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哪些书或文章可以提高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时间: 2022-11-09 22:00: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有哪些书或文章可以提高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推荐几篇例举和分析古诗词,评论诗词的散文。 如《乡土情结》,《思乡怀人,月明情浓》等,越多越好。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

这首诗词写的非常好,希望你能记住。
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唐诗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灿夺目。唐诗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高峰。其优秀的篇章,隽永的意境,如同一壶香浓味郁的美酒,令人细细玩味,终身享受。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屡见不鲜,而描写又各具风韵,借明月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为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一、乡愁浓浓念故土。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思乡是唐诗中重要的主题。李白《静夜思》则是最为典型的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思乡的情绪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用叙述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又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那是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梨花,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钱起的《归雁》中“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湘江女神在腋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杜甫《江汉》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诗人表面上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孓清寥的感受。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中“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句,写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思亲怀乡之情便不言而喻了。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自己在思乡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望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二、离愁悠悠唱友情。由于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道路不畅等的限制,古人十分重视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唐诗中以明月意象来写离别的场面,和离别之后的忧愁等内容的篇章也非常多见。如王昌龄《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的诗,写送别、留别的不少,并且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这首诗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神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在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后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谕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人以“忆”字句勾勒,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孟郊《古怨别》是一首写情人离愁的诗歌。“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首先用环境渲染离愁别绪。最后两句“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离别之人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唐诗中还有一部分明月意象是写别后的孤寂心情,抒发胸中的忧怨的。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在一个清凉寂静,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嗟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向何方,而诗人却只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孟郊《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旋律,“无心可猜”的良友。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禁禁,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透露出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杜甫《宿府》中“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但只有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她呢?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的心情。杜甫的《倦夜》诗,写出了作者同样的心情。“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这一夜从月升写到月落,诗人何曾合眼!彻底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如此寂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事苦缠住他的心?原来诗人是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全诗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李白《古朗月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中先写儿童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后来写到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的心境。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句,作者抬头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这里既写出了自己的失意与愤慨,又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本质内容来。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表面看来诗人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凄凉和伤感。三、情愁深深抒恋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最为典型的用明月意象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的名篇。诗中几乎句句写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博,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中“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比喻美妙慰贴,想象新颖独特,给人以鲜明的美感。杜甫《月夜》诗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作者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当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沈全期《独不见》中“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那一轮恼人的明月,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深夜下帘之后,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此时忧思徘徊,情愁深深,读者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只是一味望月,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温庭筠的《瑶瑟怨》“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钻上拂还来。”诗人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这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一个美好的秋夜,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沈如筠《闺怨》也是写情愁的典型之作。“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于是女主人公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唐诗中还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也不尽于以上所述,范围极为广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你可以直接找作者,比如熊召政、梁衡、卞毓方等,文章有很多,但是还是书读起来方便。
《人生若只如初见》 记得是评论纳兰的小说
大爱长恨歌

求一些抒情的散文 ,诗,诗歌,或者文章,随笔,感慨等 相关书籍,

RT所示 求推荐
冯德英《苦菜花》
冬天的傍晚
当我走出小屋的时候,冬日的黄昏,已降落在灰白的原野,雪停了,风儿不大,但寒气袭人。西边的天空,从浓密的云层,散出几片玫瑰色的彩霞,单薄而清丽,东方有一颗星星,时隐时现。原野上数间泥屋,有淡淡的暮霭,在它上面轻轻地拂动。我上了马,马蹄踏着残雪覆盖的荒草,发出沉闷的呻吟。苦艾和薄荷的气味,又向我扑来。忽然,一只野鸭,从草丛中惊起,掠过我的头顶,落在远处的河面。那榆树老人,又伸出手臂,向我表示惜别.

王梓夫《幸福你在哪里?》
湖水静静地横在下面。水底现出一个蓝天和一轮皓月。天空嵌着鱼鳞似的一片一片的白云。水面浮起一道月光,月光不停地流动。对面是繁密的绿树,树后隐约地现出来假山和屋脊。这一切都静静地睡了。树丛中只露出几点星子似的灯光。湖水载着月光向前流去。但是琴的眼光被拦住了:两边高的山石遮掩了湖水,仿佛那里就是湖水的界限。

朱自清《荷塘月色》
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上的微语。
星夜
晚上没有月,星是极稠密的。十一点后人都睡了,四周真寂静啊,恐怕是个绣花针儿落在地上也可以听得出声音。黑洞的天空中点缀着的繁星,其间有堆不知叫作什么名字,手扯手作成了个大圆圈,看上去同项圈上嵌的一颗一颗的明珠宝石相仿佛。我此刻真不能睡了,我披衣下床来到窗前呆呆的对天空望着。历乱的星火,沉寂的夜景,假如加上个如眉的新月,不和去年冬天我们游中央公园那夜的景色一般吗?
早晨起来,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阳台上,打开窗户,一股清凉的气味向我扑来,好舒服哦。瞧,那边的房屋上,都镶满了晶莹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珍珠。一个个调皮的小雨点,淘气地落在马路上、树叶上,像一个个小孩儿在捉迷藏,多可爱呀!看,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都为了安全而放慢了速度,很有秩序地行驶着。
我被这景色吸引了,就打着伞来到附近的广场。来到那儿,简直跟仙境一般。翠绿色的草坪,正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乳汁;各色鲜艳的花,正清洗着自己美丽的秀发;带黄色的嫩叶的枝条,正挥舞着绿色的丝条。
我微微地舔了舔这水,没想到这水很甜,就像仙女用枝条撒下来的圣水。现在,快要进入梅雨时节,雨量较大,一个个凹进去的小洞,都被云娃娃的“眼泪”填满了,泥土也非常喜欢这水,好让她的“孩子”喝个饱。

50字左右

月夜
云团缓缓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辉煌灿烂,金光耀眼,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巴金《秋》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刘白羽《海天夜话》
新月从地平线升起,朝着拉都果茨区移动;寥寥的一两颗星星,正同留连不去的残昼争夺领空。渐趋于沉寂的都市,此刻闪耀着煤气灯的灯光。
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那时月亮经过子午线。木星升起在东方。在这和平的大自然中间,天空和海洋彼此竞赛安静,大海给黑夜的月轮当作一座最美丽的明镜,恐怕这座明镜从没有这样美的把月亮的影子照出来呢。

冯沅君《隔绝》
雨夜
雨声突然急骤起来。从院里直到街里,连成了一片水塘,绵密而有力的雨点落下来,在水面上砸出无数开花的、僧帽形的水泡。黑沉沉的雨夜,不时有电闪一亮,那都是不太耀眼的、没有雷声的闪电,每亮一次,雨声就更急一些,后来,完全变成一片无法分出节奏的哇哇的声音了
修改回答

月与乡愁

我的月亮憔悴地挂在
故乡苍白的颈项
露珠上光影圆润了阿婆
一脸的沧桑和记忆
直到被晨鸡颗颗叼起
吞进时光的胃里

我在记忆中屡屡翻起
一篇一篇的月影
从阿婆的幼时直到
墙上的黄昏 这月亮
已在我的眼中幻化成了
故乡阡陌间的任何一个晨昏
蓑衣斗笠淌下的 是什么?
是我认定的月亮的泪啊!

我在这泪水中
睡进了故乡的月影
那鼾声也变成了方言的遗韵......

故乡】

淡远的天空下
凋谢的梨花瓣
飘落在小溪的两旁
耸立的山峰
回荡着片片沉寂
乡村小道上的卵石
蕴育着明晨的清馨
黄昏深处
徘徊的老态龙钟的身影
被落日拉得老长老长
在那嬉耍的孩提时代
我曾怀着稚嫩的梦想
在美好的愿望中飞翔
而今
那往日的故乡
被岁月的尘埃
掩埋在朦胧中
开始悄然消散

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恍若梦中一相逢》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与另一个背影有关。

——题记

或许,早已明白,曾经说好的要一路相依相伴却早已如睡梦中的呓语,一觉醒来,恍然而已。

是我太过于天真还是明明知道没有一个人会与你相伴到永远却固执的去相信、去渴望、去期待!人活着,总要期待点什么吧!渴望梦想的人,期待着用汗水浇灌的梦想之花悄然绽放;渴望成功的人,期待着功成名就、扬眉吐气的辉煌时刻;渴望友情的人,期待着用真诚酝酿的友谊之酒愈来愈醇......而我,当青春的蓓蕾娇艳欲滴的时候,我也期待与梦想用力拥抱,期待与成功萍水相逢,期待与友情和谐相处,但我此时更期待,我可以与你在未来的日子里,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可是,此刻,我却猛然觉得些许无奈——我所追求的,期待的,就如同那天边的云烟,丝丝缕缕,渺然而已啊!

突然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情愫。耳畔低吟着,“再见。”“再见!”“再见......”我不停的独语,泪水莫名其妙地夺眶而出。没有意外,没有期待,一切就这样了!我哽咽着,没有你,我找不到我想要的踏实!我在淘洗着过去那曾经拥有的只属于记忆中的安稳,却发现,沧海桑田,莫衷一是!

人们常常在不再拥有的时候,打开记忆的匣门,猛地想起湮灭许久的故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当泪水融化了尘封的盖子,脑海中便泛滥着如烟的温情!

一切恍若昨日。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我格外地怀念那些日子,那些相依相伴的日子。

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的时候,我格外的怀念那些日子,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

可是,古语有云: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一切,终究逃不过曲终人散,人走茶凉......

我一直在想,“再见”是再也不见的迫不及待还是下次再见的无限期待?或许,谁也说不清的吧!物是人非是怎样一种残酷,时间会见证一切!

相顾无言,相视而笑。这该是久别重逢最美好的姿态了吧。

如果喜欢文笔优美、清新的散文,周作人的风格应该会对你的胃口。毕竟是受过古典文学熏陶的作家,生活中的一器一物都可以引发他无限的联想与感慨,文笔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也可以看看,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个作家的人品,不过他的散文也是文笔流畅,且比较有历史厚重感,非无病呻吟。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也比较值得一读,文笔清新自然,很质朴的情感流淌其间,读来咸淡适中,不腻不甜。他的《少年游》很是不错,值得一读。
如果楼主是想练练写作,应对考试的话,他们的散文会很启发你的文思,也会让你对人生、历史有更多的感慨。不过毕竟应试作文和平日的散文随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应试作文,大多情况是话题作文,必须把住一个话题丝毫不能偏离。但是平时的散文虽然也是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却不像应试作文那样突出一个话题的重要性。它们对你文笔和文思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应试技巧却是另有山水。举例而言,如果楼主拿到一个“生命”的话题。那么,首先可以在草稿纸上写下所有能联想到的与“生命”这个话题有关的材料,然后一个一个筛选。剔除联系不够紧密切题的,去掉少话或无话可说的材料,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并且紧扣话题的材料。
组织材料行文时,必须步步把住这个话题,做好的方法就是首段炫出你的文笔,以“生命”为中心写一段优美的话语,并且引出接下来的议论或抒情。然后后面的大段(不是自然段),每一个议论中心起头时,都以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来摆出话题,把话题“生命”放置在主语而非宾语的位置上。比如,要讨论轻生的问题,那么写成“生命不能轻言放弃”起头,就比“轻生是对生命的漠视”要扣题,虽然意思一样,但前者讨论的中心就是“生命”,后者主语是“轻生”,讨论的中心就偏离的生命,容易产生偏题之嫌。
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是得分,抓分的关键。要作文得高分,光看没用的,还要把握考试评分的游戏规则,游刃有余才行。

冰心 (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著作目录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疑似风月》是一本很文雅抒情的诗集,估计楼主喜欢诗意的女孩子,哈哈…散文要看周国平的…推荐你可以先看看,其他以后可以交流…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사랑한다

想学写诗歌推荐书想学写诗可以看哪些有关诗歌的书

‘唐诗三百首’就挺好,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把这本书背下来,作的诗对付一般人没问题了。千万别看《诗词格律纲要》,枯燥死你。你要对格律对仗感兴趣,百度搜一下《笠翁对韵》,研读一下。对于初学者,这两个足够了。诗是词的基础,诗能写好,词就无所谓了,到时候你就会知道。最后打击你一下,就算你再聪明,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你只有有特别强的兴趣才能坚持下来,才可能学好。

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是学习写古诗的入门书.格律,韵部等知识都包括其中了.因为关于诗词创作的书太过庞杂,王力先生是中国古代汉语界的宗师和权威,先读他的书打基础.如果想精进的话,可以继续读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是一本相当系统的专著填词是按一定的词谱的,现在通行的是《白香词谱》和《钦定词谱》.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词的知识,可以读龙榆生先生的《词学概论》.写诗还是要培养语感的,建议多读前人的作品,先读李白、王维,掌握诗的谋篇布局;再读李商隐、杜甫,强调练字练句,对写作古诗很有帮助.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前人的诗话词话,是古人讨论如何作诗和品鉴诗的.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有编过《历代词话丛编》,不妨一读
学写诗必看的书籍推荐: 《声律启蒙》学习对仗和韵脚; 《三字经》典故比较多; 《弟子规》古代文化必须了解; 《诗经》诗歌的雏形,比较朴素的风格; 《楚辞》先秦时期的诗词; 《唐诗》、《宋词》、《元曲》成熟的诗歌。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技巧方面有哪些好的书可推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
缨五月二十号我想对你告白。 我是说如果

求一些抒情的散文 ,诗,诗歌,或者文章,随笔,感慨等 相关书籍,

《恍若梦中一相逢》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与另一个背影有关。

——题记

或许,早已明白,曾经说好的要一路相依相伴却早已如睡梦中的呓语,一觉醒来,恍然而已。

是我太过于天真还是明明知道没有一个人会与你相伴到永远却固执的去相信、去渴望、去期待!人活着,总要期待点什么吧!渴望梦想的人,期待着用汗水浇灌的梦想之花悄然绽放;渴望成功的人,期待着功成名就、扬眉吐气的辉煌时刻;渴望友情的人,期待着用真诚酝酿的友谊之酒愈来愈醇......而我,当青春的蓓蕾娇艳欲滴的时候,我也期待与梦想用力拥抱,期待与成功萍水相逢,期待与友情和谐相处,但我此时更期待,我可以与你在未来的日子里,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可是,此刻,我却猛然觉得些许无奈——我所追求的,期待的,就如同那天边的云烟,丝丝缕缕,渺然而已啊!

突然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情愫。耳畔低吟着,“再见。”“再见!”“再见......”我不停的独语,泪水莫名其妙地夺眶而出。没有意外,没有期待,一切就这样了!我哽咽着,没有你,我找不到我想要的踏实!我在淘洗着过去那曾经拥有的只属于记忆中的安稳,却发现,沧海桑田,莫衷一是!

人们常常在不再拥有的时候,打开记忆的匣门,猛地想起湮灭许久的故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当泪水融化了尘封的盖子,脑海中便泛滥着如烟的温情!

一切恍若昨日。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我格外地怀念那些日子,那些相依相伴的日子。

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的时候,我格外的怀念那些日子,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

可是,古语有云: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一切,终究逃不过曲终人散,人走茶凉......

我一直在想,“再见”是再也不见的迫不及待还是下次再见的无限期待?或许,谁也说不清的吧!物是人非是怎样一种残酷,时间会见证一切!

相顾无言,相视而笑。这该是久别重逢最美好的姿态了吧。

如果喜欢文笔优美、清新的散文,周作人的风格应该会对你的胃口。毕竟是受过古典文学熏陶的作家,生活中的一器一物都可以引发他无限的联想与感慨,文笔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也可以看看,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个作家的人品,不过他的散文也是文笔流畅,且比较有历史厚重感,非无病呻吟。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也比较值得一读,文笔清新自然,很质朴的情感流淌其间,读来咸淡适中,不腻不甜。他的《少年游》很是不错,值得一读。
如果楼主是想练练写作,应对考试的话,他们的散文会很启发你的文思,也会让你对人生、历史有更多的感慨。不过毕竟应试作文和平日的散文随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应试作文,大多情况是话题作文,必须把住一个话题丝毫不能偏离。但是平时的散文虽然也是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却不像应试作文那样突出一个话题的重要性。它们对你文笔和文思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应试技巧却是另有山水。举例而言,如果楼主拿到一个“生命”的话题。那么,首先可以在草稿纸上写下所有能联想到的与“生命”这个话题有关的材料,然后一个一个筛选。剔除联系不够紧密切题的,去掉少话或无话可说的材料,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并且紧扣话题的材料。
组织材料行文时,必须步步把住这个话题,做好的方法就是首段炫出你的文笔,以“生命”为中心写一段优美的话语,并且引出接下来的议论或抒情。然后后面的大段(不是自然段),每一个议论中心起头时,都以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来摆出话题,把话题“生命”放置在主语而非宾语的位置上。比如,要讨论轻生的问题,那么写成“生命不能轻言放弃”起头,就比“轻生是对生命的漠视”要扣题,虽然意思一样,但前者讨论的中心就是“生命”,后者主语是“轻生”,讨论的中心就偏离的生命,容易产生偏题之嫌。
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是得分,抓分的关键。要作文得高分,光看没用的,还要把握考试评分的游戏规则,游刃有余才行。

冰心 (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著作目录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现推荐几篇抒情散文与随笔给你,一起分享:
抒情散文:《美丽的晚霞》《故乡的春天》《春到塘猛》《东郊的早晨》《故乡的秋》《雨后闲情》《那夜风轻轻》
生活随笔:《也谈磨难》《邻居》《谈明星》《谈人生》《谈追求》
文章标题: 有哪些书或文章可以提高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609.html

[有哪些书或文章可以提高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