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对于谦于少保非常敬仰,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好书可以推荐一下吗

时间: 2022-10-04 21:01:4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对于谦于少保非常敬仰,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好书可以推荐一下吗

于谦的生平简介

(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其实就是因为明英宗这个气量小的昏君在一班奸臣的极力鼓舞之下杀害的。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其实就是因为明英宗这个气量小的昏君在一班奸臣的极力鼓舞之下杀害的。
于谦既是清正廉洁的清官,又是拯救了大明王朝的爱国英雄。历史应该记住他!不要忘记他!!

明朝于谦的生平,介绍一下

于谦(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年间复官并赐祭。
给多少分?
于谦,明代名臣,是“西湖三杰”之一,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为河南考城,级今天的民权县。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于谦生于1398年5月13日,于1421年中进士,1426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同年,明宣宗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之后又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后又升任左侍郎。
正统十一年,于谦遭王振等人迫害下狱论死。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
于谦死后被葬于杭州西湖旁边,并为他建造了于谦祠,因于谦祖籍为河南民权,所以至今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建有于谦故里。
于谦不仅是一位高风亮节的官员,在诗词方面还特别有才华。
于谦的诗:《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平阳道中》、《观书》、《暮春遇雨》、《入京》、《石灰吟》、《咏煤炭》、《岳忠武王祠》、《北风吹》、《望雨》、《入塞》。
于谦诗《石灰吟》全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令我们难忘,让我们多多学习他简朴的精神。

于谦生平简介

需要明朝的于谦的生平

于谦生平简介:

于谦字廷益,1398年在浙江钱塘出生,字廷益,号节庵,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扩展资料: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明代宗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

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

有人说明代宗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

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

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

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

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逢,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1、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大臣,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主要成就
  政治
  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军事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文学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思想
  重名节,轻名利
  重成仁,轻杀身
  重杜梭,轻君王
  3、评价
  四库馆臣评价于谦说:“谦遭时艰屯,忧国忘家,计安宗社,其忠心义烈固已昭著史册。而所
  “吴山八景”之一“三茅观”。
  上奏疏,明白洞达,切中事机,尤足觇其经世之略。至其平日不以韵语见长,而所作诗篇,类多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转出一时文士之右,亦足见其才之无施不可矣。”
  邵二泉:“论名臣,于正统、景泰间,刘忠愍敦君臣大义,章恭毅明国家大纪,于肃愍建社稷大功。皆愿为执鞭而不可得者。”
  《明诗评》中说:“少保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诗如河朔少年儿,无论风雅,颇自奕奕快爽。”
  1、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大臣,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成就
  (1)在政治上,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2)在军事上,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3)在思想上,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明朝于谦简介 于谦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于谦力挽狂澜为明朝续命二百年,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三日,那个力挽狂澜改写大明王朝命运,为明朝续命了二百年的英雄于谦于少保,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的于家。
据于谦的十一世孙于继先说,在于谦出生前,于谦的父亲于彦昭曾梦见他们家历代供奉的文天祥托梦于他:“吾感汝父子侍奉之诚,顷即为汝之嗣矣。”
古人相信,若是谁家小孩出世时,上天有降下异象以示提醒,这家的孩子未来注定不凡。
于彦昭感念是先贤文天祥托梦自己,心里忐忑,觉得有点承受不起,便为自己的孩子取名为“谦”,以示“因梦中逊谢不敢当之意”。
钱塘县于家是一个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于谦的祖父曾担任过工部、兵部主事。受家学熏陶,于谦从小便喜欢读史书,研究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在于谦的家中,他供奉着诸葛亮和文天祥的雕像,好借此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于谦自小聪颖,他几岁的时候便在钱塘一带获得了“少年英才”的名声,他的邻老感叹道:“此子真英物也!惜吾年老,不能见其显达,为可叹耳!”
在于谦七岁的时候,有位路过的高僧听闻他的事迹后,笑着说道:“他日救时宰相也!”

【于谦】
一、“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是诗,也是于谦的人生志向
永乐十年,于谦踏上了实现他“建立清明盛世”理想的第一步——参加科举考试。
十四岁的于谦在这次学政主持的童试中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趁热打铁,他在17岁时又参加了三年一次的乡试,很可惜的是这一次他落榜了,没有考中举人。
于谦在落第后,与朋友相约,外出游览大明的锦绣山河,顺便放松一下心情。期间他在观看过工人开采石灰的经过后,有感而发,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这首诗中,于谦托物言志,借由“石灰”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一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铿锵有力,道尽了少年不畏艰难,哪怕牺牲自我,也要做一名纯洁清白,为建设美丽繁荣的祖国献计献策的高尚人士。
这首诗,它既是在说石灰的开采过程,同时也是作者在直抒胸臆。
旅行归来的于谦,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我昔少年时,垂髫发如漆。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于谦《忆老婢》
有志者,事竟成。
经过几年寒窗苦读,于谦的学问大有长进,他在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了第六名,中了举人,又于次年参加会试得了第一名,成为了永乐十九年的进士(不过算成绩发榜时,又因“策语伤时”被置三甲第九十二名)。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文章标题: 对于谦于少保非常敬仰,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好书可以推荐一下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967.html

[对于谦于少保非常敬仰,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有哪些好书可以推荐一下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