海州之战[/b]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b]六合之战[/b]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庐州之战[/b]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边堡寨之战[/b]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b]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b]迦勒迦河之战[/b]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b]赛约河之战[/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b]鄂州之战[/b]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b]丁家洲之战[/b]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b]?山海战[/b]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b]虎啸山之战[/b]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b]鄱阳湖之战[/b]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color=orange][b]明清时期[/b][/color]:
[b]白沟河之战[/b]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b]上峰岭之战[/b]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b]台州之战[/b]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b]浑河之战[/b]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b]萨尔浒之战[/b]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b]宁远之战[/b]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b]贵阳之战[/b]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b]清征达瓦齐之战[/b]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b]浑河之战[/b]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现代时期[/b][/color]:
[b]南京之战[/b]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b]第一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b]第二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b]第三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b]第四次反围剿[/b]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b]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b]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b]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b]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b]黄桥战役[/b]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b]苏中战役[/b]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b]鲁南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b]莱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b]孟良崮战役[/b]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b]晋中战役[/b]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b]豫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b]淮海战役[/b]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b]九连山战斗[/b]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项羽则是以勇猛闻名的,李世民则是以疲敌取胜的。这种战役以蒙古时期最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思想。
像即墨之战、赤亭之战、玉壁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睢阳之战、顺昌之战、六合之战、庐州之战、宁远之战为城邑防御战。这种战役对指挥员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沉着,二是智谋超群。此外,军民同仇敌忾也是非常重要的。像韦孝宽守玉壁歼敌7万、李光弼以不满万人守太原歼敌7万、张巡以3千守雍丘屡败叛军,以6800人守睢阳则歼敌12万,虽然最后寡不敌众,睢阳被攻占,张巡被杀,但这并不能否认张巡的军事才能。这样的战役,看后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像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第一——第四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苏中战役、晋中战役、淮海战役、九连山战斗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役。这样的战役,也是解放军最拿手的。值得一提的是九连山战斗,此战虽小,却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厓山海战、鄱阳湖之战为海战和水战;其他的战役也各有各的特点,像彭城之战、浑河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都是靠勇猛精神获胜的,特别是后两个战役,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官渡~~ 淝水~~~ 赤壁~~~
我日 太多了 你要古的还是今的 还是国外的??

历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吗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还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赛马一样以弱胜强?

历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吗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还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赛马一样以弱胜强

1、官渡之战

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3、赤壁之战

孙刘联手,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在平定北方之后,曹操率水陆八十万人马准备南征。经过一番商议,孙刘两家决定联手共同抵抗曹操。

4、淝水之战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谢石起初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5、合肥之战

双方兵力:张辽:七千;东吴军队:10万。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

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赤壁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长勺之战,淝水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11
公孙雨儿LV.122021-05-15
赤壁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长勺之战,淝水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以少胜多的战争,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了,孙刘联手,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在平定北方之后,曹操率水陆八十万人马准备南征。经过一番商议,孙刘两家决定联手共同抵抗曹操。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有哪些

5个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钓鱼城之战称为中国古典四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历史上的彝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在此之前,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严重损害了刘备集团的利益。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亲率大军攻吴,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抵御。两军在彝陵一带相持近一年,至章武二年闰六月,陆逊利用蜀军兵疲意懈之机,发动火攻,大败蜀军。这一战役,巩固了东吴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而蜀汉的实力则大为削弱,再也没有可能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的计划。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即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淝水之战。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90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的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很有意思的是,这一战留下了很多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钓鱼城之战是宋蒙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独守孤城三十余年,是古今未有。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此后有冉进、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王坚任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十数万人的军事重镇。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许多地方,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开庆元年(1259)二月,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至六月,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并,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直至祥兴二年(1279)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终于失陷。

其他很多战役,从意义上不及这四个,单就参战人数和胜负来看,还可以列出很多:
依次为: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彝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万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陈友谅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1 赤壁之战

2 官渡之战

3 长勺之战

4 巨鹿之战

5 合肥之战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加紧准备抗击袁绍。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到了二月,袁绍率兵卒10万、骑兵万多人进军占领黎阳。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曹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决战,主动退守官渡。袁绍一再拒绝部属分兵袭击都城许(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许昌东)的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攸的建议。曹操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的屯粮。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命荆州刺史(官职名)赋寮忧砍そ�嫌蔚姆烙���钫魈执蠖级叫皇�⑶胺娑级叫恍�龋�仕�骄?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寿县)。
开始东晋的军队开战不利,后来接受趁秦军尚未集中,迅速击败其的建议,改为变被动防卫为主动进攻的政策。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接着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而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苻融临时整顿队伍,他的马突然倒地死了,于是军威大泄。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30里处),秦军大败。溃兵听到风声鹤鸣,就以为是晋兵追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到了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苻坚中箭,逃往淮北一带。
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秦主苻坚无视内部不稳、民心背离、士卒厌战的情况,恃众轻敌,单路突进,急于决战,招致大败。东晋面临强敌进攻,一致抵抗,并根据敌情及时改变作战方略,在秦军后续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时机,与之决战,终获全胜。此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濉水之战:项羽三万人大胜刘邦六十万人,濉水被血染成红色,尸体遍野,濉水被其阻塞,为之不流。汉军全军覆没!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六万大战曹军八十万大军,溃起仅百余人,挟主狼狈北逃。 肥水之战:东晋九万之众对阵前秦百万大军,前秦大败,秦主被杀,国灭。]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e6B3^ f({ z T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7000人对抗北魏数十万鲜卑骑兵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吴?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回答者:翱翔蓝天上 - 门吏 三级 1-12 21:49

以多打少,不算本事,只有以少胜多,才是最妙的。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淮海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
以下举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做一下比较,因为资料有限,所以难免会有出入,其中还有一些空缺,网友若有资料,可将其补上。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结果
[color=orange][b]先秦时期[/b][/color]:
[b]牧野之战[/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b]柏举之战[/b]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b]阴晋之战[/b]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b]伊阙之战[/b]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b]即墨之战[/b]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b]代之战[/b]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color=orange][b]秦汉时期[/b][/color]:
[b]巨鹿之战[/b]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b]彭城之战[/b]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b]井陉之战[/b]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b]潍水之战[/b]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b]昆阳之战[/b]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b]祝阿、临淄之战[/b]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b]赤亭之战[/b] 虞诩 3千——数万
[color=orange][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color]:
[b]兖州之战[/b]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b]官渡之战[/b]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b]赤壁之战[/b]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合肥之战[/b]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b]夷陵之战[/b]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b]凉州之战[/b]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b]前秦灭前燕之战[/b]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b]淝水之战[/b]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b]沙苑之战[/b]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b]玉壁之战[/b]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b]金乡之战[/b]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color=orange][b]隋唐五代时期[/b][/color]:
[b]浅水原之战[/b]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b]虎牢之战[/b]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b]唐平萧铣之战[/b]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b]碛口之战[/b]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b]蔡州之战[/b] 李靖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b]奉天、灵台之战[/b]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b]太原之战[/b]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b]雍丘之战[/b]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b]睢阳之战[/b]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b]嘉山之战[/b]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b]象牙潭之战[/b]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b]六合之战[/b]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color=orange][b]宋辽金夏蒙元时期[/b][/color]:
[b]西夏、吐蕃攻宋之战[/b]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b]达鲁古城之战[/b]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b]护步达冈之战[/b]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b]和尚原之战[/b]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b]顺昌之战[/b]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郾城之战[/b]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b]陈家岛海战[/b]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b]采石之战[/b]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b]海州之战[/b]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b]六合之战[/b]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庐州之战[/b]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b]边堡寨之战[/b]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b]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b]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b]迦勒迦河之战[/b]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b]赛约河之战[/b]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b]鄂州之战[/b]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b]丁家洲之战[/b]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b]?山海战[/b]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b]虎啸山之战[/b]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b]鄱阳湖之战[/b]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color=orange][b]明清时期[/b][/color]:
[b]白沟河之战[/b]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b]上峰岭之战[/b]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b]台州之战[/b]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b]浑河之战[/b]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b]萨尔浒之战[/b]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b]宁远之战[/b]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b]贵阳之战[/b]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b]清征达瓦齐之战[/b]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b]浑河之战[/b]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color=orange][b]近代、现代时期[/b][/color]:
[b]南京之战[/b]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b]第一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b]第二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b]第三次反围剿[/b]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b]第四次反围剿[/b]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b]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b]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b]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b]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b]黄桥战役[/b]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b]苏中战役[/b]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b]鲁南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b]莱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b]孟良崮战役[/b]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b]晋中战役[/b]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b]豫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b]淮海战役[/b]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b]九连山战斗[/b]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弱小的势力联合起来成功消灭强大势力的事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9100.html

[历史上有哪些弱小的势力联合起来成功消灭强大势力的事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