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只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博物院竟裁切清朝画作,这将对文物造成怎样的影响

时间: 2022-11-07 10: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只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博物院竟裁切清朝画作,这将对文物造成怎样的影响

求台北故宫观后感,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摘要 我们看《台北故宫》的目的,也跟我们泡博物馆的目的是一样的:看文物,而且要看自己想看的,自己最喜欢又看不到的文物。比如我喜欢瓷器书画,先生喜欢书法。打着这个初衷来看《台北故宫》一片,自然是要有些失望的。

台湾故宫简介?

台湾故宫简介?占地面积、长宽、建筑面积、馆藏文物数量及级别、材质等 谢谢
  问问首页 问题库 知识频道 用户频道 问问团队 电脑/数码生活家居QQ专区游戏体育运动娱乐/明星休闲/爱好艺术/文学社会/人文教育/科学健康/医疗商业/理财情感/家庭地区问题 全部问题 >生活家居>交通/驾驶>问题页U问I答:微博有奖问答活动开始,魔幻保冷杯和Q币等你拿!已解决问题收藏 分享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台湾故宫简介?
  [ 标签:台湾,故宫简介 ] 台湾故宫简介?占地面积、长宽、建筑面积、馆藏文物数量及级别、材质等 谢谢 夜曲 あ 龙恋 回答:3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9-11-27 17:50
  满意答案好评率:42% 台湾故宫博物院建立
  在台湾盘踞多年后,国民党当局才开始考虑找一个能和紫禁城的宫殿相媲美的地方来长期安置运到台湾的藏品。形势越来越明显,国民党撤退台湾之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暂避之策了,台湾当局开始为皇家珍宝筹划长期的安排。起初,存放宫廷珍宝的地址选在靠近台中的台湾中部高地地区,就在台中糖厂的两间库房里。到1949年4月,又新建了三个仓库。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立即对文物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点查,并编制了一份“故宫运台文物清单”。打开箱子晾晒文物的做法很快也重新恢复了,这是文物当年存在中国西部的10年间养成的习惯,那时藏在山洞和庙里的文物每隔6个月就要打开晾晒一次。

  1953年,工作人员在存储藏品的仓库附近挖了一些山洞用来展出藏品。显而易见,这些文物急需一个条件好些的地方长期保存,因为山洞对这些文物来说太过潮湿了。1954年2月,亨利·卢斯(HenryLuce)来台湾访问并参观了这些皇家藏品。亨利·卢斯是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出版商,非常有钱,他同时也是蒋介石和国民党集团的热情支持者。在他的影响下,当时的美国新一届政府(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建立了一个亚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提供资金在台中郊区北沟建了一个小型博物馆。1957年,新建的小博物馆正式开放。

  1955年11月,这个新建的小博物馆和“中央”博物馆、“中央”图书馆合并成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台湾故宫博物院。在那以后不久,“教育部”决定刊印一份出版物,向公众介绍这部分皇家收藏中的精品绘画、瓷器、织锦和刺绣。一个主要由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成立了,他们亲自到北沟去为这份出版物挑选艺术品。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王世杰、罗家伦、蒋毂孙和叶公超。学识渊博的故宫工作者如庄严、那志良都担任了这次活动的顾问。

  首次赴美展出
  很多美国人一直以来都期盼中国的皇家藏品能赴美国做一次展览,1936年在伦敦艺展之后就有人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1948年又有人提出,但是这个提议始终没被通过。

  出版商亨利·卢斯上世纪50年代访问台中的时候,重提了在美国展出的事情,但是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结果。故宫藏品在美国展出一直是美国著名博物馆工作人员和亚洲艺术研究者的心愿,他们催促台湾当局考虑这一提议。这些人中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阿希文·利普(AschwinLippe)、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约翰·博璞(JohnPope)和密歇根大学的理查德·爱德华兹(RichardEdwards)。台湾有两位高级“外交官”也为这一提议摇旗呐喊,他们是王世杰和叶公超。其中前者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曾为故宫收藏工作过,当时是台湾当局里一位老牌的政治家,而叶公超曾任“外务部”部长,后来担任过驻华盛顿的“大使”。

  亨利·卢斯是在1935年到1936年的伦敦艺展时认识王世杰的,上世纪50年代卢斯访台时两人再次见面。卢斯最终说服了王世杰,使后者承认在美国举办一次中国艺术品展览对台湾是十分有益的,事实上这已有日本方面的例子。从1948年起,日本在美国举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品展览,这些展览影响了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缓和了战后美国公众对日本的抵触情绪。这一例证不仅更加坚定了卢斯促成此事的决心,也使王世杰彻底折服。作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的成员,王世杰开始在“行政院”游说,争取获得“行政院”对赴美国展览的支持。1960年,这一提议最终被通过,藏品将在1961年到1962年间从台湾赴美,在美国的几个城市展出。

  这次艺术品展览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尽管展出的画作只有当初伦敦艺展的一半,但这次选择的都是质量最高的作品,展会的氛围严肃静穆,丝毫没有媚俗的味道(比如用镶边的卷轴作为背景装饰展出的瓷器)。随珍宝参展的李霖灿在他的日记里记下了参观的人数:1961年5月到8月在华盛顿有144358人;1961年9月到11月在纽约有105061人;1961年12月到1962年1月在波士顿有47896人;从1962年2月到4月在芝加哥有59637人;从1962年5月到6月在旧金山有108254人。

  此次展览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艺术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展览的过程中,山水画受到了观赏者极大的青睐,尽管有些人还并不懂得怎样欣赏这些画的运笔技巧,对元代晚期学院派画家的作品也缺乏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喜爱和赞美。美国方面在对这次展会的详细评论中谈道:“中国艺术复杂的表现形式如同一道巨大的鸿沟,它使得西方常去画廊、受过普通教育的人与中国艺术隔膜起来,这种现象永远都不会改变,除非中国和印度艺术从一开始就是西方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为了消除这种隔阂,相关工作人员结合每一个城市的展出安排了一系列讲座,有相当多的人参加了这些讲座,许多优秀的市民被邀请参加开幕式和其他一些特殊的活动。纽约的亚洲组织(AsiaSociety)还举行了有关展会的学术研讨会。

  李霖灿还记述了他在运输过程中的许多担忧:卡车没有火车安全;有一次,调度过来的火车突然找不到装有全部展品的货车了,虽然在24小时内货车又找回来了,但着实让人后怕。在美国展出一年半之后,所有的珍宝被安全运回台湾。像1936年伦敦艺展之后一样,展品在台湾又展出了一次,这次展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台湾民众确信:国宝已经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台北新馆落成

  这次赴美展览最重要的成果无疑是促成美国为台湾提供了一笔资金,以便建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来收藏皇家珍藏。1960年,美国国际开发(the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简称USAID)向博物院提供了一笔88.8万美元(合台币3200万元)的赠款。这笔款子和台湾当局为建院拨发的3000万元台币数额相当。1960年秋,“行政院”开始为修建这个永久性的博物院制定计划。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博物院于1965年正式命名。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北郊,它的建成使普通的老百姓自1932年以来第一次可以看到更多的皇家藏品,当然这些藏品只限于迁台文物。

  从1965年正式开放以来,台北故宫扩建、修缮过多次。尽管院长秦孝仪创制了一种积极的接收政策,但台北故宫的收藏在多年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故宫资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gszim6J2cjl0XUrmn0rrw

提取码: agsw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你好呀!故宫

《37.你好呀!故宫 完结》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A0G6ParuYbz32ccAeLi6Q

提取码: edqy 

你好呀!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藏有许多艺术珍品,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宫殿。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

  明永乐四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至今560多年中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留原来布局。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四角屹立风格的瑰丽富饶脚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明、清两代统治者的重大典礼都举行于此。主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殿高28米,是故宫最高大堂皇的殿堂。当年帝王升座时,殿前鼎燃香烟缭绕,殿廊金鼓齐鸣,文武百官缅拜行、礼同呼万岁,一派威严气氛,使人望而生畏。中和、保和殿分别为古代帝王阅览奏章和科举殿试的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妃们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故宫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端门,形成宫门前面建筑的前奏。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什么乾清宫的宝座前摆了一只独角兽?

乾清宫的宝座前摆放着一只造型奇特、只有一只犄角的似羊非羊的木雕怪兽。这是什么兽?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这个样子的动物当然世上难找。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羊,名叫獬豸,一角,毛青,四足。据说它非常正直,而且具有超人的智力,本能地分清是非曲直。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立储圣旨的地方。雍正以前,皇位的继承一般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即皇帝在位时,预先公开册立太子。康熙多子,曾两次废立皇太子,这就导致了皇子们为帝位继承权而争斗。雍正继位后,鉴于以前建储的教训,改公开册立为秘密建储,即皇帝在位时确定继承人并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姓名,藏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内。皇帝死后由贵族大臣们打开建储匣,宣布“御书”所指定的人来继承皇位。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被秘密立储而当上皇帝的。选择皇位继承人,对于清王朝的长治久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皇族的利益要求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而要考虑到整个统治集团的实际情况。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对皇帝不断敲警钟,在乾清宫里特别设置了“性忠直”的獬豸神像。乾清宫又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廷典礼、接见官员都在这里进行。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廷典礼和皇族家宴。当年,光绪皇帝还在这里接见英、美、法、日、俄、奥、葡等国的使节,接受各国的国书。皇帝在这里待人接物,也应该公平公正。把獬豸摆在面前,一方面是皇帝夸耀自己“公平正直”,一方面也有自警的意味。

为什么故宫的殿堂寝宫中都摆放着如意

漫步故宫,你可以看到无论是殿堂的宝座旁,还是寝宫的案几上,都摆放着如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如意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品和摆设。如意的制作在清代十分讲究,选用的材料十分贵重,有金、玉、玛瑙、翡翠、水晶、珊瑚等。在制作技术上运用了平雕、浮雕、镂空、单镶、三镶、多镶等多种制作手法,无论是凹下去的阴线,还是凸起的阳线,都能做到精雕细琢不差毫发。至于上面雕刻和镶嵌的花纹图案更是不胜枚举,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张骞浮槎”等;奇禽异兽有“松鹤”、“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花鸟虫鱼有“万年青”、“佛手”、“鸳鸯荷花”、“鱼龙变化”等。“如意”还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高级礼品。每逢喜庆佳节,帝后寿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敬献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赏赐臣下。臣下敬献如意,为的是讨得帝王欢心,好邀宠取信,步步高升;而皇帝作为御下之策的赏赐也可以笼络臣下,收买忠心。作为礼品的如意可谓神通广大,使送收双方皆可如意。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称心”的“如意”在语音上相同,听起来好听,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别迷信,总想凭借“如意”好听的名字来象征吉祥。不仅如此,还要借“如意”二字顺题发挥,雕琢的图案也大都是吉祥图案。例如,有的如意头上镶嵌两个柿子模型,这是因为“柿”和“事”同音,这样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灵芝状的如意头,这是因为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药,这样就可以“长寿如意”了;有的如意头上雕刻成5个蝙蝠围绕着一个大“寿”字的图案,这是因为“蝠”和“福”相谐,这样就可以“五福捧寿”了,指长寿、富贵、康健、德行、善终,真是样样如意了。

为什么紫禁城里摆设着欹器

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45.5厘米、长18.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14.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为什么交泰殿的宝玺是25方

皇家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故宫的交泰殿陈列着25方皇家宝玺,称为“25宝”。这些宝玺有金制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纽有交龙、蹲龙、盘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的宝玺的底面为19.2厘米见方,小的底面每边为6.8厘米。这些宝玺雕镂精湛,质地名贵,形体硕大,是其他传世古印不能相比的。在“25宝”中,有一方满文的“皇帝之宝”,而“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是汉、满两种文字,汉字用篆书,满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书汉字。25方宝玺,除两方“皇帝之宝”重文外,其余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宝玺的应用范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例如,有关赦免方面的,用满文“皇帝之宝”;有关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宝”;有关国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训之宝”;有关奖励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宝”;有关赏赐馈赠方面的,用“皇帝行宝”;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钦文之宝”;有关征伐方面的,用“讨罪安民之宝”……总之,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宝玺。从现存的清代档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质地的“皇帝之宝”和青玉质地的“敕命之宝”,前者钤用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后者钤用于皇帝签署的敕谕。那么,为什么宝玺正好是25方呢?现在交泰殿存放的“25宝”是清代乾隆皇帝选定的。乾隆选25这一个数目,一般认为是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以1、3、5、7、9相加为天数25。用25来确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但是实际上乾隆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乾隆在晚年所写的《匣衍记》中指出:“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所谓“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开东周25代王业。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是东周。乾隆把顺治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东周那样,延续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这就不但足以说明他对自己心愿的实现根本没有信心,而且对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诚惶诚恐的。中国的封建帝王们,开始是标榜他们“受命于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万世不衰。后来,人民的革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历史打破了这种幻想,于是,他们中的开明派认识到自己的统治也是不能万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有较系统的研究。强大的国势,严峻的历史,所有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认一切王朝都要灭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冷宫何处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都写成 。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三大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北京故宫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

“故宫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

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以上内容参考 故宫博物院-藏品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故宫,到底遭遇过多少次刀兵灾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因为明成祖迁都北京,需要建造宫殿,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历时十四年建成。

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它的整个建筑群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是 “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故宫建筑的特点

故宫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它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旁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整个设计端庄大气,布局严谨有序。

相传故宫房间一共有9999间半。为什么要少半间呢?

朱棣当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是打算修一万间的,可是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玉皇大帝将其召到了天宫,责问他为什么敢和天宫一样修万间宫殿。朱棣答应回去就改,玉帝就赐他一块‘天石’,再叫他请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可以永镇皇城,保大明万代永昌。

永乐皇帝回到人间后,便传旨建造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皇宫。建成后,朱棣见紫禁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心里十分高兴。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天石”和要请的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便查问监工的姚广孝。 姚广大孝带他到华盖殿外,指着一块长方形的巨大石雕说:“这就是玉帝赐的那块镇宫院的‘天石’,上有九条巨龙,腾跃于流云之间,七十二地煞被臣派到七十二条地沟里去了,以防地下的小鬼儿闹事!”

朱棣又问:“这宫里房间是不是9999间半? 那半间在何处?”

其实姚广孝看到皇上大兴土木,老百姓深受其苦,便把图纸改了,少建了几百间。他特地在后宫西边建了半间配房,就是防止朱棣这么问的。

从此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就传开了。实际上,目前故宫房间数是8707间,那半间就在文渊阁阁楼的西边

故宫自明成祖朱棣建造起, 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为止,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在此主宰中华。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

故宫,自建成之日起,见证了整个明清宫廷的历史,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在这里上演,有多少帝王将相从这里走过,这里有惊险的夺门之变、壬寅宫变,有奇诡的 “梃击案”、“红丸案”,看到了从这里走上煤山自缢的崇祯,从这里走出去的溥仪。它就是一部明清史。

故宫的建筑布置,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前部分的宫殿,宏伟壮丽,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内廷庭院深邃,幽美而恬静。

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正中有重楼,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这里是皇帝下诏书的地方。内廷宫殿的大门是乾清门,门后便是后宫。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二,明、清之间的区别

明清两朝,皇宫的建筑形式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明朝称太和殿为皇极殿,殿两侧建有抄手斜廊,整个宫殿共有九间,建成三个月后,就因为遭遇雷火而焚毁,重建后,嘉靖36年又遭雷火。嘉靖下罪已诏祭天后,便再未遭遇火灾,只是重建后的新殿比之前小了不少。明末李自成又用一把大火烧毁了许多宫殿。直到康熙年间,才在原址重建太和殿,规模又一次缩水。为了防止火灾,将抄手斜廊改为了两侧封闭的围墙。

明、清故宫的区别不仅是由斜廊改成围墙,宫殿的屋顶也有着明显不同。明代殿顶大多是盝顶,顶部是一块平整的长方体,四个角边接四条正脊,脊下再与殿顶相接,这是汉族建筑的常见样式。清代宫殿的屋顶都改为了攒尖顶,殿顶没有平面,房脊直通殿顶。明代故宫的斗拱也比清代的大。

故宫的布局在明、清两代也各不相同。明代故宫,是遵照汉族传统结构修建,坐北朝南,东西对称,正门坐落在建筑中轴上。而清代修建的坤宁宫,却在东面设置大门,大门并不在宫殿中央,这是因为满族是“以西为尊,以南为大”,所以从东门出入。满族也不讲究东西对称,乾隆年间重建的宫殿如漱芳斋等处也没有遵守东西对称的格局,这样修建更加方便宫殿之间的行走。

三,故宫的消防措施

故宫历史上共发生过80多次火灾,其中重大火灾20余次。明代嘉靖年间共发生火灾14起,是火灾最多的皇帝;康熙时期仅发生了一起,是最少的。

明代故宫殿宇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嘉靖曾说:“宫中地狭而屋多,且屋宇相连,所以火灾频发,且每每连烧。”李自成逃出北京时,顺手放了一把火,将故宫中许多建筑烧毁,清朝重建时,便将消防意识纳入了重建过程。使故宫,不再像以前那样火灾频发。

明代很多火灾是人为引起的,有的是冬季取暖不慎引起,有的是过年放鞭炮造成的。清顺治时也遇到宫女吸烟引发的火灾,烧毁房屋120多间。康熙汲取教训,制定了严格的防火措施,如不许在室内放鞭炮,不许院内燃烧垃圾,御膳房每天派人检查用火情况,违者严惩不贷,有效的保护了故宫的安全。他的做法一直被之后的皇帝采用。

雷击,是引发明代故宫火灾的重要原因。据记载明代故宫因雷击引起的火灾多达16起,清代科技有所发展,在故宫中安装了避雷针, “屋脊两端,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这样大大减少了失火的次数。清代还配置了大量消防工具,比如最早的高压水枪——激筒,救火效果极好, “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又不空费一滴水,不拘多高多远,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喷空,无处不沾,不但可灭已焰之火,仍可预阻未燃之火”。故宫可是配备了不少这样的消防工具,火灾自然大大减少。

四,故宫文物保护

故宫文物众多,各种奇珍异宝是数不胜数。

“九一八”之后,为防止日寇重演火烧圆明园的一幕,保护故宫珍藏的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们,组织将文物南迁。1933年2至5月,共1运走文物5批,计13427箱又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包括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还有《四库全书》及各种善本、刻本等无价之宝。

故宫文物搬迁:

抗战开始后。人们把故宫里的文物,分成三路西迁,抗战胜利后才''回迁''南京。这些文物用半年时间打包13427箱。全是由文物专家亲自动手打包,贴上封条。对每一件文物,进行清点、核对、编号、造册。到达上海后再次核对。由政府军队护运,而故宫文物专家们,也全程参与押送。

这些文物专家抱着“国家灭亡,有复国之日;中华文化一断,永无补救之举。”的信念,用自己的汗水甚至鲜血,保护了珍贵的国宝完璧归赵,无一损坏。

故宫现在对外宣布的文物一共有150万件。故宫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对故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接待游客,故宫不得不进行 “破坏性建设”。这种建设对文物会产生严重的破坏,游客的增多对故宫的一些基础设施产生了损坏,对故宫内部装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物搬迁: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加强管理,”限制游客人数,故宫采用预约参观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故宫针对一些老旧文物,特地制定了五到十年的文物抢修计划,给文物留下生存的空间,使故宫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故宫已经599岁了,她从建成之日起,多次历经地震、雷电、火灾、战乱,走过明朝、清朝、民国,历经劫难屹立不倒,它是一个奇迹。

李自成的一把火虽然烧掉了许多宫殿,但上天庇佑,故宫主体还在,经过重修的故宫又焕然一新。

清末的改朝换代是和平进行的,使故宫再一次免遭战火;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出于溥仪还有利用价值,没有对故宫下手,故宫幸运逃过灾难;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傅作义做了大量工作,和平解放北京,故宫完好无损的交到人民手中。这是故宫的幸运,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故宫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三重城制度,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体现了儒家封建礼制。故宫的建筑还体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故宫强调和追求的不是向空中的发展,而是在地面上的延伸,体现了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和王朝的威严,体现了儒家的等级观念,是中华民族普遍的审美观的体现。

故宫有一大批文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岸故宫同根同源,均承担着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 故宫是一部浓缩的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它和中华民族同同呼吸,同命运。保护好我们的民族瑰宝,使之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文章标题: 只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博物院竟裁切清朝画作,这将对文物造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360.html

[只为「塞进展柜」,台北故宫博物院竟裁切清朝画作,这将对文物造成怎样的影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