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09 21:01: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主要还是朱允炆是信儒学的,为人还是十分的心慈手软,当时有机会杀掉朱棣的,但是朱允炆不想背上“杀叔”的罪名,所以就把朱棣放走了。而且朱允炆的用人不当,作战的时候几乎就是瞎指挥。
一、为人心慈手软,而且治理过于急躁
削藩其实是历史趋势,藩王不仅不给中央进贡,中央反而还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养着他们,他们已经成了朝廷的重大包袱。而且有的藩王利用自己在当地的权势招兵买马,已经有了不臣之心,但是朱允炆错就错在了有一点“急功近利”。
他把这一切想的都太简单了,没有给藩王留下后路,同样也是断送了自己的后路。就像之后清朝康熙为了削弱吴三桂在云南的势力就实行了削藩,同样也是急功近利,差一点就失败了。而朱允炆就没有康熙那么好的运气,最后一失败告终。
二、用人不当,军事能力不够
有一次朱棣亲自入朝觐见,这简直就是自己送上门来,只要杀了朱棣,未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朱允炆就像项羽一样没有听大臣们的建议,不想背上“弑叔”的罪名,于是把朱棣放了回去,从此朱棣就开始装疯卖傻,背后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
靖难之役朱允炆派了老将耿炳文为北伐统帅,前期耿炳文把朱棣的军队打得叫苦连天,朱棣想虽然想强攻真定城,但是因为耿炳文严密的防守,连打三天都没有任何的作用,朱棣知道耿炳文是开国老将,就撤兵了。但是消息传到朱允炆那里,就变成了耿炳文能力不强,结果换了个李景隆,
但是李景隆简直就是一个“废物”,与朱棣作战几次失败几次,每次战败都等于在给朱棣送兵,最后竟然还主动打开城门,归降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精心栽培了数十年的太子朱标不幸在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朱元璋没有在自己其他儿子中选择新太子,而是让朱标的儿子,自己的皇孙朱允炆继承太子的名位,成为了大明的储君。
太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燕王朱棣为首的多位亲王的怨愤,不过碍于太祖朱元璋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不满情绪流露出来。
到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的时候,大明还健在并且实力最强悍的藩王只剩下了燕王朱棣,燕王觉得时机渐渐成熟,开始秘密筹划自己的夺权称帝之路。
洪武三十一年的初夏,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太子朱允炆登基成为大明的新一任皇帝,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刚刚登基就急不可耐的亲自操刀自己的削藩计划。登基的第一年就将周王降旨贬为白身。
后来建文帝又在燕王朱棣的封国附近安插了北平布政使和北平都指挥使来分化燕王朱棣的权力,同时还能起到监视作用。
公元1399年,建文帝的削藩行动愈演愈烈,湘王被迫自尽,齐王和代王被贬为平民。这让本来就有些心虚的朱棣更加害怕了。朱棣为了保存实力,只能假装自己身染重病闭门不出。
安插在燕王身边的建文帝眼线觉得事情不对劲,就派兵包围了燕王府邸,谁知有人跑到了燕王朱棣身边告密。于是燕王朱棣将计就计把建文帝眼线骗到自己府上一举拿下。
随后朱棣率军攻占了北京城,正式与建文帝朝廷决裂。随后据明史记载:“燕王说现在的朝廷奸臣当道,我等做藩王的不能坐视不管,应该起兵勤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以弱胜强,燕王屡挫建文帝大军正式起兵的朱棣大肆在北京周边招兵买马,攻占了许多领土。建文帝得到消息后非常震惊,命令久经沙场的老将耿炳文亲率大军三十万,要靠绝对的人数优势压垮刚刚起兵的燕王朱棣。
耿炳文清楚的明白,人数的优势需要时间来调整配合,否则人越多越乱,优势反而变成劣势。所以耿炳文不着急进攻燕王,而是在燕王周围驻军,协调各路人马。
燕王朱棣也非常明白耿炳文的心思,不能让他的计谋得逞。于是燕王率先发动突袭,趁着耿炳文大军立足未稳长驱直入,攻其不备。耿炳文军大败,只能退守城池,等待建文帝援军。
身在南京的建文帝听说首战失利非常忧虑,在大臣黄子澄的建议下派自己的表兄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驰援耿炳文,一举消灭燕王势力。谁知朱棣又一次击败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
虽然朱棣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可是兵力和建文帝实在差距过大,以至于打了这么多次胜仗,自己的地盘还只是在北京附近,无法有效巩固自己的领土。
就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燕王得到消息南京城城防空虚,于是朱棣决定放手一搏,赌上一把。燕王离开自己固守的大本营北京,派大军直取南京,一路打到长江。极大地威慑了建文帝政府。
南京方面军心动摇,不少守军叛逃燕王一方,镇守南京城门的谷王更是阵前倒戈放燕军进城,就这样燕王朱棣轻松的拿下了南京城,建文帝自尽,朱棣成功登上大明皇帝的宝座,就这样燕王凭借着自己军事才能和过人的魄力以弱胜强夺取了帝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