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雍正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

时间: 2022-09-24 14:01: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雍正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

雍正皇帝是怎么继位?

关于雍正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民间有很多传说,到底是怎么继皇位的啊?
对于雍正皇帝的即位目前存在着三种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5 Y. o3 c3 ~; I
关于第一种遗诏继位说,持此说者认为:(1)雍正受到皇父康熙的信任,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雍亲王继承皇位。(2)有康熙遗旨为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重。《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3)有《康熙遗诏》为证。《康熙遗诏》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面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但也有人会提出疑义,既然康熙如此信任雍正,要让其继承皇位,为什么会让皇十四子出任抚远大将军而不把兵权交给雍正。对于这个疑问,我个人认为 有以下几点原因:(1)雍正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远不及其十四弟,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让皇十四子任大将军有利于平叛,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叛乱,从其持续时间、规模以及对清王朝统治的影响都可以看出。康熙绝对不会拿大清朝的江山社稷作为赌注,来为雍正正名。(2)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对雍正的保护。康熙曾经亲眼目睹了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的皇位斗争。他深知此时如果把雍正推上前,必将会使雍正成为众人之矢,再加上雍正在军事上的能力,很难保证平叛的胜利,一旦失败,对于雍正来说以前所建立的功绩将化为乌有,必将遭受到众人的攻击,难以继承皇位。对于雍正的保护,还可以从囚禁皇十三子上得以证明。大家都知道皇十三子性格豪爽,十分讲义气,做事容易冲动,康熙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其囚禁,就是怕其做出出格之事牵连到雍正。那有人又会问把兵权交给皇十四子,康熙就不怕雍正到时难以控制局势。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皇十四子虽然手握几十万兵马,但其的给养却掌握在雍正的心腹陕甘总督年羹尧的手上,一旦断其给养,几十万大军便可不攻自破。在这一点上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康熙的深谋远虑。
3 F; V3 c7 ]6 E7 Z 关于第二种改诏篡位说,我相信大家对此已经十分熟悉。对于支持其的论据我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我以下几点来驳斥这种说法:(1)大清皇帝的遗诏有满文和汉文两种版本,汉文当时使用的繁体字根本就不可能更改,再加上还要更改满文的版本,这就更难做到了。(2)如果雍正真的更改了遗诏,那以他当时在朝中的势力也难以控制,必将会遭到众臣的讨伐。再加上其竞争对手皇八子当时的势力,也不可能不进行名正言顺地反击。所以说第二种说法,我认为很难成立。
) M; |+ o& E. ^# r# G$ J5 p2 g j 第三,无诏夺位说。持此说者认为:说雍正奉遗诏继位,许多矛盾解释不清楚,其说难以自圆;说雍正改诏篡位,真正有力的证据也显得不足。雍正登极,是因为他在皇位争夺中取得了胜利。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无诏夺位的话,为什么皇八子集团不进行有力地斗争,以当时的情形,论势力毕竟其更高一筹,也许是其大意失荆州,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我对这种说法存在着疑问,但我觉得也存在一定的可信性。不失为一种折中的说法。) 不论雍正如何获得皇位,我觉得他之所以能够获取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1)他在当皇子期间,做了许多实事,虽然得罪了不少官员,但是获得了老百姓和大多数官员的肯定,特别是其父亲康熙的赞赏。(2)他选人得当,他争储集团的成员都在最后关键时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他们雍正绝不可能继承皇位。(3)雍正表面上处事低调,安静守分,暗地里又能细心观察,处事果断,他以不争之争坐收渔人之利,这恰恰证明了其具有作为一名政治家所具备的才能
在上述雍正改诏继位诸说中,主要为夺嫡说和篡位说。

其一,雍正是否夺嫡?如前所说,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实行嫡长制。在清太祖、太宗时,皇位继承采用满洲贵族会议推选制。清世祖福临首用遗旨制,就是在临终前指定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的皇位继承,先是指定允礽为皇太子,继而废,废而立,又再废。既然清朝没有实行“嫡长制”,雍正登极之前康熙并没有“立嫡”,雍正何嫡之可夺?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夺嫡”。

其二,雍正是否篡位?认为雍正篡位者的根据是:雍正篡了他的同胞皇十四弟允的位。其理由是:

(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允,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但是当时康熙已经年老随时会有架崩的可能,战争又是没有期限的,怎么可能会不把继承人放到身边呢?

(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这份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如说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此属传闻,不为史实。因为如果康熙帝真有“传位于四子”的遗嘱,那么:

其一,当时繁体字的“于”写作“於”,“十”字很难改成“於”字;

其二,当时行文规范是“皇某子”,“于”与“四”之间隔了一个“皇”字,很难改;

其三,满文为清朝的国书,如此重要的遗旨应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又岂能改“十”为“于”?

(3)雍正是否更改名字?有人说:康熙遗嘱传位“胤祯”(皇十四子),因“胤祯”与“胤禛”字形、字音相近,胤禛遂取而代之。后将《玉牒》的名字挖改。雍正又命十四弟改名允禵。这就是“玉牒易名”说。学界对雍正改名看法颇不一致。一种看法是,皇四子就叫胤禛(ZHēN),皇十四子就叫胤祯(ZHēN),雍正做了皇帝,便命皇十四弟改名允禵。胤禛做了皇帝之后,命他的兄弟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示避讳。

总之,康熙临终前立皇十四子允继位说,可谓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既然康熙晚年没有“立储”,雍正登极之前康熙没立“储位”,雍正何位之可篡?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篡了兄长的位;燕王朱棣(Dì)发起“靖难之役”,篡了侄子建文帝的位。康熙死后、雍正登极之前没有皇帝在位,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篡位”。
因该是正统即位..
雍正的的确确是康熙亲自选的,并不是像民间传说的那般玄乎
什么“改‘十四子’为‘于四子’”这都是野史~~~

古代帝王选继承人制度有何缺陷,雍正为何要秘密立储?

古代选继承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过早的确定并公开继承人会导致一些争权夺利的现象出现,很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细数中国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受到封建专制制度影响的古代统治者们都十分重视皇位的传承,一个皇帝心胸再宽广,也是希望皇位能够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而古代皇位的传承主要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兄终弟及,另一种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中后者更为常见。


不过,这两种传承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从总体来看,这种预备立储的方式会提前公开继承者人选,而这个时候朝堂之上的政治风向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人毕竟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所以很多官员们会为了自己的安全或是利益而见风使舵,这就使得结党营私行为更加严重,这对于国家政治而言是极其不利的。而且,立储这个过程充满了权力的博弈,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反目的故事不在少数,由此可见这种制度的不合理。


除此之外,嫡长子继承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权贵之间的利益争夺,存在很大的阶级性。“毕竟古代能够成为皇帝嫡妻的往往都是一些背景强悍的家族。而且,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样的标准使得很多没有才能的嫡长子被扶上位,而这样的人往往是烂泥扶不上墙,即使坐上了储君之位也没有什么政绩可言。


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雍正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使用了“秘密立储”的制度,而这一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那些不合理继承制度的弊端。

这种制度有两种重大的缺陷:首先预备好储君后,官员们容易见风使舵,攀附储君,结党营私。再者储君应当选择谁,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则容易引来大臣的不满,导致皇子们纷争不断和朝政动荡。为了防止这两点,雍正就选择秘密立储。
继承人制度的缺陷就是会有很多人为了这个继承人的位置而勾心斗角。并且雍正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
古代帝王如果提前宣告了太子的人选,就会有一些大臣会和太子走得很近,形成太子集团,这种举动会让君王们忌惮,父子之间会产生嫌隙,雍正不想让文武百官有这种举动,所以秘密立储。

自雍正以后,是怎样选出皇位继承人的?

在清朝,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密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据说,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至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便失去其意义。

文章标题: 雍正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018.html

[雍正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