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10 21:00: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天地与圣人既然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们还要恭敬地对待他们吗?
在我们心目中,天地和圣人都是最为尊崇不可亵渎的,也常常把最为重大、最为神秘的事跟天地圣人联系在一起,比如“天大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等,而民间所有祭祀仪式,即便是我们内心的每一次灵魂的震颤,无不与天地万神及先人联系在一起,表达着我们对天地的敬仰和依赖,寄托着我们的希冀和祈愿。
但是老子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按照他的意思,既然天地如此不仁,我们的祈愿该向谁来表达,我们的心思该向谁来诉说?
而很多人在解释老子这段话的时候,也都大同小异地说:天地不仁,它把万物都当做用草扎的狗那样对待;圣人也不仁,他把百姓当做用草扎的狗那样对待,不管你是如何地虔敬恭庄,也不管你是如何地忤逆不恭,他都一样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
天之道、地之道、圣人之道难道是这样对待人类的祈愿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吗?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仁,并非“没有仁慈之心”。在老子的概念里,天与地是一种物理的自然存在,不具有人格化的理性与情感,因而不会向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具有感情倾向,有所好恶,有所偏私。它只是循乎自然,法乎大道,依照宇宙间的自然规律生长变化,与宗教中的神鬼不同。神鬼是人们依乎人类自身的需要创设的另一个系统中的角色。
因此在读《道德经》时,一定要按照唯物观来理解,这样才能理解天地为何“不仁”的真正含义。天地既然是一种物性的客观存在,哪里谈得上仁与不仁?有人非得扯上神鬼、偏私,那是每个人站的立场不同。
2.“刍狗”,确实是一种祭祀之物,但是与人们通常理解的“随便扔掉”的意思相去甚远。早期国家有两大任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这里只说祭祀。
在人类的早期,祭祀是要用“牺牲”作为祭品的,何谓“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那就是说,祭祀所有的神祗及祖先,用的都是整个的活物,或者活人,这种做法,直到商纣王时期,依然还在沿用,相关资料甲骨文有详细记载,网络上点击“活人祭祀”,可以脑补一下,在此不作细述。
由于过度征服,常年暴政不得人心,导致商朝灭亡。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东夷长期征伐,兵力下降,敌人趁机将其击溃。商朝是历史上写的第二个王朝,很强大,留下了很多有名的东西。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很多人都非常支持商朝,支持商朝推翻夏朝。商纣王是如何散布暴虐漠视人命的谣言的?经考证,认为是周人故意抹黑宣传。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敌”,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王武建立的周朝推翻了商纣王时期的纣王,它不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他怕天下人不接受,急需一些手段来笼络人心,稳定政权。因此,抹黑纣王成了最好、最快的方法。经过一番渲染,纣王的缺点被放大并逐渐传播开来。商纣王并不像他在历史上写的那么坏。其实他是一个君子,他开了很多地盘。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商纣王想探索更多的土地,常年在外打仗,不顾人民的稳定生活。
人民忍受不了常年战争带来的困难。当人民不满意时,商纣王将逐渐失去他的声望,最后群众将不会非常支持他。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并不像传言的那样,相反,在商纣王统治时期,他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扩张渤海,征服东夷,更有统一古代中国的野心,他很有才华。《史记》对商纣王的评价也很高,说他聪明、善辩、体魄强健。他不仅在军事上很有天赋,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商纣王的战略也是有问题的,没有充分考虑他的敌人是谁,就盲目地讨伐外国。同时,商朝内部矛盾在常年战乱中恶化,外敌压境。此时的商朝局势进退两难,简直是内忧外患的景象。当商纣王向国外派兵的时候,周武王坐不住了,趁乱攻城。商朝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长期以来,奴隶主对广大奴隶进行非人的压迫。他们不仅要承担日常的艰苦工作,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殉难和牺牲。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