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时间: 2022-11-30 21:01: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汉朝有哪些著名人物(姓名)?

1、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4、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5、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西汉第六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樊哙(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沛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王昭君(约前52年—约15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东方朔(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出生于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白水村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原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 [1]  )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从其父杨宝研习《欧阳尚书》,师从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2]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太多了。
秦朝方面:赵高、李斯、胡亥、子婴、杨熊、王离、涉间、章邯、司马欣、叔孙通等,
楚国阵营:项羽、 项梁、项伯、项庄、钟离眜、虞子期、虞姬、季布、英布、龙且、桓楚、范增、董翳、丁公等;
戏下分封二十路: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魏王豹、申阳、韩成、司马邛、赵歇、张耳、英布、吴芮、共熬、韩广、藏荼、田市、田都、田安、陈余、梅娟、吕马童。
汉国刘邦阵营:刘邦、吕雉、吕嬃、吕释之、吕泽、周勃、曹参、卢绾、萧何、张良、陈平、樊哙、张熬、郦食其、审食其、夏侯婴、灌婴、王陵、周昌、纪信、韩信、韩王信、雍齿、陈稀、任熬、周珂、张苍、申屠嘉、薄姬、戚姬、赵佗、陆贾、栾布、刘喜。
汉朝刘盈(吕雉)时期:刘盈、吕雉、吕产、吕禄、周勃、陈平、灌婴、刘章、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周亚夫、栾布等。
汉朝文帝时期:刘恒、李广、贾谊、周勃、灌婴、栾布、周亚夫等、窦漪房;
汉景帝时期:刘启、刘安、刘濞、刘贤、晁错、周亚夫、骊寄、栾布、窦婴、袁盎、刘彻、王娡、李广、程不识、董仲舒、班固、班超、刘胜。
汉武帝时期:窦漪房、王娡、卫子夫、卫青、董仲舒、东方朔、司马迁、窦婴、灌夫、司马相如、桑弘羊、张汤、霍去病、霍光、苏武、苏牧、田蚡、张骞、主父偃、李广、李广利、刘剧、许昌、公孙贺、韩安国、公孙弘、杜周、上官桀、王恢、汲黯、朱买臣、江冲、陈阿娇、刘荣、刘嫖、赵绾、王藏、刘屈氂、苏文、田千秋、赵过、刘弗陵、钩弋夫人、金日蝉、贾谊、儿宽、严助、赵禹、庄青翟、石庆、卜式、孔藏、韩延年、李敢、李陵、聂壹、军臣单于、冒顿单于、唐蒙、夏侯始昌、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贺、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时期: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赵婕妤(钩弋夫人)、苏文、刘弗陵、刘贺等;
汉宣帝刘洵时期:刘洵、刘贺、霍光、张世安、赵充国、魏相、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呼韩邪单于、刘奭、刘进、史良娣、苏文、韩说、王翁须、邴吉、张贺、许广汉、许平君、霍成君、刘胥、蔡义等。
刘奭时期到刘衎不说了,没啥出名的人物。刘婴时期有个王莽。
王莽摄政时期:王莽、刘婴、王曼、王政君、王凤。王商、王根、赵飞燕、孔光、王舜、甄丰、刘衎、彭宣、王崇、龚胜、炳汉、刘玄、王邑、王寻。
汉更始政权:刘玄、刘发、王莽、刘秀、王匡、刘圣、王昌、刘永、刘盆子、卢芳
汉刘秀时期:刘演、刘庄、郭圣通、阴丽华、刘钦、刘伯姬、刘良、范崇、王匡、王凤、李通;李轶、甄阜、梁丘疵、刘赐、朱鲔、谢躬、公孙述、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循、岑彭、冯异、朱祐、蔡遵、景丹、盖延、坚镡、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付俊、杜茂、铫期、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王常、窦融、卓茂、梁统、马援、阴识等。
汉刘庄到汉刘宏时期就不说了。
主要是东汉末期,名人辈出:刘宏、刘协、曹操、袁绍、袁术、刘表、刘章、吕布等等三国时期的人物,多得数不胜数。
Vigxhxg should jc
Guck did you get your message about p

汉武帝的大将有哪些

汉武帝的大将主要是卫青和霍去病,当然应该有家喻户晓的人李广,李凌,李广利等,但成就最大的是卫青和霍去病,在对漠北的大战中,他们两个功不可没,无人可以超越,特别是卫青,是历来武将之楷模,他谦虚,低调,稳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将。
李广虽然传的很厉害,但李广其实没什么功绩。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一类。
汉武帝旗下的大将有很多,刘邦,刘秀他们都是比较能领导,很多的人才的
汉武帝的那家主要有最强霍去病,离国李光,卫青。等人。
主要就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绝代双骄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良将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有:霍光。良将有卫青、周亚夫、程不识、李广。
名臣:
霍光,汉武帝的首席大臣就是霍光,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其实是难得的忠良之人,但是很多人都认为霍光专权,将刘弗陵辅佐成了摆设,但实际上不是的,霍光是得到刘弗陵的全力保护,君臣二人是合心的,因此逛逛辅政13年,恢复了汉武帝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
良将:
1、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2、周亚夫,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3、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4、李广,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原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汉武帝时期的有名人

如卫青,霍去病等rn以及这些人的功绩rn要求历史上的,不是野史
  东方朔
  东方朔,字曼倩,山东平原人(今德州陵县神头镇),自幼好学,性格诙谐。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被征为贤良方正,入朝事汉武帝,为太中大夫,政绩卓著。因多著述,为我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东方朔之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因其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日"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为姓。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成年人朝后,常以滴谏事汉武帝。建元年间,汉武帝不顾国困民穷,欲大兴土木,建上林苑。后武帝采纳东方朔的谏正,收回御命,使人民少受赋税与徭役之苦。东方朔还屡陈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多为武帝所采纳。

  汉武登基,召天下贤良,东方朔自荐于朝:“臣朔年二十有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若此可以作天子大臣矣。”武帝见其书而“大伟之,命待诏公车”,从此开始了五十余年伟帝智臣同兴汉室之喜怒哀乐生涯。东方朔为西汉武帝时代的一个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多建树。武帝太始四年(前93年)东方朔卒,享年62岁。陵县的“颜子碑”全名“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撰文,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碑为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每行十三字,碑正文均为大安楷书,阳额篆书、阴额隶书,碑文字大六公分,碑额字大十公分,共一千零七十三字,该碑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四十余年,属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卫青(?~公元前105年),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

  在姐姐怀孕之后,当时的皇后嫉妒,派人抓到卫青,想杀死他。卫青被好友公孙敖救出,汉武帝听说后,召见了卫青,并封他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皇后,卫青也升为大中大夫。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5年。

  霍去病(前140~前117)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西汉将领。卫青外甥。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 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2000余人 ,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主父偃,复姓主父,名偃,汉齐国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人,以中大夫的职位得宠汉武帝,因与齐有隙而邀得齐相位,到齐后因调查后宫阴事而致齐王自杀,主父偃引咎被诛,成为千古以诈术取事者之鉴。

一、主父偃其人

主父偃幼年家贫,好学,习长短纵横之术,又学《易》、《春秋》及诸子学说。曾游学于齐诸子之间,因其为人不随,难得诸儒生相容,遂去齐游学燕、赵、中山诸国。但因他的主张不随诸候意,故不得用。由于他“游学四十年,身不得遂”(《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下称《主父偃传》),落得游资困乏,借贷无门,穷途潦倒。时逢汉武帝诏选贤良,“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汉书·武帝纪》)这使主父偃遇到了最好的进身机遇,于是,于元光元年(元前134年)西行入关,拜见将军卫青,要求引荐。但卫青几次推荐,均未能得到汉武帝恩召。他失意的遭遇,招来了同进西安儒生们的鄙视,处境更加困难。然而窘境没有迫使他放弃进取的信心,因诏书中有“著之于篇,朕亲览”之说,遂把自己对时政的见解,引古稽今地分九个问题“著之于篇”,上书朝廷,结果,早朝时送上,下午就被召见了。他上书所言九事中,有八件为律令方面事,一为谏伐匈奴。谏伐匈奴书曰:“昔秦皇帝,欲伐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徒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之父母也。靡弊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国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及到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工戈之事。”
“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原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汉书·主父偃》)
内地与匈奴的边境关系,一直是影响及于双方边境安危的大问题。历史事实证明,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主父偃的建议,实是利国利民良策,但汉武帝并没有采纳。然而对他另外八议赞赏,遂于召见他与徐乐时说:“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主父偃传》)即委他以郎中之职。郎中,是皇帝的侍从官员,从此主父偃侍从武帝左右,媚上邀宠,获得了连升三级的幸运。《主父偃传》云:“偃数见上,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中大夫,乃是汉代掌论议的官员,他正是利用这一条件,短时间内成了左右朝廷的人物之一。致连王爷级大员也顾忌他三分:“赵王欲上书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群僚更是惧他,“大臣皆畏其口”,谓“偃太横”(《主父偃传》)。他听此议后,回应道:“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之。”(《汉书·主父偃》)这是主父偃内心世界的自白,也是他为人的品行所在。

二、侍君与相齐

主父偃得宠成为汉武帝随员,侍君左右,曾对国有的大政国策,产生过一些影响,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的还影响及于后世。如他向汉武帝献“推恩策”,让武帝下诏,令诸候把封地不只传给嫡子,而是推恩分子弟,让他们各得一份,从而把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诸候国,分割成地不及百里的小地方,从而削弱了诸候王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人民也从中获利,不失为利国良策。再如他建议汉武帝“徒天下豪杰于茂陵”,上书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徒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也。”(《主父偃传》)汉武帝从其计,“徒郡国策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确实收到了外安地方,内实京师之功,并对后世产生了较长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他急功逐利,心胸偏狭,为达到个目的,不异误国害民,从而也给历史来了些许遗憾。如建议汉武帝置朔方郡以制匈奴。主父偃本来是主张对匈奴实施和边政策的,但他来到汉武帝身边后,逐步参透了武帝要凭雄厚的国力灭匈奴以振帝威的心机,遂一反常态改弦更张,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北逐匈奴,人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主父偃传》)在众臣“皆言不可”的情况下,汉武帝从主父偃计,置朔方郡,筑要塞,屯重兵。此行于主父偃是得计,于国是劳民伤财,并因仇边,还带来了后患无穷。
再如为尊立卫皇后而参与后宫的争宠斗争。将军卫青的姐姐子夫,入宫后得武帝宠,主持后宫的陈皇后对子夫十分嫉妒,遂请来巫妇诅咒她,此事让汉武帝知道后,大怒,处死了与此有关的三百余人,并废了陈皇后,继而立子夫为皇后。在这场争宠斗争中主父偃替卫皇后出了力,从此影响达到了后宫,一举而成了外得宠皇帝,内获皇后信任的左右逢源人物。可他的追求目标还远不止于此,他想要有朝堂上势压群儒,独占鳌头,于是便做出了诬陷害董仲舒的事。董仲舒原是和他一样经赀选入宫的,其才学、名气均高于主父偃,于是他因嫉妒而陷害他,致使董仲舒差点丢了性命:时辽东高祖庙与长陵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从其“天人感应”谶言神学观点出发,释其为“天灾示警”,欲上书汉武帝劝他警惕“天罚”而行仁道善政。书未送上的时候,主父偃来访董仲舒,竟把书偷去私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顺从主父偃意,召集诸儒生对此当殿议论,董仲舒的弟子们不知此书是其师所写,皆大加批驳,说其“讥讽当朝。”汉武帝遂以“讥讽当朝”款,治董仲舒死罪。后经众儒生、董的同僚解释、求免,才获诏赦免刑。董仲舒经此打击,终生再不言“灾异”。
主父偃深深意识到自己宦场争势“日暮途远”的处境,急于加快发展,不惜“倒行暴施”以求激进。遂谋把女儿嫁给皇家,以求深结皇室而快步进入最高层。但要得随愿,必须有后宫的人协助,于是,便托宦官徐甲同谋成全。当时恰逢齐国后宫不稳,正好给主父偃带来了取事机会:齐王次昌年少即位,其母纪太后把侄女嫁给他做王后,次昌不爱她,拒不进她的宫门。纪太后为了挟制次昌就范,就安排女儿纪翁主入王宫,劝说次昌转意,接近王后。没想到齐王次昌竟与姐姐发生了奸情。偏偏在这个时候,徐甲来到了齐王宫中,禀纪太后说主父偃愿以女儿充王后宫。纪太后闻言大怒,说:“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汉书·高五王传》)。断然拒绝。徐甲无功而返,实言以告主父偃,主父偃心生嫉恨。当听说了齐王与姊的奸情后,感到正可作为报复齐王的可乘之隙,于是顿生以监齐王正后宫为理由而达到个人报复目的的权谋之心。遂进言汉武帝说:“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非天子亲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又“从容言吕太后进齐欲反,及吴、楚时(齐)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同上)谏汉武帝遣近臣监齐。汉武帝不知主父偃此举乃是以诈谋权,乃从其言,拜主父偃为齐相,让他入齐以正其事。主父偃奉命入齐任相后恃势作威,把亲朋故交齐集相府,先每人赠予百金,继而“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再复入偃之门。”(《主父偃传》)与所有亲朋故交断绝了关系。
为胁制齐王,他调查后宫宦官,要他们检举、证实齐王与姊通奸的事,在谈话时,毫无顾忌地直接言及齐王。这些活动,齐王知道后,因年少识浅,很难以对付得了主父偃这样的恃宠老臣,十分害怕。又看到此前曾发生过主父偃因游燕未被接纳而嫌燕,燕王定国与父姬奸被揭发时,主父偃便进言他的父皇严惩燕王并诛杀王后进行报复,致使燕王定国自杀的事。前车有鉴,主父偃挟嫌而来怕是不会放过他的,为了不被递解长安受辱遭诛,竟服药自杀了。
齐王自杀后,有司迅速上报了汉武帝。时赵王听说主父偃离开朝迁去了齐国任相,也上书举报主父偃“受诸候金,以故诸候子弟多以得封。”又有人检举主父偃“赂累千金”。(《主父偃传》)汉武帝闻奏大怒,即拿主父偃下了天牢。在审讯中,主父偃只承认受贿罪,却拒绝承认胁迫齐王自杀。于是,汉武帝又萌发了对他从宽处理的念头。御史大夫公孙弘识破帝意后上奏汉武帝说:“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同上)汉武帝遂下诏族主父偃。
主父偃“游学四十年,身不得遂”,上书召见发迹后,攻于心计,以诈获齐相位,却因“倒行逆施”而引咎入狱,偏又遇上了一位“外宽入深”的公孙弘,终致落了个“族诛”的下场,可悲可怜。太史公对此亦感慨三分,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有关汉武帝的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资料及故事

霍去病、卫青、卫子夫、董仲舒、东方朔、张骞、司马迁等。

1、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1]  ,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 [2]  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故事:射杀李敢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隐藏了这件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卫青亲外甥,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2、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故事:从不养士

卫青虽然战功显赫,地位尊宠,但从不养士人门客,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以前窦婴和田_厚待宾客就常让刘彻切齿,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3、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谥思后,葬桐柏亭。身驻汉宫凡49年,在皇后位38年,育有一男三女。

故事:梓童

梓为木中之贵,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4、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故事:有客老狸

有一次,董仲舒放下帷幕讲课,有个客人来拜访,董仲舒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客人又说:“要下雨了。”董仲舒便和他开玩笑说:“住在巢里的知道刮风,住在洞里的知道下雨。您不是狐狸,就是鼷鼠。”客人就变成了一只老狐狸。

5、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故事: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武帝

百度百科-霍去病

文章标题: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600.html

[汉武帝时期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