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请问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战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时间: 2022-10-11 23: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请问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战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真实的地道战是怎样的?

关于地雷战,想必我们并不陌生,电影电视节目中,有相当多的地雷战的场景,但电影中的地雷战,大多过于夸张,那么在抗日战争时期,真实的地雷战究竟是什么样的?





提起地雷战,就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那便是开国将军王耀南。王耀南将军是我国工兵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有着“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说的便是他在地雷战中的杰出成就,在地雷战领域,王耀南称第二没人敢当第一。

当时王耀南受组织安排,前往各军区推广地雷战,他为了让人们明白地雷战的优越性,曾带着几名工兵干部扮演成日本鬼子,进行场景再现,当然并不是用的真的地雷。王耀南曾对群众这样说道:“地雷战可以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地雷战,比如说鬼子进院子喝水,我们可以在井边埋置地雷,这样便可以炸死鬼子。”




王耀南还亲自上阵,教会八路军指战员和民兵怎样拉发、压发,怎样才能让地雷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当时国家经济落后,工业生产力严重不足,以至连制造地雷壳子的生铁原料都供应不足。王耀南便提出用代用器材造雷壳,后来经过反复的使验,终于研究出了用石头造雷壳的方法。通过改良地雷的制造工艺和雷壳材质,以至于曾经比手榴弹更贵的地雷,如今的成本仅仅相当于一枚子弹。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使用的地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绊雷,一种是踏雷。顾名思义,绊雷便是用一条线连接雷环,线离地高度大约10mm,把线藏在门后或者道路,通过绊倒的方式,引发地雷;踏雷,则是通过踩踏的方式,引发地雷。




绊雷和踏雷,在初期让日军吃了不少的亏,当时八路军埋雷地点无处不在,日军哪怕是进一家门,没准都能碰上一枚地雷。但吃了几次亏之后,日军也开始学乖了,不再盲目地行进,而是先让工兵在前排雷,或者抓着老百姓,让他们在前面试雷,于是从这是后起,绊雷和踏雷这两种“死雷”就不再使用了。

后来中国军民发明了一种“活雷”,那便是当时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拉发雷,说它是一种“活雷”,乃是因为这种地雷的引爆可以人为控制。八路军事先将拉发雷埋置在日军行进的路上,等那些老百姓走过之后,再拉响地雷,打得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后来据当时一个经历过地雷战的鬼子回忆,“中国军队的地雷简直无处不在,他们的拉发雷,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专门攻击我们的军官。”




美国一位记者曾赴抗战一线,看到中国军民的地雷战后,曾深深地感慨道:“就是这些小小的地雷,在面对日军现代化武器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尽管当时地雷战,还只是流行在冀中地区,但在抗日战争中,还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地道里面涉及了很多的机关,并且直接联通了一些地下河或者说水井,就算日本用水淹,火熏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人给逼出来。
真实的地道战十分的辛苦,战士们需要提前挖好战壕,埋设战场,并且还得藏在战壕里,条件很艰苦。

抗战时地雷战?地道战是怎么个情况啊

昨天看了中央台讲抗战时地雷战的纪录片,有一点很想不明白啊————在敌后老百姓要说底下秘密破坏和抗日说得过去 这埋地雷挖地道这不是摆明了要抗日抵抗么——这样的话日军还维护什么治安啊——直接烧光就完了呗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民兵啥的可以跑村子村民也跑不了啊rn再说地道战啥的 ——农民得种地才有饭吃啊 车八年抗战都 地道,不出来种地了,这不都得饿死啊rn可是也有老人在片子里回忆——那就是真有其事rn那么历史上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啊
虽然你的问题让我有点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说什么。但是,抗战时地雷战、地道战,是当时人们抵抗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敌人还未攻进村庄时、或是在敌军前进道路的前方,事先在土地不深不浅的泥土里埋下大量的地雷(地雷知道吧,就是炸弹),然后请君入瓮,待敌人进入地雷爆炸区域,有些是战士们人为引爆,有些则是你一脚踩上去、再一抬起就引爆了。地道战呢,则是鬼子进村前,人们在房子下面挖满了错综复杂的地道(好比现在的地铁铁道,只是没有那么深到地下,但离地表还是有点距离,而且在里地表较近的隐蔽地方会留有通风口),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进入地道的入口,在鬼子进村后人们从家里的地道口进入地道,绕道敌军后方、或看到有落单的,入室翻箱倒柜将百姓东西的,悄悄爬出来杀他个不知不觉。鬼子进村对于没有反抗能力的村民,他们一般不杀,因为他们进攻是为了得到这里的土地和人们,不反抗就是他的殖民。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就是埋地雷啊

《地道战》真实性

电影还是挺好看的 不过我觉得有点夸大事实了吧 真那么厉害么。。要是那样华北还能沦陷- -?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21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扩展资料

剧情介绍: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

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道战

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八一电源制片厂内搭景拍摄的。摄制组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

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

扩展资料:

地道战历史介绍: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

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

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

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的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

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

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

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种被改进的地道很快发挥了它的威力。

1941年春天,蠡县辛桥据点有30多名日伪军出动“五一大扫荡”。已经挖好地道的游击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地等着敌人来较量一番。

当敌人来到时,埋伏在村口的游击队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打倒了七八个,敌人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时,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

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野外的地道钻出,在背后又是一阵猛打,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在内的这股敌人几乎全部被歼灭。

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一时间,当地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昔日大摇大摆地出来扫荡的日伪军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

不久,冀中根据地领导黄敬、吕正操把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地道战这个新生事物向刘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少奇同志对地道战很感兴趣。

指示他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扬光大。于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决定将这一经验向整个根据地推广。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清苑县冉庄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打出了名的。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道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道战(1965年任旭东执导经典电影)

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八一电源制片厂内搭景拍摄的。摄制组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

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

扩展资料:

地道战历史介绍: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

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

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

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的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

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

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

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种被改进的地道很快发挥了它的威力。

1941年春天,蠡县辛桥据点有30多名日伪军出动“五一大扫荡”。已经挖好地道的游击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地等着敌人来较量一番。

当敌人来到时,埋伏在村口的游击队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打倒了七八个,敌人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时,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

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野外的地道钻出,在背后又是一阵猛打,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在内的这股敌人几乎全部被歼灭。

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一时间,当地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昔日大摇大摆地出来扫荡的日伪军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

不久,冀中根据地领导黄敬、吕正操把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地道战这个新生事物向刘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少奇同志对地道战很感兴趣。

指示他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扬光大。于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决定将这一经验向整个根据地推广。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清苑县冉庄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打出了名的。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道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道战(1965年任旭东执导经典电影)
电影叫什么?叫艺术加工。
据目前网上掀起的揭谎运动,地道战、地雷战、白毛女、刘文辉水牢、四大家族、半夜鸡叫周拔皮……很多东西都有假,不过是当年宣传需要,或由民间传说加工、或由按排凭空捏造、或移花接木转而成。
由于我们的特殊环境,要分清是这些故事本身是假,还是揭露者说的是假,从证据上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从常理来说,我相信这些故事是假的。

第一,某团体有长期作假的历史,这个看近几年的情况大家也心知肚明。
第二,采用地道战作战没有可行性。自古以来各种地道均是用来逃离的,而不是作战的。若真是使用地道战,可以堵死入口、放水、灌毒气等。当然电影中说的是不怕水不怕毒气,但真正的华北地道战是不可能的。可以去看日本方面的战史资料。而且说个笨办法嘛,你躲进去打,我围你村子不行么?围个十天半个月,或者在你村子外面修个据点,下面的人呼吸都成困难了,还打个屁啊。
地道战是有事实为根据拍摄的,背景是40年代初期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但是电影反映出来的情节有很多夸张的成分,只能说是宣传片或者艺术加工片,没有反映出战争年代的残酷,真正地道战的残酷不是那上面能体现出来的。因此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战争片。

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地道战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地道战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当时,中国农民挖的地道真的能防水、防火、防毒吗?
对于当地百姓的生存来说,当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战局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本来就是纯粹防御性质的,而且规模也很小。
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不是在战争上而是在躲藏上。就当防空洞一样!起的作用本来就不是攻击而是防御。而且这种地方往往是易守难攻的。地道本来就窄。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很多在地道里闷死的也是很多的。
而且地道这种东西不是在抗日时候开始的。在明朝沈万三家的地道就是四通发达的。包括传说明朝燕王朱棣篡位的时候朱允炆好像就是冲地道跑的!
地道史也是贯穿着中国的!
好了希望能帮助你
在晋察冀,地道战和地雷战是给当地的日军和伪军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那充其量只算是敌后游击队对占领军的一些反抗,对整个抗日战争没有多少影响。
大多数地道都没电影里的那么神奇,最后都被日军和伪军摧毁了。不过少数地道是可以防火防水防毒的。
刚看的央视纪录片,当时地道总共挖了大约25000里。你可以想想是什么规模
作用好像不是很大哦,主要是起一个躲避的作用吧
文章标题: 请问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战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2602.html

[请问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战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