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理解儒家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时间: 2022-10-30 07: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如何理解儒家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儒家学说对仁的理解

儒家学说对仁的理解
儒家仁是仁爱、仁政、仁天下万物。

人人有爱,则天下万物和谐、太平,而后则人人幸福、万物之万幸。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等。

《荀子》子道篇第二十九

  入孝出悌,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於是矣。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脩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於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脩,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子路问於孔子曰:「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汝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子贡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奋於言者华,奋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子路问於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文大行也。 求这句话的意思。

同是还有:父有争子,则身有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文。这句话的意思
弟是通假字,通“悌”
顺从长辈,敬爱兄长,是为人最基本的品行,尊崇上级,对下级真诚,是为人重要的品行,遵从道义而不盲目听从君主的命令,遵从道义不盲目遵从长辈的命令,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行
其实小中大,只是表示一个递进的意思

争是通假字,通“诤”取“劝谏”意
父亲(如果)有一个敢于劝谏他的儿子,那么父亲就不会作出违背道义的事。因此,当父亲要做违背道义的事时,儿子不可以不据理劝谏父亲。
简单地说就是当长辈做好事时,子女要顺从,当长辈做坏事时,子女要及时劝谏,不要盲从。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文大行”是孔子说的吗?

  这句话出自《荀子》
  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 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 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 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 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荀子·子道》

  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故正义之臣设, 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 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闇主妒贤畏能 而灭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闇,桀纣所以灭也。
  ——《荀子·臣道》

  孔子、孟子的观点如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
  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文章标题: 如何理解儒家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518.html
文章标签:不从 儒家 理解

[如何理解儒家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