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易经》能召唤天兵天将,西方数理化能造坚船利炮!为什么今天我们放弃《易经》,改学数理化

时间: 2022-11-06 01:01: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易经》能召唤天兵天将,西方数理化能造坚船利炮!为什么今天我们放弃《易经》,改学数理化

易经最精髓的三句话,易经的精髓就是四个字

最精髓的三句话

中最普通3句话,蕴大智慧,能参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其内涵博大精深,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之中,无所不包,无所遗漏。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枢纽。被视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古往今来,都有学习的高手,不单纯是占卜、算命、看风水等,是大智慧学。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能真正理解的内涵,掌握点皮毛的东西,是一种华而不实肤浅的表现。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未知的事态进行分析,总结预测规律理论的一本科学书籍。

《》更具有大智慧的3句话,是的精髓,人们看过的都知道,但真正能参透没有几个,你要是有悟性,能参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有两面,太极图中的鱼,旋转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自然。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博大的哲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由的相互转化衍生出了道。

天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成功为阳,失败为阴,兴盛为阳,衰亡为阴等等。

一阴一阳生出了道,道是无形的,道可以衍生出万物。在《》中说得很精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阳平衡构成的,是天地结合构成的,所以我们的身体和大自然息息相关,是宇宙的一分子。家讲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学习,让我们更加豁达乐观地看待人生。

之道处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拿我们使用的筷子来说,一是扮演一阴一阳的角色,互补配合默契,才能把饭菜夹到嘴里。不论是什么事情,都有。事情有好就有坏,有健康就有疾病,要想达到平衡,就要靠人的聪明才智。

比如一个人工作太过疲劳,就失去了平衡,这也是偏离了“道”所造成的。一个家庭夫妻都阳刚,小则会吵架,大则会离婚,因为失去平衡,更好的婚姻是一阴一阳的性格,这样才长远,家庭才能幸福。

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做到平衡,就能真正体会“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用这条大智慧去衡量万事万物,就能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人生就变得不平庸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每当食物发展到了极限,物极必反,就到了该改变的时候。变化才能疏通,事物发展不受阻塞,发展越来越快。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断发展的事物中,不要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改变现状,进行,关键环节才能畅通无阻。

人生都有不如意的时候,都说“人生就是一场”,《》告诉我们要“变”,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人是万物之灵,在处在困难时期,要勇于改正错误的行为,纠正偏离的状态,让其达到的状态,重新平衡,变化后使自己在整体上有一个全新的提升。

懂得了变通的道理,我们会积观地直面人生,遇到挫折时,也会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大道无形又有形,道的正负数是相辅相成的,有多大挫折,后面就有多大的成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看见“道”赐予的曙光。就怕半途而废,在黎明的前夜放弃希望,那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周而复始地运行着,无休无止,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的气势浑厚温顺,君子应该增厚自己的美德,才能容载万物。这句话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才能合。

首先君子要自立自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加强自身建设,勤奋学习,打好基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另外做人要厚道、友善,心胸宽广,要有大的格局和气魄,学习大地风仁慈宽厚,包容万事万物的品德,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古语有言 “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只要修善积德,他日必会有吉庆之事。所以说修德的更好办法是日行三善,即言善、心善、行善。多善才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开启人生的精彩篇章。

以上《》经典智慧的3句话,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光明的方向,我们只要能悟透一个,就不是平庸之辈。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国学大观园

以上就是与最精髓的三句话相关内容,是关于国学的分享。看完的精髓就是四个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的奥秘】 第六集:易有三义

《易经》,也称《周易》,但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化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大家都很清楚,易有三义,第一个就是简易,第二个叫变易,第三个叫不易,这是一般的说法。为什么简易?我们从阴阳的观点,从现在开始,既然进入了《易经》的大门,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采取阴阳的观点,加上自然的标准,作合理的判断,就这三句话就讲完了。

那我这样讲,我倒不如拿一样东西,各位马上就明白了,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筷子。各位,我要教你小孩懂《易经》,是从筷子开始。你看两个筷子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一个太极。你用筷子的时候,一个不动一个动。你会两个都动吗?你会两个都不动吗?看准目标,一个不动,一个动,一阴一阳之谓道,马上就夹到了。天天用它,就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简单明瞭方便携带容易操作,这是它本身的特性。所谓简,就是你不要把这个东西搞得太复杂。筷子的功能是什么?夹得起来我就夹,夹不起来我就用叉的,实在夹也夹不动,叉也叉不了,整个盘子端过来赶一点,统统解决。三部曲,所有问题都克服掉了。哪有那么复杂的。

但是你从拿筷子动筷子,可以看出你的人品是怎么样的,中国人都从这里了解你。第一个,看你筷子怎么拿,拿这样子,那可能你妈妈根本就不用心教你,哪有拿筷子这样的。拿筷子这样子,有没有拿这样子的,有,那就表示你很神气,这些算什么东西。人家一眼就看穿你心思想什么。最怕就是做人家客人这样,还把这个手拐在这里,后面就不必说了嘛。第二个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大家还没有开动,你就先站起来夹外面的,你那么急干什么,迟早会轮到你。通常我们拿筷子会拿固定的地方,不会太上也不会太下,这合理一点。我们第一夹筷子一定夹我们眼前的,我们不会夹旁边的也不会夹前面的。第一个表示我这人不挑食,第二个表示我尊重大家,第三个我家教不错,第四个我很守分,所有每一点都出来了。

外国人常常讲你们用筷子是不卫生的,人家一个人一副不会传染,你们筷子传染来传染去。其实他错了,中国人拿筷子,不可以去挑东西的,你一挑就传染了,我们眼睛多准,一夹就上来了,哪里挑。我抽一抽,我传染给谁。所以,很多东西,你要从这里去了解。

我们的毛笔,你看只要一支,要画小点就小点,要很粗就很粗,各种变化都有,一支就够了。现在有人笔一拿来就是一排,选这个太粗了,选这个又太细了,忙死了。易简,结构很简单。功能变易无穷。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易经》这本书,最早的时候不叫《易经》,叫《变经》。因为它本来就是研究变化的道理,但是后来,我们很害怕,不敢用《变经》。第一个,它会害死很多人,一个人如果一直想变的话,这个人会变得连根本都没有,变到连父母他都不认得,那你还敢变吗?而且我们也知道,有变必有常,因为它是相对的,变如果是阳常就是阴,它离不开太极。你看很多人说世事无常,然后他就开始抱怨,就开始觉得我掌握不住,那就错了。变化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宇宙在怎么变,它还是宇宙,它没有变。你想到变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不变,你想到不变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没有不变,哪里有变?没有变,哪里又有不变呢?先拿自己来说,你觉得你自己变了没有?大家肯定会想,我还是我,哪里变了?实际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每七天就全部更新一次。人不变就活不下了。我们再从时间来看,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很明显是不变的,你能改变你的童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哪里出生,一辈子就是那个地方,这是不变的。过去的事情,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孔子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计较,后悔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未来。但是,未来是不可测的,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现在呢?现在是变还是不变?答案只有一个,有的变,有的不变。很多人觉得变的学问挺复杂,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是最麻烦的,因为现在可变可不变,有变有不变,亦变亦不变,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变也死,不变也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还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就是觉得未来非常难以把握,那么《易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来看清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很多人都说世事无常。实际上,世事怎么会无常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脉络,有一定的规律,是可经推理的。如果连理都推不通,那人就没法活了。你最起码知道,你今天中午有饭吃,晚上回到家,你的床还在。要不然,你在外面干什么事情都不安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小孩子安心什么?就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变。如果小孩子一回家,发现爸爸妈妈都变了,那他就不知所措了。所以,我们不要相信“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这种话听起来好听,但却不堪一击。家是不会变的,否则你不安定,世道是不会变的,否则人们还努力干什么?人事全非,但是江山依旧在,虽然一直在变,却总是有不变的东西存在。我们现在就是忙于应付这些变,所以搞的自己紧张忙碌,最终却一无所获。

一个人看到变的时候,要去掌握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拿就是自然规律。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自然规律,谁都变不了,你再怎么创新都没有用;太阳一定从西方落下,用原子弹都阻止不了。人的力量很伟大,但也有局限性。当我们看到变的时候,不要老在变里面打滚,而要学会去掌握那个不变的东西。现在的人,可怜就可怜在老是在变里面打滚。太极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太极。太极是有阴就有阳,阴是不易的,我们把它叫做常,哲学上叫做本体;阳是变易的,就是无常,哲学上叫现象。本体永远不会变,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远看不见的。假象就是那些变来变去的东西,而真相就是本体,是实质,它内藏于事物之中。所以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人理解太极是有一部分变,有一部分不变,其实不是这样的。太极中变跟不变是同时存在的,你看它变,它好像没有变。你看它没变,好像又在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张桌子,桌面看上去是平的,但是你放大来看,就会发现它也是凹凸不平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平的,直线也是虚拟出来的概念。但我们现在脑海里总有切割的观念,好坏善恶总喜欢分开来看,这就糟糕了。我们要明白,事物是亦好亦坏,人也是亦善亦恶,有时候会变善,有时候又会变恶。我们找不到一个纯善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活不了;我们也找不到一个纯恶的人,因为别人根本容不下他。所以说,纯善容不了自己,纯恶别人容不了你。《道德经》开宗明义讲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它告诉我们,宇宙有两个道,一个叫常道,一个叫非常道。常道是不可说的,凡是你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会明白儒道相济的道理。老子认为,所有能说出来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么那个常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什么叫常道?用今天科学的话来讲,叫绝对宇宙,绝对宇宙它是园的。园代表圆满,它是理想状态。月一园你就知道马上缺了,就在园的那一刹那它就开始缺了。所以人求圆满是跟自己过不去,但是你非求不可。所以孔子才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人要有理想,但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可是你不能放弃,你还是要尽人力,最后听天命。不懂《易经》,很难了解孔子的话。绝对宇宙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易,它一点都没有变化,它永远是那样。绝对圆满,绝对自由,绝对平等,绝对光明,可是那种状态我们很难接受,就是你我不分。一个钱在这里,你会不会去拿,就看你有没有分的观念。如果那个钱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你不会去拿,你拿它干什么?你会伸手去拿,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分的,我据为己有,别人要不到,我就要了。人会伸手去拿东西就是你知道这是可分的,没有人会去抓月亮,你抓月亮干什么,因为那不可能是你私有的。只有要绝对状态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东西,所以我们一旦生而为人一旦落入这个地球,我们一定要觉悟,我们只能相对的自由只能相对的平等,我们只能享受相对的光明,一定有黑暗面的。你不管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好,陶渊明的桃花源也好,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现在讲我们可以有绝对的自由,答案只有一个,除非你死了,死了就绝对自由。人类就被这种很奇怪的名词把自己箍得死死的。

你会盲目去追求这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不存在的事情,那不是很冤枉吗?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得到了世界上有变就有不变了,它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而且变的当中就含有不变,不变的当中就含有变。现在我们看出来了,“易”有变易和不易两种意思,我现在要讲一句,很多人不会相信而且甚至于会很愤怒的话。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

一个人里面一定要有原则,而且要坚持,但是外面你要磨成园的,你才有办法去跟人家妥协协调,最后大道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内圆外圆的人是小人绝对是小人,完全没有理想完全没有目标惟利是图,有好处我就有洞就钻,可耻。所以内方外方不好,内圆外圆更不好。人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能圆通。现在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很简单,一句话就是,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中国人有跟没有是合在一起的,它不会分的,要跟不要合在一起,好跟不好合在一起,善跟恶合在一起,一分开你就完了。不要认为这样的人好像糊涂,不要认为这样的好像不负责任,错了。在中国社会,只要你的立场太分明,你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连我明明不喜欢的都先说,好,没有关系,然后在想办法一个一个把它否定掉。我们不会一开始就说,我不喜欢,不可以。所以外国人老看不懂中国人,因为他脑筋很简单,它对就对错就错。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小孩子一做错事情,做爸爸的一定要问谁对谁错,他只骂错的,他不骂对的。中国人没有,我两个男孩子,一吵架,统统罚站,我首先教他对是没有用的,对有什么用,你不要以为你对就好了,然后站了五分钟以后,我会把弟弟叫来,我说今天你没有错,就是哥哥一个人错。那既然你没有错,我为什么罚你站。他说这样比较好,我说你拍爸爸马屁,你不高兴就说不高兴。他说我真的没有不高兴。我说这怎么可能呢?你没有错我罚你站,你还说你没有不高兴。他说真的,有一次不晓得你为什么只罚哥哥没有罚我,结果我被哥哥打得很惨。我说哥哥打你,你就告诉我好了。他说不告还好,告打得更惨。我说那我要怎么样呢?它说就这样好了,不管我有没有错,罚我站,我就没事了。

外国人一辈子想不通这种道理,然后我又把哥哥叫来,我说今天谁错。他说我错。我说弟弟有没有错,他说他没有错。我说你知道得很清楚。他说我当然了。我总是知道是非的。中国人是表面没有是非,心里一清二楚心知肚明,佳偶哦心中有数。我说那我问你,为什么我要罚弟弟站。他说你是给我面子。我说我干嘛给你面子,他说不是,你要以后更加爱护弟弟,我说你知道这样就好了。中国人考虑事情是考虑得很长远的。

很多正直的人都认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应该一致才对,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易经》中的道理,就会明白,什么叫”难得糊涂”,其实糊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内心。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得很快,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又该怎么变呢

要怎么变?这是对中国人来讲,一生一世都要面对的难题,我们提出三个原则,我相信你照这三个原则去做的话,你就可以应付的非常妥当。

第一个,叫做权不离经。权就是权变的意思,经就是经常的守则,不可以变的规矩。你怎么变,不能超越这个规矩,用现代的话来讲,叫有原则地应变,不可以没有原则地乱变。一个变来变去,变到没有原则了,那谁都怕你了。一个死守原则,不知道变通,那谁也怕你。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讲外圆内方了。这外圆内方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你再怎么变,那个规矩不能变掉。我们用现代话来讲,每一个人都可以变通,但是不能变得太离谱,就这么一句而已。这样就叫做权不离经。每一种改变都应该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检验的标准,你变得合理,我们就同意,你变得不合理,我们就摇头。

第二个原则,叫做权不损人。所有的权变不可以损害别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叫变通。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很大的伤害是不公平的。我来举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有一家公司,有一位朱小姐,她在甲单位希望掉到乙单位去,我想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人事单位就首先徵求朱小姐的直属上司,你同意朱小姐离开你的单位吗?他说没有问题啊,我尊重她的选择,我们都是同一家公司。人事单位又去问朱小姐要去的那个单位,你同不同意朱小姐调过来,他说欢迎啊,我们也很熟。然后总经理一批淮,公布,就生效了。可是偏偏公布了以后,本来要接受朱小姐去的那个单位,就跟人事单位讲,我不接受朱小姐。人事单位说,你不能这样,我事先徵求你同意的,我才签准的,现在命令发布了,你又说不同意。他说,你不要问我理由,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你真的要她来,那我辞职。他是个很好的经理,你把他逼走对你没有好处,可是他就是反悔了,你说谁不对。我不觉得谁不对。所以那个人事单位的主任就问我,怎么办。我说,怎么办?你看唐朝有一个人,姓程,叫程咬金,这里面一定有个系统叫程咬金系统,他是半路杀出来的。外国人很少有什么程咬金系统,中国人到处都是,无端端杀出一个人来,就叫程咬金。我说我告诉你,我们想事情要这样想,这位原来要接受朱小姐的新单位的主管,是个太极,他有阴有阳,他平常是讲信用还是不讲信用的。他说他平常很讲信用。我说那就好了,他答应的事情,他会不会反悔。他说从来不反悔。我说那就好了,这次是例外,这不是通例。那一定有他说不出的苦衷。我说我的判断是很清楚的,是他太太不同意,而不是他不同意。他说他跟他太太有什么关系?我说你去问问好了。他就去问这位主管说,是不是你太太不同意?他说你怎么知道?所以为什么说读《易经》的会算,其实是推理。他说那你太太为什么不让朱小姐进来?他说我太太不是对朱小姐有意见,她根本不认识她,是三年前,我担任主管的时候,我太太就跟我讲一句话,我不许没有结婚的女同事到你的单位里来,你给我记住,我以为三年过去了已经解禁了,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她还记得。所以那个人就给我打电话,问题是出在他太太,任何未婚的女同事都不同意到他单位。他就问我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现在几条路可走,第一个,请总经理收回成命,行吗?不行,朝令夕改,整个公信力都没有了。第二个,勉强那个新的单位要接受她,那你逼走一个好人才。你两条路都走不通,你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你带著一篮子苹果去见他的太太,说我们事先不知道你有这个规矩,如果知道,怎么样也不会让朱小姐到你先生的单位里去,现在已经弄错了,所以,总经理叫我带一篮子苹果来特别拜托你帮他一件事,就是他命令已经出来了,马上收回不对,但是最起码维持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再把她调走。这两个月,好好看管你的先生,不要让他出事了。她说这个可以商量,两个月可以商量。两个月以后,人事主管再去的时候说,要不要把朱小姐调走。她说也没有怎么样,让她留下来就好了。就解决了。这个才叫做化。不是解决,而是化解。《易经》是讲“化”的,中国这个“化”它是一切都化到最后没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到没有事。

《易经》曾经被称为《变经》,因为宇宙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易经》所表示的就是变化的规律。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变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权不离经,第二个是权不损人,那么第三个原则是什么?而这些变化的原则和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第三个原则,权不多用。常常变就表示你这个规矩有问题。我们今天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讲求新求变。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讲几句话各位就了解了,常常变就表示很不成熟,才会常常变。一个人摸索一阵子以后就知道你穿什么衣服最合适,你就穿那种衣服就好了,一会穿这样一会穿那样就是表示你根本穿哪种都不合适,这很幼稚的。求新求变要记住,变有百分之八十是错误的,天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规矩,不要乱变,你看水龙头你就这样开好了,他不行,用压的,各式各样的。所以你一住到旅馆里面去,这样开也不出来,那样开也不出来,踢它,它喷得你全身都是,这算什么设计嘛,这很可笑的事情。他就是基本的规律不懂。中国人设计房子,先设计里面,每个房间方方正正,然后在设计外面。风水是非常科学的东西,我讲一句很正经的话,不懂的人就是迷信,懂得人就是讲道理,完全根据科学的道理,只是现在很多人他不懂他乱讲,乱讲你把它当迷信,那也是真的那也不是假的,有内行一定有外行,这个我们承认,但是外行比内行还多,那人家就不服气了。内行比较少,外行比较多,经常这样办,偶尔这样。

求新求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到最后你会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这个是最可怕的观念。新的常常不如旧的,你看我们现在很怀念以前的东西,因为以前的东西很简单明瞭。我说清楚,求新求变本身是对的,是你搞错了,你认为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这是错误的。你认为旧的再好也要换掉,那叫喜新厌旧,一个人只要喜新厌旧,我看这个人就没有指望了,迟早连太太也换掉了。老子当年已经说过了,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

一个人不知道常规,不知道常则,你就开始乱变,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字,凶。你变得最后你不知道你连立锥之地都变掉了,那是多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对父母孝可以变吗?对朋友信可以变吗?这不能变的。编导最后彼此信任感没有了,然后人间就有疏离感。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原则,权不离经,所有的变不能离开规矩;权不损人,所有的应变你不可以损害人家的利益;权不多用,你偶尔用,大家没有话讲,那根本就是你的规矩要改,你改规矩改原则改方法。一个人变得连根本都变掉的人是最可怕的。我们既然谈到这里,我就知道大家心里头会想,那《易经》到底能不能占卜?这是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一本占卜的书,你躲来躲去不是办法,你要面对这个问题,它本来是很正经的问题。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谈孔子为什么说不占?

周易智慧在和谐       和谐宗旨在强国

                  周易智慧在和谐  和谐宗旨在强国   

          吴映璋,甘肃靖远人,毕业于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是中国知名画家范有信老师的学生。甘肃周易协会常务理事,在周易文化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现为中国易明德国学院院长,北京易明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和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乾卦·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谐,包括天地自然的和谐和社会人事的和谐.保合太和就是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经过保合之功所达到的一种阴阳平衡的良好状态,就叫做中和。我们看到故宫的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是根据《乾卦》的经典表述,体现了《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乃忧患之作

        自从《周易》提出了这个太和境界,在二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奋力追求的理想。封建社会的所谓治世,就是太和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现。相反,如过太和境界被破坏,就成了乱世了。

        一部二十四史,乱世多而治世少,人们经常体验到的多半是违反心愿的动乱冲突,而不是符合理想的太和境界。虽然如此,人们并没有放弃理想,总是向往太平盛世,盼望过上和谐安定的生活,历史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抱着一种忧患意识,探索由乱到治的转化,克服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这就推动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治一乱的循环往复中曲折的前进。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忧患意识”,最早的出处就是《周易》。《系辞》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就是说,作《易》之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当时矛盾冲突混乱失序的困境的出路,拨乱反正.转危为安。因而一部《周易》可以说是一部忧患之书,一方面把太和境界树立为奋力追求的思想,根据理想来观察现实,评价现实,另一方又面对着现实的困境进行清醒的理性分析,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找出脱困的具体方法。

          张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易学大师,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太和篇》,把《周易》的太和思想归纳成四句话,这四句话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第一句话是说,世界的万象是由矛盾对立构成的,有阴必有阳,有柔必有刚,有天必有地,有男必有女,两两相对,这就是“有象斯有对”;第二句话是说,凡是相对的东西,其行为的方式必然相反;第三句话是说,既然行为方式相反,这就免不了产生摩擦、冲突、敌对,以致势不两立,彼此仇恨,这三句话说的都是现实中的实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切身的感受。

        《周易》的太和思想提出的解决方法与法家不同,主张“仇必和而解”,因而在着四句话中,前三句没有过多的新意,最关键的是第四句话,一定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使得矛盾对立的双方能够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双方互动,趋向于和解,但是,为了达到“仇必和而解”的目的,也不能一厢情愿,空谈理想,必须清醒的而对现实,根据前三句话对客观存在的矛盾作出理性的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上看,张载所说的这四句话是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割裂,前三句话说的是现实,第四句话说的是理想,不脱离现实,尽一切的可能使现实符合于理想,这就是张载对太和思想的完整的理解。                               

                                    顺逆可以转变 

          一部《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其它六十二卦都是阴阳两爻不同的排列组合所形成,有的形成了优化的组合,阴阳协调,叫做吉卦,有的配置不当,相互敌对,或者阳盛阴衰,或者阴盛阳衰,破坏了平衡,叫做凶卦。由于阴阳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吉可以变成凶,凶也可以变成吉,表现的十分复杂、《周易》认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六十四卦的象数符号和卦爻的结构,是一幅宇宙图式,与天地齐准,包罗统括了天地之间所有的道理。这些道理可以明体达用,开物成务,不仅告诉我们怎样去认识世界,而且告诉我们怎样去改变世界。

          张居正,万历年间,出任内阁首辅,大力推行改革,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处境并不是很顺利。如同《周易》的困卦所表现的情况,他在解读困卦时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说,“《易》所谓困亨者,非以困能亨人,盖处困而不失其宜,乃可亭耳”。困是穷困,亨是亨通,人们如果遇到困境,不能消极无为,坐以待毙,而必须“处困而不失其宜”,作出合理的对策,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转困为亨。   

        《周易》中有很多吉卦,也有很多凶卦,吉卦多凶辞,目的是教人不要得意忘形,掉以轻心,要提高警惕,戒慎恐惧,居安思危,持盈保泰,防止形势向反面转化。凶卦多吉辞,目的是鼓起人们的信心,激励人们的勇气,困难虽然存在,并不是不可克服,应当保持乐观的信念,处之泰然,从容应对,如同困卦所说,“闲而不失其所亨,其为君子乎”。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时会遇到顺境,有时会遇到逆境,如果根据这种形势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对策,合理地处理客观形势与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们可以举《周易》睽卦 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睽卦由兑卦和离卦重合而成,卦形是,上卦为离,下卦为兑,离为火,兑为泽,这不是一种优化的组合,是个凶卦。因为“火动而上,泽动而下”,离卦和兑卦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背道而驰,形成了乖异、背离、对立,称之为睽。面对着这种不利的形势,有没有化解的可能呢?《周易》告诉我们,“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以同而异”就是“求同存异”的意思,一方面于异中求同,另一方面又于同中保存其所异,使事物的同异关系相辅相成,维持动态平衡。古人把这种化解矛盾的方法叫做合睽之道,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求得共识,可以使矛盾不至激化成对抗性的冲突,破坏和谐稳定的大局,因而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决策思想。                                 

                                  改革才能强国 

          如果矛盾激化成对抗性的冲突,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化解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周易》主张采取断然的措施进行改革,在革卦中,专门讲了这个道理.革卦也是由兑卦和离卦重合而成,卦形是,这种组合关系与睽卦恰恰相反,兑卦在上,离卦在下,兑为水,离为火,形成了一种“水火相息”的关系。水在上,企图把火浇灭,火在下,企图把水烧干,水火不容,相互斗争,激烈冲突,彼此伤害,对立面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面对着这种体制性的矛盾,《周易》认为.“革而当,其悔乃亡”只有进行适当的改革,重建新的平衡,才能从根本本解决问题。《周易》把这种改革的正当性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论证,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就天道的运行而言,四时循环就是在不断地变革,人类社会的汤武革命,也是正当合理,顺乎天而应乎人。由此可见,虽然。 

        《周易》的和谐思想强调“仇必和而解”,但是决不反对改革,而是热情地赞扬“革之时义大矣哉”,认为革卦的时义是非常伟大的,应该去认真领会。革卦着重讲改革旧秩序,鼎卦着重讲创新秩序,所以鼎卦继革卦之后,构成事物发展过程中两个前后相承的环节,合起来说,叫做“革故鼎新”。这是直到今天还在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周易》曾经反复强调“与时偕行”,我们今天把这个词语翻译成白话,叫做“与时俱进”。由此可以看出《周易》的阴阳哲学虽然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与时俱进”并不是一个封闭保守的体系,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凝聚了更多的真理的颗粒,而做为一根红线,始终贯穿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核心思想,就是乾卦中的那句经典名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  这种和谐思想发展到今天,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又增加了更多新的现代化的内容,完整的表述是,包括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共建和谐世界,为了完成这种历史使命,走上强国之路,有必要精研《周易》。                                             

    这种和谐思想发展到今天,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又增加了更新的现代化的内容,完整的表述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安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易明德国学院院长-----吴映璋 (择录《吴映璋说易经》自序)。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易经》究竟有没有一个核心思想或内在精髓?清代易学大师惠栋认为是“时中”。他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孔子作《彖传》,言时者二十四卦,言中者三十五卦。……子思作《中庸》,述孔子之意而曰‘君子而时中’。 ……知时中之义,其于《易》也,思过半矣。”
什么是“时中”?
“时”,一般指天时,指宇宙,指外部的环境、形势。指对宇宙万物、自然规律的研究、掌握,还可以延伸出文明的发展、 科技 的进步。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一本最畅销的关于“宇宙学”的科普读物就叫《时间简史》。象数派偏重于对“时”的研究,却走入旁门左道,没有在中国发展出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是十分可惜的。
“中”,指人的内在修养(学识)和遇事时的应对策略,即“中庸之道”。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儒家(义理派)偏重于对“中”的研究,而逐渐忽视了“时”的重要性。以致于儒家经典《大学》遗失了很重要的“格物致知”一章,宋代朱熹编纂《大学章句》时补之:“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基本符合《大学》原意,具备科学精神,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倡。到明代王阳明批判朱熹“格物致知”学说,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观点,否定客观存在,彻底摆脱“时”的限制,已违背儒家正统,背道而驰。“时中时中”,“时”是前提,明清以后,中国没有发展出与西方列强相匹的科学技术,落后于时代,落后就要挨打。
完整的“时中”概念首次出现在《蒙·彖》中:“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这也是整部《易经》中唯一的一次。为何在《易经》“蒙”卦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时中”,这是很有趣的,可以拓展我们对“时”与“中”意义的理解。“蒙”卦,既表示事物创生之初的蒙昧状态,也寓意教育要从童蒙抓起。人类正是靠着不断 探索 、积累知识,代代相传,学习成长,才逐步走出蒙昧,进入文明。

亨行时中!要求我们既要重“时”,也要重“中”,“时”“中”并重。既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 社会 的进步,与时俱进;还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正确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把握时机,采取合乎“中庸”的策略,勇于进取。

《易经》的思想实质揭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功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是事,物是物。方与物是指世间万事万物,亦即事物。在客观的事物中有同有异,有聚有分,这是规律,不可违背。该聚的聚,该分的分,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违背天地万物同异聚散的规律,该同而不同,该异而不异,该聚而不聚,该分而不分,那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即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经》从八个字,(八卦)混乱演变,看是有规律,用时又无规律,说它无规律,实是有规律,随用变化出64卦,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是仁见仁,智见智的学说,难以得到统一学说。《易经》就象一盘散沙,如果你把盘中的沙聚起成堆,那看过去就是一个沙的小山。如果把沙扒开就是散乱无体,各自成形,各自而立。

《易经》可以说是哲学,也可以说是玄学,变化无常。所以要能够真正撑握它的中心思想,还特后人多去研究和探讨。

《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二进制的基本法则,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易,宇宙的万物万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其主要原理是:阴阳对立、阴阳互动、阴阳叠加、阴阳统一。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在于使用象数理义对天文地理,宇宙人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客观分析,给学者以无穷无尽的智慧人生。

为了透析易经的基本原理,首先以光子为例。对于一个光子来说,它是由一个阳物质基因子和一个阴物质基因子构建而成的,一阴一阳是物质极端自动化的体现,光子就是宇宙全自动化的开端!光子是可以自行复制的低级生命体,光子包含了计算机程序的最基本的二进制原理,如果把阳物质基因子用1来表示,阴物质基因子用0来表示,那么光线可用1010101010.......来表示,它的速度为每秒三十万千米,速度惊人。所以粒子性是光子的本质,波动性是光子运动的表象,因为不论大或小的粒子高速运动,都必有波动性的。当光遇着大部分的物质原子阻挡时,都会为之俘获,速度变慢且方向发生改变。既然粒子性是光的本质,那么运动的光子必是有能量的,光子也是有质量的,只是当物质基因子的质量还未确定之前,科学上还无法测定光子的质量。当光子在太空中的速度变慢而变为自旋粒子的时候,光子就变成了中微子即幽灵粒子!这就是暗物质。植物的叶子就能把光子还原为阳基因子和阴基因子,转化为植物内能并贮存起来。所以,光子是宇宙万物之源,更是生命的源泉。

中国的《易经》理论,很多人说是最荒谬的,也有很多人说是迷信的。其实该理论就是计算机二进制工作原理,也是宇宙自动化的最基本法则,是极端科学的理论;使用该理论就可以构建中国人的六十四种基本粒子的空间模型,并可以论证超弦理论;易经的八卦就是立体几何的八个卦限,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象就是实三维空间和虚三维空间的有机结合,即易经揭示了六维空间的奥秘,这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重力物质的实三维空间与虚三维空间的相对运动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爱因斯坦当年结合运用了中国的《易经》理论,那么他的广义相对论必然会取得重大的突破。(作者:微基因衍光子)

《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

阴阳是易家的宇宙观、是易家的认识论、也是易家启示后人的方法论。

有天就有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合而万物生;

有日就有月,日为阳,地为阴,日月交互昼夜生;

有男就有女,男为阳,女为阴,男女交合子女生;

物质分子的内部,有正电子也有负电子。

有吉就有凶,有吉凶就有就有祸福,祸不一定就是祸,福也不见得就是福,因为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托。

有好人就有坏人,坏人不见得一无是处,好人不见得完美无缺。

有相守就有分离,这一次相聚是下一次分离的开始,这次的分离是下一次相聚的开始。

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认识论,就不会对啥事大惊小怪的了。有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方法论,就不会做事走极端。

《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易”字,也就是变化,《易经》又叫《周易》,“周”有些解释为周文王,其实是“周而复始”的意思,“易”具体有这么几种。

一,阴阳周易,反应自然规律,从“剥卦”的上九阳爻,到“坤卦”六爻皆阴,阴极复阳,再到“复卦”初爻为阳,叫“一阳复生”,慢慢的阳气增加阴气衰退。

到了“夬卦”上六阴爻,余一息阴气,再变就到“乾卦”六爻皆阳,至刚至阳,再到“姤卦”初爻为阴爻,就是夬卦的上六,跑到姤卦的初六。又完成了极阳转阴的,这样极阴转阳,极阳转阴,完成阴阳周易!

二,卦象互易,《易经》中每个卦象,都不是唯一的断决,还要考虑“互挂”、“变卦”,像我们平时说的变卦就是从这里来的。如“既济卦”与“未济卦”互为互卦。

互卦,用来判断事物产生之后,尚未出现结果之前的中间过程。先天的因素和基础是主卦,属于内因;中间过程是互卦,属于外因;最后的结果或收获是变卦。内因和外因决定了事物的最终结果。

总之,“易经”是变化中的规律,由卦象,决断自然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凶吉征兆,作为巫师的占卜依据,并非一成不变,“易”才是精髓!

《易经》形式之中心思想

①周:周而不止,源源不断(“周而复始”说法不严谨_涉嫌圆形运动回归圆点。周而不止_运动似电波传递-点-小圆-大圆-再大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周”源《易经》又名《周易》。

②易:变易,不易,简易。简易者,太极承载物质世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道至简,简道,一也。不易者,太极包罗万象,人类智慧只能略知一二。变易者,变化万千。

③辞: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含义、释义。《彖辞》、《象辞》、《系辞》。

《易经》内容之中心思想

①辩证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易经》之为人、事、物、理定义、结论之道。乾坤之道,变通、变易之道……世间一切道归宗于宇宙之“道”-大道;大道至简,一是道,一是太极。哲学之简易_“一”是哲学,“太极”是哲学,“道”是哲学;哲学之不易_“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哲学之变易_生生不息。

②预测哲学:“阴阳不测之谓神”_人、事、物、理很难预测,难在神密、神通。“知幽明之故,以知生死;感而遂通天下;一叶知秋”_以知幽明而知死生之道、以心灵感应而验吉凶祸福;以落叶而知四季更替、 历史 更替、人事物理更替……至今只有诸葛亮、刘伯温少数几人。

③数理哲学:数分天数、气数、命数、定数、变数……;理有天理、地理、人理、物理、事理、卦理……。数分显数九、八、六;常数一、二、三;隐数四、五、七(以易经论)。数有极(九数为极限),理无穷。

④《易经》“道”之哲学:道观人、事、物、理:“道生一”,一即太极;“一生二”,二即阴阳;“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三生人、事、物、理。

易经的中心思想?是用它来顺和性命的道理,用阴:阳来阐明天道,用刚:柔来阐明地道,用仁与义来阐明人道。问占卦给万物万事指明方向,应天地的规律,万事按时施行,这样前景必然为享通,那么行为就不会与天时相违,刚健而不会阻滞,懂得变通,照耀万物而不会毁坏万物,能顺应天道就会做大做强,万事按照自然规律的发展进行行事,这样就会事事通顺如意。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变易,讲宇宙自然变化的规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这是伏羲先天八卦,经文王演义形成后天六十四卦。《易经》和《圣经》一样是古圣人日观地理,夜观天象,观察人间万事万物,利阴阳两爻推断人事,记录 历史 事件的伟大作品,其二进制推演预测宇宙万事万物的八卦奇术堪称天下一绝。《易经》自问世以来形成《连山》,《周易》,《归藏》,人称三易。可惜只有《周易》流传下来了,其它两都失传了。

古老《易经》蕴含着伟大的哲学思想,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了《易经》八卦,阴阳二爻与现代计算机二进制0和1有着异曲同共的相似之处。都是 探索 研究宇宙的一种方法。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定数,足数则生,增数则长,减数则衰,尽数则亡。《易经》深刻揭示了宇宙运动变化奥秘。诞生了神奇伟大的预测学。避凶趋吉,逢凶化吉,人生福祸相依,穷富变化无定通。《易经》朴素的辨证思想有其科学的价值。

《周易》是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带有玄学性质的学问。易学有一个发展脉络:在夏朝的时候,叫连山,在商朝的时候叫归藏,在周代才称为周易。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不是刚开始就是这个样子,而是经过了历代研究周易的人不懈完善的结果。当然,即便是现代,其实周易也仍然是处于发展之中,并没有定型,这与一些哲学体系是一样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不断地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不停的更新改造。

周易的核心价值,山人也进行过研究,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其哲学价值。周易虽然不是一门单纯的哲学,但是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充满了哲学思辨,它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一门古老的哲学,而且经过历代发展,其体系已相当完善。比如其阴阳理论,其实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论基本是一样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与质变的理论,其实与周易中阴阳互相转化的理论也是不谋而合。因此,学会了周易的一些理论,再来学马克思主义,你就会感觉十分简单,不再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么高深。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已经足够强大,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为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有些舍本逐末了。

二是其文学价值。周易的一些卦辞爻辞,其实是非常精美的文学作品,这对我们提升文学修养,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首先就是一幅很好的对联,至今会唱不息,影响深远。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很多都是出自其中。由于周易经过了历代先贤,如孔子等人的不断整理与完善,其中的卦辞爻辞非常精警深刻,即便是对现代人而言,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三是其实用价值。周易中的很多思想,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从治国理政,到做人做事,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一座宏大的宝库。难怪美国顶级科学家都要感叹:研究透彻中国的周易,世界上的一切难题将不再是难题。可见,其实用价值是多么的巨大。我们都知道, 美国人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立了周易研究协会,开始对中国的周易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应用 。 而且,其驻华大使馆新馆的建设,就是采用了由周易衍生出来的风水学原理。 但反观我们自己,却往往把它作为迷信来看待,目前只有少量的民间人士在从事周易的研究和应用,这是对传统文化多么的无知和无聊。

四是其预测价值。说起预测,人们往往以为这是迷信。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没法掌握。其实,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世间万事万物的预测。周易,不过是这些预测术中的其中之一。按照现代数学模型的原理,周易的预测价值就不难理解:周易本质上也是一个数学模型。而按照数学模型理论,世间凡是能够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都是科学的。我们来看周易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的:它首先提出了八卦理论,以我们自身为太极点,向外延伸,分为八个方位,每个方位按照太阳与月亮的运转规律确定了不同的属性,然后再加入天地(也就是上下方位,也是阴阳二气),一共是十个方位。这就形成了一个数学模型,模拟的就是天体的运转对我们存在的这个世间产生的影响。根据这个数学模型,我们就能预测人类及个体的一些发展方向和质与量的的变化。因此,预测实际上是非常现实的一门学问,并非我们认为的一概是迷信。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精华凝集的产物,代表着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

《易经》思想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 历史 至今经久不衰。己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孟之道,老庄学说,《孙子兵法》,《黄帝内经》,还有其他诸子百家,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易经》的中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先有天,后有地,天地造万物,人类与万物共生。人类有了思想,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易经》所研究的对立与统一的规律,是阴阳对立统一论的核心思想。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生命在于运动。“一阴阳之谓道”的哲学基本原理,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从而揭示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的中心思想在于它所研究的如何做人做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要有所追求,有所理想,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海纳百川。要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既要独善齐身,又要兼济天下。人人以仁爱之心,去建立大同 社会 ,去实现天下为公。

《易经》所讲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就是以天地为准则,确定人生规范。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宇宙的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刚柔并济,以和为贵,处事中庸。尽量做到修身养德,稳健忍耐,平衡和谐,持续发展。

《易经》是儒家经典,是六经之首,是儒家学派的核心部份。孔子对《周易》的全面注释,吸收了《周易》全部的精华,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形成了儒家的《易传》。《易经》历经两千多年各个学派的深入研究,随着 社会 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它又有着新的内涵,又有着新的中心思想。
文章标题: 《易经》能召唤天兵天将,西方数理化能造坚船利炮!为什么今天我们放弃《易经》,改学数理化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225.html

[《易经》能召唤天兵天将,西方数理化能造坚船利炮!为什么今天我们放弃《易经》,改学数理化]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