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年龄限制呢?
科举考试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在中国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的时间,
那么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年龄限制呢?
有一位英国科学家曾经发表了这样一篇研究中国科举的论文,
文中指出中国科举考试的一个特点,
那就是中国的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
下到12的儿童上到80岁的老人都可以一起参加考试。
到考试成绩公布的的时候,
有许多岁数大的老秀才名落孙山,
而年纪轻轻的十几岁的少年金榜题名。
比如北宋的王安石,
20岁的时候便进士及第。
(王安石)
(贺知章)
大名鼎鼎的贺知章37岁就高中。
而欧阳修却经历了八次科举的才在六十岁时候才上榜!
由此可见,古代科举不注重考试年龄,多大岁数都能考。
而现在,不管是各个单位的招聘还是提拔干部,都明确要求35岁以下,
甚至是公安的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
明确画出了一条红线,只要过了一定的年纪,机会就比较少了。
那么古时候科举考试为什么就没有年龄限制呢?
首先,科举考试如果限制年龄的话将会扼杀一大部分人。
古代科举考试过程是十分漫长且曲折的。
以清代为例:需要经历六个阶段,分别是:童试,岁试,科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阶段。
经过这些重的考试之后,进入殿试环节,才有获得成为进士以至于状元、榜眼、探花的资格。
这么考来考去会耽误很多时间。
如果有年龄限制,会有很大一部分有真才实学,但是运气不好的读书人没有机会。
其次,从考生的数量上讲,古时候读书人很少,全国的读书人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
而且,准备科举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苦的,一旦把这年龄设定死了,就相当于把本就为数不多的考生在一次裁剪,选取人才就更难了。
另一方面,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自然没有必要限制年龄。
基于以上的原因,古代科举考试不要求年龄限制。
而现今 社会 最缺乏的就是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干事的魄力,和担当的的勇气,自然就要求严格的年龄限制。
古代的科举制有年龄限制吗?
1.哪些朝代有,哪些没有?rn2.如果有限制,分别为多少?(上限&下限)rn3.如果招驸马,则?自隋唐开始至清王朝结束,都没年龄限制。(元——科举制度的暂停时)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思想影响下,甘罗拜相曹冲称象都是历代所褒扬的。
隋唐到宋时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明清时期的限制不能算年龄限制,只能算年限
明朝时,
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清朝时
清朝的童生类似于明朝的考试,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明清时候有点像 考心理咨询师,一级一级望上考,而且不能一年考完,所以考上年龄也就到了当驸马的年龄了。(正考三段都是每三年一次【已证】所以考上状元需要花至少6年的时间【第一年、第三年、第六年】)
我查了下资料,从西汉到东汉,“驸马”与帝婿无关,据权威典籍所载,“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东汉到宋这个时候,驸马从13岁到50岁都有。
明清时候公主出嫁一般在19岁以后,而驸马年龄在与公主相当到三四十岁不等。
这个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附和伦理观念。
古代科举对于年龄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所以经常见到考场之内,低至1岁幼童,高至80白发老叟
招驸马?那肯定是有年龄限制的,总不会让个年轻美貌的公主娶个花甲老汉吧,具体限制应该没有固定的,不同的王朝,不同的公主有不同的要求。这些没法准确的说明,毕竟正史没有提及
没有。最老的状元82岁,最年轻的7岁。
没有的,就像现在的成人考试!
没年龄限制。
请问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年龄限制吗。
自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出现"科举"后,除了唐、五代和北宋前期,基本上每3年考一次,宋英宗赵曙在位时正式确立了三年开科一次。《宋会要辑稿 ·选举一》记载,宋英宗在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十月六日,"诏礼部贡院,今后每三年一开科场。"
三年开科一次,古人称"三年大比",这种考试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末。"三年大比"制的确立,应该是受先秦时期相关做法的影响。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对自己任用的禹、后稷、皋陶等22名官员,首创"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的考核办法,每三年考核一次,根据三次考核成绩决定升降,这是中国最早的"三年考"记载。
周代时,"三年考"已出现于学生考试中。据《周礼·地官》"乡大夫"条:"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考,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进行考查,从中选拔出品德优秀、才华出众的人。
舜的"三岁一考功"和周的"三年则大比"是否属实?历史上一直有不同说法,但"三年大比"在科举考试中长期流行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古代为什么不像现代高考一样"一年一考"?根本原因是"三年考"已能满足和适应各朝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一年一考"反而效果不佳。如唐朝和之后的五代时期,每年的会试能及第的人数很少,有时只有三四人,后梁前期一两年甚至无人应试。
当然,"三年大比"也会影响人才选拔的效率。为了弥补周期过长的缺憾,古代朝廷会通过"制举"、"恩科"等特种考试来作调整,以突破"三年一考"的制约,给"等不及"的优秀学子提供机
自隋唐开始至清王朝结束,都没年龄限制。(元——科举制度的暂停时)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思想影响下,甘罗拜相曹冲称象都是历代所褒扬的。
隋唐到宋时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明清时期的限制不能算年龄限制,只能算年限
明朝时,
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清朝时
清朝的童生类似于明朝的考试,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没有年龄限制,但是有身份限制,乡试,会试,殿试,什么身份的人考什么试,比如你是秀才就不能参加殿试,必须先考完会试,考上举人才可以。
科举考试没有年龄的限制,下至一岁小童,上至80老翁。
科举在明清时候是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而且一般来说要先考到秀才才能够考下一级别的么去是不能够一年考完的,所以最开始的是在10几岁左右,越往后越大!
开始考科举应该就是在14、5岁左右的样子!
从有科举以来到科举结束,年龄一直都没有限制。
但可以赴考的人,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
唐代工匠、商人、贱籍、僧道都是不可以参加科举的。
一般来说女性也不能参加科举,但南宋有两位女子曾参加过童子科。
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学子,丁忧时,也不能参试。
中国古代的科举是终身可考,那么,如果考生考上后年纪太大怎么办?
朝廷会接受年纪很大的新晋官员吗?虽然不可能真的给与官职,但是可以给与赏赐。
在古代为了吸引人才选拔人才对于考生的年龄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就算是七十岁或者八九十岁,只要能够考得动都可以去考试。古代年纪大中榜的考生也相当的多,所以也不是少见的事情。如果身体硬朗,六十多岁其实也是可以做官的。可是七十岁以上的,一般都是不可能给与官职的。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会试中,地方各省上报70岁以上参加会试的考生多达122人,其中80岁、90岁以上,并考完了三场的考生有92人。据说明朝有一位来自广东的秀才,以70岁的高龄考中了进士,最神奇的是竟然在这之后多活了20多年,真的是十分的幸运了。
不过大多数的情况下,选拔人才是为了国家塑造栋梁之才,年纪太大,做官有风险,也有一些浪费资源,所以帝王会给与赏赐。比如清朝的时候,有一位老者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中。要知道古代的考试很艰辛,这个老人竟然能够坚持考完,乾隆知道以后甚至特地赏赐了举人给他。
宋朝相对来说我觉得科学一点,年轻人就做官,老人年纪太大的就直接上老年榜,毕竟这个岁数当官不可能,可是荣誉什么的是不能少的。
是不是觉得古代的科举如果没有腐败其实也是很人性化的呢?我觉得对读书人还是很宽容的,大家觉得呢?
不会给予真正的官职,只是给了他们进士等身份以及一些赏赐就没了,而且像这种年纪大了还要赶考的考生很少,而且老年也是分年龄的,像那些60左右而且身体健康的可以安排当官,至于那些年纪更大或者身体不好就是赏赐个进士或者举人身份让其荣归故里。
如果年纪很大那么是不会让他做官的,但是因为他这样的精神可嘉,所以会赐予一定的赏赐。
古代科举制度对于选拔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学子们报效国家的最好途径,对于年纪大的考生应该有优待,毕竟不能打击人们的信心。
实际上古代科举也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不过科举不是一年考一次,如果多次参加科举是要付出巨大的时间代价的。
古代人几岁考科举?就是最正常的情况,比如我们现代人是十七八岁高考,古代人是几岁开始考科举??
科举考试没有年龄的限制,下至一岁小童,上至80老翁。
科举在明清时候是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而且一般来说要先考到秀才才能够考下一级别的么去是不能够一年考完的,所以最开始的是在10几岁左右,越往后越大!
开始考科举应该就是在14、5岁左右的样子!
没有规定,几岁到几十岁都一样。可能八岁秀才,也可能八十童生。
几岁开始参加科考没有规定,只要你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就行了,像明朝的杨廷和考中举人时才13,张居正中秀才是12(而且是一府第一)。
开始考科举应该就是在14、5岁左右的样子!
一、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时间不定。
二、在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唐朝,科举考试的时间分为两类,一种是每年举行的常科,另一种是由皇帝临时下令举行的制科。
三、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 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
四、到了明清时期,仍然采取三年一次的制度
文章标题: 古代的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年龄限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