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赵汝愚
赵汝愚(1140—1196) 字子直,宋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原籍饶州余干,祖父于宋建炎间(1127一1130)迁居崇德洲钱(今洲泉镇)。赵汝愚出生于洲钱,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累官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淳熙八年(1181),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次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成都知府。时羌族骚扰边境,他以计分散其势力,始渐平息。孝宗赞其有文武之才。光宗即位,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后升知枢密院事。五年拥立嘉王(赵扩)即帝位,是为宁宗,任右丞相。时外戚韩??以拥戴定策有功,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诬赵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被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谏官等以赵汝愚精忠于国上疏挽留,太学生伏阙上书,皆遭贬斥。韩??乃诬其“倡引伪徒,谋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使副使,贬放永州。赵汝愚怡然就道。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发病,暴卒,年57岁。天下闻而冤之。宁宗开禧三年(1207),尽复其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复进封周王。其学务实用。著作见本志《著作目录》篇。
他曾先后两次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职务,对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次是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赵汝愚以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到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二月离任。在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四年期间,他做了不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淳熙十年(1183年)他上书说,“州西旧有湖(今西湖),溉民田数万亩,后为豪猾淹塞为田,遇旱则西北一带高田无从得水,遇涝则东南一带低田沦为巨浸。汝愚请复开浚”。从“臣照得本州地狭民贫,全仰岁事丰登,田畴广殖,小有荒歉,难以枝梧。况田并湖,弥望净是负郭良田,自从水源障塞之后,稍遇旱干,则西北一带高田,凡数万亩皆无从得水。至春夏之交,积雨霖淫,则东南一带低田,发泄迟滞,皆成巨浸。致使一方人口白纳税租,而所谓池户者,公然坐享重利。第以圭撮稍入,其为利害,大不相侔矣。今来若不申明,则诚恐向后转见堙废,难以兴复”的疏文来看,足见其对民众生活际遇的深切关注,后“朝廷从之”。这年冬天,赵汝愚即从州库提钱数百缗彻底开浚西湖,使受利的三县(闽、侯官、怀安)民田达14405亩。第二年八月,福州霾雨两个多月,三县民田幸赖西湖而不受涝。理学家、赵汝愚的师友朱熹有《次赵汝愚开西湖》二首诗加以称道,其一是:“百年地辟有奇功,创见犹惊鹤发翁。共喜安车迎国老,更传佳句走邮童。闲来且看潮头入,乐事宁忧酒盏空。会见台星与卿月,交光齐照广寒宫。”从“创见犹惊鹤发翁”之句可以看出朱熹对赵汝愚疏浚西湖极为称赞和欢喜。赵汝愚还在福建推行以发给粮米劝谕民户自来附籍的办法,此举一方面可扩大在籍人户,使之安居,另一方面又以粮米赈济穷人,使之乐业,达到促进农业发展目的。
赵汝愚第二次入闽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在绍熙元年(1190年),这年十一月,他“以敷文阁学士、中奉大夫再知”福州。这次任期不到一年时间,赵汝愚于绍熙二年(1191年)十月被朝廷“召为吏部尚书”。此次任职时间虽不长,但留下赵汝愚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他于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二十日与林择之、姚宏甫等人登游福州鼓山时吟诵的。全诗是:“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只如此,虚栏独倚更徘徊”。抒发了赵汝愚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和对师友朱熹、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思念情怀。如今这首诗在福州鼓山仍有摩崖石刻留存。因为任期短,有关赵汝愚的记载十分有限,业绩也不多见。但从楼钥《攻愧集》卷九十四《周必大神道碑》“赵汝愚在福州,百废俱举,孜孜国事,殆不多得”的记载看,人们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福州人民对赵汝愚在福州任职期间所做的贡献是非常认可的。当时福州府学中门之东建有“名宦祠”,赵汝愚和蔡襄等人就以“名宦”被后人所景仰。从《福建通志》卷二十九《名宦》前的序言“晋、唐以还,若严高、李茸之兴地利;李椅、常衮之振儒风;蔡襄、辛弃疾、赵汝愚之补偏而救弊”等文辞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青山祠位于天心区妙高峰北麓下,原有青山祠,系祭祀福王赵汝愚,后祠废,存其街名。 今街已拆建居民小区。赵汝愚墓犹存,占地约500平方米,墓葬坐南朝北,南依妙高峰,北 砌高约4米的石基。墓壁上嵌石碑,上刻“南宋忠定赵福王墓”。下首刻"南宋庆元二年丙辰安葬,清宣统 二年庚戌续修",中间为清末长沙名士叶德辉所撰碑记。台基前方约10米处右侧有墓庐。赵汝愚,宋宗室,江西余干人。宁宗时为右丞相,国忧君,力主抗金,敢于冲风冒雪,千里出征。善用人之道,“悉收前此贬斥在外诸臣”。后被奸臣韩·胃所忌,诬以谋害社稷,兴“庆元党禁”,贬汝愚为宁远军节度使。贬永州,至衡州时暴卒,归葬长沙,一说余干之墓为衣冠冢。长沙、余干福王二墓,孰为真墓,孰为衣冠冢,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理宗时追封为福王,谥思定,祀称“八方王爷”。 赵汝愚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明宪女中曾建在青山祠。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原籍饶州余干(今扛西余干县),祖父不求,宋建炎(1117—1130),迁居崇德县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父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著《唐书遗录》、《幸庵见闻录》等。
汝愚出生于洲钱。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恃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淖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明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土,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出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进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1983年版《辞源》作绍兴,误)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四年,升知枢密院事。五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子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时外戚韩惋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侂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末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庆元党案>>什遂服药而卒)。宁宗开禧三年(1207).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义进封周王。有子九人。《宋史>)卷三九二有传。
汝愚学务实用,常以司马光、范仲淹等自期。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
洲钱赵氏,聚族而居,汝愚所得廪食常分与旗人,而自奉甚薄。虽贵为丞相,仍布衣蔬食. 乡人盛赞其清正贤能,故命其故巷为生贤里、巷东小桥为生贤桥,相沿至今。又于隔河粱代古刹柢园寺建赵忠定祠。祠后毁于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建,钱梦得为之撰《重建赵忠定公祠记》清光绪间(1875~1908)又重建。
http://www.zjtxedu.org/2006/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4
http://info.lbx18.com/12/01/70/index.html
http://www.csonline.com.cn/gb/content/2003-04/15/content_240154.htm
http://www.hnt.gov.cn/info/Scenic.aspx?Id=91&type=%E6%99%AF%E7%82%B9(有附图)
http://news.sohu.com/20060107/n241322926.shtml(有附图)
赵汝愚(1140—1196) 字子直,宋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原籍饶州余干,祖父于宋建炎间(1127一1130)迁居崇德洲钱(今洲泉镇)。赵汝愚出生于洲钱,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累官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淳熙八年(1181),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次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成都知府。时羌族骚扰边境,他以计分散其势力,始渐平息。孝宗赞其有文武之才。光宗即位,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后升知枢密院事。五年拥立嘉王(赵扩)即帝位,是为宁宗,任右丞相。时外戚韩??以拥戴定策有功,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诬赵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被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谏官等以赵汝愚精忠于国上疏挽留,太学生伏阙上书,皆遭贬斥。韩??乃诬其“倡引伪徒,谋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使副使,贬放永州。赵汝愚怡然就道。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发病,暴卒,年57岁。天下闻而冤之。宁宗开禧三年(1207),尽复其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复进封周王。其学务实用。著作见本志《著作目录》篇。
他曾先后两次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职务,对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次是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赵汝愚以朝奉郎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到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二月离任。在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四年期间,他做了不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淳熙十年(1183年)他上书说,“州西旧有湖(今西湖),溉民田数万亩,后为豪猾淹塞为田,遇旱则西北一带高田无从得水,遇涝则东南一带低田沦为巨浸。汝愚请复开浚”。从“臣照得本州地狭民贫,全仰岁事丰登,田畴广殖,小有荒歉,难以枝梧。况田并湖,弥望净是负郭良田,自从水源障塞之后,稍遇旱干,则西北一带高田,凡数万亩皆无从得水。至春夏之交,积雨霖淫,则东南一带低田,发泄迟滞,皆成巨浸。致使一方人口白纳税租,而所谓池户者,公然坐享重利。第以圭撮稍入,其为利害,大不相侔矣。今来若不申明,则诚恐向后转见堙废,难以兴复”的疏文来看,足见其对民众生活际遇的深切关注,后“朝廷从之”。这年冬天,赵汝愚即从州库提钱数百缗彻底开浚西湖,使受利的三县(闽、侯官、怀安)民田达14405亩。第二年八月,福州霾雨两个多月,三县民田幸赖西湖而不受涝。理学家、赵汝愚的师友朱熹有《次赵汝愚开西湖》二首诗加以称道,其一是:“百年地辟有奇功,创见犹惊鹤发翁。共喜安车迎国老,更传佳句走邮童。闲来且看潮头入,乐事宁忧酒盏空。会见台星与卿月,交光齐照广寒宫。”从“创见犹惊鹤发翁”之句可以看出朱熹对赵汝愚疏浚西湖极为称赞和欢喜。赵汝愚还在福建推行以发给粮米劝谕民户自来附籍的办法,此举一方面可扩大在籍人户,使之安居,另一方面又以粮米赈济穷人,使之乐业,达到促进农业发展目的。
赵汝愚第二次入闽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在绍熙元年(1190年),这年十一月,他“以敷文阁学士、中奉大夫再知”福州。这次任期不到一年时间,赵汝愚于绍熙二年(1191年)十月被朝廷“召为吏部尚书”。此次任职时间虽不长,但留下赵汝愚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他于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二十日与林择之、姚宏甫等人登游福州鼓山时吟诵的。全诗是:“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只如此,虚栏独倚更徘徊”。抒发了赵汝愚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和对师友朱熹、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思念情怀。如今这首诗在福州鼓山仍有摩崖石刻留存。因为任期短,有关赵汝愚的记载十分有限,业绩也不多见。但从楼钥《攻愧集》卷九十四《周必大神道碑》“赵汝愚在福州,百废俱举,孜孜国事,殆不多得”的记载看,人们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福州人民对赵汝愚在福州任职期间所做的贡献是非常认可的。当时福州府学中门之东建有“名宦祠”,赵汝愚和蔡襄等人就以“名宦”被后人所景仰。从《福建通志》卷二十九《名宦》前的序言“晋、唐以还,若严高、李茸之兴地利;李椅、常衮之振儒风;蔡襄、辛弃疾、赵汝愚之补偏而救弊”等文辞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详情请登入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4632982
赵汝愚
〔公元?年——一一九六年〕字子直,饶州余千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宁宗庆元二年。早有大志。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卒,适光宗疾,不能执丧。汝愚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丧次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进右丞相。侂胄忌之,诬以谋危社积,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至衡州,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后追谥忠定。汝愚著有诗文十五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及太宗实录举要若干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哦!原来是这样!@_@
历史上有哪些最开始以为是坏人,后来却成为好人的人物
所谓好人和坏人更多的只能在小说,演义等文艺作品里找,现实中恐怕难找到纯粹的所谓的好人和坏人,评判的标准完全在于评价的人自身的出发点是什么?
历史上很多人物在不同时期呈现过截然相反的评价:例如摧毁中国封建制度建立帝国制度的秦始皇嬴政,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历史教育和文艺作品里几乎就成了暴君和贪得无厌的代名词,但越来越多的被整理出来的史料可以证明嬴政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的成熟政治家,他所谓的残暴和之前之后的君王比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他的所取得的政治成就,确实影响了后来中国近两千年。而且就他的评价来说在汉武帝以前,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也基本偏正面,而到了汉武帝以后才逐渐污名化。
另外一个“历史经典反派人物”曹操,这个在戏曲脸谱中的一张大白脸奸佞反面人物,在历史中确实一位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文采武功卓著的大人物,他在东汉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维持住了中国大一统的帝国制度的走势。与差不多同时期罗马帝国崩溃后成了一盘散沙的欧洲不同,后来的中国虽然也经历过动荡和局部的分裂,但是基本文化依旧认为天下一统的才是出路。
以上是我认为一开始被认为是“坏人”,但是后来又被认为是“好人”历史人物。
韩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宰相、权臣、外戚,魏郡王韩琦曾孙,宝宁军承宣使韩诚之子,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
韩侂胄以恩荫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
韩侂胄任内禁绝朱熹理学、贬谪宗室赵汝愚,史称“庆元党禁”。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
开禧三年(1207年),在金国示意下,韩侂胄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劫持至玉津园杀死,函首于金。时年五十五岁。
韩侂胄执政前后十四年,权势显赫,曾与赵汝愚一党相互倾轧,最后适应朝野抗金的要求,发动北伐战争,由于坚持抗敌,遭受投降派的杀害而牺牲。但因韩侂胄反道学,长期遭到程、朱门徒的咒骂。元代修《宋史》,特立《道学传》崇程朱,又依南宋《国史》立《奸臣传》,不列入史弥远,反而将韩侂胄与秦桧并列,辱骂他是“奸恶”,完全颠倒了历史的是非。后世史家立论,或沿袭旧说,也不免有失公允。
宋宁宗是怎样继位的?他的政治能力如何?
宋宁宗赵扩是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他虽说是太子,但他的登基还真的不是顺理成章的接班,主要是赵汝愚和韩侂胄两位大臣,联合太皇太后吴氏逼着宋光宗禅位,做了太上皇,拥立他登基为帝了,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绍熙内禅。那么,宋宁宗的政治能力如何呢?可以说他的能力一般,而且还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但他却非常喜欢听取下面的意见。不过,前期朝政由韩侂胄把持,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他几乎没有做什么事,总体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
宋宁宗是怎样继位的?
宋宁宗继位时,其父宋光宗尚在,改太上皇,名义上是宋光宗禅位给宋宁宗。但其实这并非他的真实意愿,而是被迫的。这家伙精神有病,身体也不好,还非常惧内。他的老婆胡作非为,甚至就连自己的父亲宋孝宗去世了,也不让他出面,让大臣们接受不了。于是赵汝愚等率文武百官在孝宗灵柩前请求太皇太后吴氏宣示光宗禅位诏,皇子嘉王扩可即帝位。赵扩起先还不愿意,还是太皇太后给他穿上了龙袍,汝愚立即率文武百官跪拜,三呼万岁。赵扩登位,史称宁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绍熙内禅。
他的政治能力如何?
宋宁宗继位后,重用了使其登上皇位的赵汝愚和韩侂胄两位大臣,任命赵汝愚为宰相,韩侂胄为枢密院都承旨,册立韩夫人为皇后,韩侂胄由此得势,所以没有多久,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很多时候,宋宁宗的政策是跟着韩侂胄的,所以,在早期,他没有什么作为,不管是北伐还是其他的事情,并非他主动主张的。
宋宁宗执政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甚至就连宋宁宗的接班人也是史弥远搞定的,也并非宋宁宗本意。
可见,他在位三十年,但大部分时间里并不理朝政,这样的皇帝难道能够说合格嘛?只不过他并非是一个暴君,甚至有时候为人尚不失仁厚,对民间疾苦颇为关心和同情。平时虚心好学,生活节俭,并善于听取臣下意见,总体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
他虽说是太子,主要是赵汝愚和韩侂胄 联合了太皇太后吴氏,才将宋宁宗推上皇位;他为人不失仁厚,对民间疾苦颇为关心同情,但在位期间不理朝政。
两位大臣联合太皇太后,逼着宋光宗禅位,拥立他登基为皇帝;他的能力非常一般,而且总是犹豫不决,没有魄力,总是容易被下面的人左右自己的决定,忠厚有余,魄力不足。
宋宁宗赵扩从登基到驾崩共在位多少年?
赵扩,是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氏的第二个儿子,南宋的第四位皇帝。赵扩在位期间,重用赵汝愚与韩侂胄,但赵、韩两派的斗争非常激烈。后赵扩罢免赵汝愚,于是韩派专权,又将理学定为伪学,不准赵汝愚和朱熹等人为官。
宋宁宗是宋朝比较出名的一个皇帝,但是他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执政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宋宁宗本身并不擅长理政,而他治理下的朝廷还充满了党派的挑拨和斗争,虽然宋宁宗时期整个宋朝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宋宁宗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无能的君王。
1195登基,他在位30年,先后使用了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四个年号。 宋宁宗在位期间,宋朝曾经发生过两次对大金的大战,第一次大战由当时的宰相领兵讨伐但是最终并未战胜金国,也顺势签订了和平协议。而第二次战争则延续了3年之久,当时的战胜波及的范围甚至从长江的上游到了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和平民,最终两败俱伤。宋宁宗赵扩最终在在当时的临安宫中驾崩,至此宋宁宗总共做皇帝30年,逝世的时候年龄是57岁。
对于宋宁宗赵扩,历史上的人物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例如南宋哲学家袁燮是这样评价赵扩的:“陛下尊居宸极余二十年,无声色之奉,无游畋之娱,无耽乐饮酒之过,不事奢靡,不殖货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无之。”但又如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虞云国先生是这样评价赵扩的:“赵扩昏庸无能,没有主见,在对金国的和战问题上,摇摆不定,常受权臣的摆布,先由韩惋胄、后由史弥远专权,甚至连维系国统的皇嗣也由权臣一手操办。”
赵扩从登基到驾崩共在位30年,他是庆元元年 (1195年)上位的,嘉定十七年(1224年)因病去世的。
宋宁宗赵扩从登基到驾崩共在位30年,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皇帝。
他在位30年,这30年他换了很多个年号,当然国家的发展也是很好的,他也有自己的儿子。
应该是在位30年,其实他在位期间,整个国家都是动荡的特别厉害,他也是把这个国家守护的很好。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赵汝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