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12 11:02: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这场战役就是寿春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双方参战的人数都已经达到了50万以上,而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是整个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当然除了这场战争之外,还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也比较有名。这三场战役对于整个三国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第1个战争就是寿春之战。当时魏国的司马昭在寿春与诸葛诞军队以及吴国军队将近20万人马进行作战。当然在这场战争当中,20万军队并不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军队,而是表明死在战场上的军队,如果按照实际作战人员进行估算的话,当时司马昭总共率领的是26万曹魏大军而当时诸葛诞造反的兵力也有15万人之多,除此之外,当时吴国还有10万兵马对其进行支援。由此就可以看出,其实在这场战争当中当时双方参战的人数早就已经达到了50万。而人数如此之多,也可以说这场战争是整个三国时期规模参战人员最多的一场战役。
第2个战争就是官渡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曹操当时手底下的军队总共有2~3万,而袁绍则有10万军队。虽然参战人数比较少,但是这场战争决定了中原之地最大诸侯的归属。所以这场战争同样也对整个三国的局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当时曹操与袁绍进行作战的时候都想要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一旦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无疑会让自己的势力变得更加庞大。对于后面的一些战略也是明显有利的。
第3个战争就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可以说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一个格局,同样对于三国局面来说非常的重要。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当时总共有20多万人,而刘备和孙权的军队联合起来只有10万人左右。
如果按参战人数计算的话,应该是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战役,《资治通鉴》说法是“大业八年:壬午,诏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馀、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等道,骆驿引途,总集平壤,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
以上只是杨广各路大军的总人数,还不包括高句丽一方投入的兵力数,如果算在一起,整个战役的参战人数不会低于一百五十万。有些人对这个记载持怀疑态度。
正如《三国志 魏志 国渊传》所记: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什么意思?古代战争战果,一般夸大十倍是比较正常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百万级大规模战役的原因。其实大多数战争实际动员的兵力都达不到记载的数目。通过对当时的国力和人口的大概状况,一般可以大致推算是否夸大,夸大了多少。
根据《隋书•卷二十九》:“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加上隋朝从开皇盛世以来,几个大仓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足可以支撑起大规模战争的消耗。隋朝杨广组织一支百万规模的军队难度并不是很大,动员率为2%。加上后方供应者,再加一倍。动员率4%,所以这个记载还是比较靠谱的。完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历史上记载的大战役不少,但参战人数往往是被夸大的,长平之战最为出名,但也争议最大,而且长平之战并不是一场战役,他是由前期的上党战役阶段,廉颇据守阶段,赵括与白起混战阶段组成,历时三年多,地点分散。兵力也是分批次慢慢累加的。即便把这些战役算做一场战争,参战人数还是远逊色于杨广征高句丽的人数,更何况长平之战实际参战的人数悬念很大。
长平之战前秦赵两国加在一起总人口数不过六百多万,即便把七国人口的总数加在一起也不足隋朝杨广大业年间总人口数的一半。除去老人、孩子、妇女、疾病残疾、以及不能参战的特殊行业人员,其他关隘的镇守部队,两国之间不可能出现百万级别的参战人员,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一夫不耕有饥色,一女不织或受寒的年代,六百多万的总人口中征调一百万人去打一场长达三年的战役,可以肯定是不肯能发生的事情。就按两国700万总人口算,动员率达到了14%,这还不算后边的后勤部队,按照馈运者倍之的说法计算,动员率是28%。是隋朝杨广征高句丽战役的七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