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蒙逊(366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433年在位。其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天玺三年(401年),建立北凉。
说到五胡乱华这件事情想必大家也知道还真的是非常让人觉得十分痛苦的事情了,简直就是可以说是耻辱了,而且现在人也不经常的提起,感觉总是不能正确面对,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也会发现五胡乱华虽然很惨烈,但是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得有个结果吧,所以最后五胡乱华的五胡们他们的结果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我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五胡乱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历史时期,五胡,通常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
这五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家族,最后基本上都被族灭,而他们的种族,也全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么,它们是如何消失的?
一.匈奴
匈奴曾经是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一度是秦汉王朝的梦魇。西汉末年,因为遭受天灾,汉朝强大的武力打击,匈奴内部出现分裂。公元48年,分成南北匈奴,北匈奴最后远遁大漠不知所踪。(威震欧洲的阿提拉匈人和北匈奴并不是一码事)南匈奴降服东汉,被安置在并州、凉州一带(今天的甘肃、山西),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匈奴曾经与白波贼等寇掠河东与河内等地,之后定居于河东郡的平阳一带。
公元304年,匈奴左贤王刘渊,在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定国号为汉。刘渊死后传位刘和,不久,刘聪杀死刘和篡位。刘聪死后,再次发生内乱。318年10月,刘曜改国号为赵。
汉武帝肯定想不到的一点是,在他死后500年,匈奴却达到了历史上最为强大的顶峰,东到大海,西到凉州,北到长城,南到淮河,取代汉族成为正统,控制了整个北中国。
不过,万事盛极必衰。
第一次,公元318年,刘聪病死后,国丈靳准在汉都平阳发动政变,随后将居住于平阳,所有姓刘的匈奴人,无论少长全部处斩于东市,并派兵掘开前赵两个皇帝的陵墓,拖出刘聪尸体斩首,焚毁刘氏宗庙。自号大将军、汉天王,并向东晋称藩。
第二次。公元328年,后赵皇帝石勒击败并杀死前赵皇帝刘曜,随后乘胜追击,相继攻克长安、上邽(甘肃天水),活捉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等匈奴贵族百官三千多人,全部杀死,又在洛阳坑杀俘获的五千多匈奴人。
遭受两次大规模屠杀后,匈奴刘氏的宗族势力几乎荡然无存。
407年,出身于匈奴铁弗部落得刘勃勃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国号夏。他就是历史上的赫连勃勃,大夏建国53年后,即公元427年,被北魏所灭。
此外,五胡十六国期间的北凉,也是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北凉最为强大的时候,曾经控制今天的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最后在439年被北魏所灭。
北凉的灭亡,标志着与中国作战近千年的匈奴政权的彻底灭亡。五胡十六国期间,建立国家的匈奴君主们,基本上以灭族而告终。至此,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匈奴族大部分被杀,剩下来的也被汉族逐渐同化,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羯
建立后赵国的石勒,就是羯族。石勒原先是刘渊手下大将,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王,329年石勒消灭前赵,并于330年称帝,史称后赵。333年,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篡位,将石勒家族屠杀殆尽。随后,于335年迁都邺。
349年,石虎死。后赵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混乱期后,大将军石闵软禁了后赵最后一个皇帝石鉴,恢复本来的汉人名字:冉闵。随后,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凡是汉人进献一个羯人首级者,文官升三级,武官拜牙门将军。
血腥残酷的大屠杀由此揭开序幕,仅仅一天之内,羯人的首级就堆积了上万个,尸体扔到城外喂了野狗。屠杀到最后,邺城内的羯人男女老幼全被杀光,首级总数达到二十万之多。
当初,石勒建立后赵之后,把所有的羯人都接来首都邺城居住,并给他们高人一等的超国民待遇:称为国人,不准叫羯人或者胡人。但是石勒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举动反而给羯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冉闵的号召下,后赵国内出现了屠杀羯人的比赛,后赵建立以来的残暴,现在全部由羯人来买单。在战场上被捉的羯族俘虏就地斩杀,居住在家里的羯人也被统统屠杀。最后,就连长相近似于羯族的高鼻梁多胡须的胡人,也被连带杀死。
经过这场屠杀,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羯族,几乎被彻底屠戮殆尽。
以至于今天的历史学者,根本搞不清楚羯族的成分,有人认为羯人隶属于匈奴,陈寅恪主张羯人是月氏人,唐长孺认为主要为西域胡,王仲荦认为羯人是白种人,谭其骧则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
三.氐
氐族的称呼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成分比较复杂,有种说法是氐人的前身是先秦时的巴人,我觉得有可能既有巴人成分,又有羌族和苗族成分。氐族的风俗与羌族比较类似,所以经常都是氐羌并称。
三国时,曹操为了防范刘备,曾经迁徙氐人5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二郡界内。刘备占领汉中之后,魏国又前后迁徙武都氐人万余户到京兆、雍、天水、南安、广魏等郡县之内。曹魏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大规模的移居氐族到首都附近,为将来的局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公元304年,正是益州氐族流民领袖李雄,在成都称王,建立成国,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石勒死后,后赵内乱,石虎调遣氐族酋长蒲洪和羌族酋长姚弋仲的军队来中原打仗,没想到,这个决定犹如打开潘多拉之盒,为数十年之后更加惨烈的混乱埋下了种子。
氐族建立的政权国号为秦,为了和羌族建立的秦加以区别,通常被叫做前秦。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两年之后,前秦分崩离析,苻坚被后秦姚苌俘获之后,下令缢死。394年,苻坚族孙苻登被后秦姚兴斩杀,他的儿子苻崇逃至湟中即帝位,不久被西秦所灭。苻氏家族所有的男人被杀光,女人被掳掠为奴。
当初,苻坚为了加强控制,把当初集中到长安的氐族全部分散到各个地区,苻丕镇守邺城,苻晖镇守洛阳等。当时有首氐族民歌:阿得脂,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
结果大难来时,氐族力量分散,无法团结起来对付四面八方的敌人,在一连串的败仗之后,散居各地的氐族人口也就消亡了。
五胡乱华中,又一个昙花一现的民族:氐族就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陪葬品就是当年无比强大的前秦。
相对来说,苻坚尽管出身氐族,败于淝水之战,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皇帝之一。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优点: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然而纵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
四.羌
羌族的历史相当悠久,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的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羌族和匈奴一样,以尚武而著称,男子以战死沙场为荣,以死于病榻为耻。东汉时,西羌内迁,与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人时常发生冲突,取代了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
不过羌族的发源地主要位于地势险要的西部山区,因此不像是匈奴那样的游牧民族,而是半游牧半农耕。在打仗时,羌族军队也是更擅长山地突袭。
西晋末年的混乱局势,也把羌族卷入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前秦皇帝苻坚淝水战败后,羌人领袖姚苌起兵叛乱,第二年擒杀苻坚。公元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国号依然叫秦,不过后来被称后秦。统治范围包括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传位三代,最后被东晋刘裕所灭,皇族被集体诛杀。至于羌族则逃过了民族同化的命运,今天依然是56个民族中的一员。
五.鲜卑
西晋初年,活跃于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鲜卑,逐渐形成四个主要部落:宇文鲜卑(靠近朝鲜)、慕容鲜卑(辽西,就是《天龙八部》里念念不忘复国的慕容复先祖)、段氏鲜卑(幽州、《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这个部落)、还有就是后来统一北方的拓跋鲜卑。
鲜卑最早的起源就是古代的东胡,五胡十六国期间,鲜卑族也趁着中原内乱登上历史舞台,最后相继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最后,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极力推广汉化,鲜卑族八大姓纷纷改为汉姓,比如丘穆陵氏改为:穆,独孤氏改为:刘,步六孤氏改为:陆,贺赖氏改为:贺,贺楼氏改为:楼,勿忸氏改为:于,纥奚氏改为:嵇,尉迟氏改为:尉。
此外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唐代有个大诗人元稹,就是拓跋皇族后代。
到唐代以后,鲜卑就彻底融入了汉族当中。算起来,鲜卑可以说是五胡当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不知道这和孝文帝主动汉化是否有关?呵呵。
PS:根据最新的分子基因学检测结果,鲜卑的Y染色体应该是C2,这和后来的蒙古以及建立满清的爱新觉罗家族基本上是一致的。
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佛学造诣极深,是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鸠摩罗什在译经上的成就更是前无古人,我们熟悉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是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然了,我们对鸠摩罗什的认识,除了他在佛学和译经上贡献外,一些通俗小说作品当中鸠摩罗什的描绘,更符合大众对鸠摩罗什重情重义又精修佛法的高僧形象的想象。
但无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三藏法师第一人,还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红尘僧,鸠摩罗什的确是中国十六国 历史 的亲历者,也是是后凉、后秦政权兴衰的见证者。
从鸠摩罗什的经历,来了解一下这段十六国 历史 :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在西域龟兹国出生,这一年正是东晋建元二年,晋康帝病死,晋穆帝司马聃继位。之后东晋经历何充、司马昱掌权,再到谯国桓氏桓温北伐,可以说是东晋王朝实力发展较强盛的阶段。
而相对应的中国北方,经历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的政权更迭。
先是后赵石虎在公元334年篡位,直到公元349年,石虎称帝。这段时间,虽然石勒已死,但后赵政权依然是北方霸主,对西北前凉、东北前燕等势力,后赵都多番讨伐,不过成效并不显著,后赵也因石虎的穷兵黩武而逐渐衰落。
等到石虎死后,后赵内部崩乱,随后北方重新陷入纷乱,紧接着氐人前秦政权在关中建立,不过此时的前秦政权并非当时北方主角。当时北方诸胡当中,最为强大的是来自辽地的鲜卑前燕政权。
冉闵趁后赵内部混乱之际,建立的冉魏政权,也被南下的前燕政权覆灭。慕容氏一路南下,占据了关东大片土地。不过,慕容儁、慕容恪相继死后,前燕由慕容评和可足浑氏掌权,进而开始逐渐没落。在逼走前燕名将慕容垂之后,苻坚派王猛率军覆灭了前燕政权,于是开启了前秦在北方的霸业。
在石虎死后到前燕、前秦相继鼎盛的过程当中,南方东晋也多次北伐,褚裒、殷浩、桓温都曾率军北伐,在前秦发动灭燕之战的前一年,桓温率军北伐打到前燕国都邺城附近,不过被慕容垂用计在枋头击败。
公元370年,前秦覆灭前燕,而在西域的鸠摩罗什早已经是西域有名的高僧,佛学造诣不凡,声名流传在西域各国之中。中原的政权更迭,并没有影响到丰饶富庶的西域,鸠摩罗什的佛学造诣也日渐深厚。
而这种安定的局面,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前秦覆灭前燕之后,又相继覆灭仇池、前凉、代国等势力,等到公元382年,苻坚有心经营富饶的西域,便任吕光为特使持节、都督征讨西域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筹备十万大军征讨西域。等到苻坚发动前秦对东晋之战前夕,公元383年1月,吕光自长安出发,出征西域。
吕光的到来,改变了鸠摩罗什的一生。
383年12月,吕光抵达西域焉耆,焉耆及附属国相继投降。不过,当时鸠摩罗什所在的龟兹国,坐落于柴达木盆地之中,是西域诸国当中颇为强盛的国家之一。龟兹国并不想轻易向吕光臣服,便据城抵抗吕光军队,当时西域狐胡、温宿等小国都一起联合龟兹抵抗吕光。
在吕光与龟兹陷入鏖战之际,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返回北方之后,各势力纷纷反叛,关中纷乱。不过,此时的吕光并不知道东方变故,正全力对抗西域联军,最终以战法配合精兵,大败西域联军,攻破龟兹国都。此后,西域诸国都彻底归附吕光。
当时吕光平定西域,志得意满,而西域富庶距离中原万里,于是吕光便有了割据西域的志向。但是当时已经是西域高僧的鸠摩罗什,正在吕光军中,知道吕光的志向之后,便劝吕光返回东方。吕光于是大宴将士,将士都有归乡的意愿,于是吕光携带大量奇珍异宝骏马,返回中原。
当然了,吕光东归,并未忘了鸠摩罗什,于是鸠摩罗什的人生此时发生了转折。
吕光率领大军长途跋涉,回到凉州之时,羌族姚苌杀掉苻坚,前秦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当时吕光杀梁州刺史梁熙,进入姑孰,自立为凉州刺史,护羌校尉。之后吕光得知苻坚被杀后,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谥苻坚为文昭皇帝。随后,吕光自称凉州牧、
在平定凉州诸多叛乱,稳定凉州局势后,吕光于公元389年,自称三河王,公元396年,吕光又称天王,建立国号为大凉,史称后凉。此时的后凉政权,国力达到鼎盛。
不过,当时羌族占据关中之地,姚苌于公元386年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后秦政权,对凉州和关东之地虎视眈眈。只是当时后秦正一心清除前秦残部,图谋北方河东等地,无暇西顾。可这并不意味着后凉就可以安稳在凉州壮大,在纷乱的十六国浪潮之下,后凉内部纷乱遂生。
先是吕光派西平太守沮渠罗仇、沮渠曲粥,护佑吕纂和吕延攻打西秦战败,吕光杀沮渠罗仇、沮渠曲粥,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起兵反凉,与堂兄沮渠男成一起推举段业为盟主,建立了北凉政权。随后后凉内部叛乱频生,郭黁、杨轨等人相继起兵反凉,鲜卑族秃发乌孤也建立南凉政权。
于是后凉陷入北凉、南凉和西秦,以及关中后秦的对峙之中,公元399年,吕光病重,传位给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不久之后便去世。不过,吕光死后,后凉内部也出现叛乱,吕纂杀吕绍篡立,后又被吕超杀死,之后吕超拥立吕隆继位。不过吕隆并没有吕光和吕纂的血性,面对401年后秦的讨伐,吕隆请降,后凉灭亡。
自吕光在公元386年自立,到公元403年吕隆投降后凉灭亡,将近十八年十年,后凉、北凉、南凉和西秦及后秦政权,在西北多番交战,而这十数年的时间里,当初被吕光带到凉州的鸠摩罗什,也一直被滞留在凉州。
公元389年,吕光称天王后,册封鸠摩罗什为凉国国师。吕光还命能工巧匠,在姑孰建造了恢弘寺庙,命名为鸠摩罗什寺,以供鸠摩罗什在此弘法演教。于是,在此后的十数年间,外界虽然战火不断,但鸠摩罗什一直在寺中安心修法,一直到后秦攻入姑孰城,鸠摩罗什在凉州的安心修行的阶段才结束。
之后,鸠摩罗什的人生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当初后秦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并没有急着发丧,而是整顿军队攻打前秦苻登,终于在废桥击败苻登大军,之后姚兴才为姚苌发丧,自己才正式继位称帝。姚兴的隐忍不凡,仿佛预示着他未来的成就。
此后姚兴击败苻登,又先后占据了陇东、河东等地,后秦国势迅速崛起。公元399年,姚兴趁东晋正处在司马道子父子掌权昏庸,江左内部接连纷争的机会,出兵攻占洛阳,至此淮水、汉水以北诸多土地都归后秦占据,后期国势一时无两。
之后姚兴将目光转向关陇河西之地,于是发兵西进,先是击败西秦乞伏乾归大军,逼迫乞伏乾归投降后秦,紧接着后秦大军渡过黄河,轻而易举攻破了后凉都城。之后又逼迫南凉、北凉和西凉投降,由此后秦成为能与关东后燕政权对峙的强盛势力。
而公元401年,后秦大军攻破后凉都城姑孰之时,鸠摩罗什的人身轨迹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在后凉国君吕隆投降之后,迎当时在姑孰鸠摩罗什寺滞留十数年的鸠摩罗什到长安,并让其居住在长安城西南逍遥园内,并起名为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地。之后鸠摩罗什率众僧侣,在草堂寺中译经。姚兴以国师之礼对待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则专心在长安主持规模宏大的译经活动十余年,鸠摩罗什诸多佛经翻译作品,就是在此期间完成。
不过,与鸠摩罗什在长安城中专心译经的处境形成对比的是,后秦政权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强敌窥伺,在经历巅峰之后,后秦在与周边强敌的对抗中,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先是后秦与鲜卑北魏政权关系破裂,北魏拓跋珪派军侵扰后秦土地,之后姚兴率军攻打北魏,结果大败。姚兴遣使求和未果,幸亏当时柔然进攻北魏,拓跋珪引兵而还,这才给了姚兴喘息的机会。东进北上受挫的姚兴,趁江左内部正值桓玄叛乱,出兵攻占东晋大片土地。还重创了仇池政权,后秦国力得到了一定补充。
公元406年,姚兴调凉州刺史王尚回长安,任命南凉国主秃发傉檀。秃发傉檀占据凉州之后,逼走后秦军队,由此后秦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而且,当时东晋刘裕消灭桓玄之后,遣使到后秦,向姚兴要求归还之前侵占的东晋十二郡土地,姚兴担心多面开战不利,不想与刘裕为敌,便归还了这十二郡土地。由此,后秦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之后,后秦的最大敌人赫连勃勃崛起,赫连勃勃背叛后秦建立大夏政权,成为后秦的北方大敌,接连击败后秦军队。但当时姚兴觉得,可以趁凉州秃发傉檀被赫连勃勃击败的机会,出兵收复河西,便并未全力应对赫连勃勃。不过,后秦在河西的战事接连受创损失严重,在北方与赫连勃勃的作战中,也损失严重,导致诸多原本臣服后秦的势力都转投赫连勃勃。
接下来数年间,大夏与后秦之间连年交战,后秦大都不占优势,导致北方大片土地丢失。不仅如此,刘裕北伐南燕,南燕向后秦求援,姚兴派遣军队驰援南燕。可面对赫连勃勃的威逼,姚兴只得命援军回返,之后刘裕覆灭南燕政权,这也让后秦要直面东晋刘裕的威胁。随后,仇池杨盛反叛,后秦出兵讨伐被杨盛击溃。这无疑印证了当时后秦的衰落。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结束了自西域到凉州再到长安城的数十年东行之路。鸠摩罗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翻译经律论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鸠摩罗什圆寂之后的后秦政权,也迎来了最终的覆灭。
公元414年,后秦国主姚兴病重,太子姚泓和皇子姚弼之间为争夺皇位,发生权位之争,影响了后秦内部的巩固,被赫连勃勃趁机攻下杏城。等到姚泓即位,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彼时关中混乱,无力抵抗刘裕大军。再加上西秦和胡夏政权威胁,北魏又无心驰援后秦,随后都城长安被破,后秦覆灭。
鸠摩罗什作为“离红尘最近”的高僧,其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而且他还是十六国 历史 的见证者,亲历了后凉、后秦政权的兴衰。
当初已经是西域高僧的鸠摩罗什,随同吕公到凉州,之后在凉州弘法十数年,而他也见证了后凉政权由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等到姚兴攻入姑孰城,再把这位后凉国师迎入长安城,这时正值后凉的衰败之时和后秦政权的鼎盛之期,随后的十数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城专心译经,后秦政权却也逐渐走向了衰败。
姚兴对鸠摩罗什十分敬重,不仅给他提供了专门译经场所,还亲率群臣听鸠摩罗什讲经,并竭尽全力为鸠摩罗什的译经工作提供便利。可是随着姚兴对佛事的过度推崇,更让后秦举国礼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导致后秦百姓苦不堪言,影响了后秦正常生产的进行,进一步导致了后秦国力的衰退。再加之外部与强敌连年征战,最终让后秦走向了覆灭。
昔日长安城内,翻译出“能度一切苦厄”经文的鸠摩罗什,或许对外面的连年战事有过烦心吧。只不过吕光、姚兴或许都并未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告诫”放在心上吧。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沮渠蒙逊与赫连勃勃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