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海洋中小岛上的淡水是怎么来的

时间: 2022-09-29 18:01: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海洋中小岛上的淡水是怎么来的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那岛上又为什么会有淡水的河流呢?

河水主要来自天空降水和积雪融化(来源同前),为水蒸气上升后形成,几乎不含盐。

河水中的盐分到海里之后, 海洋的蒸发只带走水分, 留下盐分,日积月累, 海洋就成为咸水了。

无论海水还是河水,其实都含有盐分,只不过河流水盐的成分很低,我们尝不出罢了。

陆内的水把岩石、土壤里的盐份冲走带入河流再汇集到海洋,海水蒸发成水蒸气走了,而盐份是蒸发不了的留在海洋里,水蒸气在大气循环中回到大陆,再下雨再冲刷再回到海洋,于是海水就越来越咸了。

有一些河流的“终点”不在海洋,于是形成了内陆咸水湖,比如我国的青海湖。

扩展资料

海水中的成分可以划分为五类

1、主要成分(大量、常量元素):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mg/kg的成分。属于此类的有阳离子:钠、钾、钙、镁、锶。阴离子:氯、硫酸根、溴、碳酸氢根、碳酸根、氟六种,还有以分子形式存在的H3BO3,其总和占海水盐分的99.9%。所以称为主要成分。

由于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以称为保守元素。

海水中的Si含量有时也大于1mg/kg,但是由于其浓度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性质不稳定,属于非保守元素,因此讨论主要成分时不包括Si。

2、溶于海水的气体成分,如氧、氮及惰性气体等。

3、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经常受到植物活动的影响,其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

4、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属于营养元素者。

5、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腐殖质、叶绿素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

河水主要来自天空降水和积雪融化(来源同前),为水蒸气上升后形成,几乎不含盐。

河水中的盐分到海里之后, 海洋的蒸发只带走水分, 留下盐分,日积月累, 海洋就成为咸水了。

无论海水还是河水,其实都含有盐分,只不过河流水盐的成分很低,我们尝不出罢了。

陆内的水把岩石、土壤里的盐份冲走带入河流再汇集到海洋,海水蒸发成水蒸气走了,而盐份是蒸发不了的留在海洋里,水蒸气在大气循环中回到大陆,再下雨再冲刷再回到海洋,于是海水就越来越咸了。

有一些河流的“终点”不在海洋,于是形成了内陆咸水湖,比如我国的青海湖。

扩展资料:

海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组分水溶液。海水中各种元素都以一定的物理化学形态存在。在海水中铜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自由离子中仅有一小部分以二价正离子形式存在大部分都是以负离子络合物出现。

所以自由铜离子仅占全部溶解铜的一小部分。海水中有含量极为丰富的钠,但其化学行为非常简单,它几乎全部以Na+离子形式存在。

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十分复杂,主要是一种叫做“海洋腐殖质”的物质,它的性质与土壤中植被分解生成的腐殖酸和富敏酸类似。海洋腐殖质的分子结构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它与金属能形成强化合物。

海水中溶解有各种盐分,海水盐分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地球的起源、海洋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有关。一般认为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岩石风化产物及海底火山喷出的可溶化合物。另外,全球的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5.5×1015g溶解盐,这也是海水盐分来源之一。从其来源看,海水中似乎应该含有地球上的所有元素,但是,由于分析水平所限,已经测定的仅有80多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

海水之所以咸,是因为海水中有3.5%左右的盐,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正是这些盐类使海水变得又苦又涩,难以入口。那么这些盐类究竟从哪里来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刚开始形成的地表水(包括海水)都是淡水。后来由于水流侵蚀了地表岩石,使岩石的盐分不断在溶于水中。这些水流再汇成大河流入海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盐分逐渐沉积,时间长了,盐类就越积越多,于是海水就变成咸的了。如果按照这种推理,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海水将会越来越咸。

有的科学家则另有看法。他们认为,海水一开始就是感的,是先天就形成的。根据他们测试研究发现,海水并没有越来越咸,海水中盐分并没有增加,只是在地球各个地质的历史时期,海水中含盐分的比例不同。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海水所以是咸的,不仅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来的因素。海水中的盐分不仅有大陆上的盐类不断流入到海水中去,而且在大洋底部随着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岩浆溢出,也会使海水盐分不断增加,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

还有一些科学家以死海为例指出,尽管海洋中的盐类会越来越多,但随着海水中可溶性盐类的不断增加,它们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不可溶的化合物沉入海底,久而久之,被海底吸收,海洋中的盐度就有可能保持平衡。

海水中的一部分盐来自它对海底的岩石和沉积物的溶解。不过由于海洋中同样有大量的物质,由于各种原因沉到海底,比如海洋生物死后遗骸坠落海底,所以海洋中的盐也会返还给海底的沉积物。因此,靠溶解海底得到的盐份是很少的,总的收支状况恐怕是入不敷出。
海水中的大部分盐的确是“淡水”的河流带来的。我们前面提到,最初的海洋的水量远不及现在的海洋,同时最初的海水含有的盐份也很少,口味可能仅相当于我们现在喝的淡水。但是,自从地球上的第一场雨从天而降,开始冲刷年轻的陆地表面,海水的盐度就改变了。雨水在数以亿计的时间里敲击着裸露的岩石,破坏岩石的结构,将矿物质溶解并带走。这些矿物质包括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钾等,也就是化学家们所定义的盐。这些盐随着地面的水流向低处迁移,诸多的水流汇聚为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并最终注入大海。从古到今,海洋中不断补充着来自陆地的盐。
然而,河流带来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淡水带到了海洋中,因此单凭河流注入这一个因素,并不能使海水变咸。海洋中盐的浓度增加,还依赖普照万物的太阳将海水蒸发。太阳光的能量被海水吸收后,海水表面的温度升高,使水变成水蒸气的趋势增强了。水在蒸发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却将原来所含有的盐份留在海水中,并不带走。而海面上的水蒸气却在风的催促下背井离乡,运动到陆地的上空,当它与一团冷空气遭遇时,水蒸气又变成了小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落向地面,形成了降雨。降雨给盐份搬运工程又增加了一批生力军,一个新的循环过程开始了。正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水循环的过程中,海洋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
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及含钾、碘、钠、溴等各种元素的其他盐类。氯化镁是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含盐类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来就又咸又苦了。
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发干了,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
海水里这么多的盐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把海水和河水加以比较,研究了雨后的土壤和碎石,得知海水中的盐是由陆地上的江河通过流水带来的。当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处汇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过各种地层渗人地下,然后又在其他地段冒出来,最后都流进大海。水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各种土壤和岩层,使其分解产生各种盐类物质,这些物质随水被带进大海。海水经过不断蒸发,盐的浓度就越来越高,而海洋的形成经过了几十万年,海水中含有这么多的盐也就不奇怪了。
海水中有大量的盐类~
而岛上的淡水主要是由于雨水或者山上的冰雪融水

永暑岛上发现的淡水是怎么来的?

永暑岛上的淡水是因为“淡水透镜体”而形成的。“淡水透镜体”多形成于珊瑚礁海岛, 是珊瑚岛礁可再生的有限的地下淡水资源,上面为一潜水面,深埋不大,底部通过珊瑚灰岩的孔隙溶洞和海水相通,形成一个比较薄的过渡带。由于咸淡水密度大小不同,地下水以漂浮于咸水之上,边缘薄,中间厚,宛如透镜体形状存在,形成海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

永暑岛原是永暑礁,是由珊瑚和其它造礁生物在长期地质年代中营造而成的海底隆起构造,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个环形珊瑚岛。之前没有淡水的原因是由于珊瑚岛礁特殊的地质构造。珊瑚岛礁下部是第三纪元或者更新纪的溶蚀灰岩,孔隙/溶洞极为发育,渗透性强,海水容易流通,不能形成淡水透镜体;上部的灰岩,成岩年代晚,孔隙、溶洞发育不充分,渗透性差,海水不易渗入,雨水却容易留存,能够形成淡水镜头体。

淡水透镜体中的水量随着降水、抽水流失的变化而变化,降水时,透镜体得到回补,厚度增大,储量增加;抽水和流失时厚度减小,储量变少。

淡水透镜体多形成于宽度超过270米的海岛, 2021年7月以来,中国在永暑礁上大规模填海造陆,截至2021年6月,面积达到2.803平方公里,淡水透镜体的形成宽度已经满足。因此永暑岛地下早前是没有淡水的。此间探测出淡水不过是由于我国填海造岛所形成的。

永暑岛优良的自然构成是由岛屿的开垦和岛屿的塑造而产生的。现在南沙的第三大岛——永舒岛,只是一块礁石板——2021年的永暑礁。然而,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礁板,而是一个珊瑚礁,所以珊瑚礁的胚胎为今天永暑岛的淡水勘探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珊瑚岛礁是由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点一点形成的海底隆起结构。当隆起较大时,今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珊瑚礁。这种珊瑚礁有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它非常有利于形成生态系统的珊瑚礁淡水透镜的诞生和发展。

这种淡水水体的形成取决于珊瑚礁特殊的孔隙地质结构。当雨水在岛屿和暗礁上形成雨水时,雨水将渗入暗礁岩石。由于淡水本身比海水轻,而且孔对两种水的渗透性不同,因此将形成一个独立和动态的地下水体。这个水体在水平方向的外围很薄,中间像透镜一样凸出,所以它被称为淡水透镜体。然而,这种水体的形成要求岛屿和暗礁在水面上有一定的陆地面积,这样雨水就不会在渗透前流入海洋。

因此,永暑岛淡水资源的开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珊瑚礁和陆地面积都足够大。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水体受降雨量、潮汐和开采量的影响很大。如果降雨量少,它可能会消失,如果有更多的开采,情况也是如此,凸透镜到凹透镜的变化可能太大。保护环境和保护水资源是一脉相承的,是不冲突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的优劣,所以在一些原始植被被破坏的地方,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退耕还林活动,真正意义上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永暑岛优秀天然的体质加上吹填造岛后天塑造所产生的。

现在南沙第三大岛的永暑岛在2021年还只是一个礁盘-永暑礁。但是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礁盘,而是一个珊瑚礁,那么有了珊瑚礁这个胚子,就为今天的永暑岛勘探出淡水奠定了宝贵基础。

珊瑚岛礁是由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在漫长的年代中一点一滴创造出的海底隆起结构,隆起的大了就形成了当今形形色色的珊瑚岛礁。而这类岛礁有一个非常有利于生态系统诞生和发展的优良特性---形成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

这种淡水水体的形成就依赖珊瑚礁特殊孔洞地质构造。当下雨形成雨水到岛礁后,雨水就会下渗到礁岩中,由于淡水本身比海水轻,且孔洞对两种水的透性有差异,就会形成一个独立且动态的地下水体,这个水体水平方向周边薄中间隆起类似透镜,所以称为淡水透镜体(上图蓝色部分fresh water)。但这种水体的形成需要岛礁有一定露出水面的陆地面积(一般至少是270米宽以上),这样雨水才不会在下渗之前就流向了海里。

永暑礁只满足其一,不满其二,所以我们就来造吧。具有基建狂魔之称的我们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永暑礁生生的扩大成为南沙第三大岛-永暑岛2.8平方公里。

我们知道南沙曾经最大的岛屿就是湾湾现在帮守着的唯一有天然淡水的太平岛0.43平方公里。但是随着我们一波猛如虎的操作,如今太平岛只能排第四了,而且面积不及老三永暑岛的零头。

所以,现在永暑岛勘探出淡水资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既是珊瑚礁又是陆域面积足够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水体受降雨量和潮汐以及开采量影响很大,降水少的话有可能就会消失,开采多了也是如此。过多可能由凸透镜变成下图的凹透镜,再不注意保护就会镜破水亡。

永暑岛是我们国家在南沙控制的最大岛屿,因为海水都是咸的没法供人们使用,所以永暑岛也没办法满足人类居住的条件,2021年军方派遣了工程技术人员前往永暑岛探测地下水资源,发现11个地方有地下水,不仅储水量大,而且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完全解决了岛上居民的生活用水难题。

海岛的淡水是雨水浸入地表,遇到隔水层后,就留在含水层,也有些陆地是浅层海水,深层淡水,最大的民生问题迎刃而解。早在吹填造礁的同时,就已建有大型的淡水湖,为后续的岛礁建设和旅游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永暑岛建成大型物资集散中心,美济礁建成大型水产基地,与渚碧礁一起将使南沙坚如磐石,与永兴岛、黄岩岛构成战略铁三角,从而使南海无后顾之忧。

永暑岛所处的南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就决定了这里气温高,刮风的时候较多。温度越高,风越大,海水蒸发得越快。这些海水蒸发以后变成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汽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因此,永暑岛雨量很充沛。再者,海水蒸发的过程中,由于盐分子相对稳定的特性,海水里的盐是无法蒸发到空气中的。因此,永暑岛上的雨水是不含盐分的淡水。这些,就为永暑岛上出现大量的淡水具备了先决条件。

淡水的出现得益于永暑岛独特的地质结构,永暑岛是一个珊瑚岛礁,由珊瑚虫和其他造礁生物遗骸堆积形成,像大堡礁,马尔代夫群岛就是著名的珊瑚岛,而珊瑚岛礁具有独特的孔洞地质结构,会形成一种极为特殊的生态循环系统——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

其实之所以有淡水形成,是因为这是一个珊瑚岛含有淡水透镜体,简单的来说,就是大雨过后,在岛屿的地下,有一块凸透镜一样的淡水层,中间厚四周薄,专门过滤储存淡水到永暑岛地下,至于能储存的面积是随着珊瑚岛的大小而变化的。

永署岛又名珊瑚岛,位于我国大陆750海里外,相当于陆地上1300多公里,可以说这样的距离真的是海外辽阔呀。本来这里只是一座大型的珊瑚岛礁,但是当时南海问题比较严峻,我国就决定对这里进行填海造制造出一个永不沉没的海上基地。在我国对永暑岛的不断改善下,现在的永署岛面积已经由原来的0.6平方公里扩展成2.8平方公里,这在南沙群岛中属于第三大岛。而且我国还在永署岛上建立了基本的飞机跑道和生活设施。

淡水透镜体的形成主要看岛屿面积大小,陆地面积越大。越容易形成淡水透镜体,反之则小或没有。岛的宽度和长度不得小于270米。存在淡水透镜体的最小宽度是270米,陆地面积小了,雨水留不住,会流进大海。宽度大于270米,岛屿地下就会形成淡水透明镜体。我国南沙七岛面积最小的(南薰岛)都在0.2平方公里以上,最大的美礁岛面积6平方公里,他们都具有形成淡水透镜体的条件。

虽然我国南沙七岛都具有形成淡水透镜体的条件,加上岛屿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使岛上的热带森林逐步成型,南沙岛屿的地下淡水会越来越丰富,但为了保护南沙七岛地质条件和不会因为缺少淡水出现的系列问题,所以国家规定不能对南沙七岛的地下淡水进行开采或使用。

海南岛上的淡水怎么来

我想知道海南岛上没有高山,并且地处热带,并没有冰川可以消融,雨季也短,怎么能支持源源不断的淡水河流域呢

海南岛降雨量大,植被丰富。这些都为海南岛提供淡水。

海南岛众多大小河流,从中部山区或丘陵区向四周分流入海,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 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154条,平均每条河流的集水面积只有220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39条,占全岛面积的84.4%;集雨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5条,只占全岛面积的15.6%。

全岛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0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9亿立方米,其中53.5亿立方米为河川基流量(即重复计算量),则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3.5亿立方米。海南岛全岛多年平均降雨深1758毫米,降雨量为596.3亿立方米。

2021年,海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8%,主要河流湖库、近岸海水水质优良率分别为94.4%、96.6%,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1%。

扩展资料:

海南岛从平面上看,就像一个椭圆形雪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海南岛的长轴呈东北一西南向,长约300余公里,西北一东南向为短轴,长约180公里,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宽约30公里,是海南岛和中国大陆间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湾和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由于邻近大陆,加之岛内山势磅礴,五指山参天,因此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之时,站在雷州半岛的南部海岸遥望,海南岛便隐约可见。海南岛西北部有 浮水洲岛,也称为夜莺岛。

海南岛是一个历史不长、但风景优美的沿海岛屿,为中国第二大岛。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后断陷形成的岛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南岛

海南岛降雨量大,植被丰富。这些都为海南岛提供淡水。

海南岛众多大小河流,从中部山区或丘陵区向四周分流入海,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 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154条,平均每条河流的集水面积只有220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39条,占全岛面积的84.4%;集雨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15条,只占全岛面积的15.6%。

全岛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0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9亿立方米,其中53.5亿立方米为河川基流量(即重复计算量),则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3.5亿立方米。海南岛全岛多年平均降雨深1758毫米,降雨量为596.3亿立方米。

2021年,海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8%,主要河流湖库、近岸海水水质优良率分别为94.4%、96.6%,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1%。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从“地方种粮、农场种胶”的单一农业结构到热带高效农业唱响主旋律,海南每年有近400万吨冬季瓜菜、200多万吨热带水果出岛,成为全国的冬季“菜篮子”和热带“果盘子”。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省前的502元增加到去年的13989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3%。今年,海南将实现剩余3个国定贫困县、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南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荒岛变热土 击楫远航立潮头——海南岛70年沧桑巨变记

海南岛的雨季不短,北方的雨季短,海南岛几乎一年四季都在下雨,再说海南岛有成片的热带季雨林,雨林有含蓄水源的作用,中部是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山脉的阻挡后会形成“地形雨”,增加了降雨量,如此看来,海南岛就不会缺少淡水了。
主要是降雨和地下淡水。
海南岛地处亚热带,中央高,四周低,季风盛行,雨量充沛。岛上热带植被茂盛,河流水库多,蓄水量大,因此淡水资源丰富。
海南有五指山,北下的冷空气碰到海上来的暖湿气流在五指山交汇,变成雨降下到地面,所以海南五指山有原始热带雨林,雨林都有,还怕没有水吗?

淡水是怎么出现在海底的?关于海底的淡水有哪些说法?

这个问题,现在有两种比较权威的说法,一种称为沉降理论,淡水是海洋里的水挤压沉降而成;另一种称为渗透理论,淡水的来源是雨水,通过下雨降落到海洋里,渗透到地下层。
1,这些海底的淡水来自于陆地,因为海洋里每一年都有很多的海水,被太阳或是其他高温蒸发,然后经过系统循环变成雨水等降下来。这雨水有一部分就会渗入地下,然后再渗透不下去的时候,形成蓄水层。当地球板块开始移动的时候,就有可能把这蓄水层运到海洋附近,然后通过海底岩石形成海底淡水。
2,这是由于凝聚形成的,也就是地面上的淡水只能渗透一部分进海底,在这一部分之下,应该还有很多淡水。但是这些淡水并不是来自陆地,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来的。
3.这些淡水来自岩浆,因为地球深处在岩浆,而在岩浆附近有着一些放气带。高温下释放了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之中就有氧气和氢气,在相互作用下就变成了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的科学证明,淡水到底是如何出现海底的,不过猜测最多的就是一些海底暗流的说法,或者是海底拥有泉眼。

在离海不远的海底中,它的含水结构和陆地含水结构连接在一起,所以实际上这些喷出的淡水是由陆地供应的。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所以科学家们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甜淡水,数量惊人,经过科学家多年的不断探索,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陈述,其中有三种被人们最认可的陈述,这被称为渗透的方法,他们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

因为海洋中每年都有大量海水被太阳或其他高温蒸发,然后通过系统循环等变成雨水,部分雨水会渗透到地面,当无法渗透时形成水库。当接地板开始移动时,可以将水库运送到海洋附近,然后通过海底岩石形成海底淡水。这是由冷凝形成的,也就是说,地面上的淡水只能渗透到海底的一部分,海底下面应该有大量的淡水。然而,淡水不是来自陆地,而是被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

人们认为这些淡水来自岩浆,因为地球深处有岩浆,岩浆附近有一些排气口区。大量气体在高温下释放,这些气体中含有氧气和氢气,它们在相互作用下变成水,在海洋中,有许多资源值得我们研究和开发,因为这些淡水位于海底,所以它们具有资源储量大,水质好,无污染的优点。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

此外,海水中有许多氢元素,它们是有效的燃料,但我们必须等到我们的技术成熟,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干旱,例如,非洲一些缺水国家甚至更加贫穷,但这个星球上的水占我们每周表面积的 71%。遗憾的是,这些是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喝起来又苦又咸,只会越来越解渴。但是蒸馏海水的价格太高,所以出海的船只总是需要带足够的饮用水。

文章标题: 海洋中小岛上的淡水是怎么来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477.html

[海洋中小岛上的淡水是怎么来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