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魏惠王

时间: 2022-11-21 00:00: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如何评价魏惠王

魏惠王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魏国为何会走向没落?

魏惠王继位时正是魏国国力鼎盛的时期,但由于魏惠王在任期间频频犯错,最后错失良机,加速了魏国衰落。魏国之败在于魏国“四战之地”的地理环境和错误的用人政策。但魏惠王曾经是很有战略眼光和雄才大略的。成王败寇,如若魏惠王成功了,后代对他必然是又一种评价。他虽然失败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曾经的强大,看到他曾经的丰功伟绩。不要因为他的失败而全部加以否定。

魏惠王是位了不起的君主,其能继魏文侯和武侯之后将魏国霸业再推进一步。前360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魏惠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甫田,即圃田,古泽薮,在今河南中牟县西。魏惠王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将圃田泽水引入淮河,这项水利工程成为魏国继引漳十二渠之后又一个大的水利工程,并且魏国得到的好处远比引漳十二渠要大。因为这项工程灌溉的区域处于黄河和淮水之间五百公里的距离,对农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其意义非凡。  

魏惠王的东进之策,从长远看是正确的。对于魏国来说,如若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土地不能扩大的话,迟早是要被灭掉的。所以正确的战略是先灭掉包围魏国的其中一国。包围魏国的有四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在这四国里,魏惠王选的是赵国。秦国虽弱,但要灭秦,实在太难,因为秦国的西方领土实在太大,老秦人世居于西戎,是融于当地人民之中的。

马陵之败,是魏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面对秦、齐两国对霸权的挑战,魏惠王采取三项措施,魏国逐渐恢复元气,是齐国不愿意看到的。公元前341年,魏惠王联合赵国,对韩国大打出手,齐国再次挺身而出,在马陵杀死魏军十万,主帅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

 那么,您认为魏国是为何走向没落的呢?

主要还是因为魏惠王做了很多错失,而且他根本就不会用人才,他在位期间没有拉拢太多人才。
在魏惠王当大王的时候,犯了非常多的错误,亲小人,远贤臣,就导致了魏国的没落。
魏惠王对政事却不上心,任用心术不正之人庞涓,损失了人才。

评价庞涓,孙膑,田忌是个怎样的人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郓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

一次是桂陵之战。齐威王四年(前353年),魏惠王围攻赵国的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认为魏在邯郸城下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已筋疲力竭,出兵时机成熟,便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田忌原拟直接进攻魏主力,后采纳孙膑“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的作战方针,趁魏国国内防务空虚,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攻赵的魏军“释赵而自救”,待魏军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结果,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败魏军。

再一次是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齐威王十五年),魏将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集大臣谋议“早救还是晚救?”邹忌认为“不如不救。”田忌认为“应该早救。”孙膑则认为应等韩、魏两败俱伤时出兵,这样既可令韩完全听命于齐,又可有战胜魏兵的把握。齐王采纳孙膑的意见,暗中答应救韩,韩国因为仗恃有齐国的救援,坚决抗魏。五战不胜,又向齐求救,齐威王抓住韩魏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十万兵力救韩。齐军仍以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这次是救韩)”战法,直奔魏都大梁。庞涓闻齐进军国都,遂撤消对韩的包围而回师,欲击破齐军于大梁。魏惠王也大肆兴兵遣将,以太子申为上将军,率军十万迎击齐师,企图与齐军进行决战。孙膑根据魏军骄傲轻敌,急于求战必将轻兵冒进的情况分析,提出用逐日减灶以引诱魏军追击的策略。田忌乃使齐军退却时为十万灶,第二天减到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追行三日大喜,认为齐军怯懦,三天士卒逃亡者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轻骑锐卒,兼程追赶。孙膑计算魏军的行程,判断将于日落进入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乃于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处设下埋伏。庞涓的追兵,果然在预计的时刻进入齐军设的埋伏圈,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散,齐军全面出击,大败魏军,擒魏太子申,庞涓愤愧自杀。

这一仗,魏国遭到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国则逐渐强盛起来。

田忌因与齐相邹忌不和,于马陵战后的第二年逃奔楚国,封于江南。齐宣王即位后,又受召回国复职。

庞涓好名利,总梦想着出将入相成为第二个吴起。为此,他帮魏惠王制定了弱赵以联三晋,灭秦后图天下的战略方针。但魏惠王外交上的失误让他陷入了被动局面,北拔邯郸之时,齐楚出兵,秦亦趁火打劫。拿下邯郸之后,于桂陵败于孙膑之手,后魏将邯郸还给赵国,其战略目标未能实现。桂陵之后将目光转向秦国,主张弱秦,灭秦。可惜魏惠王未能正确采纳其方略,仍固守统一三晋的方略不变,坚持打韩国,以至于被齐国渔翁得利,令魏国霸权衰落。真实的马陵远比史书中的精彩得多,此战为中国历史上以谋取胜的经典,可惜我们只能看到其中很小一部分。后人曾评价“魏惠王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至于国之根本,竟成一俘者,皆因庞涓之一死。”
个人认为庞涓虽雄才大略,韬略于胸,却心胸狭窄,妒才嫉贤。且野心勃勃,好高骛远。最终害人害己。
孙膑淡泊名利,卓然出世,且风华绝代,谈笑江山。但面对庞涓的伤害,显然仇恨如附骨之蛆,刻骨难忘,定要其一死以抒怨郁。大概被最亲最爱的人伤害背叛是最无法原谅忘怀的吧。爱之深,恨之切,他唯一在怀的,大概也只有庞涓了。
田忌,大将之才,顶天立地大丈夫也。
庞涓虽雄才大略,韬略于胸,却心胸狭窄,妒才嫉贤。且野心勃勃,好高骛远。最终害人害己。
孙膑淡泊名利,卓然出世,且风华绝代,谈笑江山。但面对庞涓的伤害,显然仇恨如附骨之蛆,刻骨难忘,定要其一死以抒怨郁。大概被最亲最爱的人伤害背叛是最无法原谅忘怀的吧。爱之深,恨之切,他唯一在怀的,大概也只有庞涓了。
田忌,大将之才,顶天立地大丈夫也,如伯乐,能发现重用人才。

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猎时,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什么评价?

什么是真正的国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这段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意是这样: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国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们魏国虽然小,但是还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有十枚。你们齐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国宝呢?”齐威王说:“我认为的国宝和您认为的国宝不一样。我有个大臣叫檀子,让他镇守南部的边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泗河旁的十二个小国都来朝见;我还有个大臣叫盼子,派他守卫高唐(今山东省禹城),赵国人就不敢往东在黄河上打渔(侵犯我国);还有个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今山东滕县),燕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过来要求居住于齐国的有七千多家;还有一个叫钟首的,派他负责治安,他能做到做到路不拾遗。这四个臣子,能照耀千里,岂止能照亮十二辆马车呢!”魏惠王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评价: 到这里,我们已经两次看到了古人关于国宝的认识,而且非常巧合的是,被教训的刚巧是一对父子,吴起和齐威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国宝”的含义。吴起作为一个臣子,他对自己的君王有着一个理想的形象,因此,他说“国宝”指的是领导人的品德。而齐威王作为一个君王,他从如何当一个成功君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宝”指的是有才能的大臣。应该说,这两个回答合在一起就是对“国宝”一词非常好的解释。如果一个君主自身具有较高的品质,同时又能重用有才能的大臣,那么国家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
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虽然小,但是尚且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有十枚。象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说:“我所以认为的宝贝和大王你的不同。我的臣子有个叫檀子的,让他守南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泗河旁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见;我的臣子有个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往东在黄河上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个叫黔夫的,派他守徐州,燕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就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过来要求居住于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的臣子有位叫钟首的,派他防备盗贼,就会做到路不拾遗。这四个臣子,能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呢!”魏惠王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战国时期魏惠王

魏惠王算不算个明君?看他的谥号“惠”貌似也没什么大的功劳啊?rn但是很多人在说魏国的时候都是把魏罃和魏文侯魏武侯相提并论的。rn不过我看魏惠王错过了商鞅,庞涓虽然前期率领魏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不过后来还是败了,导致魏国实力被大幅度削弱。这么来看,魏罃充其量不也就是个败家子?把他爷爷和爹爹精心打造的魏国败坏完了?
战国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期,优胜劣汰。大量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很多时候不进则退,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进步不够快,都是在后退的时期。魏国经历了魏文候、魏武候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可谓为战国第一强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魏武侯前期任人唯贤,重用吴起,大破秦于河西,压得秦国几十年喘不过气来,但是后期就不能说那么英明了,首先他没有其父的智慧抑制赵国,而是改为大力压制赵国的崛起,结果与其盟友赵国大打出手,导致三晋联盟不稳定。再则,经历了魏武侯长达十几年的征战,魏国人面对着四面受敌的窘境。可以说是一个生强力壮的壮汉虽然凭借了自己的实力领着两个小弟在一年轻人中称王称霸,可这终究不能长久,首先他不愿意与小弟赵、韩分享利益,太不顾大局,其次,他的对手-齐国、秦国、楚国也都在默默的发展。因此魏国在魏武侯末期已经不能很好扩张了,遇到了瓶颈,现实就是不进则退。
而魏惠文王不能说很差,只是他和他的父亲晚年一样对于霸业很迷茫,使用同样的武力手段来维护霸业,东征西讨,并且使得原本就有裂痕的魏赵、魏韩关系更差,先后围攻赵韩的首都,逼得他们像齐国求救。惠文王发动的战争虽多,却未能取得太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盟友、诸侯,魏国在各个大国的夹击中,国力枯竭。但要说是他是个败家子则过了。他前期也曾力压诸侯,称霸一时,只能他不能看清未来的形式,可是现实中又有几个人来看到未来了。至于商鞅,我们作为后人知道他成功了,可是作为当时的人,却未必知道他那一套行得通。秦国重用商鞅,很大程度上也是奋死一搏,当时秦国几乎可以说最弱,而其他较为强大的诸侯不也没用商鞅吗,要知道重用一个人改变一切是很大风险的。作为当时的第一强国,这样的风险明显不值得。
再则,魏国也不是真正衰弱,而是他的进步不够。综上,可知为什么他的谥号不是那么差了。
魏惠王这个人的确不太好评价,他前半期励精图治,连败齐秦赵楚四强国,使魏国成为超级强国和事实上的霸主,但接下来的表现就判若两人了,跟后来的唐玄宗可有一比。

一生一个“魏惠王”足矣,他却有7个无法超越的经典角色

文/思琦

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李立群频繁和网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俨然一个和蔼可亲的老顽童。

正是这段时间的“亲民活动”,他疯狂吸粉300余万。

喜欢老戏骨李立群的朋友想必都知道:

演艺生涯中 ,他饰演的角色广泛而庞杂,从乱世枭雄到地痞瘪三,演什么“是”什么。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表演档案里,几乎找不到重复的角色。

除此之外,他对演戏一直抱着 “自我反省、不偏不求” 的态度,从不刻意去宣传自己,也不拍宣传照片,更没有经纪公司。

如此一位实力不俗的“百变戏骨”,人生经历却充满了坎坷艰辛。

本期,咱们一起走进李立群的传奇人生,了解他成名背后的故事。

一、艰难成长起来的演戏天才

1952年,李立群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祖籍则是河南孟州。

李立群之父是河南人,1949年随国民党移居台湾。

在此之前,身为军人的李父已经在河南成婚,并和前妻育有一个儿子。

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李父与一名北京女子再婚,继而生下李立群。

多少年来,李父十分想念河南老家的亲人,但由于诸多原因不能返乡,只能将思乡情结强压下来。

拥有两地血统,李立群不但普通话说得很好,河南话也说得相当溜。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一个“穷”字道尽所有。

就拿住房来说,别人都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家里穷困,他却用“家徒二壁”来自嘲处境凄凉。

颠沛流离的日子,李父带着家人四处讨生活,好不容易才找到一间破旧的寺庙落脚。

可悲的是,这间寺庙只有两面墙,连风也挡不住,更别谈还能遮雨。

为此,李父向邻居“借”了两面墙搭建屋顶,家人才勉强有个“窝”,逃过了餐风露宿之苦。

虽然解决了住处,但苦于没有经济来源,挨饿受冻仍是常事。

从小学到大学,李立群都会因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

多年后接受采访时,他不无感慨地说道:

生活再苦再难,也没有压倒李立群一家。

夫妻和睦、母慈子孝的家庭,苦中带着乐,酸中也有甜。

生活中平凡的你我,又何尝不是这等追求?

苦水中泡大,李立群将自己磨砺得坚韧无比,无论什么困境都能熬出头。

上世纪60年代,随着战争的硝烟散尽,港台影视开始火速发展,明星们亦随之喷薄而出。

赶上这阵东风,李立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看戏和演戏。

自学生时代开始,他便展现出过人的表演天赋,经常被选为文艺骨干,不断活跃在舞台上。

非但如此,他还受邀参演了多部舞台剧和电影,曾饰演过几百个角色。

因为演出较多,他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更是同学们羡慕的明星学生。

二、百变戏骨不是凭空而造

尽管演艺之路走得顺遂,但李立群并没有沿着这条路狂奔。

大学时期,李立群学的是航海专业,父亲也支持他从事航海工作。

因此,李立群从 中国海事商业专科学校航海科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海员。

此间,他跑船时间长达8个月,曾驾驶着2万吨级别的轮船,往返于台湾和澳大利亚之间。

刚开始,他也曾为扬帆起航、搏击蓝海而振奋不已。

但久而久之,枯燥无味的海上生活令他非常怀念演戏的日子。

思来想去,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辞去收入颇丰的海员工作。

当他把想法告诉父亲后,却遭到了老爷子的严厉批评。

作为一名军人,李父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想他成为一名‘下九流’的戏子。

演戏成痴的李立群,还是顶着父亲的反对,果决地踏上了演艺道路。

残酷的现实,为他制造出严峻的考验。

因为阔别演艺圈太久,他失去了关系网和资源。

固然能偶尔接到戏约,但大多是龙套角色,酬劳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更别提养活家人。

为了生计,李立群曾做过洗车工、油漆工等多份工作,饱尝世间疾苦。

所幸他身经百战,从未被困难压倒,反而越挫越勇。

1978年,李立群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这年,他已经26岁“高龄”,早就过了进军演艺圈的大好时机。

不信邪的他,凭着努力考入了“华视”演员训练班。

相比那些衣食丰足、随遇而安的年轻学员,李立群付出了百倍努力,从来不言苦累。

品学兼优的他,结业后获得了华视签约,端上了演员的“铁饭碗”。

当演员容易,当一名优质演员难上加难。

由于外形普通气质一般,李立群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走的主要是“谐角”路线。

但他硬是凭着过硬的台词功底和表演功底,迅速在华视站稳了脚跟。

这一干,便是3年。

1981年,李立群正在主持混得风生水起,好运随之而来。

这年,他深得著名编剧邓育昆赏识,成功闯入了电视圈。

凭借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他荣获金钟奖最佳电视男演员奖,自此红遍了整个台湾省。

时隔两年,李立群受导演 虞戡平 之邀参演电影《搭错车》。

该片中,他一人分饰 哑巴叔的邻居阿满、以及阿满的儿子两角 ,挑战性极高。

在角色差异大,戏份寥寥的前提下,他仍然将角色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两个角色的成功演绎,为他赢得了十足赞誉。

1984年, 李立群 找到好友李国修和赖声川,3人一起成立了表演工作坊,主要致力于话剧表演。

对于资深话剧迷来说,都知道从这种舞台走出去的演员,舞台功底都不是一般的深厚。

而李立群,他不但将话剧和相声结合在一起,还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最牛的4大相声剧,台湾占了3部,大陆仅1部。

在李立群创作和演出的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我们说相声》、《台湾怪谈》等作品中,看过的朋友都能深刻体会到他的非凡实力。

尤其风靡一时的单口相声 《台湾怪谈》,曾一度享誉港台和内地。

长达1个多小时的表演中,李立群从 社会 现实聊到政治,再从梦想回到现实,全程高能,毫无尿点。

有网友如此评价:郭德纲的德云社虽然很大程度上“拯救”了相声,却始终逃不开“三俗”的嫌疑,和李立群的团队实力还是显得“相去甚远”。

据悉,当年李立群由于太忙,因此接到邓丽君邀请当主持嘉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

玩了多年的“相声舞台剧”,李立群成了台湾的大名人,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老话说得妙: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合作的过程中,因各持创作理念,表演风格不同……诸多原因之下,李立群于1995年离开了工作坊。

此后,李立群陆续投资过房地产、股票等行业,遗憾的是最后赔了个精光。

三、有实力者处处是舞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趁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内地影视业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彼时,李立群已经年过不惑。

这个年龄段对于演艺圈来说,着实有些“尴尬”。

而那时,随着新人的不断涌现,李立群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

于是乎,他将眼光瞄向了势头正旺的内娱。

1997年,随着马景涛、郭晋安、陈红、夏文汐主演的武侠剧《新龙门客栈》在内地热播,李立群饰演的宦官“魏忠贤”同样走进了大家的心里。

得益于编剧的“神笔”,再佐以李立群的老辣演技,魏忠贤那 阴狠、毒辣、变态的形象顿时跃然而出,坏到令人毛骨悚然。

毫不夸张地说,虽然一干主角的表现足够精彩,却也扛不住老戏骨的实力碾压。

紧接着,李立群又献出了多个经典角色。

有如 古装剧《 女巡按 》中的“潞王爷”、《 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 》中的“田教授”、 《绝代双骄》中的“李大嘴”等。

在任贤齐版《笑傲江湖》和 《 神雕侠侣 》中 ,如非男主备受吐槽而导致收视率低,李立群饰演的“任我行”和“欧阳锋”同样让人由衷折服。

到了徐峥主演的轻喜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他更是将固执调皮的“东海龙王”演活了。

凭着该剧,内地观众真正接受了这位台湾戏骨,甚至大多数人认为他是北京演员。

因为他,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过了“知天命之年”,李立群的演技更加登峰造极。

当他演好人时,慈祥温柔到让观众想着亲近;

当他演坏人时,凶残毒辣到令观者畏而远之。

看过《温州一家人》的朋友想必都还记得温州人“周万顺”。

这个可爱又有些可恨的中年男人,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以及奋斗不息的精神,最终带着全家走向成功之路。

侯勇和王志飞主演的 历史 剧《 大秦帝国 》中,李立群用别具一格的演技,刷新了观众对“魏惠王”的认识。

群雄逐鹿的年代,硝烟弥漫,民不聊生。

魏国从泱泱大国走向衰败,“归功于”大魏王听信谗言,用奸弃忠。

昏庸中带着十足的谐趣,李立群在观众心目中烙下了独有的“魏惠王”形象。

每次出场,剧迷们都会会心一笑。

以至于到了《大秦帝国2》,当剧迷们看到李立群出场时,追剧之心丝毫未减。

鲜有人知的是,李立群还是 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剧《 秦时明月 》的艺术总监,实力可见一斑。

四、妻子才是真正的“大导演”

如今,李立群即将迈入古稀之年,岁月在他的脸上刻满了故事。

但他,从未停下过演戏的脚步,不遗余力地为观众演绎百态人生。

荧幕中,他信心满满,无论什么角色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每每被问及为何能“轻松演戏”时,李立群常怀感恩之心,对老妻赞不绝口。

他如此说道 :“有她作为坚强后盾,我才能在外面安心工作,她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

从邂逅到结合,李立群和妻子的感情数十年如一日,堪称 娱乐 圈的恩爱典范。

当年,李立群参加某次会议,与一位漂亮女孩不期而遇。

只是人群中的惊鸿一瞥,他便对这个女孩一眼万年,誓要将其追到手。

女孩彼时正在大学里担任画画老师,不但人长得漂亮,还有着横溢的才华。

通过了解,女孩也十分欣赏李立群的直率真诚,更喜欢他在演艺圈中的精彩表现。

就这样,两人惺惺相惜并迅速堕入爱河,这段婚姻,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

婚后,妻子为李立群先后诞下3个孩子,2个儿子1个女儿。

肩挑着家庭重担,李立群更加努力,无论什么戏都接,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从不挑戏的他,出演了3000余集电视剧,电影产量也相当惊人。

正是因为如此,他被大家戏称之为“烂片王”。

但喜欢李立群的朋友都知道,即便在烂片 中,他也从不懈怠,倾尽全力塑造好每一个角色。

精湛演技配上好口碑,李立群从来不缺少戏约。

自打和李立群结婚生子后,妻子就一心一意当贤妻良母,后院从不会“失火”。

那年,李立群做投资巨亏700余万,数年也爬不起来。

当时,妻子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婆媳之间的关系,李立群的妻子也处理得非常好。

婆婆是个计较细节之人,动不动就为了小事情发脾气。

但每一次,她都用柔情和包容化解,而且屡试不爽。

90年代中期,李立群将演艺阵地转移到内地后,夫妻之间面临着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

临行前,妻子对他说道:“放心去打拼吧,家里的老人孩子有我照顾!”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让李立群倍感安心和放心。

还清债务后,李立群在豪华都市上海买了房,三个儿女也长大成材。

按理说,他早就实现经济自由、对孩子也没有后顾之忧,过点奢侈的生活也无可诟病。

但他,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素人”,省吃俭用到令人难以置信。

就好比抽烟,他忠于最低等的“大前门”;又好比服装,即便是路边摊也不介怀。

又好比一日三餐,萝卜咸菜可将就一顿,稀饭馒头也能凑合。

至于出行,他更喜欢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又或者步行徜徉于河畔,漫步于郊区小道……

演戏之余,李立群每次出行都带着妻子,虽然彼此都已白发苍苍,镜头下却宛如一对初恋情人,热情似火。

他们一起出入菜市场,在五味杂陈的油盐酱醋中,平淡而又温馨。

从艺数十年,没有任何纸媒和自媒体,能够昧着良心杜撰出李立群的“绯闻”。

因为 他无论人品还是戏品,都值得后生晚辈们仿效学习,值得每一位观众尊敬。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祝愿李立群老师,以及那些德艺双馨的老戏骨们阖家幸福, 健康 长寿!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魏惠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6506.html
文章标签:评价 魏惠

[如何评价魏惠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