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满清只让农民一年赚三十三两银子是真的吗

时间: 2022-12-01 16:00: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满清只让农民一年赚三十三两银子是真的吗

33两白银在明朝是什么概念

明朝在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
冯梦龙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描写小人物秦重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剩余16两白银。“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普通的私塾教书匠年收入约20两。
冯梦龙在《钝秀才一朝交泰》中写道,“前面胡同有个刘千户,其子八岁,要访个下路先生教书,乃荐德称。刘千户大喜,讲过束情二十两。……刘千户颇尽主道,送一套新衣服,迎接德称到彼坐馆。自此吝餐下缺。”,屠夫一年收入约36两。
《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对女婿穷秀才范进说“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喝)西北风 !”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奶娘的年收入24两。
明代《朴通事》中,关于奶娘:“一个月二两奶子钱,按四时与他衣服。养孩儿好难,可知难里!”,跟班打杂的(柴薪皂隶)一年收入也是20两白银(根据清代康熙年《明史》资料。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明朝规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员,每人用马夫一名,国家付工资。)。
明朝万历年间,在北京的劳务自由市场上,普通民工一天能挣纹银5分,也就是0.05两,如果一年365天都干活就是18两,如果只干300天,年收入就是15两。因此,一般而言,明朝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一年的收入大约在20两白银上下。也就是说,明朝时期,即便在首都北京,一般老百姓花上一年半的收入,也能买上一套普通的四合院或4间一套的房子。仅就收入水平与房价的关系看,比起今天的北京,明朝的老百姓相对更富有。

三十三两白银只让你缺二两的意思

清朝农民每年的最基础的支出:吃饭,穿衣,养小孩的花费需要35两。清朝统治阶级把农民一年的收入控制在33两白银。就是农民劳苦一年,还要负债2两才能勉强活着。清政府33两白银的政策让被统治阶级都为了吃饭奔波,没有人可以停下来,没有人有时间思考,同时人们也不会对别人产生同情。

清朝知县月俸禄只有3两银子,是怎么养活自己的?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时县衙一年的俸禄仅45两,当然,一些有灰色收入的可能能收入多点,但翻上几百倍,能到年薪3万两收入的县太爷基本上凤毛麟角。一年45两,折合到每月也就3.75两。那么,清朝知县月俸禄只有3两银子,是怎么养活自己的?

一、吃穿用度花销少

作为县太爷虽然收入低,但是日常花销也不高。除了银两意外,朝廷每年还会发足够他们吃的口粮,大概与白银数量对等(45斛)。平时,打个牙祭也是吃穿用度均取之于民,出门上街吃个饭,老百姓肯定不收钱,县太爷吃过的餐馆这可是名人效应加持,没准生意更好。

虽然手底下一堆衙差,但是他们也是公务员编制,工资由国家承担。退一步讲,就是不给工资也一大批人挤破脑袋,争着当公务员,因为这些职位少不了捞油水。

二、多收火耗收入

朝廷每年向百姓征税,这些税收的散银子统一交到县衙,由县衙熔铸火化,再铸成符合朝廷规格的标准银两上交朝廷。在熔铸过程中必然产生损耗,知县可以在收税时将损耗收出来,并且在正常基础上多收一些。收多少火耗,国家并无硬性标准,收得多就余的多,便可逗悄悄装入自己口袋,趁机捞一笔。

三、日常灰色收入

老百姓日常没有门路,万一遇到打官司的事就也少不了给县衙知县还有其他工作人员送礼,以期得到更多关照,这样一来,县衙的灰色收入也不少。

日常知县家里少不了老百姓送的青菜豆腐这些普通的农土特产。而更多的还是直接送钱,县太爷自己收了银子便可直接中饱私囊,而县衙其他人收了银子,也要拿出来一部分打点太爷。长此以往,不到三年就能攒够十万雪花银。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10万雪花银”。表达的意思指的是如果能做三年的县官儿,可以攒够10万两的雪花银。尤其在清朝晚年的时候,国家经济几近崩溃,十两银子完全可以挑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老婆。所以一两银子在清朝晚年的时候购买力还是比较强的。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的时候,县衙一年的俸禄是45两银子,折合下来每个月还不到四两银子。在古代的时候,一个县中从国家拿俸禄的也只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吏,教育,训导这6个人。而对于人们所熟知的衙役、师爷、轿夫等全部都是知县自己掏腰包雇佣的。那么知县一年才这么多点银子,哪来钱去雇佣这批人呢?知县这点微薄的工资是怎么维持他日常生活的呢?

一、古代地方的知县生活成本是非常低的

虽然知县每年的俸禄不多,但是毕竟身份和地位在那放着,因此平时外出消费的时候很少需要自己亲自买单,因为有很多人想要巴结知县还来不及。

知县若是光顾自家生意,那简直就是一个活招牌,肯定会让自己的生意变得更好,有了这样的一个广告效应,一般来说知县在衣食住行方面完全不需要自己买单。甚至偶尔消费之后,还会得到店主的一点“孝心”。

虽然偶尔会碰到一些不太懂规矩的店面,但是这种毕竟是少的。

因此知县虽然每年的工资比较少,但是维持自家人的日常开销完全足够。

二、逢年过节所收到的礼物要远超国家给的俸禄

虽然知县一年俸禄没有几个钱,但等到逢年过节或家里二老过生日的时候,地方的乡绅贵族自然不会放过讨好知县的机会。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县可以说是某个地区的土皇帝了,而这些做生意的商人如果能够巴结上知县并且能够混个眼熟的话,对于日后的经营自然会产生很多的好处。

所以可能某一个富商一次所给的红包甚至比知县一年的俸禄还要多——而且能够给知县送礼物的人大多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普通的小商人想要送,未必能够将这份礼物给送到出去。

因此每到过节的时候知县也可以说是收礼收到手软。

三、虽然雇佣的人多,但具体的支出并不是很高

虽然知县是一个地区的最高官员,但是真正替知县执行法令、向老百姓征税的是知县手下的衙役。而这些衙役虽然表面上是知县拿钱去雇佣的,但实际上就算不给钱,还是有很多人想要挤破脑袋去做的。

因为在税收还有办案的过程中可以捞到很多的油水,所以能够到里面当衙役,是一个他人羡慕的肥差,别说是要工资了,和知县关系不硬或者说给知县送的红包不够的话,还未必能够当上这个衙役。

虽然从电视剧上来看这些人都是跑腿吃苦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是能够赚得盆满钵满。所以知县在招了这么一大帮子人的时候,不但不用做出太多的支出,反而还会赚钱。

至于知县的轿夫和佣人支出其实也是用不了多少钱的。

——根据《红楼梦》这本小说中做出的参考,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面的丫鬟,级别最高的每个月工资才是二两银钱,而普通的丫鬟则是两个月给一两银钱。像知县家里面所用的丫鬟的级别自然没办法和那种贾府相比拟,所以一个丫鬟最多也就是两个月能够得到一两银钱。两个丫鬟一年不会超过12两银子。就算再雇两个佣人,当时的高级工匠一个月是二两银子,普通的佣人两个人一年的支出不会超过24两银子。四个轿夫最多也就是40两银子。

这样总体算下来不到80两银子,虽然超出了知县一年的总俸禄,但是和过节时候所收的红包相比,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四、师爷们的帮助

古代的时候知县虽然到一地方为父母官,但是对于判案税收这一点可能根本不懂,所以必须找一个了解相关知识的人来给自己做秘书干一些辅助的工作,于是也就出现了师爷这样的一个职业。

而最开始的时候,师爷是完全需要有知县拿银子去聘请那些有学问有阅历有经验的人,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每年的税收计算,还有判定案件就能将知县忙到头昏脑胀。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爷这一职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尤其是绍兴地区的师爷最为出名——他们精通国家律法还有各种税收制度,凡是那些知县感觉到非常头疼的问题,他们都可以完美的解决,而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不要工钱,反而会每个月向知县发钱。

师爷精通国家法律还有税收政策,一般来说地方上所发生的案件都是交由师爷来处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收礼自然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而这笔钱一般都是直接到达了师爷的手中,最终再分给知县一部分。在组织税收的时候,师爷总能够精打细算的露下一大笔油水。

——最为典型的就是古代百姓向国家交税的时候,当地的知县会向当地百姓征收一定的“火耗”。所谓的“火耗”指的就是老百姓交上来的碎银子,在融成整体银锭子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损耗。而这个实际的损耗量是不大的,但是师爷会将这个“火耗”提高到很高的一个标准,而衙役在真正税收的时候,可能还会再一次提高标准。

因此,往往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国家规定向老百姓每人收一两银子,但是真正老百姓交的可能就是一两半的银子,所以在税收过程中所产生的油水是最多的。

师爷将这部分钱自己留一部分,大部分还是交给了县官儿,因此相当于啥都不做,只需要年年等着师爷给分钱就行了。

不过等到雍正上位之后,取消私人规定“火耗”制度,由国家统一规定。不过雍正也清楚,如果知县没有这些油水可捞的话,那么肯定会大肆贪污,所以等到雍正之后,国家便开始给官员们发养廉银。每年大概1500两到2000两银子。

而在有了这笔钱后,知县自然也就变得相对富裕了。

虽然知县的月俸禄非常少,但是他们会有一些灰色收入,有其他渠道挣钱,这些要比月俸禄多,也足够养活自己
古代地方的知县生活成本是非常低的,古代地方的知县生活成本是非常低的,虽然雇佣的人多,但具体的支出并不是很高
这些官员都会进行或多或少的贪污,当时这些官员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毕竟他们也是需要养活家人的

清朝末年一个农民一年能赚多少银子?当时一把洋枪多少银子?

清末的农民也分三六九等:
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长江、运河沿岸的日子要好的多……有地方打工。每年收入10-20元(两)左右。
清朝道光年间胡雪岩曾买洋枪进价10两卖给左宗棠30两……垫支
一个农民一月基本1两左右,八旗子弟也穷,清代银两基本都给列强了,铜钱居多
能采纳玩我吗?
文章标题: 满清只让农民一年赚三十三两银子是真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682.html

[满清只让农民一年赚三十三两银子是真的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