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蜀地政权公孙述、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明夏、大西在你心中的排序如何,可以为实力也可以为魅力

时间: 2022-10-28 16:00: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蜀地政权公孙述、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明夏、大西在你心中的排序如何,可以为实力也可以为魅力

历史上,以四川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都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一旦天下发生变乱,这里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天生地理原因而极易产生割据政权。

四川在我国的位置

这就表明了四川因为粮食生产丰富而不需要依靠其他地方,自己也能吃得饱;另一个就是地理上易守难攻的地形。

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梳理,当然了,秦朝之前,中原王朝还没有彻底统一四川,就不包括了:

第一个,当时就是鼎鼎大名的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对手公孙述建立的成家。王莽篡汉时期,公孙述担任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公孙述于是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事实上割据四川独立了。建武元年,公孙述称帝于成都,国号成家,年号龙兴。建武十一年,汉廷派兵征讨,被公孙述所拒。第二年,刘秀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共在位十二年。

公孙述

第二个,自然就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割据四川的刘焉、刘璋父子了。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西汉鲁恭王刘余(汉景帝第四子)后裔。

刘焉目睹汉灵帝时期朝纲混乱、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他本人一开始请求担任交州牧,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于是刘焉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乱。

后来刘备带兵从荆州方向攻入四川,刘璋投降。

第三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刘备了。刘璋投降后,益州之主就正式变成刘备了,东汉延康元年,曹丕篡汉,第二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后来自然是被掌握曹魏实权的司马家打败。

第四个,西晋末年,李特率领流民起义军进入四川,开始攻伐四川各地,永兴三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时,李雄侄子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后来被东晋消灭。

第五个和第六个,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定都成都,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

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就是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过“大西”农民政权,建都成都。后来被清朝的八旗兵马打败。

在成都建都的政权都有哪些?

有蜀汉、成汉、谯蜀、后蜀、前蜀等。

1、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2、成汉

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公元338年,李寿杀李期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汉"。史书连称为"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

李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

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3、谯蜀

谯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十六国时期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都城成都,史称谯蜀,又称后蜀、西蜀。

治政范围涵盖四川盆地大部,因蜀地重要,掌控南朝门户,如若失去蜀地控制权,就会门户洞开,战略上陷入极大被动,所以谯蜀立国九年,始终兵连战接。

413年,东晋军攻进成都,谯纵自缢,谯蜀灭亡。

4、后蜀

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后蜀为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孟知祥所建。唐朝末年,孟知祥在晋王李克用手下做事,得到赏识,李克用将其弟李克让之女嫁给孟知祥为妻。

李存勖继晋王位后,任他为掌管机要的中门使之职,后又任太原留守。后唐灭前蜀后,枢密使郭崇韬推荐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唐庄宗遂命其充任此职,并加同平章事衔。

此次攻灭前蜀,庄宗之子魏王李继岌名义上为统帅,但实际兵权却掌握在枢密使郭崇韬手中。灭蜀之后,郭崇韬功大,受到庄宗的猜忌,便遣使处死了郭崇韬。

郭崇韬死后,灭蜀军队群龙无首,魏王李继岌无力控御局面,蜀中大乱。孟知祥见此,急驰入蜀,承制宣抚,稳定人心。

魏王引军北归途中,适逢洛阳发生兵变,庄宗被杀,魏王随即自杀身亡,后唐明宗李嗣源即皇帝位。孟知祥见中原混乱,遂产生了割据蜀中之意,他加紧训练军队,整顿军备。

明宗派人催促其将蜀中所馀钱物上交朝廷,孟知祥拒不输送。不久,他处死了明宗派来的监军使李严,又拒绝了后唐朝廷要其输送的助礼钱一百万贯,与东川节度使董璋联合,公然对抗朝廷。

明宗派军征讨,由于道路险阻,战而无功,只好退还。在中原王朝的威胁消除后,他又与原来的同盟者董璋发生冲突,经过激烈的战斗,孟知祥消灭了董璋的军队,占据了东川。

后唐长兴四年(932年),唐明宗授孟知祥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成都尹,封蜀王。公元934年,明宗病死,孟知祥遂在成都称帝,国号仍为蜀,史称后蜀。半年后,孟知祥病死,其子孟昶继位。

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后蜀维持近三十年。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镇压下去。

5、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时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很繁重。

王衍继位后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败。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谯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汉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公元338年其后继者改国号汉,史称成汉。
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公元934年建立的后蜀政权.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建立的大蜀农民革命政权,不过只有2年
清顺治元年(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
多了去了,先有“古蜀国”,西汉末有公孙述自立为帝被光武干掉,再有三国“蜀汉”之后是十六国的“成汉”,然后是十国中的“前后蜀”加个宋初的李顺德“大蜀”政权,明末清初又有张献忠的“大西”。有很多的。
先是三国时的刘备在此建都,后又有唐玄宗于天宝之乱迁都于此称“南京”。以后,前蜀 王建在此建都,后蜀孟知祥在此称帝。北宋王小波,李顺在此建大蜀政权,元末明玉珍又将其作为“陪都”。明末张献忠在这里称大西王,一时成都成了“西京”。
蜀汉,前蜀,后蜀

古代帝都有哪些地理位置

古代帝都有哪些地理位置

以下是古代所有定都的城市:

禹都邓(今河南省南阳市)。

夏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一说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斟浔(即二里头,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最后迁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南)。

商都毫(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西毫(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后又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

西周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周都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北)。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都蓟(今北京),以易(今河北易县)为下都。韩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赵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魏都安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后迁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西汉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汉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

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陪都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蜀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吴都建业(南京市)。

西晋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东晋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南朝——宋、齐,梁,陈皆建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北朝——北魏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后迁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魏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魏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北周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齐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隋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唐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武周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五代-----后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迁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唐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晋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迁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汉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周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

北宋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陪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辽都上京(今辽宁省巴林左旗),后迁中都(今北京) 。

西夏都兴庆(今宁夏自治区银川市)。

金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后迁都燕京(今北京),末迁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南宋都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后迁北京(今北京)。

清初都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后迁北京(今北京)。

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原为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七大古都,后加上郑州。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由于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而且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八大古都中,多数地址位于今河南。


1、基本定义

“中国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中国九大古都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九个城市,其中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兴土木,着意修建。

中国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

2、基本概况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的政权中,历代只对“二十五史”记载的国家即从三皇五帝,夏,商,两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两宋,金,元,明到清朝予以认可被视为正统朝代其中只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八大古都曾作为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首都。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如西安有“四关拱卫,浮渭据泾,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盛,南京有“龙盘虎踞”之势,”洛阳有“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北京有“背山带海”的形胜等。中国古代都城建设都有周密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正朝夕”,“水地以县”,天子之国应“方九里”,“旁三门”,“有沟树之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市朝一夫”,“王宫门阿五雉”等。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礼制”的体现。根据这些要求所营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严谨,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等特点。帝王深居宫中,远离市,幽静、安全,又足以体现帝王之尊严与天下归一的愿望。商业集中,便于贸易;百姓居小巷之内,既安静,又便于治安管理。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匀称,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北京的这一古都风貌,被丹麦城市规划学家S·E·R·休森称为“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美国城市专家E·贝康称它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3、古都并称

中华四京

首都在中国民间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洛阳(历史上又称“洛京”、“东都”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建康”)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长安”、“京兆”)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又称“燕都”、“北平”

两都两京

两都指周朝至唐朝的东西两都,即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两京指明朝的南北两京,即南京应天府和北京顺天府。

四大古都

传统史学将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合称为四大古都,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古都并称的说法,也是公众认知最高、最深入人心的说法,即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五大古都

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了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

六大古都

30年代,将杭州加入,列为“六大古都”,但是并未被大众所接受。1983年,陈桥驿教授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一书,将杭州列入大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七大古都

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九大古都

2021年,中国古都学会,认定大同为第九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九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

4、古都介绍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华第一帝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崛起于关中并正式建都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作为中国古代鼎盛王朝的首都,帝陵是首都的必要条件之一,围绕在西安周围的著名帝王陵有黄帝陵、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隋文帝泰陵、唐太宗昭陵、武则天乾陵等等,“秦皇汉武、隋文唐宗”,西安是中国古代大王朝文治武功的顶峰。西安也是中国古代产生盛世最多的古 都:“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等。西安也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发源地,佛教八大祖庭有六大就位于西安。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不计陪都),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周、秦、汉、隋、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马可波罗语)是其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古都西安对世界尤其是东亚国家的都城建制产生重大影响,日本的奈良京都、朝鲜的古都都是完全按照长安城的规格建造。建国以后,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统、俄罗斯总统等等。

洛阳

洛阳,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早的城市之一。建都时间长达885年之久。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是中国佛教、理学的共同滥觞地、发源地。洛阳居天地之中,同时又有利于南进,凡有南窥江汉,欲吞诸夏之势者(如曹氏、拓跋魏)必都洛阳。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历史上文学和文明最昌盛的朝代都是在洛阳建都,如: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东周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创立,造纸术、地动仪发明的东汉时期等。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的唯一一次见面就是在洛阳,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的人生邂逅也是在洛阳。司马光曾说:“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班固的汉书、欧阳修的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都是在洛阳完成。洛阳“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礼仪和文化的滥觞地。陆游曾说: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洛阳也是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中枢。王奕曰:“决眦斜阳里,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洛阳“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南京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南京是汉人一次次的反抗外族的根据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北京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中国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905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开封

开封,简称汴,河南省省辖市,是中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都会”。开封与中国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称七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杭州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安阳

安阳,又名邺城,简称殷、邺,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的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同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

郑州

郑州,河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崇山峻岭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临,是中国第八大古都,东南面向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分~34°5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640毫米。辖12个县(市)、区,其中县1个、县级市5个、区6个。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商丘

商丘为六朝古都:上古古都、华夏祖地、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前中期都城、周朝宋国国都、汉朝梁国国都、南宋开国之都、金朝末年暂迁之都。早在8700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首任帝栗陆氏伏安降生于栗广之野(今夏邑)并都于此。商丘也是炎黄、燧人氏、神农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商丘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建都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前后共历1500多年。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虞城谷熟镇),商丘为商朝的第一个建都地,并先后数次在商丘建都。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商丘为宋国国都。西汉商丘为汉代最强盛的诸侯国梁国的国都。北宋时期,商丘为应天府南京,位居陪都,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即位,商丘成为南宋的开国都城。金哀宗天元元年(1232)十二月迁都归德府(今商丘)。

成都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的古蜀国都城,先是定都广都樊乡(成都双流),后迁往成都青羊区,并构筑城池。成都是九朝古都:蜀、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政权相继在此建都,唐朝和中华民国时曾作为全国临时首都而存在。[8]2001年2月8日发现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的7世纪之前,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名副其实的3000年古城。

大同

有2300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远在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许家窑人就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大同自古就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必争的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西汉置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为代国都城,代国是汉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魏晋南北朝之际是中国北方各民族大动乱、大迁移得年代。此时的大同,却因此而繁荣昌盛起来。鲜卑族先建立代国以平城为代国南都,后建立北魏王朝,公元398年魏道武帝拓跋圭定都平城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此时大同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族人民交流的中心和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五代,辽、宋金时期中国又一次进入大分裂状态大同称作云州,并成为辽,金,元初的西京(陪都),这时的大同又一次成为中国北方发达的中心地区,而且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城市。



It was quite deep.

历史上哪个朝代把成都定为首都的

在成都定都的朝代有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大西。

1、蜀汉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2、成汉

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

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

302年,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定年号建初,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败亡。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

之后李特之子李雄成为首领,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李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

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3、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时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很繁重。

王衍继位后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败。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

4、后蜀

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

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举兵灭前蜀,后唐朝廷即后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于事变中身亡,平蜀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

西川节度使副大使孟知祥(874年—934年)随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决与后唐朝廷的行政关系,效仿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割据一隅。

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帝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之子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后蜀维持近三十年。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镇压下去。

5、大西

大西是明末张献忠创立的割据政权。明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于凤阳首称“古元真龙皇帝”。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相继于舒城、六安两度草创政权,建号“天命”。

天命二年(1643年),张献忠据黄州称“西王”。同年,张献忠于武昌创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大西天命三年(1644年),张献忠于四川成都称帝,国号仍为“大西”,并改元“大顺”。

大西国全盛时辖今四川和重庆大部地区。大西大顺二年(1646年),张献忠率大西军主力于西充凤凰山抗清作战中牺牲,其义子孙可望继任大西军最高领袖,率大西军转兵贵州,进军云南。

大顺三年(1647年),大西军政权以昆明为首府,不再公开使用原有国号。同时,改年号为“兴朝”,采取“联明抗清”的国策,孙可望称“国主”。

兴朝三年(1650年),大西迁首府于贵阳,兴朝四年(1651年),大西改奉明为正朔。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永历帝朱由榔依附大西军,原大西军成为南明永历政权的核心军事力量。

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叛变,张献忠另一义子,晋王李定国成为南明军事统帅。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率军进入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回永历帝,后在昆明将其勒死,南明灭亡。清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病殁,余众部分降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西政权

1、古蜀国: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成都国: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恢复称呼。

3、大成国: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为“成汉”。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

4、蜀国: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割据川蜀,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和“后蜀”。

5、大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扩展资料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

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历史上把成都定为首都的有以下朝代:
  1、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西汉末年,新朝地皇五年(公元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3、东汉末年,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公元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国号“蜀汉”。
  4、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
  5、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6、公元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7、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
  参考链接:
  成都(四川省会)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0VCZenCLYEwOszDeOu-tJdR9aWO_nkllVYTPJdr1QWY_Q07WeBFx6OCX_kxlVHWfQWnOcVMt3CmH50OqRsSyxtcXixcTute_-PfYJqtNFe
1成家。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西元二五年),公孙述乃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改益州为司隶校尉,以蜀郡为成都尹,设置三公以下各级职官。又自恃四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户口繁盛,意颇昂扬自得。公孙述素性苛细,迷信讳谶符命之说,好察小事而忽略大体,即位后,贸然废止铜钱,而设官铸铁钱,致使民间货币不通;霸业未成,即立其两子为王,并分封诸子弟分布郡县,一国政事唯任之于公孙氏,拒阻群臣进谏,由此大臣多心生怨望。光武帝以宇内日渐混一,数遣使劝喻归顺,述怒而不从。建武十一年(三五),汉廷乃派兵征讨,被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凡十二年。
2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刘备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怀帝时为魏所灭。
蜀汉(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3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4后蜀。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
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同年,孟昶卒。
全国性质的朝代是没有建都成都的
地方割据政权和诸侯国有建都成都的,如

周时的蜀国
三国时的蜀汉政权
两晋南北朝时的成汉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
明末清初的大西政权
文章标题: 蜀地政权公孙述、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明夏、大西在你心中的排序如何,可以为实力也可以为魅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375.html

[蜀地政权公孙述、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明夏、大西在你心中的排序如何,可以为实力也可以为魅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