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20 08:01: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太始三年(前94年)武帝六十二岁时,纳赵婕妤所生;而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是武帝的女儿,生母不详,仅仅知道她比弟弟刘弗陵大很多,几乎到了“祖母”一般的年龄代差。
征和二年(前91年),由于佞臣江充的蛊惑和陷害,谎称太子以巫术诅咒皇帝,有谋反之心,使得武帝不辩真伪,迁怒于太子。
太子刘据不堪忍受诬陷,愤而起兵诛杀江充,并与武帝所派来的军队对抗坐战。之后太子方面不敌溃败,太子全家除了一个幼儿(即日后的汉宣帝)以外,全部遇难。这就是“巫蛊之祸”。
在巫蛊之祸中,武帝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受牵连被杀。另三个女儿:卫长公主、石邑公主、隆虑公主,也先后去世。所以,武帝晚年,在世的女儿,就只有鄂邑公主一人了。
晚年的武帝在经历了对外军事失败、对内父子失和,国家因为自己好大喜功而消耗巨大、民力疲敝,面临崩溃的情况下,痛定思痛,下“罢戍轮台罪己诏”,停止一系列对外战争,废除国内强征政策,恢复汉初薄徭轻赋之策,息兵养民、与民休息,所以“有亡秦之过、而无亡秦之祸”武帝的及时转变,使得岌岌可危的汉室社稷得以稳定,善始善终,总算不负其“汉武大帝”的英名。
完成了国政大事的武帝,也进入了人生的晚年,对于与太子刘据的父子失和,最终兵戎相见、失去爱子的悲惨结局,武帝内心是十分后悔和懊恼的,这也是他自己不慎和过于武断所造成的。
太子死后,武帝的其他儿子里:
次子齐怀王刘闳已经去世;
第三子燕王刘丹野心勃勃,无辜之祸后居然主动上书,提出进长安宿卫宫室,其实就是要当太子,所以武帝十分厌恶他,杀了他的使者,削去燕王三县封地,断了刘旦念想;
第四子广陵王刘胥为人骄奢、不尊法度、喜好游乐,汉室江山也不可以交给如此嬉戏之人;
第五子昌邑王刘髆,是武帝宠姬李夫人所生,举止倒也合乎礼仪,性情比较温和,本来希望很大。但是其舅父李广利在背后图谋立外甥为太子,被武帝发觉,进而厌恶,之后又急于求成,出兵攻击匈奴,想以战功洗脱罪过,不料又大败于匈奴,之后投降匈奴。此事使得武帝大怒,诛灭李广利全家(也是刘髆外家),并以因此疏远刘髆。刘髆郁郁寡欢,忧思成疾,于后元元年(前88年)去世。
为了避免父子争权悲剧重演,及维护汉家江山的稳定,武帝经过长久考虑后,决定越过已经成年的几个儿子,把汉室江山交给当时只有六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并安排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匈奴人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共同作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少主。
而决定立刘弗陵为储君后,武帝还赐死了他得生母赵婕妤,以免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外戚借此擅权,从而威胁汉家社稷的局面出现。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刘彻去世,弥留时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以继承大汉江山。然后安排四辅臣辅佐太子,在太子未成年前代为主持国家政事。
刘弗陵年幼,不谙世事,所以对于他的抚养问题,武帝去世前特别嘱咐,以当时在世的唯一女儿:鄂邑公主来代替父母之责,抚育幼弟,使其平安成长。
于是,在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弗陵登基继位,成为新的大汉皇帝(即汉昭帝)。昭帝一即位,辅政的霍光等便以皇帝的名义,册封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以其为皇帝唯一姐姐身份,搬到皇宫居住,抚养年幼的昭帝。
-----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汉书--昭帝纪》
鄂邑公主对于抚养幼弟,确实是尽心尽力,竭尽所能地照顾这个比自己小近四十岁的小弟弟,使得年幼的昭帝可以平安、快乐的成长,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昭帝因此也特别依赖长姐,尊重并敬爱她,对于姐姐十分亲近,多次加封长公主封邑,其他赏赐也络绎不绝。
鄂邑公主原先嫁盖侯王信(武帝生母王太后的同父兄长)的孙子、第三代盖侯王受,所以也被称为“盖长公主”。昭帝继位的时候,王受已经去世了,鄂邑公主因为孤独,所以与门下门客、一个叫丁外人的小吏有私情,并相互以伴侣自认。汉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而昭帝尊敬长姐,对于她的私事也并不反对,甚至与辅政大将军霍光商议后,诏命丁外人侍奉长公主,以欢娱其心。
------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主欢,有诏外人侍长主。《汉书--外戚传》
本来按照昭帝与鄂邑公主的姐弟感情,就这样和和睦睦相处下去,小弟弟感激长姐的抚育之情,一定会厚加报答,使姐姐颐养天年,富贵善终,这也将是日后的佳话!
但是,人心的不足,及人性的贪婪,还有利欲熏心,最终还是害了鄂邑公主。她不该因怨而生恨,掺和进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联络另一个弟弟:燕王刘旦,及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妄图除掉挡了自己路的辅政大臣霍光,并废黜自己辛辛苦苦抚育成人的昭帝刘弗陵,以达到更高的诉求。
结果诸人的阴谋失败、计划被昭帝以及霍光识破,鄂邑公主最终被自己一手养大的小弟弟赐死,多年的养育恩情烟消云散,这也是她咎由自取,怪不得昭帝不念亲情。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其实是这样的:
始元四年(前83年)昭帝已十二岁,诸辅臣及长公主决定为其挑选皇后,延续皇家血脉。此时,四辅臣中,车骑将军金日磾已经去世,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成为亲家,霍光女儿嫁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生下一个女儿上官氏。上官桀因此得以在霍光休沐时代理其处理政务,进而可以掌握权力。
--初,桀子安取霍光女,结婚相亲,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决事。《汉书--外戚传》
在选取皇后的过程中,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意图把自己的孙女(女儿),也是霍光外孙女的上官氏选入宫中,成为皇后,之后好依仗外戚的身份获取更多利益权力。
但是没想到这个意图被霍光以上官氏年幼,不宜入宫为理由拒绝了(霍光自然知道上官桀父子的想法,但一是为了避嫌,二也是为了抑制上官桀权力过大,霍光始终不能答应外孙女入宫。)
见走不通亲家霍光这一关,又不好直接与霍光撕破脸,不甘心的上官桀父子于是转而求告于鄂邑公主门下。上官安与丁外人关系匪浅,十分要好,于是便通过丁外人向鄂邑公主表达了想让自己的女儿被选为皇后的意愿。
为了使目的达到,上官安更是鼓动丁外人说:“汉家制度,列侯才可以尚公主,如果这件事成功了,我就与父亲一起向皇帝上奏,使你受封列侯!”
----安素与丁外人善,说外人曰:“闻长主内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 《汉书--外戚传》
丁外人闻听,简直是出望外,得到上官安的承诺后,立即向鄂邑公主禀报此事,并极力怂恿公主促成上官氏入宫,以被选为皇后。
鄂邑公主与丁外人感情深厚,也愿意自己的情人能够封侯显贵,于是一口答应,然后对昭帝及霍光提出选上官氏入宫备选。
昭帝对于姐姐的请求,并没有反对,同意上官氏入宫。而霍光见皇帝已经同意,自己也不好拒绝,勉强也答应下来。于是,当年六岁的上官氏,就被挑选入宫,封为婕妤。一个月后,正式册立为皇后。
女儿成为皇后之后,上官安父以女贵,被封为骑都尉、车骑将军、桑乐侯,地位扶摇直上,逐渐骄奢放肆,依仗外戚地位作威作福。而其父上官桀原本就是辅政大臣,孙女被立为皇后后,更是地位尊贵,权势熏天,得以更多地干预政务,逐渐有与亲家、首席辅政大臣霍光相抗衡的迹象。
上官安心愿得尝之后,倒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于是立即上书皇帝女婿,为鄂邑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请求封侯。但是实际主持朝政的霍光,不愿意上官氏权势扩大,奏请昭帝,拒绝封丁外人为侯爵。
上官安、丁外人到底是底气不足,因为丁外人的身份也确实不是正经贵戚,以公主情夫身份封侯是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在公主的示意下,降低标准,再次上书,请求封为光禄大夫。
在公主及上官家看来,自己一方已经降低姿态,不再求封侯,以光禄大夫官位赐封即可,皇帝(还有身后的霍光)怎么着也可以答应了吧。
但是他们没有料到,霍光居然再次拒绝了赐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的请求!而少年的昭帝,也没有给自己姐姐和岳父面子,同意了霍光的奏疏,驳回了鄂邑公主、上官安请封丁外人的奏章。
这一下,不但上官安、丁外人气急败坏,鄂邑公主颜面尽失、就连上官桀这个辅政大臣,也因此权威扫地、气焰顿失,狼狈不堪。
说起来,册封丁外人为侯其实事小,不过一块封地,和若干俸禄而已。但是当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开始,霍光就敏锐地觉察到事情的复杂性:鄂邑公主本来就对皇帝有抚育之恩,现在又与皇帝岳家勾连,日后两家总会借机擅权,干涉朝政。总有一天会尾大不掉,进而威胁皇权(也有威胁自己的权势)。
所以对于上官家及鄂邑公主的非分之想,霍光断然拒绝,并暗中上奏昭帝,说明厉害。昭帝虽然年幼,但是聪颖异常,中间的厉害一点就透。
于是皇帝和首席辅政大臣根本没有给尊贵的长公主及外戚面子,一口回绝所请,断不许威胁皇权的情况出现!
鄂邑公主自以为抚育皇帝经年,劳苦功高,而且之前皇帝幼弟对于自己所请无不应允,总觉得可以无所不能。上官家也是自恃皇帝岳家,外戚显贵,区区封侯小事,手到擒来而已。
没成想当头一棒,位高权重梦想一朝破灭!因此,两家极度怨恨霍光,并连带对于对于昭帝也是腹诽满满,认为其不念亲情,受霍光蛊惑,对于至亲刻薄寡恩。长久的怨恨下,居然生出‘更换皇帝、击杀霍氏’的念头,以解受辱之恨。
燕王刘旦,是武帝第三子,昭帝兄长。当年,太子刘据死后,就野心勃勃地主动上书武帝,要求宿卫宫中,意思是自荐为新储君。武帝因此厌恶这个儿子,一直疏远他,并削减其封地,以示惩戒。
武帝临终前,授命幼子刘弗陵继位后,刘旦更加怨恨无比,认为自己当时是皇子中最长的,居然不得继嗣为帝,简直是老头子荒谬。此后一直忿忿不平,时刻准备着谋划取昭帝而代之。
同时,辅政大臣之一的桑弘羊,因为平日里诸多朝政大事与霍光的分歧,及为儿子求官之事被霍光拒绝,也同霍光产生了矛盾。
于是,在共同的怨恨下,上官桀父子、鄂邑公主、燕王刘旦、桑弘羊等人,迅速结成政治集团,一同谋划,准备推倒霍光,废黜昭帝,然后迎立燕王。
为了获取话语权,上官桀授意燕王上书,再次提出封赐公主情夫为侯。
----燕王大喜,上书称:“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观过知仁’。今臣与陛下独有长公主为姊,陛下幸使丁外人侍之,外人宜蒙爵号。”《汉书--外戚传》。
不出所料,霍光也再次以昭帝名义驳回所请。于是,燕王借此向昭帝奏报,说霍光“擅自专权、隔绝宗亲,疑有非常”,诬告霍光谋反。
没想到昭帝对于霍光数年来的辅政辛劳十分认可,对于燕王的心思也了如指掌,根本不相信三哥的信口雌黄,对于燕王奏报予以驳斥,并穷追燕王上书意图。
原本上官桀、桑弘羊准备燕王上书后,昭帝会相信其所说,下诏追究霍光,二人可以以辅政大臣身份,于宫中以昭帝名义拘押霍光,并以擅权之罪将霍光扳倒。没料想昭帝聪慧如此,一眼看穿其中关节,选择支持霍光。
眼见计划失败,诸人不甘失败,最终铤而走险,密谋以鄂邑公主皇帝长姐身份,邀请霍光前往其府中饮宴,趁机埋伏杀手将霍光除掉,然后上官桀、桑弘羊等伪造武帝诏令,废黜昭帝,迎立燕王刘旦。
----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汉书--霍光金日磾列传》
就在计划即将实施中,鄂邑公主府中的稻田使(管理封邑佃租官员)燕仓得知阴谋,向大司农杨敞、谏议大夫杜延年紧急告变,二人再飞报霍光及昭帝。皇帝兄长、姐姐、岳父一同阴谋作乱的惊天消息,才得以暴露。
得知消息的昭帝和霍光,惊怒交加,在紧急商议后,做出决议:立即派出皇宫卫士,分别赴鄂邑公主府、上官桀、桑弘羊宅邸,逮捕上官、桑两家人丁,及公主情夫丁外人,连夜审理,获取确实口供。
得到诸人谋反实据后,少年皇帝勃然大怒,授命霍光将岳祖、岳父上官家、辅政大臣桑弘羊家诛灭三族,并诛丁外人。兄长燕王刘旦处则派出使者,前赴燕国言明其罪,勒令其自裁,燕国除封。
而对于抚养自己成人的亲姐姐鄂邑长公主,昭帝痛心疾首之下,命人传话:念及长姐抚育恩德,姐弟情谊终究不改,特赐公主自尽,并不追究公主子嗣连坐之责。
鄂邑公主因私欲,导致利令智昏,阴谋作乱,最终与亲自抚养长大的幼弟决裂,谋反不成,落得个自杀而死的下场。总算昭帝念及姐姐的养育之恩,没有祸及其子嗣,而且还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算是对于这个姐姐最后的报答了。
汉昭帝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为何最终汉昭帝却将其处死呢?
汉昭帝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最终汉昭帝却将其处死了。
说起中国最兴盛的两大王朝,非汉唐莫属,当时的汉唐雄风,让周边国家闻风丧胆,而汉朝被称为强汉,跟其在位的几位明君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我们熟悉的汉朝皇帝来说,有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景帝,但其中还有两位昭宣二帝虽然名声没有前面四位响亮,但是却也开启了“昭宣之治”,将汉朝的国力发展到了顶峰。
鄂邑公主在之前可谓是皇宫中的小精灵,史料上连其生母都没有记载,可能是某个不知名的嫔妃所生,而她之所以能选到被照顾汉昭帝,是因为他是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正是在鄂邑公主的照料下,汉昭帝对其有感恩之心,所以在汉昭帝继位之后,就立马封鄂邑公主为长公主。要知道只有皇帝的长女才能被封为长公主,除此之外,就是需要皇上的恩典了,在待遇上,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这一点看,汉昭帝对其姐姐鄂邑公主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从小一起长大,还是亲情较为浓厚的。
在汉昭帝十二岁那年,鄂邑公主计划为其选皇后,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也是霍光的女婿),想让自己六岁的女儿做皇后,这个想法得到了父亲的赞同,却遭到岳父的反对,因为霍光认为外孙女还太小。没办法,上官安就只能另辟蹊径,跑去巴结鄂邑公主,和鄂邑达成协议。协议的内容就是公主让上官氏成为皇后,上官父子为公主的情人丁外人谋求侯爵之位(汉朝有祖制非封侯者不得娶公主)。
这其实不仅仅是汉昭帝一次简单的选后,其实也是鄂邑长公主与霍光的一次夺权。因为如果皇后出自霍光家族女子的话,那么霍光的辅政之权就会越来越大,那么鄂邑长公主与辅政大臣上官氏便会最终退出汉朝的历史舞台。在经过汉武帝时期巫蛊之乱而活下鄂邑长公主深知没有权利便会被无辜绞杀,就像当初那么受汉武帝宠爱的卫长公主一样,因为巫蛊之乱被株连。
这些人见通过刘弗陵扳倒霍光办不到,于是就让鄂邑公主设宴,宴请霍光,并在宴席上杀掉霍光,并废黜刘弗陵。这事被霍光发现了,于是下了狠手,一并抓住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全部把他们诛杀了。而作为宗室的鄂邑公主和刘旦,虽然没有直接杀他们,却逼令他们自杀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件事完全不能说刘弗陵忘恩负义。一方面,逼令鄂邑公主自杀的主要是霍光,另一方面,也是鄂邑公主咎由自取。
汉昭帝刘弗陵临终之时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任何人,而是死后由众臣商榷而立的新帝。
汉昭帝刘弗陵病逝,膝下无子,皇帝大统无人继承,在此之前他也没有准备什么继承人的事宜。所以撒手人寰之后就由辅臣大司马霍光与众臣商议来选择新帝。
刘弗陵驾崩之后,众臣选立的新帝就是刘贺,这刘贺本是昌邑哀王刘髆之子,但生性荒淫,只知饮酒作乐,登基仅27天就被废黜。然而此时遥望朝中无一人能继承大同,于是之前对刘病已有恩的邴吉再次想到刘病已还在民间,于是推荐立刘病已为新帝。
刘病已自小在民间游荡,体恤民间疾苦,而且懂得人情世故,且其天子聪慧,随意经过邴吉推荐众臣便同意了。
扩展资料
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之时还只是个孩子,只有八岁,但是他聪明机智,处理国家事务从不马虎。为昭宣中兴的太平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汉昭帝刘弗陵年纪小小就登基为敌,年少的汉昭帝只能由大臣辅助来治理国家,而且为了保证主少母壮的事情重演,汉武帝在立刘弗陵之时已将刘弗陵之母赐死。虽然在政治上年少的刘弗陵在众臣的协助之下做的还很好,但是毕竟一国之君国事操劳,年纪轻轻就要承受非人的压力,最终不幸病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