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时间: 2022-11-06 17: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李斯算是忠臣还是奸臣?秦国丞相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战国末期,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李斯的一份力量,然而秦朝最终的覆灭,也和李斯脱不开关系。李斯的一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矛盾共同体,既有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的能力,也有在一夕之间颠覆一个偌大的帝国的本事。这样看来,李斯的一生该是有很多矛盾点的。那么,有功又有过的李斯,到底应该算是秦朝的忠臣,还是一个奸臣呢?

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功臣。李斯原本是楚国人,年轻时候做过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但是却在无意之间,通过一些老鼠参透了他所谓的“人生”,也就是“老鼠哲学”。某天,他在厕所里面看到了吃大便的老鼠,见到有人或者狗过来,那些老鼠立马四散而逃,瞬间散得干干净净。后来又有一次,他看到了粮仓里面的老鼠,那些老鼠不仅一只只又大又肥,见到有人过来还是自顾自的,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就像没看到一样。

李斯认为,这就像人一样,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这个道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很正确,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确实是非常大的。只是,李斯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开始他也选对了环境,只是最终还是败在了自己的这套理论上面,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有所讲述。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李斯,分析了自己身处的环境,战国末期,每个人都在追逐名利,李斯也不例外,他想要做一番事业,于是来到齐国,拜入荀子门下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即“帝王之术”。因为荀子的思想非常接近法家,所以李斯也被后世认为是法家代表人物。学成之后,他对比了各国的形式,看中了最有希望的秦国。

李斯先是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得到一个小官职,这样也就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向秦王进献离间六国的计策,首先攻灭韩国这个主意,也是李斯提出来的。谁知道韩国可能是嗅到了不安稳的气息,派出郑国到秦国修建郑国渠,希望借此来消耗秦国国力,谁知道后来目的暴露,东方各国都派间谍来做宾客,秦国群臣对此表示,这些人不怀好意,建议秦王把他们赶走。

于是,就诞生了历史上很有名的《谏逐客书》,李斯也在这些被驱逐的宾客之列,他通过《谏逐客书》,成功令秦王收回成命,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官位,同时告诉秦王,只要是有才能,为什么不能用,不应该因为他的国籍而将他们就这样驱逐。

秦国最终统一之后,李斯的政绩就更多了,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建驰道,车同轨,这一系列都是他的建议,并且其中的很多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封建帝国。

但是,李斯也有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

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心存野心,因为秦始皇诏令的颁布李斯一定会看到,所以他威逼利诱李斯,用他的家人、官位来劝说李斯,终于,李斯为了自己的功业,选择了成为一只他从前很不屑的老鼠,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将原本帝国的继承人赐死。尽管后面蒙氏兄弟的死看起来没有李斯的插手,但是他们的死都与扶苏之死脱不了关系,所以,李斯也是间接地凶手。

李斯高看了胡亥,也小看了赵高。赵高事后过河拆桥,反过来咬了李斯一口,这一口,不仅将他的性命断送了,还连带有他非常看重的家人,夷灭三族。此后,秦国更是一点一点朝着覆灭的深渊走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所以,李斯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呢?其实,他并不是真正的忠于一个国家,他只是忠于自己。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官位,地位,而秦始皇死后,因为在他看来,扶苏不会给他这些,所以他选择了胡亥,可是谁知道,胡亥只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皇帝,他的背后,还有赵高。

历史李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李斯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贡献!事实上,秦始皇的政治是很伟大的,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是功不可殁的。我们仅从观念上认为是一个暴君,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诸方面论,只能如此而为。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哪一个不残暴?杀戮方式,手段不同而已!直至现在,有些地方仍在吃秦始皇的饭,也在继续骂着。其间,李斯的功绩不可泯灭,可悲的是最终以良弓藏,走狗烹的结果完了。
李斯是秦国的宰相,他是一个有文采的人,留下了很多作品,比如《谏逐客书》,他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赵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并且,此时的李斯,已经彻底蜕变,他写《督责书》,很大的原因是为“阿二世意,欲求容”,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依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

历史上的李斯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李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如荀子的弟子,法家的代表人物,秦国的左丞相、韩非因他而死,他又因“过于极端”而亡。

在颜小二心里,李斯首先是一个目的性很明确的人,他明白自己要什么,于此他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即便在学识上比不过“韩非”,但他的审时度势,让他赢得吕不韦、嬴政的信任,成功在仕途上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李斯也是一个相对“极端”的人,法家思想相比后世封建社会轮流坐庄的主流学说儒释道来说,本就属于相对“霸道”,趋于极端的学派,而李斯虽然不是法家思想中最出色的,但是他却是在实际行动上将其“践行”得相对透彻的一位。

世人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残暴,而这焚书坑儒的背后,其实也有李斯“统一思想”在推波助澜。

道家老子曾说“物壮则老”,李斯和法家思想也是“物壮则老”,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最后被腰斩。也是让人唏嘘。

1、李斯与他的“老鼠哲学”---他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

说起李斯,不得不谈一个关于他的趣闻,这个故事记录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李斯列传》中。

故事是这样的:

当年李斯还是一个小官吏的时候,日子过得不错但也毫无波澜,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心中还是有点空。

有一次,李斯看到厕所里有老鼠,这些老鼠以厕所里的粪便为生,它们很胆小,只要有人来了,或者有可以威胁到它们的动物来了,比如狗,就会很快逃开。

而后,李斯又想到米仓里的老鼠,它们一个个吃得又肥又大,而且胆子也大,每天在米堆里随意吃喝,娱乐嬉戏,不会有人或狗的威胁。

于此,李斯发出了一个感慨:“人有没有出息,就和这老鼠一样,是环境让他们的命运产生差异。”

于是,为了不做茅厕里的老鼠,李斯辞去小吏,放弃平淡的日子,开始谋求可以让他飞黄腾达的“环境”。

他先是去齐国求学,成为荀卿的弟子,因为荀子的思想中法家意味浓郁,李斯学得其“帝王之术”,成为与荀子相比更存粹的法家思想。

而后他到了秦国,受到吕不韦赏识,并官至左丞相,成功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从李斯的老鼠哲学以及他的“上位之路”的大轮廓,我们可以发现,李斯做事情的目的性很明确,逻辑也非常清晰。

首先是“求学”,然后以自身才学“升官”,完成自己飞黄腾达的心愿。

但是他看到了米仓里“老鼠”的快乐,却没有进一步推敲,米仓的老鼠很少遇到人与狗,但这并不代表不会遇到,一旦遇到了,这肥胖的老鼠,可能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飞黄腾达可让人享受,但人也可因飞黄腾达而死。

2、李斯与焚书坑儒---他是法家思想的极端践行者

李斯的法家思想,核心要点在于巩固中央集权,而李斯掌权后所做的事情,大抵都在此点上,他是法家思想的极端践行者。

世人都知道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干的,但是鲜少有人知道,李斯或许才是焚书坑儒事件的重要推手。

秦始皇三十四年,也就是前213年的时候,李斯告诉秦始皇,当前治国,不可用儒家那一套,因为当前的时代现状不适合,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五帝三代因为时代不一样,治国策略不一样。所以三代时期的治国办法,不值得效法。

李斯表示,秦始皇统治下的王朝不再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当务之急是“统一”,统一的重点在“思想”,于此,有煽动性的“言论”,就应该将其“扼杀”在萌芽期。


于此,为了统一天下言行,巩固秦始皇权力,他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于是,在李斯的怂恿下,不是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吏收藏的书,不是医药、卜筮、种树的书,很多珍贵的书籍便被烧毁。

值得一提的时,有些秦始皇时期的所谓“禁书”被秦始皇“独家珍藏”,不至于消失,也算是中华文化不幸中的万幸。

3、他让中国文化遭遇浩劫,又为秦国统一尽心尽力

于整个人类的高度来说,李斯间接让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遭遇了一场“浩劫”,灿烂的诸子百家文化,因为他的统一举措被毁于一旦,这是十分可惜且不可逆的损失。

但是就秦国统一乃至后世王朝更迭发展来说,李斯又是功不可没的,若是没有他在前面为统一全国,如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等做了一系列努力,后世王朝可能就没有那么稳定了,而秦朝在秦始皇在世时,也不可能快速进入“状态”。

李斯可以说是为秦国统一,乃至后世大一统立下汗马功劳。

时代要进步,人总得付出一些代价,或许那被焚烧的书,就是代价。

至于从李斯个人的性格层面来看他这个人,首先,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目的性极强的人,并伴随着强烈的功利心,法家思想并不排斥功利心,所以对他的功利心没必要作善恶评;其次,他做事趋于极端,这一点曾成就过他,也害死了他。

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别人才会随之,高看你一眼。大多数人要么以怨艾他人看轻你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奋进;要么,在人际间的互相算计中,无谓地、低层次地枉费了一生。

在人生困境中,提升自己殊为不易。誓若当初楚之上蔡的守仓吏李斯(公元前284——公元前208年)。温饱之余、昏昏不知老至。

某日,得过且过、却又文蕴深厚的李斯,突然幡然醒悟,决定走出上蔡这个小地方,到兰陵的荀子那边习“帝王之术”。

起因简单地令人无语。官府粮仓里的老鼠,常常在无人打扰的安逸中,吃得滚瓜溜园;而近在咫尺、人进人出的厕所边的老鼠,常在日受百惊之中吃屎,终饿得胆惊体廋。

见此,李斯倏然仰天长啸曰,“人之贤不肖誓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其意为,世人的贤愚,生而相差不大,至于后天的云泥之别,却如库鼠、厕鼠之比,都是其所处的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无语不?相当的无语,纵横六国的大秦丞相,竞发蒙于库鼠、厕鼠之别的励志。

深刻不?相当的深刻。看见吃屎的老鼠,也能悟出格局高低的缘由来,李斯岂能久为池中之物!

荀况是个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世外高人。为啥这么说,因为荀子最高仅官至兰陵县令,显然够不上世俗所谓政治家的级别。

但他融儒、法、道、阴阳学所历练出来的政治眼光和帝王之术,又明显高于许多身为将相公卿的政治家。

旷世绝学常没于野舍,惊天神技固流于山林。

就这样,李斯在荀子那边苦习了几年的帝王术,终得荀学的精髓。开始将自己所学“货与帝王家”了。

战国有七雄。韩、楚、赵、燕、齐、魏此六国,在李斯的心中,即使有几个国家强大了点,也不过是待宰的牛羊,迟早必亡。

惟有偏居西隅的秦国,反倒引起了李斯强烈的兴趣。因为秦国虽偏,却有元魂。几代国君均有冲天之望、鸿鹄之志。

国之有魂、则官民同欲,虽弱亦强;国之失魄,则君民互伐,虽强当弱。一句话,品国若择才,精魂重于体魄。

李斯果然没辱没荀门,格局提升快得可怕。然后,儒法兼修的李斯,在做了几年的秦之舍人、郎官等中下级官员后,终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进入了秦王嬴政的视野,被擢为长史(中级官员)。

在频频升职的期间,李斯心中的儒念,象浓墨入大海,越来越消隐于法家的汪洋之中,在写给秦王的《谏逐客书》后,免于了被逐回楚之命,又升为延尉(高级官员)。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郑国渠事件”和“秦国逐客卿事件”,因为这都与李斯免逐,及升任延尉有关。

韩国恰巧踞于秦国的东进之路上,在夺取韩国重镇成皋、荥阳后,岌岌可危的韩国,为不露痕迹地实施"疲秦计",遂派本国水利专家郑国,去游说秦国的领导层,并得到大秦相国吕不韦的首肯。

之所以能游说成功,与秦国有更为宽容的“客卿”国策,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秦国的政策要比各国来得开放包容,各国的文人名士于是便纷至沓来,秦国均待之以客礼,授之以公卿。还有,郑国游说秦国兴修水利的成功,似还与吕不韦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态有关。

此时,铁器虽已用于生产,但由于还很简陋。一项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由此,秦国也自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关中平原上兴修水利。而郑国本人,当然成为这项庞大工程的负责人。

后来,吕不韦因嫪毐之事落马,闲归食邑洛阳。随着吕不韦离开政治舞台,秦国也发现了韩国的"疲秦之计",秦王政欲杀郑国,此时郑国不仅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真正身份,还反驳秦王道,此渠遂成,关中必成秦之粮仓。

嬴政聪慧,一权衡,确实对秦国的将来十分有利。何况,秦国已中"疲秦之计",再杀之,亦无益,不若用之。

《史记·河渠书》也以热情洋溢的笔触,赞美了“郑国渠”,对秦国在统一全国中的巨大作用。“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不过,秦国还是因国内勋故旧贵的反攻复辟,及“嫪毐事件”给予嬴政的屈辱,而骤然收紧了之前宽容的“客卿”国策,准备着手驱逐国内所有的“客卿”。

李斯彼时为长史(中级官员),一腔热血尚在半付之中。岂肯光阴虚掷、束手就擒。于是,一篇才华横溢、抑扬顿挫的《谏逐客书》评时政之文章横空出世了。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此文,气势磅礴若星河倒悬、旁征博引似拈叶飞花,例自秦穆公求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之五外邦贤士后,方可得兼并周边20余小国,并由区区一隅直抵称霸西戎。文末点出了驱逐客卿,与秦国雄霸天下理念的自相矛盾,以及资敌却贤的荒唐可笑。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嬴政御览李文,一时为其丝丝入扣的雄辩逻辑,而折服不已。人都有爱才惜贤之心绪,多少而已;帝王亦皆怀敛才实国之自度,众寡相错。

所以,仅为中级官员的李斯,从差点被逐的危机中,一跃而起,渐入秦王法眼,骤然打出了漂亮的“天地板”之k线图,从而走上大秦相国之路,而名满天下、誉溢千年的《谏逐客书》实在居功至伟。

其文不仅校准了彼时秦国朝令夕改的政策方向,还夯实了“人才重于泰山”的治国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战国时期政治版图的裂变聚合,从而让中央集权制度的到来,变得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令人心悦诚服。

回来,再谈李斯的仕途。在这以前,他明显象厕鼠一样,日受百惊,仅能吃“屎”保命。只有被任命了延尉,乃至丞相后,李斯方算是登堂入室,与库鼠坐而论道,从容吃粮,将毕生所学“货”与帝王家。

伐六国,纵横捭阖;建帝制,光照二千余载;置郡县、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一统货币、文字,李斯为中华一统,做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

不过,李斯所倡的禁民间私学,而焚书坑儒,滥用酷刑罚,禁盗逆之举,则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就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也是李斯弃儒专法的缘由。

正如会水的溺于江河,使枪的伏于矢弹,求利的毁于孔方,求位的卒于夺位。李斯在始皇帝驾崩之后,为保利禄官位,而惑于宦官赵高,矫诏诛废贤太子扶苏,共立胡亥为二世。

那知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为筑遮天蔽日、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普施苦役重徭,令民心困顿,而决不畏死。

李斯见秦二世胡来,便私下减役降徭,却因此触怒了利益集团,被赵高构陷而获罪。竟被用自己所创造的酷刑——腰斩弃市、同夷三族。临死之前,跪于法场的老子对儿子说,“我想与儿牵黄犬乐于东门,重回往日的宁静。”

又一次幡然醒悟、醍醐灌顶于厕鼠、库鼠之比。刑场所言,一定有不惜回到原点之思,可原点,早已不在原地等他,这一次的大秦相国,已连可怜的厕鼠也做不成了。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李斯跟韩非子是师兄弟,为他实践着法家思想,具有非常卓越的才能,远见,统一全国之后,帮助秦始皇巩固政权,晚年,彻底变了,没有志向。
李斯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他对于秦朝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丞相,但是后期,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清朝开始衰落。
文章标题: 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295.html

[李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