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二战后很少看见日式武器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冲突中

时间: 2022-11-30 09: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为什么二战后很少看见日式武器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冲突中

二战中日本的装备情况

二战中日本唯一值得夸耀的只有太平洋战争初期他们的舰载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注意是当时的舰载机不包括当时陆级战斗机),不过性能的提示是以完全没有装甲这样的方式实现的。陆军方面基层的军官素质都很好,当时高层指挥官的思想僵化指导思想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期间的大炮加刺刀的模式上,对于冲锋枪这样的大杀器的态度更是嗤之以鼻,火炮方面普遍口径小,射程也短。欺负当时的中国式绰绰有余的,要是碰到苏联或者德国这的火炮强国哪只有挨打的份了,坦克方面也是有坦克国家里面数得着的差劲,不管是火炮、装甲还是越野的速度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差甚至有89式中型坦克这样的极品坦克(89式哪薄薄的装甲运气不好连步枪弹也挡不住这样的中型坦克我想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机枪不管重机枪还是轻机枪综合性能都是一个字差,重机枪综合性能甚至比不上一战老古董马克沁,步枪38大盖和掷弹筒算是不多的亮点38大盖虽然有杀伤力稍有不足的瑕疵,不过它的远射程和高精度很好的弥补了上面的缺点。而且上面2个武器在2战日本甲种师老兵手里发挥出来的威力有时候让人觉得有点瞠目结舌,有资料说2战日本甲种师老兵可以在冲锋中不停顿也不瞄准抬手就能用38大盖命中距离150米左右的目标,而掷弹筒更是有点精确制导武器的意思了,只要用于摧毁机枪火力点,而且一般都是一发命中。总的来说除了海军还能一拼之力以外,空军和陆军都是全面落后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
日式武器较差。三八步枪口径小。歪把子轻机枪弹槽装弹,可靠性差。等等,工业基础决定了日式武器的落后。零式飞机木头部件占零件大部分,坦克在诺门罕和苏军对阵,一打就着火。
装备不好。。。。
轻武器一战水平,轻视冲锋枪,几乎没有装备,制式步枪杀伤力差,轻重机枪设计脱离实际,毛病多多,坦克都是轻型,飞机缺乏对驾驶员的保护,战舰也是一战思想,未脱离巨舰大炮。
二战日本皇军主要装备了 军官战刀(天皇御赐武士战刀) 战马(日本陆军骑兵部队) 轻重机枪(大正11式机枪) 步枪(38式步枪) 手枪 迫击炮 手雷 地雷 榴弹(日军陆军步兵部队) 榴弹炮 火焰喷射器(百式火焰喷射枪) 高射机炮 高射机枪 自行火炮(95式自行火炮坦克) 坦克(95式主战坦克和97式主战坦克) 装甲战车 装甲推土机 火焰喷射战车 火炮 机炮(日本陆军炮兵部队和装甲部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部队)(陆军装备)战斗机(95式战斗机 0式战斗机 等) 轰炸机(樱花 吞龙 等) 鱼雷机 侦察机 运输机 护卫舰 驱逐舰 巡洋舰 战列舰 潜艇 航空母舰(苍龙 凤翔 武藏 等)(日本海军和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 (海军装备)还有就是 军用卡车和吉普车以及摩托车 就这些了 我大概知道的就这些了
一楼说的不对 什么叫“战舰也是一战水平未脱离巨舰大炮啊?”难道那时候美军不是这些东西吗

其实日本二战时的海军和空军装备还是很好的 不见得比欧美好 但也绝对不比他们的差 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确实相对落后 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和苏联人交手 苏军都是战后总结日军地面部队装备落后

其实日本输掉战争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武器装备落后 而是缺乏战争潜力 后勤补给无力装备损耗之后无法及时补充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很少使用冲锋枪?

二战期间,苏军的各种自动枪械,其数量之多,只能用这一个词儿来形容:泛滥到人手一支。与苏联红军和德国军队拥有上百万挺冲锋枪,并将冲锋枪作为班组重要近距离支援火力不同

日军在二战时期很少使用冲锋枪。日本在二战期间唯一批量生产的冲锋枪,是百式冲锋枪,不过产量也不多,只有大约一万支多一点点。

首先,日本人普遍认为单发栓动步枪是步兵作战的主力武器。尽管冲锋枪的火力猛烈,但很多日本高级军官认为,百发百中的单发步枪,要比百发一中的冲锋枪好用的多,因此冲锋枪被日军长期否决。

其次,由于日军相当注重精确射击训练,士兵的单兵战术能力强,抗日战争前期又因为日军节节胜利,过于自大,认为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掷弹筒等步兵武器组合,是全世界最先进、最有日本特色、最适合日军作战的,无须任何改变。正是由于上述心理,日本在发展速射武器尤其是冲锋枪的事业上十分漫不经心。

第三,日军在步兵支援火力领域却有几样相当不错的武器,那就是掷弹筒和92式步兵炮,掷弹筒是日军步兵分队最基层的支援火力,重要性甚至超过步枪。92式步兵炮的重量只有200公斤,三个人背着走。其设计思想甚至影响了一整代中国兵工专家。

第四,日本的弹药工业极度落后,产能严重不足。1941年日军生产子弹4.9亿发,这个生产量只有苏军的十二分之一,更何况此后几年日本枪弹年产更是连年下挫。从1941年开始,日军弹药已经做不到足额供给了。大量使用自动武器,导致弹药消耗极为可观,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每年在步兵武器枪弹一项上,就要消耗60亿发枪弹。

第五,日本对降低轻武器和弹药生产成本的认识不足。二战开始以后,美英苏德等军事强国纷纷采用新技术,力图降低步兵武器和弹药的成本,而且收效显著。轻武器生产经历了一次革命性变革。以冲压工艺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加工技术被引入枪械生产,大幅度提高了枪械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MG42通用机枪的造价只有马克沁重机枪的五分之一,一支MP40冲锋枪的造价只有20美元。而日本的百式冲锋枪造价高达200美元。再例如英国的司登冲锋枪,是为大规模战争设计的,制造起来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枪造价仅仅9美元,因其简陋无比,全枪最值钱的部分就是一根枪管,被起了个“管子工”的绰号。

第六,日本人对冲锋枪有不切实际的战术要求。他们希望冲锋枪能够部分替代机枪的作用,所以他们给百式冲锋枪还加上了两脚架,以及刺刀(反正本子连机枪上都有刺刀座)来说,这两样附件是百式冲锋枪上最奇葩的设计,充分表明了日本人对冲锋枪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短机关枪”上,并没有认识到冲锋枪是一种突击兵器。

在这些指导思想下,日本冲锋枪变成了一种加工精细、成本高昂的武器。这和冲锋枪在二战中的定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顽固的战术思想,工业与后勤的局限性使日军不可能大量装备自动枪械。步兵火力的不足促使日军转向以“精神力量”克敌制胜,也就是端着刺刀冲上去,猪突猛进。

中子弹实战价值颇高,为什么各国发生矛盾却没有在实战中用过?

因为,除非世界大战爆发,否则中子弹没有太合适的应用场景。

关于中子弹。

最早引入原子弹概念的人是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赛姆.科恩(1958年),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他在1960年开始了武器化的设计,并在不就之后试爆成功。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方式的战术核弹,在爆炸之后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热辐射仅为一般核弹爆炸的1/10,但是在爆炸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中子束,这些中子贯穿能力极强,能够轻易穿透装甲车辆建筑物去杀伤其中的人员。

根据相关的实验得知,1枚上千吨当量的中子弹爆炸的时候,热辐射只会对大约500米距离的无保护皮肤造成三度烧伤,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不过只能毁坏半径600米范围内的混凝土建筑,对于主战坦克、装甲运兵车等常规的有效作战范围只有700~900米。

但是,中子弹爆炸之后的辐射脉冲不仅可以让未受保护的户外人员在900米的范围内立即丧失战斗力,对于1350米到1400米之间的没有防护的户外人员的杀伤力也可以达到50%以上。

此外,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能够对辐射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所以环境中的湿度指数的变化也会使辐射的范围有所不同,所以中子弹在沙漠气候中产生的致命性还要超过在潮湿的气候中。

中子辐射另外一个优势是,辐射之后对建筑和设施破坏较少,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较低,可以使己方人员迅速占领爆炸毁伤的区域。

不过,中子弹也有它的局限性,只能作为小型的战术核武器使用,而无法做到几十万甚至几百几千万吨那样的具有毁灭一座城市的大当量核武器。

中子弹的最早应用场景。

虽然中子弹从来都没有投入过战场的实战使用,但是在冷战期间这种武器仍然被各大强国所看重,而作为首先发明中子弹的美国,在相关领域上走到了世界的前面。

1962年,中子弹在内华达州引爆成功之后就被美国军方看作是和苏联对抗中的有利武器。

此时正值苏联对外扩张的高峰期,而美国正逐渐陷入到了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被迫在全球范围内采取防守的战略。

苏联不仅常规军队天下无双,在核武器的投放能力上也逐渐对美国实现了反超。同时,苏联对外的积极扩张让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欧深感压力,如果苏联在当时发动一场对西欧的攻击,以他庞大的装甲力量和战术核武器相配合,恐怕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够饮马英吉利海峡了,而此时美国恐怕还没有能够集结出足够的兵力在英国与之对抗。

考虑到双方常规力量和核打击力量上的差距,美国认为应该有一项足以阻击苏联人的战术核力量。于是,主要依靠中子辐射作为攻击手段的中子弹被美国军方认为是抵抗苏联人的大杀器。应用场景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攻击苏军常规力量。

在苏军装甲部队向西欧进攻的时候使用中子弹对装甲集群进行攻击,一个上千吨当量的中子弹估计能消灭掉几十辆坦克,500枚中子弹就能消灭掉2-3万辆坦克,还是科研遏制住苏军的进攻势头的。

第二个,攻击战略导弹。

除了用在常规作战方面,中子弹还可以作为拦截弹使用,中子弹爆炸之后产生的中子流比爆炸之后的热辐射和冲击波要远的多,而且,虽然核弹头具有很强的抗物理损伤的能力,但是很难对抗强烈的中子流的攻击,这对于增强美军防御苏联战略核导弹的打击具有很强的应用意义。

所以,在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时期中子弹正式投入生产,到了1983年,仅仅5年的时间美国军方就已经生产了945枚中子弹,这些中子弹装在长矛战术导弹上,一旦发生和苏联之间的直接对抗,就有了它们的用武之地。

当然了,无论是中子弹也好,普通的核武器也好,一旦投入使用就等于是宣告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战争,也意味着毁灭世界的核大战爆发了。这就让人发现,中子弹这种只能用于战术防守的武器应用场景非常有限,当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不是应该去阻击苏联军队向西欧的推进,而是应该集中力量拦截苏联向美国发射的战略和导弹,避免美国本土遭到和打击。

中子弹虽然也可以用来拦截苏军的洲际导弹,但是太被动了,当苏联导弹攻来的时候,美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导弹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直到临近美国本土的时候予以拦截,拦不住就坏了。

《星球大战计划》代替了《中子弹防御计划》。

1983年,美国共装备有945枚中子弹,但是与此同时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也出现了转变,当美国人认为认识到中子弹在于苏联可能爆发的大战中形同鸡肋的时候,开始制定了新的防御计划,这就是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官方名称叫做《战略防卫先制》,这个计划源自于美国总统里根在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核心内容是:

通过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比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的,或者。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拦截。

当时这个计划提出的总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1983年GDP的1/3,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7-8万亿美元,堪称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直到冷战结束美国也没能够建立起里根总统当年描述的场景,但是美国已经为此耗费了上千亿美元。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已经不必担心遭到一个强大军事国家的战略核打击,所以在宣布终止了《星球大战计划》之后,把相关资源缩编改组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冷战结束之后中子弹应用场景就更加受限了。

冷战时期中子弹毕竟可以用来攻击苏联的常规部队,做战术核武器使用,而且考虑到毕竟苏联攻击西欧地区的主要方式就是使用战术核弹头开道,中子弹使用之前已经爆发了核大战,战斗的应用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限制。

但是,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开始以和平发展为主流,虽然美国在后冷战时期发动了不止一次的对以外侵略战争,但是从来没有过使用过任何一款核武器,也没有和任何一个核武器拥有国爆发直接冲突,更没有和他的主要战略对手进行核军备竞赛。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不扩张核武器这件事形成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中子弹虽然在爆炸之后的核辐射半衰期远远短于普通的核武器,毕竟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范畴,即使做到小型化,也不能否认在爆炸之中所发生的核辐射对于人员和周边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所以,就像普通核武器一样,中子弹的使用场景也有相关的限制。

例如,2021年11月英国工党的吉尔伯特勋爵曾经建议,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的山区引爆几枚中子弹用作区域拒止武器,防止反抗军向阿富汗境内渗透。

而他的理由就是,中子弹爆炸之后不仅会炸毁山区地区的道路,还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沉积,形成更严重的交通阻隔。

他的提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最终这个提议不了了之。

中子弹最大的作用是作为威慑手段。

虽然中子弹和其他的所有的核武器一样,在二战结束之后从来没有应用到实战,但是也不能否定它的战略价值。

即使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之后,也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子弹这种核武器,原因很简单,中子弹是核武器小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大国之间战略对抗的有利武器,所以即使它没有在实战上的应用,只要安装在导弹发射架上,就能够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子弹的使用场景受到了相关的限制,毕竟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范畴,即使做到小型化,也不能否认在爆炸之中所发生的核辐射对于人员和周边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因为这个武器的伤害值非常的高,并且关于这方面的武器,所有国家都会慎之又慎的,以免带来严重的伤害。
因为中子弹的辐射很强,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不到国家存亡的时刻是不会用的。
文章标题: 为什么二战后很少看见日式武器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冲突中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7541.html

[为什么二战后很少看见日式武器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冲突中]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