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苏联因何崛起,又因为什么解体

时间: 2022-11-25 10:01: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苏联因何崛起,又因为什么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01 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体制僵化、经济衰退、官僚腐败、领导失职、错误的民族政策,外部原因主要是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产生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而苏联更是强悍,建国几十年,快速崛起,就成为超级大国。在70、80年代,势头甚至压过美国,在1981年还搞了世纪大军演,50万军队参加,吓得西方都不敢吱声。而到了10年后,庞大的苏联突然倒下,一分为十五,到现在很多人还没有缓过神来。那么讨论了几十年,苏联到底为何解体呢?

一、前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有: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因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3、苏共内部的腐败问题

苏共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4、错误的民族政策

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二、前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主要就是西方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

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就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问题、苏联经济的衰退、官员的腐败、还有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失职等。从外部原因来说主要就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内部原因:

1、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经济的衰退

在苏联的时候,“斯大林模式”的经济、文化、政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高度集中最高权利的体制,这种“斯大林模式”没有显示出当时苏联社会主义那种优越的赶超感,而且这种体制也满足不了当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所以“斯大林模式”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导致苏联的经济快速的衰退,开始走“下坡路”,这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2、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失职

戈尔巴乔夫的上任可以说对于苏联来说没有起到一种推进的作用,他缺乏一定的能力和领导力,面对苏联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只是仓促的应对,在他改革的时候就出现了失误和错误,他开始把苏联引向错误的道路,导致苏联出现秩序失控和危机的出现。所以苏联解体他也少不了一定的责任。

3、官员的腐败

在苏联的干部中就出现了分级,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形成了一种特权的阶层,可以享受很多别人享受不到的利益,官僚集团就这样逐渐的形成,出现了一种“官官相护,贪污渎职,民心尽失”的一种现象。

外部原因: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的出现可以说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战略,用武力的方法对西方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遏制,强化改变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的一种手段。暗地里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主义的势力,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了苏联解体。
苏联高度的政治体制弊端没有得到纠正,再加上苏联的经济模式是以高度的指令性状态下完成的,排斥了市场经济,不符合人民发展的规律,也不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自1922年12月30日苏联宣布的这一政治体制直接就喂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根本价值观和政治体系,使苏联党和国家在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导致国家政治经济的恶化,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攻击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经济体制不合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适应于国家的发展,所以撑不住了。

看起来强大无比的苏联因为什么原因而解体

苏联解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唯书抄上,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
1991年11月16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进入12月,围绕着苏联命运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看到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开始把原来对共和国与中央一视同仁的“双轨政策”逐步过渡到支持各共和国独立的“一边倒”政策。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2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会晤后三方发表的公报称,三国已共同签署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一切准则在三国已不再适用。这三个斯拉夫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联盟中占绝对优势。三国的决定使戈尔巴乔夫签订新联盟条约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明斯克会晤公报发表后,原苏联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于1991年12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平等创建国。
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1991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戈尔巴乔夫表情严肃,但他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以履行苏联终止存在的法律手续。不足百人的会场十分冷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就座。惯用的电子表决器也不用开动,连到会人数的登记亦未进行。大会代表以表决方式通过一项宣言。
宣言说:“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确认,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和国际法的主体即将停止其存在。”但是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代表都赞同此宣言,有的认为它毫无意义,因为苏联解体已成既定事实;有的认为由共和国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不合法律,这类决定只能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宣言通过之后,阿利姆扎诺夫对代表们说:“共和国院坚持到了最后。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公民和代表职责,没有辜负主权共和国的信任。”“既然苏联总统已经向全体人民宣布辞职,既然苏联国旗已经降下,我们今天有完全的权利以宪法途径平静地完成我们的工作——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在此之前,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已于1991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联盟院不再举行任何会议。于是,阿利姆扎诺夫宣布苏联议会从此解散,代表们互相告别,各奔东西。
体制僵化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补充: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3/4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了巨大代价,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主要的错误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七十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领导失职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
然而,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国内外有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过多地甚至全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例如,博尔金认为,“苏联是被人从内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一个所谓“叛徒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1983年,美国国会拨巨款,以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攻势。长期的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也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
民族问题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扩张占领了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含侵占中国的150万平方公里)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苏联存在的69年中,其民族问题可谓头绪纷繁、盘根错结。
军备竞赛
美苏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7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2000亿美元,其它军费开支约100亿美元,这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联国力, 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苏联解体时间及原因?

苏联解体一事是二十世纪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苏联前领导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勃列日涅夫上位之后提拔了大量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各种歪风邪气也因此而滋生。

等到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国内已经行贿成风,生产效率变得十分低下,而那段时间则被称之为是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50万人-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但是因为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1988年,见改革无果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结果导致反对派迅速崛起,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1990年3月11日,作为苏联十五个加盟国之一的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各国纷纷效仿;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独立则成为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根本原因是过分发展重工和军工,体制僵化,官僚腐败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民族矛盾突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但经济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减弱了共产党在各个领域的控制力,自由思潮和民族独立思潮运动此起彼伏.以副总统亚那耶夫为首的苏共保守派发动8.19事件,企图挽救苏联但由于没有采取果断措施,给了激进派叶利钦反击的机会,反而加快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时间为1991年。原因是苏联于1979年12月27日夜入侵阿富汗耗尽了国力,在1989年撤兵后两年后解散。
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有:1.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内部各种矛盾。2.戈尔巴乔夫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国际形势紧。
历史上苏联曾是工业强国,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12月25日,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苏联政权逐渐脱离共产党手中,加上与美国争霸,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等。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苏联解体原因:

1、苏共在思想意识和政策方面的失败是根本原因。

导致苏联解体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从而导致了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也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2、僵化、不健全的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因素,成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3、国家在经济体制运行的失效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重落后。经济衰 退,成为苏联解体的又一加速器。而苏联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 结构和战略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4、错误的民族政策。

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背离苏联而去。

5、西方的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1、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2、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3、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扩展资料:

事件影响

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

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以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文章标题: 苏联因何崛起,又因为什么解体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6996.html

[苏联因何崛起,又因为什么解体]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