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苯的环状结构是如何发现的

时间: 2022-10-09 00:02: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苯的环状结构是如何发现的

化学中苯是怎么发现的?(指它的化学式)。

苯最早是在18世纪初研究将煤气作为照明用气时合成出来的。
  1803年~1819年G. T. Accum制出了许多产品,其中一些样品用现代的分析方法检测出有少量的苯。
  1825年,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从鱼油等类似物质的热裂解产品中分离出了较高纯度的苯,称之为“氢的重碳化物”(Bicarburet of hydrogen)。并且测定了苯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它的化学组成,阐述了苯分子的碳氢比。
  1833年,Milscherlich确定了苯分子中6个碳和6个氢原子的实验式(C6H6)。
  1845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从煤焦油的轻馏分中发现了苯,他的学生C. Mansfield随后进行了加工提纯。后来他又发明了结晶法精制苯。他还进行工业应用的研究,开创了苯的加工利用途径。
  1861年,化学家约翰·约瑟夫·洛斯密德(Johann Jasef Loschmidt)首次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结构,但他的成果未受到重视[3]。
   凯库勒双键摆动模型1865年,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在论文《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再次确认了四年前苯的结构,为此,苯的这种结构被命名为“凯库勒式”。他对这一结构作出解释说环中双键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动,所以造成6个碳等价。他通过对苯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种类的研究,发现苯是环形结构,每个碳连接一个氢。
  此外,詹姆斯·杜瓦发现了一种苯的类似物;命名为“杜瓦苯”,现已被证实,可由苯经光照得到。
  1865年,苯成为一种工业产品。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回收。随着它的用途的扩大,产量不断上升,到1930年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吨位产品之一。
迟来的争议:1989年化学史坛地震——1861年洛斯密德自费出版了晦涩难懂的《化学研究》一书,其中涉及许多分子结构式,提出芳香化合物的环状符号——1865年读过该书的凯库勒沽名钓誉?—— 130年后一场苯环结构创始人之争
凯库勒说他是受梦的启发发现了苯环结构的,如果能够证明在凯库勒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苯环结构,而且凯库勒还知情,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凯库勒没有说真话。事实的确如此。沃提兹发现早在1854年,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劳伦在《化学方法》一书中已把苯的分子结构画成六角形环状结构。沃提兹还在凯库勒的档案中找到了他在1854年7月4日写给德国出版商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出由他把劳伦的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
这就表明凯库勒读过而且熟悉劳伦的这本书。但是凯库勒在论文中没有提及劳伦对苯环结构的研究,只提到劳伦的其他工作。所以,凯库勒是没有必要从梦中得到启发的。凯库勒编造这么个离奇故事的原因,可能正是为了不想让人知道他的重大发现与法国人有关。在当时的德国反法情绪很盛行,年轻时曾在巴黎留学的凯库勒也受到感染。沃提兹发现凯库勒在一封信中把法国人叫做“狗崽子”。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剽窃行为。
洛斯密德生平:1821年生于捷克农村——少显天赋,牧师极力怂恿其父母送其上高中——大学毕业自开化学公司—1854年维也纳中学教师,教化学和物理,期间出版《化学研究》——1866年受人极力推荐进维也纳大学任讲师——1868年副教授——1875年正教授——1877年物理系系主任——于本科学历极不寻常——1895年去世(74岁)
才华杰出:洛斯密德对有机分子结构的描述(如重叠键表示双键、三键,环丙烷问世21年前预言其存在,芳香环分子模型),与现代分子模型理论惊人相似——“要是凯库勒能够认识到并且承认洛斯密德的天赋,那么,分子模型的理论也许会早一个世纪与我们面世。”
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洛斯密德一生为人谦逊、淡泊名利——高尚的品德推迟了优先权的争议——130多年来凯库勒生前死后风光无限,而洛斯密德在有机化学界依然默默无闻——事隔一个多世纪,探其是非曲直是因为“这(苯环结构)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通过X射线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了分子结构确实象模型所展示的那样”。
凯库勒做梦,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醒来就提出了苯的化学式即凯库勒式。
是凯库勒做梦是想到的。
这只是一种猜想!

苯的结构是怎样发现的?是否有个做梦的小故事?谢谢!

是的。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说灵感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打瞌睡,眼前有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当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于原子、分子以及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得真正含义,善于捕捉直观影响;加之以是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是的。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说灵感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打瞌睡,眼前有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当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于原子、分子以及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得真正含义,善于捕捉直观影响;加之以是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是的,你很可能在中学化学课堂上听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1829~1896)在梦中发现苯环结构的故事。如果你的化学老师忘了讲,那么你很可能在某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中读到它。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已知一个苯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碳的化合价是4价,氢则是1价,有机物的碳原子互相连接形成碳链,那么在饱和状态下每个碳原子还应该与2个(在碳链中间)或3个(在碳链两端)氢原子化合,算上去6个碳原子应该和14个氢原子化合,比如己烷就是这样的。苯分子只有6个氢原子,说明它的碳原子处于极不饱和状态,化学性质应该很活泼。但是苯的化学性质却非常稳定,说明它和不饱和有机物的结构不一样。

苯究竟有什么样特殊的分子结构呢?这个问题把当时的化学家难住了。凯库勒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故事说: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在车上昏昏欲睡。在半梦半醒之间,他看到碳链似乎活了起来,变成了一条蛇,在他眼前不断翻腾,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环……凯库勒猛然惊醒,受到梦的启发,明白了苯分子原来是一个六角形环状结构。

凯库勒是在1865年发表有关苯环结构的论文的。1890年,在柏林市政大厅举行的庆祝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25周年的大会上,凯库勒首次提到了这个梦。和后来的流行版本略有区别的是,他说他是在火炉前撰写教科书时做的梦的。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全世界,不仅一般人觉得有趣,心理学家更是对它感兴趣。一百多年来,众多心理学家在提出有关梦或创造性的理论时,都喜欢以此为例。据说它是研究创造性的心理学文献中被举得最多的一个例子。
据说凯库勒Kekulé梦到有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苯分子六元环共振结构,醒来又细细推敲......

化学中苯是怎么发现的?(指它的化学式)。

1、苯是在1825年由麦可·法拉第发现的,它阐述了苯分子的碳氢比。

2、米修里希·伊尔哈得确定了苯分子中6个碳和6个氢原子的经验式(C6H6)

3、弗里德里希·凯库勒于1865年提出了苯环单、双键交替排列、无限共轭的结构,即现在所谓“凯库勒式”。据称他是因为梦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才受到启发想出“凯库勒式”的。

4、后来凯库勒又对这一结构作出解释说环中双键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动,所以造成6个碳等价。他通过对苯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种类的研究,发现苯是环形结构,每个碳连接一个氢。
一般认为苯是在1825年由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他从鱼油等类似物质的热裂解产品中分离出了较高纯度的苯,称之为“氢的重碳化物”(Bicarburet of hydrogen)。并且测定了苯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它的化学组成,阐述了苯分子的碳氢比。
1833年,德国化学家密次切利奇(Mitscherlich)确定了苯分子中6个碳和6个氢原子的经验式(C6H6)。1861年,化学家约翰·约瑟夫·洛斯密德(Johann Jasef Loschmidt)首次提出了苯的化学键,双键交替结构,但他的成果未受到重视。弗里德里希·凯库勒于1865年提出了苯环单、双键交替排列、无限共轭的结构,即现在所谓“凯库勒式”。
他对这一结构作出解释说环中双键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动,所以造成6个碳等价。他通过对苯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种类的研究,发现苯是环形结构,每个碳连接一个氢。
煤焦油中分馏得到的。燃烧测定CO2和H2O,得C6H6。
你是说的结构吧!

老师我想问一下,苯的结构是谁发现的,是怎么发现的,我记得好像是梦到一条蛇咬住了科学家的尾巴,是吗?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说灵感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打瞌睡,眼前有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当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于原子、分子以及结构等问题,才会梦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价得真正含义,善于捕捉直观影响;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这一切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是的
凯库勒

苯是谁发现的呢?

苯假说的诞生

1829年9月7日,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出生于黑森公国首都达姆施塔特。他的父亲是黑森公国军事参议员。凯库勒自幼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在国民学校读书时,尤其擅长数学与制图学。1847年毕业后,听从父亲的劝告,为学习建筑专业而考入吉森大学。

1849年秋天,凯库勒回到吉森大学读书。在李比希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当时指导他的是李比希的老学生维尔。凯库勒第一次进行的专题研究项目是关于硫酸戊酯及其盐类的研究,并于1850年发表了研究论文。

1851年到1856年是凯库勒的游学时代,他先后到过巴黎、瑞士的来希瑙城、伦敦,与各国第一流的学者密切交往,使他获得了极有益的影响。1854年,凯库勒发表了最初的论文《关于含有硫磺的有机酸新系列备忘录》。在这篇研究论文中已经显露出一种根据原子决定分子结构的理论的萌芽。

1856年,凯库勒结束游学生活回到德意志,就任海德堡大学的讲师,在这里开始了他的讲授和研究工作。

他首先选择的研究专题是雷酸汞的分子结构。1857年,凯库勒在《关于雷酸汞的结构》论文中暗示了碳元素的四价性质之后,同年又发表了经典性论文《关于化合物的结构与变态及碳原子的化学性质》。这篇论文为现代分子结构理论打下了基础,一经发表就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1858年,凯库勒就任比利时的格恩大学教授,时年29岁。

在格恩的9年,是凯库勒精力充沛,研究工作达到最高峰时期。在1859年出版的《有机化学教程》第一卷中,他根据自己的见解展开的有机化学体系,将庞杂的实验事实整理系统条理化。这一著作对当时的化学界影响很大。以后又陆续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

凯库勒一生最为出色的成就是苯假说的诞生。苯式理论的起源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凯库勒在格恩时,有一天晚上执笔写着《化学教程》。但由于思维总是不时地转向别的问题,写得不顺利,于是,他把椅子转向壁炉打起盹来。这时候,凯库勒的眼前又出现这样的情景:一群原子旋转起来,其中小原子群跟在后面。曾经体验过这种幻影的凯库勒对此敏感起来。他立刻从中分辨出种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形象以及多次浓密集结的长列。而这些像一群蛇一样,互相缠绕,边旋转边运动。除此以外,他还看见,仿佛其中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开始旋转起来,凯库勒像被电击一的猛醒过来。多么奇怪的梦啊!虽然只是一瞬间,但他还是记住了在梦中看见的分子中各个原子的排列顺序。凯库勒匆匆地在一张纸上写下碳链的新结构式。这是苯的第一个环状式。这种关于苯环的想法,给予实验和理论研究以新的推动。1865年,凯库勒发表了《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凯库勒也因此而名扬世界。

1867年,凯库勒被任命为波恩大学化学研究所所长。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凯库勒的荣誉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院都选举他为名誉院士。在波恩大学念书时听过凯库勒讲课的德国皇帝,为他恢复了祖先的贵族称号。1890年3月,德国化学会为纪念凯库勒的苯结构式首创25周年,隆重地举行了纪念活动,当时的盛况在化学史上是空前的。

苯是由法拉第发现的,苯的结构是由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的
文章标题: 苯的环状结构是如何发现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2334.html
文章标签:环状 结构 发现

[苯的环状结构是如何发现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