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喜欢历史的人,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或者说,经常看历史类的书籍,对你的性格和思维逻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时间: 2022-09-28 02: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喜欢历史的人,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或者说,经常看历史类的书籍,对你的性格和思维逻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它与创造思维并称为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但在我国教育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关注较晚,尤其是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与实践还十分薄弱,因而造成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不爱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课只记老师讲的结论,不善于提问和大胆质疑,不注意学习推理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喜欢按照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思维灵活性差,应变力弱;正向、集中思维多,逆向、发散思维少等等。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如果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用不同的世界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近一二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他们已经开发了很多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程序。然而,对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学术界并没有定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爱尼斯在其《批判性思维技巧测量的逻辑基础》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教育家贝叶在其《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包含的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大脑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可见,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的精粹,其本质是怀疑、分析和批判性审视,是对已有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的思维活动。
历史学科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仅仅接受和记住教材表述的史实和结论,而是要尝试着像历史学家一样深刻地、批判性地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尝试着给出更合理的诠释。为此,他们要梳理各种有证可查的观点,要思考特定历史事件如何发生、人们有何行动、为何如此行动、如此行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对现在、对将来的人和社会有何影响等等。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历史知识需要师生提供完整的、有意义的历史见解。学生应当从更全面、更有批判性的观点中获取历史知识。只有当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会批判思维和观点采择,他们才能真正地学会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
二、历史学科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历史创新思维,就是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面对已知的纷繁复杂的历史信息,在辨证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的基础上产生出一种新概念,做出新判断、新诠释、新假说,并能进行逻辑验证的思维,其核心是能从个别中认识一般,从偶然中认识必然。批判思维是历史创新思维的前提,因为创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对旧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在创新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可以起到导航和护航的作用。它可以疏通思维的渠道,拓展思维的空间,提供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的效率。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是创新,这个创新是建立在对旧有理论的质疑和反思基础之上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创新,它建立在对原有“地心说”的批判之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最大的创新,这一创新同样也离不开卓越的批判性思维的素养。这位伟大的天才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探究问题罢了。”而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个本质特征。
(二)有利于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一方面满足了渴望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充斥着暴力、迷信、色情、伪科学等负面内容的信息也给人们造成了不良影响。没有质疑、反思和批判,就难免被假知识、伪科学、伪真理所蒙骗。萧伯纳说:“要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具体到历史领域,当前人们喜闻乐见的“正说”、“品说”、“戏说”历史的时髦文化形式很多,但“戏说”中采用不少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手法,制造出许多文化垃圾。即便是“品说”历史,在主观因素的制约下,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游戏文字的成分。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就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盲目顺从、人云亦云的状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正确严谨的治史态度,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培养他们不惟书、不惟师、不媚俗、不惟专家是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形形色色的信息的辨别力与区分力,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懂得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理性的选择是良好公民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正是独立价值观形成的途径。因为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就会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地分析,对事物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和客观实际的评价。“批判性思维训练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学生一旦对社会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正确的判断,就会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信息面前,善于运用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策略,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只有通过自觉地训练和大量的重复性实践,才能把批判性思维品格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那么,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笔者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批判性思维的特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费克米兰曾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取决于老师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刺激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环境。”教学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维的前提。但长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思考、不质疑、不提问,更不批判。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作为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整个教学过程置于民主平等和开放的环境之中,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吹毛求疵”、“标新立异”。对学生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能动辄训斥,要善于发现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表扬、鼓励。例如,学习“古代著名思想家”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对孔子进行讨论,有人依据教材认为:“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但也有学生不同意这一论断,认为孔子不能称大教育家,理由是“孔子弟子三千,成才的只有七十二人”,教学效果相当差,不能称为大教育家。显然这两个答案都是合理的。总之,只要学生学习、生活的外围环境宽松,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和独立性也会随之发展,批判性思维也会日益增强。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
批判思维的意识是指进行批判思维的态度、倾向和意志,即要具有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独立自主: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要人云亦云;(2)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勇于面对困难;(3)乐于思考:主动思考,善于提问;(4)不迷信权威:真理是相对的,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有不妥的地方就应该质疑;(5)头脑开放:开阔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善于接受各种有益信息;(6)尊重他人: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允许有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和共存,在批判的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和思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批判思维者,要具备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备课中对现行教材已吸纳的观点,用与时俱进的观念认真审视,甚至要批判性地分析和探究,以便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学习“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历史上几次比较清明的统治时期时,除了按照一般思维讲述统治者采取比较缓和的统治政策、人口的增加、大量荒地得以开垦以外,还要做这样的分析: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垦荒能缓和因土地兼并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也可以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但从长远看,它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的沙化进程,造成水土流失,可以说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政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以质疑的态度对待历史,历史现象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长此以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三)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某些原则和方法,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是先由教师或师生共同选定主题,学生课题小组通过确立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与交流等阶段完成。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可在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在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过程中。提醒学生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收集的信息,从而去伪存真,精心选择,合理取舍所获信息;(2)在认真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畏书本,不畏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3)引导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辩论,并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思考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相互质疑,相互立据反驳,促进问题的解决;(4)反思成果形成的思维过程,通过查缺补漏,完善成果,共同提高。由此可见,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想模式。
(四)组织历史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知识的积累和消化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知识的积累越丰富。思维的敏感性越高,独立性越强,批判性思维意识也会随之增强。因此,教师应精心设法组织好课外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多地获取书本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例如,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历史人物评传、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等。以上不论哪种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考、质疑、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的全过程,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有利于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 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交流日渐加强,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SLEEodjgDSqYa3_Ivh-lg

提取码:f9kg

批判性思维入门 卓克。主讲人卓克,新锐科普作家,毕业于全球第一所大学——建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期待灵光一现的顿悟,指望智慧从天降临;另一种,希望把一件事做在上一件事的基础之上,登高望远,拾阶而上。希望人人都是第二种人,通过科学方法和知识的不断迭代,摆脱本能和直觉的束缚,识别真知和谎言,不断锻造思维,提升认知。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能力,更是一种不迷信权威的态度,它不是主观判断,而是经过独立思考,给出自己的回答。批判性思考已成为西方名校入学考试的必考项目,而我们的孩子还在为应付考试苦苦挣扎。

课程目录:

区分观点和事实,从恐龙说起

事实更新了,观点也会迭代

生成观点的科学工具

区分好观点和坏观点

生成观点的科学工具

.........

本人喜欢看历史类的书,这能说明我是怎样性格的吗?

个人觉得这说明个性比较的冷静、理智
喜欢追寻与研究、探索
也说明是比较怀旧
读史使人睿智,喜读史书的人表面冷静,内心丰富。
实际内敛,内心奔放。有想法,目标是实力型人才。喜欢探求真相。
你确定你看的是历史,而不是野史,演绎,传说之类?

本人喜欢看历史类的书,这能说明我是怎样性格的吗?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我也是跟你一样,很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我觉得这个出来个人喜好以外,也跟性格有关系。
性格应该是比较沉稳、有主见的,而且比较怀旧。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还有就是已经形成的想法不容易改变,不知道能给你帮助!
文章标题: 喜欢历史的人,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或者说,经常看历史类的书籍,对你的性格和思维逻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307.html

[喜欢历史的人,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或者说,经常看历史类的书籍,对你的性格和思维逻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