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读了《万历十五年》有什么感想

时间: 2022-10-30 18:00: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读了《万历十五年》有什么感想

《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没有绝对地好人、坏人,要用辩证得到眼光看事物。

《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即宏观的、系统的历史,也即“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历史”。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

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

作品影响

该书英文版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获得美国书卷奖1982年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中文版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修正自己,突破自己。

老子《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了解、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认识自己,就是客观的审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

认识自己,就是时刻举起“一盏心灯”,清晰自己的需求,明确自己的目标,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畅销中文阅读界30多年,是高校师生以及企业家、作家、学者、艺术家、新闻记者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频频出现于历年报刊杂志的阅读推荐榜单,斩获诸多荣誉:

《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出版科研所 “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是什么?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书名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作者也久闻其名,只是在内心一直怯于去读它,因为始终觉得它是一本史书,给人一种厚重感,一翻书序就谈及财政制度方面,令人不禁生畏。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代万历十五年,丁亥年明史的卷轴渐渐在眼前展开

直到前些天才下定决心打开这本尘封已久的书籍,细细读来,才发现它并非我以为的那样艰深晦涩。看不多时,我发现《万历十五年》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奇书,带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并非是因为作者写明朝史写得非常生动,而是因为作者的视野非常广,摆脱了普通历史书枯燥无味的感觉。

故事涉及荒怠朝政的万历、被清算的前任首辅张居正、调和文官阴阳的现任首辅申时行、古代模范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

九岁登基而早熟的万历皇帝懈怠了皇帝这份工作,宁可躲在宫中看宦官掷银游戏,也不愿上朝面对百官议政。张居正励精图治,仍无法挽回王朝走向衰败的现实,海瑞一身正气,却在官场处处碰壁无法立足,戚继光抗击倭寇立下大功,申时行深谙官场之道,也未能带给明帝国任何起色。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对《万历十五年》的期待已久,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时间流逝,无声无息,一晃毕业已十年之多。

这种希冀源自大学时代接触到的一位博士,当是时,自认为读书不少,成绩不错,“小得意”“小清高”总是有的。我相信,那个时期,很多女孩都是如此。岂料,博士提问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时候,自己就傻了眼。去图书馆找过几次,未果。临近毕业,其他诸事颇多,就渐遗忘。工作以后,碌碌无为,读书寥寥。

偶尔的日子,会百度一下,黄仁宇以及《万历十五年》的简介及评价,更惭愧于自己的无知。谢冕谈到此书说启发了他心中中国百年文学史的构想,眼光颇高的王小波严肃又不失幽默的评价“旧的好书总比新的烂书好”,玩世不恭的王朔竟然也是《万历十五年》的拥趸,易中天等人也极力的推荐《万历十五年》。

2021年10月,终有机会一睹她的风采,在自己最早的一批购书计划中,第一本就是三联出版社的《万历十五年》。看再版次数,从1997年5月三联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后,几乎每年都要再版,甚至一年会有几次再版,到2021年已经再版了29次。

初读《万历十五年》,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精妙的结构,习惯了编年体体例历史教材的我,耳目一新。他取一个特别的年份(1587年)作为横截面,然后串起所有的事情;用人物的传记式章节,展现一幅历史的画卷。再者就是对人物的采用了多元化视角,人不再是忠、奸、善、恶单纯一色,而是更接近人的本性,更接近历史的真实。结构的精妙使我惊叹于黄仁宇纵横捭阖史料的能力;人物的多元化视角,使我认识到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生活,很多人事绝不是表面所呈现的摸样。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在这样的著作主旨下,黄仁宇记录了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第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就是活着的祖宗——万历皇帝!

一直认为,皇帝位及至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是大权独揽;是无法企及的身份;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的代名词;是花团锦簇;总想,皇帝可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而且万历黄帝是有名的“懒”皇帝,御宇40多年,有20多年都是消极怠政。记得讲《五人墓碑记》这篇课文的时候,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激烈残酷的争斗,也“慷慨激昂”的追溯到万历皇帝的怠政。

但是这本书中黄仁宇凭借他对历史的参透,多角度人性化的描述,颠覆了自己头脑中对万历皇帝的固有的肤浅印象。

万历少小聪慧,早熟。5岁能读书,“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他勤奋学习,每一天都要练习书法,默记经史,“如果背书如银瓶泄水,老师张居正就会颂扬天子的圣明,如果背的结结巴巴或者读出别字,张先生会拿出严师的身份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他进步突出,10岁就能写径尺以上的大字。他勤政,熟悉各种礼仪制度,祭天地、祀祖庙、庆元旦、赏端阳等各种繁重的仪式,同时频繁的更换不同的礼服,从而保持皇帝的威严,皇家的体面。可想而知,皇帝身份,使他少了普通人家的亲情友情,少了孩提时代应有的天真烂漫,生于帝王之家,登上皇帝之位,注定了他孤独寂寞的命运。

自从写出了径尺以上的大字,他就不能再练书法。因为“圣明君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他要节约,他要勤政,他对张居正视若父亲,对其绝对的信任和倚重;即使要给自己的母亲修葺装潢她所居住的宫室,母亲的感谢不能用亲切爱怜的口吻加以表达,而是请学士写成一篇文章,赞赏皇帝的纯孝,在他下跪时逐句诵读,母子间的天性交流也不能真诚自然流露!因为皇帝是礼仪的象征,是表率,不能有自己私心的一丝流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想成为木偶,毕竟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且聪慧的人,故太师的溘然长逝,使他觉得终于有了自由之权,他要反抗!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视若父亲的张居正却有了另一副面孔。他满口节俭,私生活却极其奢侈,他作为皇帝没有钱赏赐宫女,张居正却积聚了珠玉玩好和书画名迹,蓄养了很多绝色佳人。他认识到了“人”的阴阳两面,不甘心自己的身边站着一名“摄政”,对老师流着眼泪鞭尸之后,万历皇帝开始了自己的励精图治,他要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很快他就发现,世间已无张居正,他仍然束缚重重。

前有张居正不让他习字,后就有申时行不让他练兵。他可以把他不喜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提拔他所喜欢的官员,以致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他的心腹。他对大臣们的奏折作出决断,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制定法律的力量;他不也能改造制度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而且他裁夺的权威因他被臣下视为晏安怠惰而日益减弱;他不能统率兵将,在平日也没有整顿军队的可能;他很难跨出宫门一步,自然更不用谈离开京城巡视各省。他越想励精图治,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人事的任免,他没有决定权。贵为天子,却步步维艰,无法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遇到了真正理解自己的女子—郑贵妃,黄仁宇说“热恋并不等于独占皇帝的枕席,…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容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只有这个女人,理解他作为皇帝的孤独与无助甚至敢在他面前直接说出来,“她看透了他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既柔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即使是他的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他看成一具执行任务的机械,而忽视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会冲动又会感伤的‘人’”。她可以和他一起阅读作品,讨论人生,她是他的红颜知己。在皇宫大院紫禁城内,皇帝和娘娘曾经俪影双双,在西内的寺院拜谒神佛,有时还一起作佛前的祈祷。

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他想用皇帝的权威来捍卫自己的感情,他想废长立幼,但是传统道德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文官集团前赴后继的阻挠,长期接受的教育,让他心里的愿望难于实现而且无法明言,同时又缺乏可以密商的智囊人物,心中的寂寞如荒草一般蔓延生长。
文章标题: 读了《万历十五年》有什么感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561.html

[读了《万历十五年》有什么感想]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