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09 22:01: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芦苇的作用:
制造用途:
芦苇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用作铺炕、盖房。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用途有很多种。
园林绿化用途:
芦苇多种在水边,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现在市场上芦苇的新品种有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的特点,有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的优点。
畜牧用途:
芦苇生物量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用作畜牧业,饲用价值较高。家畜喜食芦苇的嫩茎、叶,芦苇地可用作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适宜马、牛大畜放牧。除放牧利用之外,还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之后,牧草香味浓。
药用用途:
芦苇的根状茎叫做芦根,性寒、味甘,可以用于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芦叶有“治霍乱呕逆,痈疽”的功效;芦花有止血解毒,治血崩和上吐下泻的功效。
生态环保用途:
芦苇有保土固堤的作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地。芦苇的叶、茎、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芦苇的拼音:[lú wěi] 基本释义: 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芦苇因其观赏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和题材。写芦苇的作品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芦苇这个意象,后来在长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渐渐形成了芦苇意象特有的情感意蕴和人格象征。因此在情感方面,芦苇经常寄托了悲秋伤怀、离愁思乡、客旅惆怅的思想情感;而在人格象征方面,芦苇则主要体现隐士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贫士的坚守节操。
芦苇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多生长在水边,芦苇会在每年8~12月开花,它的花朵呈黄色,具有与一定的观赏性。芦苇的精神与花语都是很美好的,芦苇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芦苇的花语是深情、坚韧、自尊又自卑的爱,芦苇是很低调的植物,它生长的环境很不起眼,它的植株看起来也很不起眼,但它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芦苇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加工制成纸张和人造纤维。
芦苇的寓意是忍耐力和坚韧,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也象征有出众忍耐力的人。
芦苇的适应能力极强,它分布极广,芦苇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正常生长,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虽然很朴素,但是它的精神值得学习。芦苇择水而生,它的适应性、抗逆性强,生物量高,可作为优良牧草,经济价值很高。
芦苇的花语是坚韧、自尊又自卑的爱。芦苇的生长适应能力很强,它在贫瘠地区和寒冷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芦苇在河边默默的生长,不高傲,有忍耐力,对环境无所畏惧,因此它才有这两层含义。芦苇虽然很普通,但是它有自己的美感,在芦苇生长的地区是一片独特的湿地风光,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
芦苇形态特征:
芦苇多年生,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40)厘米,节下被腊粉。
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两侧缘毛长3-5毫米,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
圆锥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长2-4毫米,无毛;小穗长约12毫米,含4花。颖具3脉,第一颖长4毫米;第二颖长约7毫米。
第一不孕外稃雄性,长约12毫米,第二外稃长11毫米,具3脉,顶端长渐尖,基盘延长,两侧密生等长于外稃的丝状柔毛,与无毛的小穗轴相连接处具明显关节,成熟后易自关节上脱落;内稃长约3毫米,两脊粗糙;雄蕊3,花药长1.5-2毫米,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
把芦苇荡比作战场,把其中的芦苇比作武士,这是比喻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起风时芦苇摇晃,如同万千武士厮杀,威势让人震撼。
拟人。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作品原文:
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2、作品注释:
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秋晚的江上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