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1795年的拿破仑帝国领土是这个样子的『图片』还会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吗

时间: 2022-12-03 03:01: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如果1795年的拿破仑帝国领土是这个样子的『图片』还会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吗

寻找“拿破仑”的详细资料?

....
公元1769~公元1821 著名的法国将军和皇帝 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亚丘镇,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年青时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派遣到法国军事院校学习。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当少尉。 四年后,法国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急流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1796年到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英国海军摧毁了法国舰队。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埃及的军队,返回法国。 拿破仑回到法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埃及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与阿贝·西叶雨及其他人一起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 因此拿破仑飞黄腾达的速度令人吃惊。1793年8月在土伦包围战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无名鼠辈,一个24岁的非完全法国血统的小军官;不到六年以后,年仅30岁的他就成为法国无庸争辩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宝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每项改革对法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过了法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国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国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做革命的保卫者。但是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极。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国共和党人的忿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 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国在历经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国与英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英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英国。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英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英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虽然拿破仑仅在特拉法加海角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他那海军的重大惨败。 1808年拿破仑愚蠢地使法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大错是他的征俄之战。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然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国士兵心惊胆颤,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能活着逃命者还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国统治的妙时良机。他们共同会师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在法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英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埃及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象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悚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 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英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作出的。 附:拿破仑一世简介 拿破仑一世(1769—1821),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于科西嘉岛破落贵族家庭。巴黎军事学校结业后,充炮兵少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1793年土伦战役中,击溃保皇复辟势力,获少将衔。督政府时期,因欧洲反动势力组成反法同盟,严重威胁法国安全,1796年统兵进攻意大利,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竭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构,坚决镇压反革命王党复辟势力,并颁布《拿破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势固定下来。对外不断战争,多次粉碎反法同盟,严重打击欧洲封建反动势力。但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资产阶级对外侵略与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逐渐变为同英俄争霸和掠夺、奴役别国的侵略战争。由于连年战争,国内阶级矛盾加剧,被奴役国家反法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加速了帝国崩溃。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入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该岛。(实被人在地窖里的葡萄酒桶中下了砒霜,拿破仑长年饮用,慢性中毒而死。时年52岁
拿破仑波拿巴 公元1769年8月15日-公元1821年5月5日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兰西共和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兰西共和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兰西共和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兰西共和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15年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带来了荣耀,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关于拿破仑的介绍

最好是关于拿破仑这个人物的伟大事迹的感想
  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仑早年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兰西共和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兰西共和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兰西共和国。

  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

  拿破仑的崛起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 ,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宝座上的法兰西共和国人的皇帝拿破仑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兰西共和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共和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帝国共和国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帝国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帝国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帝国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兰西共和国,最后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兰西共和国,重新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兰西共和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兰西共和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珅在环境中渗透出来。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另一版本

  著名的法兰西共和国将军和皇帝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兰西共和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年青时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父亲送到法兰西共和国军事院校学习。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当少尉。

  四年后,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急流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兰西共和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1796年到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摧毁了法兰西共和国舰队。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的军队,返回法兰西共和国。

  拿破仑回到法兰西共和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与阿贝•西叶雨及其他人一起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兰西共和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兰西共和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每项改革对法兰西共和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兰西共和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兰西共和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兰西共和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兰西共和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做革命的保卫者。但是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兰西共和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极。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兰西共和国共和党人的忿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

  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兰西共和国在历经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兰西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虽然拿破仑仅在特拉法加海角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他那海军的重大惨败。

  1808年拿破仑愚蠢地使法兰西共和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大错是他的征俄之战。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然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兰西共和国士兵心惊胆颤,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能活着逃命者还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欧洲国家如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兰西共和国统治的妙时良机。他们共同会师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兰西共和国,在法兰西共和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像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耸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

  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兰西共和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兰西共和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兰西共和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兰西共和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兰西共和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兰西共和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兰西共和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做出的。

  拿破仑大事记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

  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

  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

  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

  1789年,法兰西共和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兰西共和国本土。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政变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乱。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乱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团上任。他统率数万大军直驱意大利,与处于优势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官员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兰西共和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

  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

  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

  1814年,联军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兰西共和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

  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发。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15年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带来了荣耀,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伟大统帅的传奇一生:拿破仑大传
http://book.sina.com.cn/nzt/cha/napoleon/index.shtml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zt/cha/napoleon/index.shtml

谁能告诉我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帮帮忙,急急,谢谢。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地域
  西欧 、北美。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7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领域:生产力极大的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政治领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后来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大量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形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运动,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对中国的影响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3.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次;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早期汽车
  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
  早期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5.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生产领域有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所谓第二次工业革命,即指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发明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约完成于20世纪初。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
lz你要的是网上搜不到的吧?那我人肉回答好了--
第一次主要是从轻工业开始革命。就是棉纺织业啦。同ls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哦!是在英国开始的,主要都在英国,靠一线的技术工人研究出来。由此出现了火车。
no.2次就百花齐放啦,各国都有,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从重工业开始,主要靠科学家研究。由此出现汽车飞机

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性质到底属于什么9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BR _extended="true">时间:1804~1814<BR _extended="true">国家性质:资产阶级军事专制<BR _extended="true">政体:君主专制政体<BR _extended="true">背景:拿破仑自1799年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又于1802年成为终身执政。在1804年再次挫败王党后。对内已经成为绝对的独裁者,对外获得战争胜利欧洲大陆暂时和平,仅有英国与法国为敌。5月18日,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帝国正式建立。<BR _extended="true">灭亡:1814年拿破仑被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4月6日宣布退位,帝国灭亡。6。
有大量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国家
拿破仑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又被称为拿破仑帝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   从领土上来说,1810年和1811年是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当时除巴尔干半岛外,帝国囊括了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统治的区域包括两部分:其核心是法兰西帝国;然后是一层层的附庸国。往北和往东是几个在其传统政府治理下的盟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丹麦和瑞典。   “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科西嘉岛上,24岁时在土伦一战成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在法国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拿破仑上台后的首要问题就是暂时结束多年来的战争,他同俄国人讲和,与奥地利人缔结《吕内维尔条约》,与英国也达成了和平协议。但在欧洲封建贵族眼中,拿破仑仍然是一位恐怖的人物。   《提尔西特条约》,与沙俄媾和   1803年,英法之间再度发生战争。为战胜法国,英国不断寻求盟国,组成新的反法同盟。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次年,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签订盟约,俄罗斯也随即加入反法同盟。新生的拿破仑帝国面临当时欧洲最强国家的联合夹击。   此时,拿破仑也在为入侵英国积极准备。他在海峡沿岸集结大量兵力以及几千条帆船和驳船,让部队进行海上和登陆两栖作战训练。拿破仑率军不断打击英国在欧洲大陆的盟国。他率部队从乌尔姆向东推进,在摩拉维亚突然袭击俄奥联军,取得了奥斯特利茨大捷。这次大捷之后,俄国残余部队退入波兰,奥地利与法国缔结了和约,拿破仑从奥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区,把威尼斯并入了受他控制的意大利王国。1807年,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与普鲁士边境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进行私人会晤。在会谈中,拿破仑想方设法打动亚历山大,抨击英国是欧洲一切纠纷的制造者。会谈结果,双方签订《提尔西特条约》:法兰西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结成了反对英国的同盟,这一同盟在表面上维持了5年。但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他在这个同盟中赢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时间。   “大陆体系”,帝国危机四伏   与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取得的辉煌胜利相反,1805年10月,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再次败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眼见从海上入侵英国已成泡影,拿破仑将对英战术转向经济战,对英国实行严格的“大陆封锁”,不准英国船驶进欧洲各港口。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于他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第二年,他根据《提尔西特条约》,命令俄国和普鲁士加入“大陆体系”。几个月后,曾经与英国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相继向英国宣战。拿破仑还要求葡萄牙和丹麦两个中立国也加入“大陆体系”,但一直唯英国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绝服从命令。为了惩治葡萄牙,控制整个欧洲海岸线,完善“大陆体系”,拿破仑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场战争使得法国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泥沼,英勇无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仑30万精锐部队。与此同时,英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其欧洲大陆最后的这座桥头堡,不断增兵援助葡萄牙军队和西班牙反法游击队。   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其财政储备足够帮助欧洲各国政府打败拿破仑。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人民也越来越不安定,越来越想获得民族独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他的法国盟友很不满意,因为他除了于1809年吞并芬兰以外,再没有从联盟中得到什么。   兵败莫斯科,拿破仑第一次退位   1811年,俄国正式退出“大陆体系”,英俄恢复商业关系。拿破仑决定率军远征沙俄。他在东普鲁士和波兰集中了一支70万人的大军,于1812年6月侵入俄罗斯。9月,法、俄两军在博罗季诺会战,俄国军队在库图佐夫公爵的指挥下成功阻挡了法军的攻势。在攻入莫斯科后,拿破仑才发现他占领的是一座空城。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这位皇帝,拿破仑醒来后看着被火光映红的天空不禁大喊:“烧掉自己的家园!……多么野蛮!这是什么样的民族呀!”俄罗斯的寒冬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在进入俄国的61.1万法军中,死于战争伤亡、饥饿和被风雪折磨的有40万人,被俘10万人。   与此同时,欧洲所有反拿破仑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来。俄军尾随法军挺进到中欧,普鲁士和奥地利也转而与沙俄联合作战,意大利也爆发了反法暴动。英国军队在威灵顿的率领下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法国本土。1812年12月,拿破仑秘密离开在俄罗斯风雪中艰难撤退的军队,依靠雪橇和马车穿越欧洲到达了巴黎,组建了一支新军。但是新军缺乏训练,随他征战多年的许多优秀军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大批伤亡。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会战”中被击溃。第二年4月,拿破仑宣布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尔巴岛上。   “百日王朝”,帝国覆灭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秘密逃离厄尔巴岛,在法国儒昂港登陆。海关卫兵见登陆的是拿破仑,立即向他脱帽致敬。拿破仑以洪亮的声音向当地士兵发表演说,士兵们热烈欢呼,并加入了他的行列。   3月3日,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的消息传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军队前去阻止。但拿破仑所到之处,士兵们闻风而动,纷纷加入,有的指挥官甚至不等拿破仑到来,就把自己的团队集中起来,高呼“皇帝万岁”,到前线去迎接拿破仑。   1815年3月20日晚9时,拿破仑在随从和骑兵的前呼后拥下进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于滑铁卢会战败于英国和普鲁士联军之手。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国在南大西洋中的领地圣赫勒岛。1821年,病死于此。
资本主义吧

法国在拿破仑第一帝国后又有哪些王朝或政府统治

也就是此后的法国历史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参加了一系列对外战争,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成为俘虏。9月4日巴黎人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诞生。

1871年3月18日,坚持抗战的巴黎工人发动了起义,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社只存在了72天,但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9世纪70年代以后,自大革命以来的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进入最后阶段。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以法律形式把共和制度确定下来。1886—1889年布朗热将军因鼓吹对德复仇和推翻议会制度而名噪一时。共和派政府果断地平息了事态。1894年犹太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判刑,1898年,该案件触发了全国性的保卫民主和人权、保卫共和国的政治斗争。这一时期,法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航空和汽车工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农业发展也比较缓慢。法国金融资本发达和集中,被称为“二百家族”的法兰西银行大股东分别掌握着各垄断企业。

法国工人运动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经过10年才复苏。1879年盖德和拉法格创建法国工人党。90年代出现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独立社会主义者联盟。在米勒兰入阁事件上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形成两派,到1905年合并为统一社会党。工团主义在工会中具有重大影响。

在19世纪末瓜分非洲的活动中,法国夺取了相当本土10倍的领土,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大国。在欧洲外交中,则准备对德复仇,先后与俄、英缔结协约。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法国历史。开端标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说为1899年“保卫共和国”政府的成立。可分为4个时期。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从德国手中获取新的殖民地,扩大殖民掠夺,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得到德国巨额赔款(至1931年达80亿金马克),经济恢复和发展较快,1921—1929年工业生产增长1倍多。战后初期革命运动一度高涨,1920年法国共产党诞生。政治上实行多党制政体,常由观点相近的政党联合进行竞选和组阁。1924—1926年,第一次出现由激进社会党等组成的“左翼联盟”执政,采取允许公务员组织工会等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措施,反映资产阶级统治策略的调整。外交上力图削弱德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代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结盟以防范德国。1923年,与比利时共同出兵占领德国鲁尔。欧洲大国地位逐渐受到削弱。1924年后推行对德和解政策,接受道威斯计划(1924),签订洛迦诺公约(1925),签署非战公约(1928)。

1930年爆发经济危机,持续至1935年。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大幅度下降,失业人口剧增,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活跃。1934年2月6日,数万武装法西斯分子包围议会所在地波旁宫,企图推翻共和国。人民阵线运动兴起。1934年7月,共产党和社会党签订“统一行动公约”,实现联合,次年7月与激进社会党等左翼政党组成反法西斯人民阵线。1936年6月,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推行进步的改革措施,起到阻止法西斯上台的作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巴尔都任外长期间(1934年2月—10月)采取对德强硬政策,试图联合苏联遏制德国。后逐渐转向绥靖政策,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虽于3日对德宣战,实际上宣而不战,战备松弛。1940年5月,德国攻入法国,英、法联军溃败。6月22日,贝当政府投降。东部和北部由德国占领,贝当政府迁往南部城市维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国防次长戴高乐在伦敦开创“自由法国运动”,进行抗战。国内抵抗运动蓬勃发展。1943年,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为抵抗运动领导核心。1944年6月改组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法军和内地军与盟军配合,至1945年3月基本解放法国。

法国光复后,临时政府解除人民武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1946年10月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7年5月将议会第一大党共产党排挤出政府。政党斗争激烈,内阁更换频繁,政局动荡不稳。经济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工业产量达到战前1938年水平。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发起组织欧洲煤钢联营和“共同市场”、“欧洲原子能联营”。企图恢复殖民统治,发动印度支那殖民战争(1946—1954)、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和镇压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的战争(1954—1962),致使财政枯竭。外交上追随美国,参加冷战,加入北约,国际地位下降。

1958年5月,极端殖民主义分子在阿尔及尔发动叛乱。6月1日,戴高乐再度出山组成新内阁。9月,第五共和国成立。此后政局较为稳定。自1958年起,戴高乐长期担任总统。1968年爆发“五月风暴”。1969年,戴高乐辞职。在其任内,法国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求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反对美国充当欧洲霸主,1966年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机构。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倡导欧洲合作,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实现法德和解。与苏联东欧保持良好的关系,1964年和中国建交。经济上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68年国有化企业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33.5%,居西欧首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960—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5.6%。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持续萧条,左翼政党力量大增。1981年,社会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密特朗出任总统。

现代法国的文化继承了历史上的优秀传统,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流派繁多,成果硕硕。文学上的主要代表作有:罗曼·罗兰的《欣慰的灵魂》、路易·阿拉贡的《真实的世界》、安德烈·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娜塔利·萨洛特的《金果》等。在哲学上,法国涌现出两位存在主义大师阿尔贝·加缪和让·保尔·萨特,他们著有大量哲学著作、小说和剧本,影响巨大。(杨宁一)法国人民阵线运动(Faguo renmin Zhenxian yundong)

法国人民组成统一战线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运动。30年代初,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1934年2月,数万法西斯分子向国会大厦进军,企图推翻共和国,夺取政权。为有效地打击法西斯势力,1934年7月,社会党和共产党签订《统一行动公约》。1935年7月14日,包括社会党、共产党、激进党在内的69个左翼党派和团体举行反法西斯集会和游行,标志着人民阵线的正式形成。1936年1月,人民阵线公布其纲领,在4—5月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取得多数席位。6月组成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人民阵线政府,进行社会改革,解散法西斯组织,实行每周劳动40小时法,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保障工会权利,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部分军事工业国有化,国家监督法兰西银行。人民阵线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社会党和激进党与垄断资本妥协。1937年2月,政府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在其内部引起严重分歧。1938年激进党人达拉第总理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将反对协定的共产党开除出人民阵线,11月激进党亦退出。人民阵线瓦解。该运动对于制止法国走上法西斯化道路,推进社会经济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看书去
厉害啊
文章标题: 如果1795年的拿破仑帝国领土是这个样子的『图片』还会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833.html

[如果1795年的拿破仑帝国领土是这个样子的『图片』还会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