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的“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案例

时间: 2022-10-10 17: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的“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案例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意思是天意要他灭亡,而不是他指挥战术的过错。他的说法不对,把失败的责任推脱于上天,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性格造成的。

历经四年楚汉之争,战争前期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后期项羽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扩展资料: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当然不对了。这是典型失败后给自己找借口。项羽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没重用韩信,刚愎自用,《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等等,他的战败是必然。
不对,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而项羽相反,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他的意思是天意要他灭亡,而不是他指挥战术的过错。他的说法不对,把失败的责任推脱于上天,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性格造成的。
对不对不是由别人评价的,说那句话的人只要对他说的话不后悔,那就是对的。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写的是哪场战争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写的是垓下之战;
这句出自《史记》之《项羽本纪》,公元前202年,项羽的十万大军在垓下被韩信率领的汉军重重包围,而后韩信教人唱十面楚歌,使得楚军以为楚地尽为汉军所占,顿时士气大泄。项羽无奈连夜领八百余骑连夜突围,后连战突围至东城时,身边仅剩二十八骑的时候说的。全文如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意思是:现如今我被困在这里(指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战争的罪过(意思是不是打仗打不过刘邦)。
垓下之战,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 项羽垓下之战失败,自刎乌江时说的。
史书中叫垓下之围。
文艺作品中叫九里山十面埋伏。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项羽本纪》: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乌江之战

项羽之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

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

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项羽的性格也是失败的主要,他性格最大优点自信,最大缺点也是自信乃至于是自负,目中无人,骄横跋扈,自恃勇猛盖世把天下群雄都不放在眼里,同时他残暴,多疑,也使他最后兵败垓下兵败,自刎于乌江。

扩展资料: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

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

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项羽乃天下无敌之盖世英雄,横扫千军之猛将勇帅,可惜终究不是得天下之人。战必胜,攻必克,这是项羽的自信。但天下终究是帝王的天下而非英雄之天下,项羽的失败是必然,也是无奈。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当项羽“自度不得脱”之后,连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写后面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互为呼应,三复斯言;明知必死,意犹未平。钱钟书说:“信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至死不悟,死不悔改!错,总不是自己。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的“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案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2496.html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的“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案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