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假如亚里士多德穿越到战国,能一人杀穿诸子百家,终结百家争鸣吗

时间: 2022-11-22 01:01: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假如亚里士多德穿越到战国,能一人杀穿诸子百家,终结百家争鸣吗

求初一教材诸子百家的知识点

要现在的rn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rn七年级三册的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a.经济: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私田的兴起和井田制的瓦解,推动生产力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b.政治:改弦更张,奴隶制的瓦解与封建制的兴起,是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阶层纷纷寻求代言人,对社会变革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施政方案,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培养一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学者,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相互间进行激烈的争辩,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2)诸子百家:a.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没落奴隶主,曾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其思想整理在《论语》中。思想核心“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为政以德。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复温习、当仁不让于师、坚持正确意见。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b.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坚持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c.孟子:战国,儒家,亚圣,代表新兴地主。思想核心:仁政学说。主张:仁政、重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性本善、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养浩然之气”。《孟子》成为四书(还有大学、中庸、论语)之一。d.荀子:战国,儒家,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代表新兴地主。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e.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其思想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期衰落。f.庄子:战国,道家,代表没落奴隶主。主张: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也有建树。g.韩非子:战国,法家,代表新兴地主。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h.孙膑:战国,兵家,代表新兴地主。吸收法家和各家思想,受《孙子兵法》影响,著《孙膑兵法》,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

3)百家争鸣的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中国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初70年采用黄老之学:汉初经济残破,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实质是“积极无为”),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为适应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巩固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他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4)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形成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更加青睐于佛教、道教,儒学在危机中吸收其他教派的优点,“三教合一”使儒学丰富、更新,发展成宋明理学。

2)代表人物:a.北宋称颢、程颐:“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b. 南宋朱熹:理气论、心性论、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程朱理学的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c.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无心即是宇宙”。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明中期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当时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社会动荡,他主张以心血更新理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强调了自我的主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陆王心学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3)评价: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交化方面影响深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背景: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新的思想在孕育;同时,专职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又严重阻挠着新思想的产生。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它们蔑视礼法,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他们提倡以史为鉴,经世致用。

2)思想家:a.李贽:明朝后期人。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童心观”、男女平等、个性自由。其思想被视为“异端”。b.黄宗羲: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④批判旧儒学的封建“君为臣纲”的思想。c.黄宗羲:①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主张“经世致用”,写下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③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一生从不务虚,塌实钻研学问,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去求真知。d.王夫之:①天下不能为帝王所私有,而应该是耕者有其田②主张“经世致用”③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④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他们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3)影响: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5、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外交: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外交政策。民族关系: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2)成就:a.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③火药:唐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14世纪初,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④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北宋时用于航海。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b.数学:①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 ②圆周率: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c.天文:①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记载了已测定的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欧早1000多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③唐朝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④元代郭守敬制成浑仪,编成《授时历》。 d.农业:①人工杂交和嫁接技术。 ②西汉《汜胜之书》:混合选择法。 ③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④明代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吸收当代最新实践成果,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e.医学: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③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五禽戏。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6、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汉字: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逐渐演变成汉字。商代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统一全国文字,后来隶书得到推广。

2)魏晋南北时期,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原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子,为富于个性华德在创造准备了材料;知识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世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3)书法家:东晋的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出现了张旭、怀素的草书,还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清代则报残守缺。

4)篆刻: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秦汉时代是标志性时期,汉印以小篆为基础,融和隶书的风格。明中叶以后,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绘画:战国: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两汉:彩绘帛画。魏晋:顾恺之“以形写神”,作品有《女史箴图》。唐:吴道子,“吴带当风”,如《送子天王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书法,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7、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成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雅是西周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2)楚辞: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作品有《离骚》,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3)汉赋:吸收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专事铺陈词藻、文采华丽。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4)唐诗: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5)宋词:又称“长短句”,能灵活自如的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有为娱乐而作,也有表达救亡图存的词句。代表人物有“苏辛”。

6)唐传奇:虚构、言情,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

7)宋话本: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内容有佛经、历史、爱情,如《碾玉观音》

8)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达和市民阶层兴起,使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在三言二拍中,诗人第一次被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批判现实的作品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8、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萌芽:傩戏。古人用“傩”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静侠、驱逐恶魔。先秦时代,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傩仪时载歌载舞,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成长:宋代的南戏,流行于浙江的温州和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

3)成熟:元代杂剧,它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流行,除了得益于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壮大外,还与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有关,底层的知识分子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元杂剧昌盛。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作王实甫的《西厢记》。

4)京剧形成标志:乾隆五十五年,即八十寿辰,徽班进京,三庆班有高朗亭带领。进京后博采众长,融进北京词汇,赢得观众欢迎。

5)繁盛:清朝统治、光绪年间,京剧经几代艺术家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

9、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背景:公元前6-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主要兴趣是研究和探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2)智者学派:a.观点: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界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b.职业:教师,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作为自己的任务。c.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d.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e.影响: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3)苏格拉底:名言 “认识你自己”。他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重视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苏格拉底政治上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也因此被判处死刑。

4)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关注人类社会,著《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并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0、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背景: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但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能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2)中心: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他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这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4)代表人物:a.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此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的观念。 b.但丁:代表作《神曲》,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c.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以上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d.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中。 e.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大卫》《摩西》。 f.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他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像一位普通的母亲。以上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g.莎士比亚:英国人,代表作《哈姆雷特》,他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5)意义:a.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为欧洲乃至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艺术作品,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炫灿篇章,永放光芒。 d.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意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1)背景:a.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也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天主教会的腐败及搜刮,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c.文艺复兴运动中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的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从而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有力根据。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欧洲特别是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仍然很大,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95条论纲》),认为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 宗教主张:“因信称义”,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君主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 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代表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 影响: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先定论。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他在日内瓦创立的加尔文教,其教职由选举产生,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4)影响: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削弱了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经济的控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背景:a.17世纪以后,欧洲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b.自然科学取得许多成就,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教会的权威开始受挑战。 c.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崛起,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2)含义:用“理性”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启蒙学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3)代表人物:a.孟德斯鸠:法国人。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国家权力分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他的学说奠定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b.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c.卢梭:法国人。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d.百科全书派:以法国人狄德罗为代表,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启蒙运动得到发展。 e.康德:德国人。著“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最终确立人类的主体地位。他提出“人非工具”的命题。

4)影响:启蒙思想家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使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动摇,最终爆发大革命;北美殖民地和拉美人民以启蒙思想为武器,赢得民族解放。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

12、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背景:a.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 b.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人的思想解放作用。

2)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惯性、加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些理论将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概括在同一理论之中,成为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

3)特征:注重实验和数学化。

4)影响: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理论的基础。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13、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1)背景:15-18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出现了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和追求理性的新风气。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科学技术获得长足进步,人类事业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19世纪前期,德意志人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和确立了细胞和细胞学说。

2)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他认为,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发生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不利的个体被自然淘汰。自然条件若比较稳定,有利的变异就会得到积累,世代相传,与原物种越离越远,从而形成新物种。1874年达尔文发表《人类起源》,提出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史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史,以及有什么观点看法?谢谢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生平(一)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是贵为国王,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学园,教授哲学。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编辑本段]生平(二)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次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腓力于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三二三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
[编辑本段]主要观点及主要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编辑本段](一)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当然,他也犯错误,但次数很少。
[编辑本段](二)天文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编辑本段](三)物理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
1. 地上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干、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干+冷;水=湿+冷;气=湿+热;火=干+热。
2. 天上世界由以太组成(行星等)。
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像是我们的手、身体)。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 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斯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一直到了牛顿手里,才建立正确的力学学说。另外,亚里斯多德又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要到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从比萨塔上掷下两个不同重量圆球的实验中才被推翻。
还有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之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编辑本段](四)生物学方面
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
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一个人比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对我们了解生物界作出的贡献更多。他的生物学知识很广博,知识来源也很广泛。他在少年时期曾当过医师的学徒,后来又在勒斯波斯岛居住过三年,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海洋生物。生物学史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得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他是将生物学分门别类的一第一个人,并为之写出了专门著作(如动物分类,动物繁殖等一等),他首先发现了比较法的启发意义并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比较法的创始人。他也是详细叙述很多种动物生活史的第一个人。他写出了关于生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的第一本书。他特别注意生物多样性现象以及动植物之间的区别的意义。虽然他没有提出正式的分类(法),但是他按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了分类,而且他对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比两千年后林奈的分类更合理。在生理学上他大都采用了传统观点因而并不出色。和他的前辈比较起来,他是一个坚定的经验主义者。他的推论总是植根于他过去的观察。他在《动物繁殖》(De generatione animalium 760b28)一文中曾明确表示从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知识)是首位的,超过理智思考所能提供的信息。在这一方面他和经院哲学家中的亚里士多德派完全不同,后者认为单凭推论就能推论出一切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显著特点是追究原因,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提出“怎样”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为什么有机体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成体?为什么生物界中目的导向的活动和行为如此之多?他清楚地了解仅仅构成躯体的原材料并不具备发展成复杂有机体的能力。必然有某种额外的东西存在,他称之为eidos。和柏拉图所下的定义完全不同,亚里士多德的eidos是程序目的性原则,在他的思想中这词所表示的意思和现代生物学家的遗传程序所表达的完全一样。和柏拉图相反,柏拉图认定有一种外在的力量用来解释自然界的秩序,特别是它的趋向于复杂化和达到目标的倾向,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自然物按本身的性质而行动,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作用过程或过程的表现。由于任何过程都有目的,所以他认为对目的的研究是研究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一切结构和生物性活动都有其生物学意义,或者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有其适应意义。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释这些意义。亚里士多德的“为什么”问题在生物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什么?”是进化生物学家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关于世界的起源和性质有四种设想:(1)持续时间短的静止世界犹太-基督教创造的世界);(2)持续时间无限的静止世界(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3)循环变化的世界,鼎盛时期与衰败时期交相更替;(4)逐渐进化的世界(拉马克,达尔文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坚信世界基本完美无缺从而排除了进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先进思想只是近几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他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之所以声名狼籍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托马斯主义者奉他为他们的权威哲学家,后来当经院哲学声誉扫地时,亚里士多德也就自然地跟着倒了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时期中几乎全部着重点都放在物理科学上。由于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著名的生物学哲学,同时不幸地认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可以同样看待,人们便将他的生物学思想引用于物理学和宇宙学。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可悲的后果,正如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中培根,笛卡尔以及许多其它学者一再指责的那样。考虑到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研究是如此出色,如此富有创造性,这些学者对他的百般非难与嘲讽真是难以令人理解。随着生物科学从物理科学中解放出来的程度,现代对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性的重新评价也随之增长。只是当现在对生物有机体的双重性充分认识了之后才领悟到生长发育和功能的设计蓝图——遗传程序就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所假定的造型因素(formative-principle)。几百年来哲学界和物理学界一直对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一些博物学家的意见充耳不闻,这些博物学家认为为了从蛙卵形成青蛙,从鸡蛋变成鸡,就必需要有比物理学定律更多的一些东西(Mayr,1976)。这并不需要任何精灵妖魔,所需要的只是承认复杂的生物系统是具有三十多亿年历史的遗传程序的产物。般有什么东西比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遵从同一法则的荒诞说法更能引起消耗无谓精力的争论。现在还没有迹象表明这种见识已经波及到大多数哲学家,不过在生物学家中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希腊的三种生物学传统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仍然继续流行。博物学,特别是植物的描述和分类在TheophrastusS和Dioscorides的著作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而Pliny(公元23-79)则对动物学感兴趣,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编纂者。生物医学传统到盖论(Galen,公元131~200)时达到高峰,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界中,在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噶学派之间产生了分化。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1)及其学派以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为依据,认为万物都由不变的原子构成,原子不停地旋转并随机地相互碰撞。伊壁鸠鲁对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虑的唯物主义解释,认为一切事物都经由自然原因发生。就地看来生命是由于无生命物质运动的结果。生命如何表现则取决于构型合适的原子如何装配,他的这种解释是非常现代化的。Lucretius(公元前99-55)是他的追随者之一,也是一位同样毫不妥协的原子论唯物主义者。他们两人都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Lucretius提出了一种理由充分的论点来反对设计概念。此外他还发表过一些论点,这些论点在十八、十九世纪又一再被提及。然而他在批评某些原子论者时又极力为亚里士多德辩护,这些原子论者认为通过水与火的偶然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狮子和橡树。在这个方面,盖伦同意他的意见。
伊壁鸠鲁学派的论点主要是针对斯多噶学派的,后者支持泛神论(多神论)并深信世界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被设计创造出来的。按照他们的意见,哲学的目的是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秩序,后来自然神学就导源于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派不承认机遇是世界的因素之一;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决定论的。他们是严格的人类中心论者,十分强调有智慧的人类和由本能驱使的动物之间的区别(Pohlenz,1948)。
Lucretius和盖伦以后一直到文艺复兴,生物学中并没有出现真正有意义的事态。就我所知阿拉伯人对生物学没有作出重要贡献,即使有两位著名的,对生物学极感兴趣的阿拉伯学者Avicenna(980—1037)和Aberrhos(Ibn Rosh,1120-1198)也是如此。不过,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使得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亚里士多德,这可能是阿拉伯人对生物学史所作出的最伟大贡献,其它的贡献则是更间接的。希腊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但并不重视实验。(Regenbogen,1931)。与之相反,阿拉伯人是伟大的实验家,甚至可以说他们奠定了以后兴起的实验科学的基础。然而通向这最后目标的路程极为曲折,冶金术就是最重要的中间站。
[编辑本段](五)逻辑学及数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的。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提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运用这个前提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经改变,“元素”一词的意义也就改变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三段论是没用的,也不能就此认定现代物理学是错误的。幸运的是,现代的实验家并不再为逻辑形式而耗费心神了,但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却在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编辑本段](六)教育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思维、理解、认识等。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他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炼心智、塑造性格、激荡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常发展。


内容提要:从政治哲学的发展来看,特别是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已涉及到了有关国家、政体、阶级构成、所有制形式等各个方面,从而开创了后来欧洲政治哲学发展的途径。而所有这些都更为系统地反映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他们不仅为希腊社会勾画了一幅尽善尽美的社会轮廓,而且为人类政治哲学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他们为后世展现的是一幅风格迥异又相互交织的政治蓝图,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没什么看法。
风向
回望不若静思。

谁能解释为什么诸子百家与希腊古文明在历史上同期产生?

为什么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西方特别是罗马希腊文化(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的思想问题等)也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发源发展起来?为什么人类文明会在那时侯不约而同的出现?
如果你是个无神论者的话,你只能认为这是个巧合。
这种巧合不稀奇啊。人类发展史上这种巧合多着呢。
那罗马帝国和汉朝同时存在成为世界两大超强国,在您看来岂不也是一个巧合……
人类历史必经的一些事情,东西方同时发生没什么奇怪的。

如果让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放到现今社会,他们是否会助力国家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诸多言论,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如果他们身处当今社会是否会助力国家的发展?

诸子百家放到现代社会必然可以对国家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些有着新观点新想法的各家各派的学者,都是社会中思维最活跃,对社会看得最透彻的人啊,他们提出的思想即使过了千百年也仍然有很广泛的借鉴意义。当然,他们的学说由于时代原因必然会有落后的地方,我们只需要取其精华就好了。

首先说我们国家一直崇拜的儒家学说,儒学在古代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成为占据统治地位思想,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利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但是儒家学说也有十分值得借鉴的地方,孔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说主要围绕“仁”这个字,放到现代就是统治阶级应该为政以德,多多顾及被统治者的需求,人与人之间要仁爱,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正是我们现代正在提倡的社会风气吗?

再看与儒家齐名的道家,道家的主要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人认为自然就是天,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是道家提出的顺应天意,道法自然的思想非常先进。在今天看来,我们人就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不要破坏环境。而且道家还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虽然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稍显自大,但是其中蕴含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十分值得借鉴。

其他的像墨家的兼爱非攻,倡导国与国之间要保持和平,不要互相兼并,顺应了今天的世界和平的主题;兵家思想虽然在现代社会不会广泛应用,但我们今天的战略战术其实与古代兵法一脉相承;法家更不必说,古人依据法家思想进行社会变革,今天的我们同样可以参照古人思想建立法治社会。

我认为会助力国家的发展,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墨家的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法家的依法治国思想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肯定是会助力国家发展的,因为当时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很多学说,那些学说对于现在也是有很大用处的。
不会,诸子百家的各派学说只是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走向的指引,具有鲜明的历史局限性。而如今的社会形态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当时百家的思想。
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诸子百家各派
学说有利有弊,并不一定适合当今的社会,但是对于教育方面还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文章标题: 假如亚里士多德穿越到战国,能一人杀穿诸子百家,终结百家争鸣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6612.html

[假如亚里士多德穿越到战国,能一人杀穿诸子百家,终结百家争鸣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