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1 13:01: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疑心病是每个帝王都有的不治之症,究其根本,就是皇帝的矛盾心理:既要臣子鞠躬尽瘁的地帮忙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又怕他们功高震主。
一旦心里觉得不平衡,就会目露凶光,磨刀霍霍。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确保大明江山永固,洪武朝胡蓝两案,大批的淮西勋贵被屠戮殆尽,这其中包括年过70的李善长一家!
鲤鱼跃龙门
朱元璋,出身布衣,幼年时代为了吃口饭,曾给地主家放牛,后经历元末的苛政和天灾,朱元璋的父母都被饿死!
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当过和尚和乞丐,后参加元末起义,最终建立大明朝。十五年征战,也养成了朱元璋生性多疑、杀伐果断性格!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称:“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当时被封公者,有六人,李善长位居首位,而朱元璋特将他比作萧何,可见对他的器重!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确保大明江山永固,特意做了如下安排:
1、册立朱标为皇太子,重点培养。
2、分封其他众多儿子为王,镇守全国各地!
3、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日常一切!
4、收归开国功臣武将兵权!
朱元璋本以为这样做,可以确保大明的江山,奈何朱标早逝,朱元璋后立建文帝为接班人,作为大明帝国的接班人!但建文帝生性儒雅,丝毫没有老朱杀伐果断帝王威严,为了确保朱允炆帝位和大明江山,对大批淮西勋贵痛下杀手!
鸟尽弓藏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心腹,早在朱元璋平定滁州时候,李善长就投奔朱元璋,后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
李善长虽然军功不多,但其功劳不亚于徐达、汤和、蓝玉。
作为朱元璋的谋士和后勤部长总管,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筹集军粮等方面,也是鞠躬尽瘁,因此被朱元璋誉为“再世萧何”!
李善长善于调护诸将,,因此在淮西集团中的威望甚高。
朱元璋开国后,李善长担任大礼使,负责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确立朝廷六部等。
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官拜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负责大明帝国政务。
随着时间推移,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有所反感,受胡惟庸案牵连,最终于洪武二十三年,70多岁的李善长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腰斩。
朱元璋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究竟根本原因在确保建文帝朱允炆帝位和大明江山永固!
江山永固,这是封建帝王每一位皇帝的心愿,但这在封建王朝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封建君王的喜怒无常,时刻告诉臣子们,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帝王考虑自己的利益。
朱元璋杀了76岁的李善长,另外还株连李善长的家室老小七十多口。除了李善长的儿子驸马李祺和儿媳临安公主一家,其他人全部被冤杀,可怜!可叹!可悲!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对亲家下如此狠手呢?
从头说起
李善长曾是朱元璋的心腹,老朱不止一次地夸李善长是自己的“在世萧何”。在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拜迎二人相见。朱元璋对他以礼相待,留下他掌管文史书籍。李善长成为老朱的大智囊,随军作战出生入死,还亲自带领士兵打败来偷袭的元军,他和朱元璋配合默契,为大明的建立立下卓越的功勋。
公元1368年,白手起家的朱元璋登基称帝,当年的放牛娃成皇帝,老朱大封功臣,普天同庆!李善长位列众人之首,李善长“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词条,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老朱还赐给李善长“免死铁书丹券”“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朱元璋又对自己的“萧何”大赞一番,可是今日的“萧何”的结局可不比往日的萧何。李善长可没有汉朝的萧何圆滑和忠心,朱元璋可不比刘邦对大臣的信任。功高震主者多不幸李善长的权利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朱元璋忌惮夜不能寐。
李善长也对朱元璋不像以前那么谦卑和恭敬了,君臣以往对彼此的信任几乎消失了。为了拉拢李善长的心,洪武九年,朱元璋把宝贝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封李祺为驸马都尉。李善长的府内又一次蓬荜生辉,荣誉感爆棚。可是妒忌之火在同僚中燃烧。恰巧朱元璋生病了,病得很严重,十几天都不能上朝。作为亲家的李善长竟然没有去看望过一次,也没有让驸马儿子来问候,朱元璋心里的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有妒忌之心的人趁机弹劾李善长,说公主进了李善长家的门,李善长就变的不知道天高地厚,眼里连皇上都放不下了。朱元璋也觉得李善长过分了,开始厌烦他,“帝始微厌之”,一怒扣了李善长一年的奉禄。
另外李善长对部下监管不力,他曾想建造府宅,部下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卫士三百人,汤和告诉老朱李善长私自用兵。
胡惟庸想谋反,还想拉李善长入伙,李善长不从。谋反是大罪,但他没有向朱元璋检举揭发胡惟庸。胡惟庸也许感到李善长有动摇,继续拉拢,李善长最终留下口实。李善长向朱元璋屡次请求赦免其发配边疆的亲戚丁斌等,惹起老朱怒火将丁斌治罪,没想到丁斌出卖了李善长的弟弟,一系列的导火索迸发。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李善长当时已经是76岁高龄,又辞了官在家养老,可终究难逃一死,虽说他死得有点冤枉,但也确实有诸多取死之道。
他虽然被列为开国功臣之首,可最后的结局却很凄惨,李家上下七十多口人死于铡刀之下,唯有儿子李祺一家四口得以幸免。
李祺一家四口为何能够幸免呢?原因在于他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是朱元璋的女婿,他的两个儿子是朱元璋的外孙。
朱元璋之所以会对李善长下手,原因实际上也不复杂,不外乎李善长的存在对他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李善长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个体而立于朝堂之上,他的背后还有所谓的"淮西集团",淮西集团是朱元璋打江山的班底,所以朱元璋坐了江山之后,淮西集团也算是鸡犬升天,几乎霸占了整个朝堂。
淮西集团又以李善长为首,你说朱元璋能放心李善长吗?显然不能。
李善长的手也伸得很长,他自己原本已经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了,可是他又不甘心从此退出权力中心,那怎么办呢?将淮西集团的人推上去。
他推的是胡惟庸,虽说朱元璋也有意让胡惟庸出任宰相,可是由朱元璋自己决定,和由李善长在背后推动,那绝对是不同的政治意味。
朱元璋是一个独断专权的皇帝,李善长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来推胡惟庸上位,朱元璋会怎么想?
究竟是你李善长是皇帝呢,还是我朱元璋是皇帝?
我让谁当宰相,还得你李善长说了算了是吧?
这就犯了忌讳了。
对于这一点,李善长显然便没有刘伯温聪明,朱元璋跑去问刘伯温谁适合当宰相,说着说着,朱元璋便给刘伯温下套,说只有刘伯温适合当宰相,刘伯温迅速反应过来,然后表示自己没那个能耐。
朱元璋一直感觉自己的皇权受到了相权的掣肘,这也是李善长被罢相的一个原因,这时候李善长已经不在相位之上,却还能够影响朝堂上的人事任免,这也足以说明了李善长所掌控的淮西集团的势力之大。
所以,朱元璋想要高度集权的话,首先要做的便是打垮淮西集团,而打垮淮西集团呢,李善长和胡惟庸二人则是首当其冲。
胡惟庸是在1380年的时候被以谋逆之罪处决的,受到"胡惟庸案"牵连的人数不胜数,不过李善长却躲过了一劫。
是朱元璋不想顺手解决了李善长吗?非也,是朱元璋手里没有掌握李善长和胡惟庸案有牵连的证据,或者说证据不足以将李善长一举拿下而已。
李善长毕竟是朱元璋钦定的"第一功臣",倘若仅仅是因为有那么一点嫌疑,朱元璋便对李善长下手的话,朱元璋不仅脸上过不去,还会被天下人骂。
只不过,这时候不对李善长下手,却不意味着朱元璋会自此放过李善长,他所缺的只是一个更好的契机。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契机很小,哪怕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在1385年被人举报是胡惟庸同党的时候,朱元璋也没能顺手拿下李善长,反倒是在1390年出现的一件小事让朱元璋找到了对李善长下手的契机。
1390年的时候,李善长的一个叫丁斌的亲戚因为犯了事被叛了个发配边疆,于是他跑去找朱元璋求情。
朱元璋一见李善长来求情,心里不高兴了,你个老东西没完没了了是吧?朝廷自有法度,咱怎么做事还得你李善长来指指点点了?
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不仅没有放了丁斌,反倒让人重新审讯丁斌,这一重审可不得了了,丁斌经不住严刑拷打,竟然将李存义曾经和胡惟庸勾结谋反的事给供了出来,李存义又被从崇明给抓了回来。
李存义也经不住严刑拷打,将李善长给供了出来,他供出了李善长什么事呢?
原来当初胡惟庸要谋反的时候,曾经几次三番地去游说李善长,让李善长一起谋反,只是李善长一直没有答应。
李善长之所以没有选择和胡惟庸谋反,还会被牵连进"胡惟庸案",原因便在于他虽然拒绝了胡惟庸的拉拢,但是也没有将事情告诉给朱元璋。
这不仅说明李善长犯了知情不报的罪,还说明李善长有了骑墙的想法,风往哪边吹,他便往哪边倒,这在朱元璋看来和谋反有什么分别?没有。
朱元璋决定以此为契机处理李善长之后,李善长的老对手们自然乐得落井下石,于是纷纷弹劾李善长。
为老不尊,被杀纯属咎由自取
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李善长:“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一句话说明了李善长的能耐。
事实上李善长比起萧何的确是分毫不差,当朱元璋攻占应天,其他的将士都在争抢金银珠宝的时候,唯有李善长将应天府的赋税、人口等珍贵典籍悉数保存,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将来朱元璋立足的资本。而朱元璋在外征战之时,还是李善长将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所以朱元璋从来不用为后方担心。
然而李善长可以说是有萧何之才,却无萧何的智慧,萧何死后家族一直繁荣,到了南北朝时期萧何的后人萧道成更是当了一把皇帝,而李善长就没有这个运气了,七十多岁的时候李善长全家都被朱元璋所杀,只有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侥幸逃过一劫。
那么李善长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啦,且李善长没有造反的野心,为何朱元璋还是要将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置于死地呢?
李善长太贪恋权位了,洪武帝朱元璋平定了天下之后,李善长是当时的“开国六公之首”,而刘伯温当时仅仅被封为一个“诚意伯”,这背后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然而李善长对此还是并未满足,因为刘伯温当时深受朱元璋宠幸,他怕刘伯温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和原来淮西帮的将领组成了明朝初期的“淮西勋贵”,而刘伯温等人就是当时的“浙东党”。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说,朝堂之上有两派势力,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乐于见到的,因为这样子两派势力互相牵制就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然而洪武八年,随着刘伯温的病逝,浙东党一下子群龙无首,而朝堂气氛一下子变成一家独大,这个时候对于朱元璋来说原来替他打天下的“淮西党”已经成了一个炸弹,因为他们随时会威胁到皇权。 所以在这之后不久就牵扯出了明初的“胡惟庸案”,按理说李善长当时已经退下来了根本没他什么事了,可是这李善长人老心不老,一把年纪了还想着遥控朝堂,为此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李存义和胡惟庸联姻,想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这一点后来也成为了李善长的“催命符”,若非他和胡惟庸的这层关系,朱元璋还不至于要杀他,可以说就是他的人老心不老害苦了他。
所以综合来看,李善长之死与其说是朱元璋剪除功臣,倒不如说李善长自己作死,有萧何之才却无萧何之智慧,最终七十多岁了都未能幸免于难。
朱元璋杀李善长跟他是不是已经年暮没有任何关系,重点在于在朱元璋看来,只有李善长死了,这大明的天下才能稳如磐石,万世一系~
一:李善长——朱元璋的萧何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县人,爱读书而有智谋,自朱元璋创业伊始就携家追随,因为善于调护诸将之间的关系,量材用人,使其各得其所,深得朱元璋器重。随着朱元璋建号开国,水涨船高之下,成了明朝初年惟一一个没有战功却被封公爵的文人,此外他还是大明朝的开国宰相,朱元璋的秦家翁,同时拥有可以免死两次的丹书铁券,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但即便有此三重保险,却依旧没能保下李善长的项上人头,在洪武二十三年,因为涉嫌胡惟庸党案,满门七十余口悉数被杀~
二:祸从口出——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为“沟通宿将,意图谋反”而被株连九族,当时涉案人员多达三万余人,但案件远未就此结束。
洪武十八年,有人举报李善长的弟弟和侄儿与胡惟庸“通谋”,朱元璋考虑到李善长的劳苦功高,并未深究,只是将其软禁在崇明岛。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罪被抓,严刑拷掠之下,
丁
斌供称:“胡惟庸造反之前曾四次劝李善长入伙,第一次被李善长严词拒绝,第二次,胡惟庸答应事成之后,淮西之地尽数相赠,封李善长为诸侯王,李善长心动;第三次,为密室之言不得而知;第四次,李善长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让他们自行安排。”谋划既定之后,李善长和胡惟庸为了避人耳目,从此早朝相见,只是点头示意,并无言语交流。
同年,李善长又向汤和借调官兵,大兴土木,如此一来,更是严重触犯了皇帝的忌讳,雷霆震怒的朱元璋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李善长全家以及“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宋濂”等人全数羁押,或处以极刑,或流放荒蛮,自此,淮西勋贵集团几乎被一网打尽。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株连党案
在李善长被诛杀的当年,以解缙等人为首的文官就开始为其鸣冤,猜忌骁悍的朱元璋却出奇的沉默,置若罔闻~
中国古人向来强调“见机而作,功成身退”,可李善长不但不能行此良策,而且年纪越大越贪恋权势,朱元璋打天下主要倚靠淮西乡党,而李善长又是淮西勋贵集团的领袖。所谓翻身农奴做主人,原本就拙劣寡识的淮西勋贵集团,一心想着荣华富贵,荫庇子孙的他们迅速腐化,蜕变成了当年他们誓死反抗的人,为了巩固九死一生才打下来的革命果实,他们呼朋引伴、结亲媾婚联成一体,围绕在李善长的周围,牢牢把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极力打压非淮西勋贵集团的所有人士。
深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朱元璋,在建国之后面对势力庞大,骄悍霸道的淮西勋贵集团却显得无能为力,
当年出生入死的兄弟现在成了他最大的肘患。
为了稳住淮西勋贵集团,他刻意打压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士人集团,甚至还开设“南北两榜”的进士择取制度。
但,养虎终遗患,生性残刻且雄猜霸道的朱元璋为了稳固朱家的天下,在忍耐和纵容之中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果断和决绝的劈向当年这帮兄弟~
四:李善长也算死有余辜
自古功高震主者身危,李善长身负不世之功,却不知进退之道。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小吏出身的李善长终究没有规模宏大的大局观,也没有把握时局的敏锐度,对帝王心术更是无从感知,以至于当止而不能止,当退而猛进。天下动乱之际尚且能够存身保富贵,可一旦寰宇澄清,当年的多谋善辩反而成了怀璧其罪,数千年的历史中无时无刻不在重复着这样的历史悲剧。
同是小吏出身的北宋赵普也是不学无术,所幸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要比朱元璋仁厚宽爱的多。所以“外饰其公,内谋其私”的赵普虽然屡遭贬谪,却终究得以善终,并且还落下“两朝宰辅”的美名。
李善长的死,固然是朱元璋残苛寡恩,豺狼心性容不得功臣名将,但细思之下,他的言行举止,放浪恣肆,无所避忌,又何尝不是遭忌人主,自寻死路呢?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